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第五段: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解讀:莊子在這里明確的指出了:“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庇钟昧颂岢鰡栴}的方式,進一步闡述了“何以知道小不及大的道理?!?/p>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解讀:朝菌就是早餐能看到的蘑菇,它到了下午就開裂,到了晚上就死亡,在傳統(tǒng)文化中,每月的初一謂之朔,十五謂之望,三十謂之晦。 蟪蛄:就是夏天的蟬,蠶卵經(jīng)過十七年的孵化到了每年的四五月份的凌晨1點-3點鐘,就會從地里面鉆出來,爭先恐后的往樹枝上爬,爬得上樹枝的就變成了蟬,爬不上的就掉在地上死了,對于抓金蟾有經(jīng)驗的人,在每年的四五月份就有十幾天的時間,在上半夜先在樹干上用光滑的塑膠包纏好,讓金蟾爬不到樹上,然后在凌晨兩三點的時候,提著半桶加了鹽的水,在樹干底下抓金蟾,然后把它們都浸泡在鹽水里,這時候的蟬是黃色的,故叫做金蟾,四五點鐘以后的蟬就變成了黑色的,也變硬了,就不能做美食了。 夏蟬只能活到七八月份,所以說夏蟬不懂得一年之事,朝菌和夏蟬都活不過一年,所以叫做小年。 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解讀:此處描述了楚之南有一棵冥靈的古神樹,與傳說中上古有的大槐,以及傳說中活了800歲的彭祖,來形容大年,莊子這里用了不可證和有夸大嫌疑的人與物來作為大年的舉證,似乎是很不嚴謹?shù)?,但是卻很妙,恰到好處! 莊子用朝菌與夏蟬這些短暫而弱小的生命,讓“眾人匹之,不亦悲乎?”。如果眾人對自己短暫而弱小的生命有悲憫惻隱之心,從今往后,開始認真善待自己的生命,認真的有質(zhì)量的對待每一天,那么,對于生命的長度,究竟能活多長,那就交給上天來決定,也就不須太在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