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312) [苦酒湯]方 半夏洗,破,如棗核大趙本無“大”字十四枚 辛溫雞子一枚,去黃,內上苦酒著雞子殼中 甘微寒 上二味,內半夏,著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镮趙本作“環(huán)”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劑。 【成無己】熱傷于絡則經絡干燥,使咽中傷,生瘡,不能言語,聲不出者,與苦酒湯以解絡熱,愈咽瘡。 【尤在涇】少陰熱氣隨經上沖,咽傷生瘡,不能語言,音聲不出,東垣所謂“少陰邪入于里,上接于心,與火俱化而克金也”。故與半夏之辛以散結熱、止咽痛;雞子白甘寒入肺,清熱氣、通聲音;苦酒苦酸,消瘡腫、散邪毒也。 ——《中醫(yī)經典三家注》 拓展閱讀: 苦酒湯治慢性咽炎神效 作者/唐忠濤 吾幼多贏疾,尤苦咽痛,雖經中西醫(yī)多方治療,數載不能根除,時常發(fā)作。壬子初,余習《傷寒論》,見少陰篇云:咽痛者,可用苦酒湯治。遂仿其意,做一鐵環(huán),取生半夏八枚,去皮切片,雞子一枚,去其黃而留其清,放環(huán)上,納入半夏并苦酒,(注:苦酒一物,今多以為米醋,然吾聽說苦酒乃酒醋,即烤酒的余汁,味酸而苦,故名之)。加熱熬煮令沸,汁干又加,至半夏口嘗無麻味或略帶麻味,將汁燒干,取藥少量多次緩吞。一劑藥盡,疼痛即止,至今十有二年,從未復發(fā)。嗣后多人試之,無不神驗。 ——四川中醫(yī)1986年第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