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超過一億人,設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見 前幾天,微信總裁張小龍在年度演講里說了件有趣的事: 微信設置里有個比較隱蔽的開關——朋友圈三天可見。 通常這種隱蔽設置很少人會用,因為大部分人都很懶。 但竟有超過一億人,設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見。 這個開關,是微信里用的人最多的。 超過一億人。這個數字驚到了我。 原來有這么多人,想屏蔽掉自己的過往。 我妹妹也設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見,她震驚之余,更感欣慰:之前我一直以為自己是異類,原來有一億多人,和我一樣。 我后來想,一定還有無數人不會或不知道這個操作,否則,這個數字可能還要翻倍。 2 你為什么設置“三天可見”? 其實“朋友圈三天可見”一直是個很有爭議的設置。 專家說,這樣不好,會導致人自我封閉。 還有人說,如此設置的人防備心重,不夠坦誠。 甚至有人把設置了三天可見的朋友都刪了,因為“三天可見,不如不見”。 更多人不理解:你要么就別發(fā),發(fā)了就別藏著。今天發(fā)出來,明天又藏起來,是幾個意思? 然而,盡管被如此詬病,依然有超過一億人,頑強地打開那個開關,隱藏掉三天前的自己。 你為什么設置三天可見? 我問過很多人??偨Y起來大概五類: 一、完美主義者:覺得之前的自己不夠好。 有人說,成長就是不斷發(fā)現過去的自己是SB的過程。 像我們現在翻看小時候的照片,總覺得太土了,太傻了,簡直不堪入目啊。 同理,今年看去年的朋友圈,也常常覺得毛病太多了:當時覺得新鮮好玩的句子,后來爛大街了。當時特別想分享的見聞,現在看特別沒意思。當時覺得美上天的照片,現在怎么看都不順眼,腿太短妝容太艷頭發(fā)太凌亂…… 大部分人都有完美傾向,于是在莫名羞恥中,把過去了藏起來。 二、有特別經歷的人:想屏蔽自己的黑歷史。 可能去年暗戀了誰,或者談了場很動蕩的戀愛,情緒極不穩(wěn)定,一天發(fā)十六條動態(tài),時而怨天怨地,時而歡天喜地,時而呼天搶地,時而謝天謝地…… 當時覺得每一條都非發(fā)不可,但一切過去之后回頭看,覺得特別可怕,也特別尷尬。 但是刪掉又可惜,畢竟是自己的心情和回憶。 能藏起來,自然是最好。 三、認真的人:三天前的我,過期了。 人是會變的。 今天上午九點和下午五點的我,可能想法和心情都不同。 更不用說今年的我和去年的我。 曾經的我是真的,但現在的我和那時不同了,也是真的。 可能去年某日我說過什么。而那一天我的哭,我的笑,我的生活,我的寂寞,都只能代表那一天甚至那一刻的我,和現在的我毫無關系。 既然已經失效,就不要在那里展示了,免得人家誤會。 四、神經大條的人:減輕發(fā)朋友圈的壓力。 有些人就是很沒心機的。 他們不太把朋友圈當展示平臺,而是大咧咧地認為它是自己的生活記錄冊,很隨性地發(fā)些生活點滴:吃的喝的,好笑的討厭的,偶然遇到的,忽然想到的……亂七八糟什么都有。 任性發(fā)完,有時也會覺得這些東西不適合給那么多人看。 但是刪了不忍心,設置私密又沒必要。 三天可見,就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 有了這個設置,就不用每次發(fā)動態(tài)都前思后想了,不用擔心什么好不好看合不合適應不應該了,反正三天后就遁于無形了,壓力會小很多。 張小龍設置這個功能的初衷,應該也是如此:讓喜歡分享的人,可以“無壓力地展示”。 五、沒安全感的人:不希望被了解太多。 隨意加了個好友,并未想有任何交往。 不料某日,ta忽然發(fā)來一句“看了你朋友圈,覺得你是個……的人”。 心里不禁莫名一抖。好像在客廳窗外發(fā)現一雙窺探的眼。 缺乏安全感的人,尤其不喜歡被分析,被翻老底,被坦露于眾。 但是關掉朋友圈吧,又難免孤獨。 所以設為三天可見。你可以來了解我,但是一點點就好,不要太多。 3 世上根本沒有絕對坦蕩的人 其實人都是非常復雜的,每個人內心里都會有很多不可言說的東西。 很多人甚至自己都說不清自己為什么要設置三天可見。 如果你問他,他可能告訴你,不想讓那么多人看見三天前的自己。 但他心里想的是,因為以前的我不夠好,但我也并不想刪除。 而在潛意識里,促使他這樣設置的原因,可能是某個點贊很少的自拍,某段他認為不夠精彩的觀點,某條他想給某人看但并未得到那人回應的“失敗”動態(tài)…… 很多東西的答案,連當事人自己都不知道。 而旁觀者不由分說給人家扣上“自我封閉”“防備心重”的大帽子,顯然太簡單粗暴了。 所以我很不喜歡有些人不分青紅皂白地責問:“怕什么啊”“有什么見不得人的”。 這么說的人,請你想想,你心里有沒有一些“想讓人知道又怕人知道”的事,有沒有“想刷存在感又不愿被品頭論足”的矛盾。 這世上能真正做到“坦坦蕩蕩,無所隱藏”的人,可能一個都沒有。 人和人的差別,無非是有人藏得多點,有人藏得少點。 一個高情商的人,應該能接受人的復雜,包容人的不同,理解人的自相矛盾,允許人有種種私心。 因為這是基本人性。 一億人的“三天可見”,就證明了這人性,它很正常很普遍,一點都不小眾。 4 設置三天可見的人,有什么不一樣? 非要說不同的話,我覺得設置三天可見的人,可能更敏感,內心更豐富,更缺少安全感,更在意隱私,更不喜歡玩心機,也更希望活出真實的自我。 他們不想自己太孤立,又不愿意被所有人全盤審閱。 他們可能看起來有點個性。 但人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個性呢? 好的世界,就是應該允許每個人都做ta自己的。 這才不是封閉。真封閉的人,是從來不發(fā)朋友圈的。 這更不是心機。真心機的人,是要想盡辦法去偽造一個完美人設的。 而那些設置三天可見的人,只是想留更多空間給自己。 私底下的他們,多半活得更生動,更豐盛,更精彩。 而一個人真正的魅力,往往也正在于此。 |
|
來自: 亮哥eoim8x8y62 > 《暢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