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伊尹以割烹要湯
萬章問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湯’,有諸?” 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非其義也,非其道也,祿之以天下,弗顧也;系馬千駟,弗視也。 萬章問道:「有人說:『伊尹曾以割肉烹羮的手藝以求取商湯任用他。』有這麼一回事嗎?」 孟子說:「不,不是這樣的。伊尹在有莘國(guó)的鄉(xiāng)間耕作,喜歡唐堯、虞舜的道理,要是不合乎堯舜的義理,不合乎堯舜的正道,即使把天下當(dāng)做俸祿送給他,他也會(huì)棄之不顧的;幾千匹馬拴在那兒給他,他也不會(huì)去看的。 1. 伊尹(yī yǐn):商湯的宰相。 2. 割烹(pēng):切割、烹飪,廚師的技術(shù)。 3. 要:求得。 4. 莘(shēn):古代國(guó)名。 5. 系馬(jì):指在廄內(nèi)系養(yǎng)的良馬。 6. 駟(sì):四馬曰 ‘駟’。
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湯使人以幣聘之,囂囂然曰:‘我何以湯之聘幣為哉?我豈若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哉!’ 7. 介:通 ‘芥’,草芥,比喻微不足道的東西。 8. 幣:幣帛(bó)、綢類,此代指禮物。 9. 囂囂然(áo):傲慢的樣子。 10. 聘幣:作為聘請(qǐng)禮物的幣帛。 11. 豈若:不若、不如。 凡是不合乎義理、不合乎正道的,他一絲也不肯給人,他一絲也不肯拿別人的。商湯派人備了重禮去聘請(qǐng)他,他卻傲慢地說:『我要湯的這些聘禮有什麼用呢?這那裡比得上我住在田野之中,以堯舜的道理自得其樂呢?』
湯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與我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吾豈若使是君為堯舜之君哉?吾豈若使是民為堯舜之民哉?吾豈若于吾身親見之哉? 12. 畎畝(quǎn):指田地。畎:畝與畝之間的小溝。 13. 幡(fān)然:很快而徹底的改變。 14. 與……豈若:與其……還不如,表示比較的語氣。 15. 親見:親見堯舜之道的實(shí)現(xiàn)。 湯派人聘請(qǐng)他三次,然後他才改變?cè)瓉淼男囊庹f:『與其我一個(gè)人獨(dú)自住在田野之中,樂於堯舜的道理,我何不使這個(gè)國(guó)君成為像堯舜一樣的國(guó)君呢?我何不使這些人民也成為堯舜時(shí)一樣好的人民呢?我嚮往堯舜時(shí)的盛世,那比得上親身看到它的實(shí)現(xiàn)呢?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后知,使先覺覺后覺也。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予覺之而誰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內(nèi)之溝中。 16. 天:孟子所說的天即指宇宙。 17. 覺:覺悟,有教育和啟發(fā)得意思。 18. 天民:宇宙間的人民。 19. 被:澤被、感受。 20. 澤:恩澤。 21. 內(nèi):同 ‘納’。 天生這些人民,是要使先知道事理的人,去喚醒那些後知道事理的人,使先領(lǐng)悟道理的人,去喚醒那些後領(lǐng)悟道理的人。我,是人民中先領(lǐng)悟道理的人,我應(yīng)該拿這大道理去喚醒這些人民,不是我去喚醒他們還有誰呢?』他認(rèn)為天下的人民,不論是男是女,假定有人未蒙受到堯舜的恩澤的,就像是自已把自己推入溝中一樣。 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湯而說之以伐夏救民。吾未聞枉己而正人者也,況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遠(yuǎn),或近,或去,或不去——歸潔其身而已矣。 22. 任:擔(dān)任。 23. 就:往見。 24. 說(shuì):游說。 25. 枉己:委屈自己。 26. 辱己:侮辱自己。 27. 或:有的。 他就這樣子把天下的重任自己擔(dān)負(fù)起來,所以一到湯那兒就勸他要討伐夏桀、拯救人民。我沒有聽說枉屈自身而能匡正別人的;何況是污辱自身而匡正天下的呢!聖人的行為雖然與眾不同:或是遠(yuǎn)走隱避,或是近君出丘,或是不屑為官,或是固守職位,但總歸是要使他的身心聖潔罷了。
吾聞其以堯舜之道要湯,末聞以割烹也?!兑劣?xùn)》曰:‘天誅造攻自牧宮,朕載自亳。’” 28. 天誅:天的責(zé)罰。 29. 造:始。 30. 牧宮:夏桀居住的宮室。 31. 朕:我。 32. 載:始。 33. 亳(bó):湯的都邑。 我只聽說他以堯舜的道理要求商湯,沒有聽說以割肉烹羮的手藝去求取商湯任用的。《尚書?伊訓(xùn)》篇上說:『天意要誅伐夏桀,是從攻打牧宮開始,那是我在亳都事商湯時(shí)發(fā)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