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倪墓志,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二月刻,民國初年在河南洛陽出土。 書風趨于秀逸瀟灑,圓潤典雅,為北魏諸多墓志中的佳品。 北魏《元倪墓志》,共19行,行22字??v74厘米,橫73.5厘米。民國初年在河南洛陽姚凹村出土,現(xiàn)藏上海博物館。 河南洛陽是千古帝都,北魏孝文帝遷都于洛陽。 北魏皇族原姓拓跋,孝文帝為了推行漢化,改拓跋為元姓,命令北魏皇族死后需葬于洛陽北邙山,所以洛陽陸續(xù)出土了大量墓志銘,統(tǒng)稱元氏墓志。 《元倪墓志》是北魏皇族墓志中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因受南朝書法影響,滲入圓筆和行書筆法,點畫流動,書風趨于秀逸瀟灑,收放對比強烈,是雄強悍勁的魏碑向楷書發(fā)展過程中的一種過渡書體。 元倪墓志的這些特點使其成為初學魏碑和想借魏碑突破唐楷藩籬的首選目標,學此碑可突破唐楷中程式化的部分,唐顏真卿就曾學魏碑以破其雅。 而初學魏碑即以此碑上手的話,既可以避免唐楷中的程式化的東西,又可以建立一個較好的楷書法則,促使學書的方向不偏離于主線又能多些新意。 其次從書寫技巧上來看《元倪墓志》的書法技巧含量是很高的,尤其是它筆畫的豐富及多變的筆法技巧,當是臨習此碑取法的要點。 一、方筆與圓筆結(jié)合得十分恰當巧妙。 在筆法上,此碑并不強調(diào)一位的方楞與整俊,而融于其中相當多的圓筆,方圓結(jié)合。 以點為例,有的點幾乎就是一個三角形,角度較為銳利。有的點則偏圓并有不同的形態(tài),似黍米、黃豆等。 其他各種筆畫也都有圓有方,一字之中方筆圓筆交織參互而渾然一體。 二、筆畫造形精準而又多變。 每一筆都清晰而精確,每一筆都有確切而不相雷同的造形?!巴P不同形,筆筆有儀態(tài)”,這是此碑最為經(jīng)典之處,技巧難度極高的地方。 主筆一類自不必細說,單就橫畫一筆分析,更是變化莫測。如“王”、“玉”等字三橫變化就非常之大,多橫在一字之中排列組合,要做到筆筆不相雷同且有姿有態(tài),的確是極難的事。 我們再來以點為例,若一字中有多點,則一點一形均不相同。 這種變化非常絕妙。 有的表現(xiàn)方圓(如“宗”字),有的運用重輕(如“鴻”字); 有的強調(diào)筆意(如“紹”字),有的著意顧盼(如“其”字); 有的區(qū)別長短(如“羨”字),有的巧使方向(如“涉”字)等等。 其技巧手段多樣,讓人玩味不已,表現(xiàn)了極高的技巧水準和技巧含量。 三、每字有勢有態(tài),生動而自然。 為求整體上的和諧統(tǒng)一,楷書的結(jié)字往往采用“多筆收,少筆放,靠邊行筆向里讓”的手段,使此碑收放結(jié)合。 筆畫較多的字的寫法,要將筆畫寫細、寫短、寫密一些,此為收; 筆畫少的字的寫法,筆畫須寫粗、寫長、寫闊一些,此為放。 此外我們發(fā)現(xiàn),其主要筆法是在筆畫的走向上。 如果把它與唐楷比較,這一點就十分清晰了(唐楷筆畫的走向有相對的模式,而且有嚴格規(guī)定性)。 如“孝”字,長撇的走向直奔左下角,這樣使“子”右移,改變了這個字的重心。 如“長”字,四橫右上斜,主筆捺向下拉,有翹首舉足之勢。 如“獻”字,右部長撇的筆向下向左,出人意料地向下,此字頗具儀態(tài),似武士執(zhí)戈。 此石字形的變異頗具機巧而可人,雖有異變而不矯飾做作,形變合法理合矩度。這些應該是我們求法的精髓所在。
|
|
來自: 一言之美 > 《WENJIN 魏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