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秋夜聽雨,我們就會想到李商隱著名的《夜雨寄北》?!?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box-sizing: border-box; font-weight: 700;">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作為李商隱流傳最廣的七絕唐詩,這首古詩以它獨特的抒情性贏得了很多人的好感。 畢竟在李商隱流傳下來的唐詩作品當(dāng)中,像《夜雨寄北》這樣通俗易懂、而又富有情致的詩歌實在是太少了。這首唐詩寫于公元852年,當(dāng)時的李商隱39歲,夜雨之時想念遠方的妻子,一首唐詩情意綿綿。 相比較而言,在李商隱22歲時所寫的一首同樣是秋夜聽雨主題的唐詩,名氣就要小了很多。這首唐詩更有惆悵之感,而且當(dāng)時的李商隱社會閱歷還比較淺,對于詩詞的把握也遠遠沒有達到純熟的境界。且看: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這首古詩的題目是《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從題目當(dāng)中就能夠看出當(dāng)時李商隱的境遇。他“宿駱氏亭”,寄住在駱氏亭之中,想念他的從表兄弟崔雍和崔袞。22歲的年輕人,還是正在玩鬧的年齡。這首古詩表達出了對于兩位兄弟的思念,尤其是“留得枯荷聽雨聲”最為動人,也最為精彩。 開篇寫李商隱在駱氏亭所看到的景色,“竹塢無塵水檻清”,叢竹掩映的池邊高地沒有任何的灰塵,而駱氏亭旁邊更是一片凄冷的景色,到處是清水蕩漾。如此悠悠的背景也讓李商隱想起了遠在長安城里的表兄弟。 彼此之間相隔太過遙遠,雖然這種懷人之情連延不斷,但是有豈能跨的過這中間重重的高城???一句“相思迢遞隔重城”,寫盡彼此之間距離的遙遠?;仡^再看這景色更是帶了一片凄涼。 “秋陰不散霜飛晚”,秋日里陰云密布總也不散去,更使得這飛霜的季節(jié)也姍姍來遲。由于詩人全神貫注的表露對于表兄弟的思念之情,以至于“留得枯荷聽雨聲”好像忽然來到了他的耳邊。 “留得枯荷聽雨聲”是這首古詩當(dāng)中最有情韻的一句,但是在情感的表達之上和《夜雨寄北》還有較大的差距?!昂萎?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以合理的想象表達對于妻子的思念和柔情,而在這唐詩當(dāng)中,只剩下“留得枯荷聽雨聲”的凄涼和落寞。 相比而言,《夜雨寄北》當(dāng)中的“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雖然也是寫的秋雨之夜,但是卻羨然有了一種柔情似水之感,全然不是那種難言的苦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