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語出戰(zhàn)國衛(wèi)·荊軻《易水歌》。蕭蕭:形容風聲。易水:在河北省西部。秋風蕭蕭地吹啊,易水凄寒,壯士從此一去啊,不再回還!以景襯情,表示出勇士的訣絕之志。后人常引用這兩句詩來表示某種帶有悲壯色彩的離別;或只引前一句表示悲涼的心境;或只引后一句表示去而不返。 二、若無新變,不能代雄。 《南齊書·文學傳論》。如果沒有通變創(chuàng)新,就不可能成為一代英雄。 三、學古不泥古。 《唐書·孫思邈傳》。學習古人,就不要不泥于古人的禮法。 四、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 出自晉·陳壽《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如,好像。雞肋骨沒肉,不吃丟掉好像有點可惜,但吃起來又吃不到什么東西。此以雞肋為喻,說明曹操撤軍不忍、進軍無益的心理。后世引用此句,多比喻某件事、某樣東西放棄覺得可惜、不放棄又覺得不值得的心理。 五、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 出自漢·司馬遷《漢書·陸賈傳》。國家安定的時候,就應當注意發(fā)揮丞相的作用。國家安危的時候,就應當發(fā)揮將領的作用。 六、冰炭不言,冷熱自明。 出自唐·房玄齡等《晉書·王沉傳》。冰塊與炭火都不會說話,但哪個冷哪個熱,人人皆能感受得到。此以冰炭的客觀性質(zhì)為喻,說明客觀事實是改變不了的道理。 七、鴻鵠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棲;黿鼉穴于深淵之下,夕而得所宿。 出自南朝梁·范曄《后漢書·逸民傳》。大雁、天鵝筑巢于高大的樹木之上,晚上才能有棲息的地方;鱉和鱷魚鉆穴于深水之下,晚上才能有歸宿之處。此以鳥魚為喻,說明人的趨舍行止應有適當?shù)臍w宿。 八、函牛之鼎以亨雞,多汁則淡而不可食,少汁則熬而不可熟。 出自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邊讓傳》引古語。用能容一頭牛的大鼎煮一只雞,水放多了,則淡而無味不能吃;水放少了,則又煮不熟雞。此以牛鼎烹雞為喻,說明大材小用之不宜的道理。 九、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 出自漢·司馬遷《史記·陸賈列傳》。在馬上取得天下,難道還能在馬上治理天下?這句話說明武力可以去的天下,但是不能通過武力來治理天下,而是應講究治術(shù)。 十、譬如破竹,數(shù)節(jié)之后,皆迎刃而解。 出自唐·房玄齡《晉書·杜預傳》。就像是劈開竹子一樣,劈開了幾個竹節(jié),下面各節(jié)就都容易剖開了。此以剖竹為喻,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主要矛盾解決后,其他問題就都容易解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