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發(fā)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對民主與平等有充分的認識,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多數(shù)家長都能自覺地應用民主、平等的方法,充分地尊重孩子。所以美國的孩子自立能力強。這對中國的家長有很多啟發(fā)。 案例:一個中國的三口之家去了美國。一天,一家人到餐廳吃飯,服務員先問母親要點什么,再問父親要點什么,之后又問7歲的女孩要點什么。 女孩說:“我想要牛排”。 母親說:“孩子,你應該吃火腿腸,好消化。” 父親補充說:“再給她加點菠菜?!?span lang="EN-US"> 服務員根本不理睬父母的提示,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女孩問:“牛排上要放什么調料?” 女孩說:“放點番茄醬?!?span lang="EN-US"> 服務員轉身到了操作間,一會兒,三個人的飯全部上齊。女孩得到了她的牛排和番茄醬。 這就是美國人對小孩的態(tài)度。美國人的平等意識特別強,這個服務員給予女孩的是平等意識,是權力意識,也是對孩子的尊重。中國的家長們,特別是中國農(nóng)村的部分家長們,特別討厭那些“尊重孩子”的說法,他們認為,長輩對晚輩,家長對孩子,怎么能用“尊重”一詞呢?他們最認同的是,家長應像母雞護小雞那樣“保護孩子”。 根據(jù)我的觀察,不民主的家庭里成長起來的孩子對家長的態(tài)度往往有這樣幾個階梯式的變化: 第一步,絕對服從,毫無怨言。 第二步,不得不服從,但有怨氣。 第三步,對家長的部分觀點產(chǎn)生懷疑。 第四步,對家長開始試探性的質疑(往往遭到呵斥)。 第五步,對家長意見不予看重,聽而不聞,你說你的,我做我的,但在言語上不公開表示反對。 第六步,開始與家長唱反調,家長說一句,孩子反駁一句,沒有一句能聽進去,經(jīng)常吵架。 第七步,討厭家長,一聽家長說話就煩。 第八步,仇恨家長,甚至發(fā)生家庭暴力。 這時,你的家庭教育就宣告失敗。 我們需要將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不是大人的附庸,他不是大人手中的木偶。這個獨立的個體有權力像我們大人一樣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自己的好惡,自己的興趣,自己的朋友;有權力和我們大人一樣對事情做出判斷,做出決定,采取行動,并承擔行動的后果。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尊重自己的孩子。有了這種尊重,才有可能形成家庭中民主、平等的朋友式關系。有了這種民主、平等的朋友式關系,孩子才能平等地與父母交流與溝通,才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行使自己的權力,讓個性自由健康地發(fā)展。 然而,有不少家長卻時常暴露出潛在的家長意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認識問題,是理念問題,不是方法問題。他們總是認為,孩子是我的,我對他負有責任,我不會害他,我生了他,養(yǎng)了他,他就得聽我的。他們總是認為,孩子年幼無知,體力缺乏,知識缺乏,經(jīng)驗缺乏,還沒有獨立的判斷能力和行為能力,家長作為監(jiān)護人,必須讓孩子言聽計從。于是家長就自然形成了獨斷專行的家長作風,從不考慮孩子的心理感受。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家長就會過分看重自己的權力而忽略孩子的權力。 例如,有一天,孩子的同桌來找他出去玩,母親也不管孩子是愿意還是不愿意,就不假思索地對同學說:“他要學習,他不去。”母親雖然沒有存心傷害孩子,但孩子卻會覺得在同學面前很失面子。這是因為孩子在進入小學后,他有他的生活圈,有他的朋友和他的世界,在他那個世界里,孩子在心理上認為自己是獨立的,他有他自己獨立的人格,可以不受父母的控制。母親在孩子的同學和朋友面前指使孩子的行動,等于向孩子的朋友表示他還必須在父母的指使下生活,沒有獨立能力。孩子當然會覺得很掃面子。 一位父親以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來提醒年輕的父母們: 孩子就像小樹需要陽光一樣需要寬松民主,像需要土壤一樣需要尊重。我小時候的成長環(huán)境幾乎無民主可言。父母是愛我的,這一點無庸置疑。然而不幸的是他們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認為老子打罵兒子天經(jīng)地義,這對我的性格造成了很大影響??梢哉f,我性格上的一些陰暗面就是在父母的棍棒教育下形成的。 幼年時我對父親怕極了,以至于最盼望的事情就是父親出差。父親的巴掌快如閃電,常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雨點般密集落下,我就只有哇哇痛苦的份兒了,哪里還敢張口申辯? 稍大一點的時候,我有了自尊意識,父親打我,我就強忍住不哭。沒想到這樣做竟讓父親覺得威嚴受到了挑戰(zhàn),于是他更是以加倍的力氣用在手掌上,一直打到我忍不住哭出聲來。父親也許沒有料到,在這哭聲和他的挖苦聲中,一個小孩子初萌的自尊心已經(jīng)滿是裂紋。 我從初中時起就準備記日記,但因為在家中找不到日記的藏身之地而終于放棄。有一次正寫信的時候,母親走近了,我下意識地將信紙一捂,這反而引起了母親的警覺,她非要看不可,我堅持不讓。結果是在激烈的掙奪戰(zhàn)中信紙被我撕成碎片扔進了火爐,而惱羞成怒的母親在給我一個耳光后轉身離去。 她也許覺得父母看自己孩子的信天經(jīng)地義,卻不知道孩子的尊嚴會受到傷害!在母親沖上來奪信的一剎那,我感覺被奪的已經(jīng)不是一封信了。 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父母用專制建立了他們的家長威嚴,而我的自尊自信卻在如磐的重壓下艱難地生長,溫良謙恭的外表下,隱藏著我的敏感和孤僻。在中學階段,由于學習的重壓,性格上的沖突并未凸現(xiàn)。當我進入大學之后,那種洋溢著自由與個性化的校園氣氛,使我性格上的矛盾沖突達到了極點。上大二的時候我自卑的厲害,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甚至想到自殺。在極度的苦悶中,是大學圖書館里的心理學方面的存書,讓我從極度的自我否定的陰影中走了出來。 直到現(xiàn)在,我參加工作兩年了,自卑的弱點仍不時地束縛著我,有幾次讓我與機會失之交臂,我不得不時時提醒自己與自卑抗爭。在這里,我能不責怪我的父母,但客觀地講,如果我小時候能有一個寬松民主的成長環(huán)境,我現(xiàn)在很有可能會做得更好。 這位父親告戒天下父母: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只體現(xiàn)在身體和智力上,而且還體現(xiàn)在心理上。一棵小樹苗,只澆水施肥而不見陽光,就難以長成參天大樹。溫馨和諧的家庭氣氛對于小孩來說,就好比陽光對于小樹苗一樣。所以,父母們,請多給孩子一點民主的陽光吧! 生活中,父母對孩子很容易表現(xiàn)出只疼愛不尊重的態(tài)度,在必要時他可能會為了孩子而奮不顧身,但在日常生活中卻往往有些不理智的語言挫傷孩子的自尊。 一些兒童教育專家研究表明,這一代父母使用最多的不良語言有三種: 其一是否定性詞語,即由“不”字組成的詞語。如“不許”“不能”“不要”“不可以”……這種家庭的子女教育是由一連串的“不”組成的,家長像警察似的,他們的任務就是不斷向孩子亮起紅燈。于是孩子只有不斷地犯錯誤,不斷地受指責。 其二是命令性詞語,如“你必須”“你只能”“你應該”等等。父母強調的只是自己的主觀愿望,完全忽視了孩子的客觀存在,用一種強硬的態(tài)度讓孩子進入某種規(guī)定位置,并按家長的設計來“修剪”孩子。其結果,孩子常常陷入不知所措之中,極大地影響了孩子思維的發(fā)展。 其三是挑剔性詞語。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挑剔性詞語比激勵性詞語要多得多。許多家長幾乎是不停地去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缺點,好象只有不斷發(fā)現(xiàn)缺點,才能把孩子“修剪成型”?;谶@樣一種家庭教育理念,中國家長對孩子使用各種挑剔性語言毫不猶豫,決不客氣。其中最常用的有“真笨”“不爭氣”“太差勁”等等。這些詞語,完全是一種“負信息”,它強化了孩子的弱點,容易讓孩子以否定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對自己失去信心。 其四是諷刺性詞語。孩子呀呀學唱,爸爸不耐煩地說:“哎呀,你那是唱歌嗎?你是在糟蹋歌!別制造噪音了!” 孩子在認真地畫熊貓,爸爸諷刺道:“這像熊貓嗎?畫成狗啦!” 孩子拿回99分的考卷讓家長看,媽媽說:“沒考100分還有臉讓我看嗎?” 父子倆下棋,爸爸說孩子:“看,你又輸了。想贏我?這輩子恐怕不行了!” 孩子主動幫媽媽洗碗刷鍋,媽媽嘮叨說:“算了吧,你刷的鍋碗還沒有貓?zhí)虻母蓛簟e給我?guī)偷姑?!?span lang="EN-US"> 諸如此類的語言,在成人方面可能毫無意識,而在孩子一方,卻會造成一種心靈的創(chuàng)傷,輕則削弱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重則鑄成孩子無心上進的自卑心理,這不恰恰背離了當父母的望子成龍的心愿嗎? 對孩子心靈的尊重,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它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 2、尊重孩子的情緒和情感。 3、尊重孩子的個性特點。 4、尊重孩子的抱負和志向。 5、尊重孩子的選擇和判斷。 6、尊重孩子的個人意愿。 因此,要想建立孩子的自尊心,光愛他還不夠,你還需要尊重他。 尊重孩子,意味著我們將孩子看成一個個體,而這個個體有權力像我們成年人一樣做出決定。尊重孩子,意味著應該在任何可能的時候,支持孩子的決定。 當然,尊重孩子并不是不批評孩子,不囑咐孩子,一切讓孩子自己說了算;而是說需要批評和囑咐時,不用吼叫、命令、訓斥的口吻。 無數(shù)事實證明:輕聲細語的批評,其效果要明顯好于訓斥和命令。原因在于,大聲訓斥的時候,家長更多展示的是一種尊嚴、威嚴,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沒有顧及孩子的自尊心,沒有和孩子處于平等的地位,沒有進行心的交流。而批評孩子時采用耳語、彎下身子講話,甚至把孩子叫到僻靜處輕聲細語地批評、囑咐的時候,是把孩子放在了受尊重的位置上,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家長與孩子的心處于一種平等交流的位置上,當然孩子就容易從內心深處受到觸動。 孩子的自尊心一旦受到傷害,往往會出現(xiàn)破罐子破摔的消極心理。而采用輕聲細語的批評方式,體現(xiàn)出父母與孩子友好商量的姿態(tài)。這種姿態(tài)的結果是讓孩子感到最終做出的決定是自己思考的結果,并不是父母強加給他的。 其實咱們家長都有這樣的體會,每次大聲訓斥孩子之后,孩子難受,咱們心里也難受。發(fā)火發(fā)怒,傷害的不僅是孩子,也是家長自己。俗話說:“傷樹不傷皮,傷人不傷心。”孩子的自尊心是稚嫩的,如果由于我們的批評方式不對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那是得不償失的。 愿天下父母們用我們溫馨和諧的家庭氣氛,民主平等的親子關系,給孩子的成長提供一塊適宜的土壤。更科學地教育孩子,更藝術地批評孩子,使我們的孩子更快進步。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5a7124820100egq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