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jīng)》中記載:“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菀陳”意為“郁滯不通”,必須放出壞血。如此,可以治療癲狂、頭痛、熱喘、流鼻血等癥。相傳扁鵲使虢國太子起死回生,就是在百會穴放血;華佗治曹操的“頭風癥”,也是用針刺放血。唐宋時期,放血療法已成為中醫(yī)大法之一?!缎绿茣酚涊d:唐代御醫(yī)用頭頂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頭眩不能視癥”。到了明清,放血治病已甚為流行。至今,中醫(yī)臨床仍有采用放血療法者。不過,中醫(yī)的放血療法相對溫和,中醫(yī)認為血是很金貴的,因此只是用銀針、三棱針在一些穴位刺幾下。 禁忌 1、合并肝、腎、造血系統(tǒng)嚴重原發(fā)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2、孕婦及哺乳期婦女。 3、身體極度虛弱及有出血傾向者不宜用此方法治療。 耳尖穴放血能瀉火、解毒、活血、散瘀、調和陰陽。 放血的適應癥:一些瘀癥和寒癥、痹癥,萎證、腰疼癥、坐骨神經(jīng)痛,中風、頭痛、眼痛、咽喉腫痛,痤瘡、濕疹、銀屑病等都可以用這種方法治療,從古至今無數(shù)臨床病例證明放血療法效果可靠,效果好。 放血常用穴位、主治: 一,太陽:頭痛、眼紅病 二、十宣:昏迷、癲癇、癔病、乳娥、小兒驚風、中暑 三、四縫:小兒疳積、百日咳 四、 曲澤:煩熱、胃痛、嘔吐 五、少商:急性咽喉腫痛、急性扁桃體腫大、鼻衄、發(fā)熱、昏迷 六、商陽:咽喉腫痛、齒痛、手指麻木、昏迷 七、委中:腹痛、吐瀉、腰痛(急性扭傷療效較好) 注意事項: 一、對患者做好必要的解釋工作,以消除思想顧慮。 二、嚴格消毒,防止感染。 三、手法宜輕、穩(wěn)、準、快,不可用力過猛,防止刺入過深,創(chuàng)面過大,損害其他組織。出血不宜過多,切勿傷及動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