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接診一位青年癲癇患者,3個月前突發(fā)癲癇,經西醫(yī)治療效果欠佳,本欲再尋某專科醫(yī)院治療,但是不愿接受繁瑣且價格不菲的檢查。因其愛人患腫瘤經常找我調理,便電話咨詢能否治療。
在以前也曾留心此病的中醫(yī)藥相關治療資料,但是沒有把握,又想到中醫(yī)經典著作《傷寒論》中“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頓感信心大增,隨即答應可以來診。 次日,夫妻倆便前來面診,脈診:滑數,舌質暗紅苔黃。自訴十天左右發(fā)作一次,睡眠質量欠佳,容易恐懼煩躁,辨為膽郁痰擾,熱擾心神,需清熱化痰,和胃利膽,安神定志。予黃連溫膽湯加味,7付水煎服。一周后復診,自訴精神較前改善,癲癇癥狀未再反復,偶有頭暈。隨予湯藥續(xù)服一周觀察。 黃連溫膽湯,中醫(yī)方劑名。為祛痰劑,具有理氣化痰,和胃利膽之功效。主治膽郁痰擾證。膽怯易驚,頭眩心悸,心煩不眠,夜多異夢;或嘔惡呃逆,眩暈,癲癇。苔白膩,脈弦滑。
臨床常用于治療神經官能癥、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支氣管炎、梅尼埃病、更年期綜合征、癲癇等疾病。 主要處方組成:黃連、半夏、竹茹、枳實、陳皮、甘草、茯苓,此方證多因素體膽氣不足,復由情志不遂,膽失疏泄,氣郁生痰,痰濁內擾,膽胃不和所致。膽為清凈之府,性喜寧謐而惡煩擾。若膽為邪擾,失其寧謐,則膽怯易驚、心煩不眠、夜多異夢、驚悸不安;膽胃不和,胃失和降,則嘔吐痰涎或呃逆、心悸;痰蒙清竅,則可發(fā)為眩暈,甚至癲癇。治宜理氣化痰,和胃利膽。方中黃連清熱燥濕,半夏辛溫,燥濕化痰,和胃止嘔,為君藥。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熱化痰,除煩止嘔。半夏與竹茹相伍,一溫一涼,化痰和胃,止嘔除煩之功備;陳皮辛苦溫,理氣行滯,燥濕化痰;枳實辛苦微寒,降氣導滯,消痰除痞。陳皮與枳實相合,亦為一溫一涼,而理氣化痰之力增。佐以茯苓,健脾滲濕,以杜生痰之源;煎加生姜、大棗調和脾胃,且生姜兼制半夏毒性。以甘草為使,調和諸藥。 【延強中醫(yī) 健康衛(wèi)士】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81.名醫(yī)臨床驗案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