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三、苓桂棗甘湯方
【方劑組成】茯苓24克,桂枝12克,大棗5枚,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溫服。
【方解】于桂枝甘草湯加利水止悸的茯苓,和治腹攣痛的大棗,故治臍下悸或痛,而氣上沖胸者。此和上方藥物看來無大出入,但于主治大異其趣。方中無術(shù),則知胃無停飲或少停飲,故不治心下痞硬和眩冒。但增大茯苓用量。則治悸煩。變加大棗則治腹攣急,并增量桂枝則加重治沖氣。故此治小腹攣急、悸動而氣上沖較甚者。
【仲景對本方證的論述】
《傷寒論》第65條:發(fā)汗后,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注解:此亦本里有停飲,而誤以發(fā)汗治療,里飲被激,伴強烈的氣上沖,而欲和奔豚之證,臍下悸即其征兆、宜以苓桂棗甘湯主之。
按:本方不只能治臍下悸欲作奔豚,即使是奔豚證見心下悸者亦能治之,他如諸飲證,若腹攣急、氣上沖而臍下動悸者,用之亦多驗。
【辨證要點】桂枝甘草湯證見臍下悸動、氣上沖者。
【驗案】張某,女性,65歲,門診病歷號16248,65年12月13日初診。多年失眠,久治無效。近癥頭暈心悸,臍左跳動,有時感氣往上沖,沖則心煩、汗出,口干不思飲,苔白,脈緩,此屬寒飲上擾心神,治以溫化降逆,佐以安神,予苓桂棗甘湯加味:
茯苓24克,桂枝12克,大棗5枚,炙甘草6克,酸棗仁15克,遠志
6克
結(jié)果:上藥服三劑睡眠稍安,頭暈心煩、氣上沖感亦減,前方加生龍牡各
15克,
繼服六劑,除眠多夢外他無不適。
----------------------------------------
醫(yī)案 1
某,自覺臍下悸動,觸之為腹主動脈搏動,乏力,小便少,舌淡苔水滑。予苓桂棗甘湯。服數(shù)劑后,諸證緩解,但腹主動脈搏動仍可觸及。
醫(yī)案 2
某,自覺臍下悸動,時快時慢,時作時止,觸之腹直肌跳動,小便少,下肢浮腫,舌胖苔水滑。予苓桂棗甘湯。諸證緩解,但腹直肌跳動仍可觸及。
原文
發(fā)汗后,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白術(shù)甘草大棗湯主之。(65)
評語
心陽虛,水飲上沖,故發(fā)悸動。小便不利,為水飲內(nèi)停,膀胱氣化不利所致。舌淡胖苔水滑為水飲內(nèi)盛之象。從上兩案可以看出,臍下悸動為自覺之證。
來源:郝萬山講《傷寒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