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生明廉生威 明月清輝映廉身。曹端用他的一生,踐行著公廉思想,成為那個時代知行合一的典范。 曹端,姓曹氏。明澠池窟沱里(今蘇門村)人。其父曹敬祖本永寧杜寺溝(即今澠池果元鄉(xiāng)杜寺村)人,幼貧寒,入贅邵氏至澠池窟沱里。曹端五世祖,本姓楊嗣,從父命繼舅氏,因而姓曹,名曹嗣。曹嗣本山西省曲沃縣人,嗣子曹慶后遷至垣曲縣,曹慶子曹仲和再遷永寧,仲和生伯達,伯達生敬祖,敬祖生,生三子,第三子是曹端。邵氏無后,曹端成名后為立義祠。 2、 曹敬祖名第三子曰端,是為曹端。曹端生于明洪武九年即公元1368年。三歲時,其父看到他與一般幼兒不同,見人立,拱手正立,不茍言笑,平常總是持身端正,從不動作指顧,父母贊嘆,說像是個一個老成持重的人,因為天性如此端正,就命名為端。因為言行端正,所以后來曹端永樂六年中舉,總名次是河南省第二名,《詩經(jīng)》一科是第一名,縣令吳友信就把曹端所居之窟沱里命名為端士里。端士,就是正直的人。 3、 曹敬祖既名其子為端,端為小名,另起一個字,叫大名,也就是字,古人命字一般在冠時,后來提前可能即入學之時。名與字的關(guān)系最常見的就是相互解釋。端與正同義,《廣雅》:“端,正也。”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詞“端正”。夫是男子的美稱,所以就字正夫。此“字”肯定在命名之后。古人以稱字為正式,在文獻中曹端被稱字的較少。 4、 洪武二十六年,曹端入縣學學習,成為學生。此年曹端十八歲,自稱百拙生。生是學生、儒生的簡稱,也是后生、小生的簡稱,自稱生有謙虛的意味。百拙即事事笨拙。反義詞即機巧。古代以此自稱,表達自己與“機巧”的格格不入。黃庭堅《和答魏道輔寄懷》之十:“機巧生五兵,百拙可用過。”意思是太多的機智巧慧往往發(fā)生內(nèi)外矛盾,還不如守著自己的質(zhì)樸過簡單的幸福閑適生活。元薩都剌《鸚鵡曲》:“偶然持贈百拙人,眉眶眼精生百色。”薩都剌的意思是把聰明贈送給百拙之人,能讓百拙之人頓時煥發(fā)精彩。曹端用“百拙生”自稱,表達他從小就是質(zhì)樸的人,而且對質(zhì)樸有明確的自我認同與主動追求。明代多饒州人鄧志謨字景南,號竹溪山人,也曾自號百拙生。好作傳奇及小說,有人研究說《三國志演義》就是鄧志謨的著作。 5、 永樂六年即公元1407八月,曹端考中舉人。當年的主考是翰林博士馬巨江與訓導李君恭,錄取名次總第二名。第一名稱解元,第二名也稱亞元。因為以五經(jīng)取士,其《詩經(jīng)》一科考的是第一名,也叫“《詩經(jīng)》魁”。舉人相當于是一種學銜,考中舉人即可稱舉人,如曹舉人。明代考試,縣考合格為入學,稱生員,入學即稱庠生,俗稱秀才。省級考試叫鄉(xiāng)試,鄉(xiāng)試錄取稱舉人,俗稱為老爺,雅稱為孝廉。此時的曹端可稱曹孝廉。舉人一詞在漢代取士統(tǒng)指被薦舉之人,縣級薦秀才,郡薦孝廉。在明代就專稱鄉(xiāng)試中試之人。中舉叫“發(fā)解”,簡稱“發(fā)”。發(fā)解之后次年可以入京會試。 6、 考中舉人次年,也就是永樂七年公元1108年二月,曹端到京城參加會試。會試是禮部主持的考試,也叫應(yīng)試南宮,南宮即專指禮部的會試。會試錄取三百名左右,考中者為貢士,第一名稱會元。曹端最后是中副榜,然后授霍州學正。 那么副榜是什么呢?副榜也叫乙榜。明清時乙榜可以是鄉(xiāng)試之副榜,也可以是會試之副榜。因為會試有名額限制,難免會有遺才的嫌疑。所以第一榜公布之后,“往會試各房所取卷,拘于會額,不能盡收者,登之乙榜”(陳繼儒《見聞錄》)。細言之,錄取過程是:先試卷密封后交各房閱讀篩選,各房篩選后,由主考從各房推薦出的試卷中再選,選中者為貢士,貢士稱初選的考官為房師,后選的主考官為座師。沒有被選中者,在會試貢士名額已滿情況下,從各房所選卷中再選一次,再出一次榜,就叫叫副榜,也叫乙榜。副榜上的舉人也叫副貢。待遇上副貢與舉人基本一樣。副貢不能參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試,殿試錄取者才能被為進士,(進士前三名分別稱狀元、榜眼、探花),副貢也可以直接入國子監(jiān)再學習,下次再會試,也可直接授官。 7、 永樂九年(1411),曹端自稱古愚子,此年曹端三十六歲。愚與拙同義,曹端先后用“愚”“拙”自稱,以名見志。古字見曹端崇古復古的志愿,愚字表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的“守愚”的觀念?!对?/span>·大雅·抑》:“靡哲不愚”。“古愚”含有不諳當今人情世故,寧愿守古道而守愚的意思。子是“男子”的自稱,也是“夫子”的簡稱,含有以道自任、守愚而生的自信與堅定。清代山東畫家朱照曾自號古愚子。蘇州蔣國華是乾隆丁丑進士,也號古愚子。 8、 曹端入仕為學正,是官名。古代有以官名稱人者,所以學正也是通稱??梢杂糜诓芏诵彰昂蠓Q呼,也可以以官職直接代指曹端其人。學正是學官,省級學官名提學官,國子監(jiān)與州府縣皆有學正,明時為正九品。州府此官明清有時也稱教授。雅稱為“廣文”或“廣文先生”。曹端文獻里間有此稱。 9、 “廉靜”之稱始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當時的禮部員外郎張鑒給曹端的贈語。張鑒,四川資縣人。他聽說曹端在霍州講道學,就親自到霍州送兩個兒子來就學。他對曹端進行一番考查之后,贊嘆有加,說“我今天總算認識了曹正夫呵”,臨別題贈給曹端“廉靜”二字。此年就學的還有外地人增多,包括南方的杭州、西部的四川,都是名家子弟。說明曹端講學名聲漸起,影響漸遠。先生是對老師有德者的敬稱,此后學者稱曹端為廉靜先生。 廉靜先生是別人對曹端的稱呼,顯然有贊美的含義。廉表明曹端言能倡廉,行能為廉。廉字含剛正、廉潔二義在內(nèi)。明初朝廷反貪倡廉力度很大,也可以說當時作官兵標準之一。而學正品級早低,也屬于官。靜字突出曹端性情恬靜,毫無浮躁之心,不慕虛榮,力求實學,有較高的道德修養(yǎng)。同時曹端講學主靜,即專靜為主,追求惟精惟一的境界。所以靜含有修養(yǎng)與主張兩層含義。廉靜并列,是對曹端人品、官品、思想的較好概括。 10、 拙巢,是曹端在復任霍州學正時所造屋名。時在洪熙元年即公元1425年。古人常以齋名示風雅,顯志向,所以也以書齋用以自稱或稱其主人,如曹端,即可以稱為拙巢。薛文清有《拙巢記》,全文如下:“自七情熾而混沌鑿,人之橫本競騖者,非私智無所為尚,由是巧偽日滋而斯道隱矣。濂溪周元公挺生南服,悼末流之若茲,一刮群巧,作《拙賦》以見意。當時豪杰,若程若張,相與翕然尊尚之,而斯道大明。嗚呼盛哉!廣文曹均正夫,世家河南之澠池,自少讀書,即有求道之志,遂由關(guān)、洛以上溯濂溪。因以‘拙巢’名其讀書之室,蓋取濂公賦意以自勉也。其后,均名薦書,典郡鐸,所至必以是扁其寓室,以示不忘其初之志。今年秋,均自蒲庠來河津,因語以名巢之意,且囑余記。余謂:‘頹乎順處,不撓其初,不汩其和,使大本完而七情節(jié),此眾所謂迂僻遲鈍而拙于事者也。抑不知順事厥天,不以小智害之,而可為終身之安宅也。舞智籠物,騁詐軋人,機變層出,莫測端倪,此眾所謂辯敏儇捷而工于計者也。然詐窮智屈,自嬰其弊,豈可一朝安其身哉?今曹均慕元公之學,而以“拙”名巢,其可謂能擇所處而知所戒矣。則其進道之心,又何窮極哉?雖然,余亦拙者徒也,他日倘獲登均之巢,尚當辟混沌以廣告勻之居室,疏七情以通均之戶牖,與均舉酒以誦元公之賦,已而忘言相對,身巢兩忘,復不知巧拙為何物也!是為記”。據(jù)薛文清此記,曹端名書齋為拙巢,源于入學時自號百拙生。其始也早,后來到哪里都以此作為書室的匾額。既名其書齋叫拙巢,此后 段時期內(nèi)所作的文章也曾輯為《拙巢鳴》一書。 古今以拙名齋的人很多,有守拙、補拙、半拙、養(yǎng)拙、隱拙。南宋福建理學家林之奇,字少穎,號拙齋,人稱拙齋先生,有《拙齋文集》。林之奇建書院名拙齋書院,呂祖謙就是拙齋書院的學生。明萬歷中紹興知府蕭良干,字以寧,號拙齋,私淑王陽明,也是一個學者型名宦,主持編寫《紹興府志》。1902年江陰中舉的舉人中有個曹家達,字穎甫,晚年自號拙巢,人稱曹拙巢。 11、 薛文清《拙巢記》記曹端,記曰:“廣文曹均正夫,世家河南之澠池。”澠池之曹正夫,任學正官可稱廣文,一定是端,文中又有“均名薦書”王秉倫校點本的《曹端集》標點加專名號,意味著意思是“曹均又名曹薦書”,竊意可解為曹均署名給我寫信,薦書理解成獻書。也可以理解成:曹均名字列于向皇上推薦人的薦書上(標有拙巢室號),到霍州任學正,也以拙巢名其居。此文中用均字屢見,決非傳寫之誤。改端為均,難道是端另有別名?前人疑之,稱或許是門人弟子記其文時避諱所致,不可詳考。 12、 典試也是職官名,因為曹端在次典試陜西。明代陜西布政使司包括今甘肅,典試陜西,曹端主持的陜西布政使司范圍內(nèi)的鄉(xiāng)試,也就是掌握此省秀才是否中舉人的考試。曹端一生中數(shù)次到陜西典試,也叫主考??荚囈话阍谑∝曉哼M行,考試時叫試院。典度、主考是在試院時對曹端的稱呼。一般慣例,凡被錄取的舉人要拜見主考,稱典試為座師,自稱門生。 13、 曹端在宣德四年自稱伊洛后學。伊洛之學主要指宋二程之學。洛陽境內(nèi)的伊水洛水,故稱洛陽為伊洛。二程為伊川人,宋時屬洛陽。二程為洛陽人,講學與伊洛之間,所以二程理學也稱伊、洛之學。二程弟子衍生出許多流派,至南宋朱熹集其大成,合稱程朱理學。曹端講學思路主要是從程朱來,所以稱伊洛后學。相對于先賢先儒之先知先覺,后學含有后知的覺的含義,是后來的學者、后進者的意思,凡說后學者表示對先賢的尊重,表示自謙。有人評價說曹端自稱伊洛后學,說明自己晚年見道分明,“兄二程而弟之矣”。說明曹端此時自覺入得程朱理學之堂奧,把握了理學的精髓, 14、 宣德六年即公元1431年,曹端五十六歲,作《月川交輝圖》,此圖仿《太極圖》而作。天上一月,川中九月,取月映川水之意,圖成,因自號月川子。此時曹端已屆晚年,這是他最后一個自稱。所以后來曹端去世后成為最常見的尊稱。后人稱曹端為月川先生本此。“曹月川”“月川先生”之名極為通用,甚至于不知曹端而先知月川先生,曹端的集子也稱為《曹月川集》《曹月川先生遺書》。民國一度改曹端所居之鄉(xiāng)里為月川鄉(xiāng)(民國二十年即公元1931年人縣分六區(qū)共七十七個鄉(xiāng),月川鄉(xiāng)屬第六區(qū);次年建立保甲制度,1936年兩區(qū)合一全縣分成新三區(qū),每區(qū)十鄉(xiāng),月川鄉(xiāng)屬新三區(qū),下轄九保九十甲,1941年合并鄉(xiāng)鎮(zhèn),此后應(yīng)無月川鄉(xiāng))。此鄉(xiāng)也是行政區(qū)劃名,不過遠小于今之鄉(xiāng)鎮(zhèn),略大于今之蘇門村而已。 15、 曹端稱夫子,為曹夫子。因為曹端平生是學官,基本平生都在講學。舊說登教席。舊時夫子就是老師,是對登教席者的尊稱。所以曹夫子相當于今說曹老師。 因為夫子稱老師,所以對飽學之士、德高望重者、修養(yǎng)有境界者也可以稱夫子。猶今日對作家、主持人等也通稱老師一樣,是種尊稱。稱曹端為曹夫子,明代就有了。如《月川曹夫子太極圖解》,就是曹端的著作。至今民間猶有此稱。 早時學習在孔廟?;蛘哒f建學校必建孔廟??鬃泳褪抢蠋煹睦蠋?,元朝封為“至圣先師”,孔子的學生當時稱孔子為夫子,是一般的老師,后來的所有進學的人稱孔子為夫子,則是神圣的老師。這樣的孔廟也叫文廟,也叫夫子廟,歷代各地都有?,F(xiàn)代新加坡某些學校還有拜孔儀式。對孔子的尊重也是對文化、對知識、對教育者的尊重。這時夫子就有特別有含義。曹夫子也是一樣。當年不過是一個學正,一個實實在在的講師而已。后來經(jīng)皇帝批準曹端配享孔廟,也就是所有學生在拜祭孔子之時,也同時拜曹端。歷代配享的人很多,孔子的弟子稱先賢,此后的儒學名人稱先儒,曹夫子入孔廟受祭享也是先儒身份。到清末廢除了配享與祭拜孔子之禮,人們對曹端的尊重沒有完全消失,民間稱曹端為曹夫子,那不僅是尊重而且是崇拜了。 16、 靖修是曹端的謚號。謚號是死的的稱呼,是對有地位的人進行的一種蓋棺定論,同時也便于稱呼已經(jīng)去世的人。古代除了秦朝,皇帝都有謚號。臣子有謚號一般都講究級別,如唐規(guī)定三品以上才有謚號。如果不是高官, 一般沒有謚號。曹端官止于學正,無非是正九品,按理沒有謚號。在謚號歷史上有所謂私謚,即沒有朝廷正式的謚號,可以由學生或朋友給他們所尊重的人一個謚號,在沒有朝廷論證肯定之前,就叫私謚。謚法始于殷商,私謚在春秋時就有(終于乾隆年間)。如陶淵明死后,朋友們就給他一個私謚,叫靖節(jié)。所以陶淵明也稱陶靖節(jié),他的集子就叫《靖節(jié)集》。 曹端謚號靖修,就屬于私謚。時間在去世之后安葬之前確定,定謚號的是他的學生們。靖修代曹端,也說靖修先生。直到明天啟七年,公元前1627年,明熹宗才正式由禮部定其謚號,也就是追認此前的謚號,謚號為靖修。 明代謚號有規(guī)定,文臣用“文”字,最高是文正,其次是文貞、文忠、文端等,最后是文烈、文和。武臣則用“武”字,最高有是武寧、武毅。其中有武靖。是靖字一般用于武臣。一字謚號地位比二字謚號為高。文武之下也可以有貞寧、忠毅等,都有次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