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說過: 不能在制造問題的層次來解決問題 來源:田俊國課堂 愛因斯坦說過,不能在制造問題的層次來解決問題。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恰好給人們一個符合大腦認知規(guī)律的層次劃分,最大的好處是它能夠幫人們從更高的層次看問題,在實踐中非常有用。思維邏輯層次是神經(jīng)語言程序學重要的理論基礎,最初是由格雷戈里·貝特森提出的,稱為Neuro-Logical Levels。貝特森最初恰恰是從學習和改變的基本層次入手進行研究的。他定義了四個學習層次: 學習層次I是人們面對特定刺激的行為反應方式的改變,假設方法不變,優(yōu)化行為;學習層次II是行動方案和策略的重新選擇,選擇另一種方法;學習層次III是行動方案和策略組的改變,選擇另一套體系;學習層次IV關系到更大系統(tǒng)的改變,進入更大的體系審視。后來羅伯特·迪爾茨在貝特森的基礎上發(fā)展出今天的邏輯層次模型。邏輯層次是指人類所體驗的各種要素之間的等級層次關系。無論是實物還是概念,大腦都用自己的等級層次進行分層和分類,高層次的功能都是綜合、組織和指導其下面層次的各種相互關系。在高層次上發(fā)生的改變,將必然向下“輻射”,從而在低層次上產(chǎn)生相應的改變。在低層次上發(fā)生的改變,卻不一定能夠影響到高層次。 環(huán)境:人類的活動總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進行的,環(huán)境給人們提供了支持,同時限制了人們的行為。環(huán)境因素回答行為和關系發(fā)生在“何時(When)、何地(Where)”的問題。 行為:行為因素是指具體的身體動作,通過活動我們與周圍的人和環(huán)境互動,為了成功而采取的具體行動步驟。行為因素回答“做什么和如何做(How)”的問題。 能力:涉及通往成功之路的心靈地圖、計劃、策略。能力因素回答“需要什么(What)能力才能成功”的問題。 價值觀:價值觀是指關于自己、他人和周圍世界的基本判斷和評估,為支持或阻礙特定的能力和行為提供了強化過程。價值觀支持了行為的強化過程。價值觀因素回答“為什么重要(Why)”的問題。 身份:關系到人們對自己的角色和使命的定位。身份因素回答“我是誰(Who)”的問題。 愿景:關系到人們如何看待自己所屬的更大系統(tǒng)以及在該系統(tǒng)中的角色和地位。愿景因素回答“為了誰(For Whom)”以及“為了什么(For What)”的終極問題。 應用邏輯層次的第一步是通過對方(可以是學員、受眾等)的表現(xiàn)判斷其問題所處的層次。比如,有人說:“我很不喜歡啰里啰唆的表達。”這是一個價值觀層次的反應。有人說:“我這人總是丟三落四的。”這是一個身份或者自我形象層次的表達。第二步,當了解對方所處的層次之后,我們可以運用“上堆下切”的策略幫助對方從不同層次思考和覺察自己的問題。 “上堆”是一個歸納總結的收斂過程。 比如,有人說:“我很憤怒,恨不得砸了那家商場?!薄耙疑虉觥笔且粋€行為層次的表達,那么我們就可以上堆,問一個能力層次的問題:“你一個人能砸得了嗎?”如果對方覺得能力不夠,也許就放棄了這個念頭。 如果對方說:“我一個人不行,但我可以叫上我那些好哥們兒一起去砸?!?/span>這時,可以再問他一個更高層次的問題:“你這么做是想要得到什么更重要的東西呢?”這是一個價值觀層次的問題。如果對方意識到泄憤并不能解決問題,也許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假如對方說:“我就是要出口惡氣,爭個面子?!边€可以從身份層次繼續(xù)追問:“假如成功砸了這家商場,出了這口惡氣,你還是現(xiàn)在的你嗎?”引導對方思考泄憤之后的自我形象。如果對方一貫的自我形象是正派善良的,他可能就意識到砸商場的想法太沖動,不應該去干這種事,就此打住。這就是一個不斷上堆的過程。 “下切”是一個相反的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 按照理查德·班德勒的說法,大腦在處理信息時常常采用了扭曲、刪減、概括的方式而形成限制性的信念。比如,“我真笨”是一個身份層次的表達,當然也是一個高度概括,甚至扭曲的結論??梢韵虑械侥芰哟稳枺骸澳阌X得你的笨具體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對方可能回答:“我老是算不清賬?!彼悴磺遒~顯然只是智力的一個方面,完全用不著給自己扣一個“笨”的大帽子。等對方覺察到其結論含有扭曲、刪減、概括的成分后,我們還可以引導其發(fā)現(xiàn)其被扭曲或刪減掉的亮點。比如,也許你在算賬方面不太擅長,但善解人意是你的強項。 就這樣,把邏輯層次當成一個提問框架,需要對方思維收斂的時候上堆,需要對方思維發(fā)散的時候下切。用上堆下切的策略,可以讓人從更多層次、更全面地審視自己的問題,從而激活更多腦區(qū)工作。我之所以推崇邏輯層次,是因為我感覺邏輯層次更像把大腦虛擬成同心圓,驅使人們用地毯式搜索一樣的思考。 如今,邏輯層次已經(jīng)是我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框架和工具。我常?;叵霙]有邏輯層次的那些年是怎么過的,就像現(xiàn)代人很困惑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的那些年代是怎么過的一樣。一位領導聽了我的課,不久就反饋說:“我用上堆下切的策略成功挽留了一位想辭職的女員工。邏輯層次簡直太神奇,太好用了?!彼墓适卤尘笆牵?/span>公司遷址后,一位表現(xiàn)很不錯的女員工向她提出辭職的想法。她跟這位員工有這樣一段對話。 員工:領導,公司離家實在太遠了,我想辭職。(行為) 領導:辭職?你想另謀高就,還是回家休息?(行為) 員工:我想在家修整一段時間,工作的事以后再說。(行為) 領導:你不上班可以嗎?家里經(jīng)濟條件好呀?(能力) 員工:我先生是某集團高管,收入不低,我不工作也是完全可以的。(能力) 領導:這么說,你是要做全職太太?(身份) 員工:我沒想好,先在家歇著,等以后想工作再說。(行為) 領導:十多年寒窗苦讀,難道就為了當家庭主婦?(身份) 員工:我沒想那么多,就想休息休息,反正不愁生活,何必上班那么辛苦呢。(行為) 領導:我在想,家庭條件好固然讓人羨慕,可是經(jīng)濟不獨立,家庭地位就不會高。(價值觀) 員工:也不是啦,可能只是暫時的。等過段時間后我再找工作。(行為) 領導:等過段時間,你工作的心氣就沒了,工作的內容也生疏了。(能力) 員工:看來我把事情想簡單了,讓我再想想吧。(行為) 領導:人都想安逸,可是人的上進心又在鞭策著我們。關鍵是你想成為誰。(身份) 員工:您說得對。我不是貪圖享受的那種人,我應該有我自己的事業(yè)。(身份) 領導:祝賀你,重新找回了自己。環(huán)境的改變不應該是放棄夢想的理由。(身份) 員工:我想困難是暫時的,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行為) 領導:我非常欣賞你這股頑強精神。(價值觀) ▼ 如有收獲,記得點好看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