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禾坪《黃氏大成宗譜·總譜》 (簡稱大成譜)世系 (供宗親研究修正稿) 黃明書 一世,昌意,軒轅黃帝次子,生于黃帝歷65年(公元前2542年)已亥,降居巴蜀若水,領少曲部候游牧于金沙江及長江上打沖水一帶廣闊是城草原上。娶蜀山氏女昌仆為妃,黃帝歷116年(公元前2491年)庚寅,昌仆感瑤光貫而生一子,名顓頊,時昌意公年51歲,昌仆37歲,昌仆得天獨厚生三女皆夭,顓頊為第四胎也。 軒轅黃帝姓公孫,名軒轅,生于黃帝歷元年(公元前2607年)甲午,生則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神農(nóng)世衰,諸候相侵伐,暴虐百姓,而審農(nóng)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用干伐,以征不享,諸候咸歸軒轅。軒轅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罷貔貅驅(qū)虎,以與炎帝戰(zhàn)于阪泉三野,三戰(zhàn),然后得其志,□猶作亂不從帝命,于是軒轅乃征師諸侯與□猶戰(zhàn)于涿鹿之野(今河北西北部涿鹿縣)。愛禽殺□猶,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因有士德之瑞故號為黃帝。卒于黃帝歷110年(公元前2497年)。在位八十四年,享壽一百一十歲。葬于橋山(今陜西省黃陵縣橋山鎮(zhèn)),娶西陵之女嫘祖黃帝正妃,生子二,長子玄囂,是為青陽(即少吳金天氏)降居江水。次子昌意,降居若水,再納三妃,共生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黃帝崩,傳位于東夷金天氏,少吳帝摯躬桑帝,躬桑由汲鹿選都曲埠。玄囂,昌意皆不得位而為諸侯,玄囂侯共工,昌意侯少曲,玄囂生橋極。 二世顓頊,昌意之子,生于黃歷116年(公元2491年)庚寅。顓頊20歲,在東夷八年。躬桑帝崩,遺囑殷東夷大酋帝位傳給顓頊公,時黃歷136年(公元前2471年)庚戊。以火德王天下,色尚赤,安國高陽(今河北保定),故號為高陽氏。都于帝丘(今山東昌府濮洲),命情形官,改作歷,以建寅為正月,故號為歷宗,兒孫云云樂,制九洲(兗、冀、青、徐、豫、荊、揚、雍、梁),統(tǒng)領萬國,北至幽陵,南至高趾(即南高),西至流沙河(今甘肅肅州)東至蟠木(在東海中山)日月所照,莫不砥屬,帝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yǎng)材以任地,戰(zhàn)時以象天,依鬼以制羲,沿氣以教化,摯誠以祭祀,娶鄒氏屠氏女,生蒼舒、聵、□(該字為左“木”右“壽”)越、大臨、龐降、庭堅、仲容、仲達,稱八愷。又娶勝潰氏女生子二,長躬蟬,八傳至六云(惠連公),次□(該字為左“木”右“壽”)杌,八傳禹之父鯀。 顓瑞公在帝位78年而崩,卒于黃歷214年(公元前2393年)壽九十八歲,葬于漢陽(今河南省東北濮陽縣),以族子高辛(玄囂孫、橋極子)賢而傳于高辛。十子皆不得位,八愷自力于八方。躬蟬不少曲侯,守祝融火正。□(該字為左“木”右“壽”)杌為共工侯,輒不受命忤高辛為帝嚳,都于偃師(今河南偃師縣)。 三世躬蟬公,顓頊之第九子,生于黃歷164年(公元前2443年)戊寅,娶大廷氏女日女寬,生獨女曰女修。 四世女修祖姑,父躬蟬。生于黃歷186年(公元前2421年)庚子。少典有女侯曰女修,剛勇嬌健,師其祖(學顓頊),德業(yè)( 為族眾的事很勤勞盡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父稱位(守著他的父親躬蟬少典侯的職務)。夜織吞(誤吞)燕卵而孕,生老童。 五世老童,母子修祖姑,生于黃歷205年(公元前2402年)已未。女修不婚配而終身為族,撫公成人,公生而無父。公長而純孝,呼母曰女父!娶吳英氏曰女嫣,生一子一女,子曰少辛,無勇,軟弱,女曰女辛,矯健類其女祖,果斷剛亞,繼為女侯。 六世少辛公,老童公之長子,生于黃歷225年(公元前2382年)已犯。公小多病體弱,無勇,不如其妹女辛強。娶尊廬氏女曰女宛,生一子,卷章,繼與其妹女辛侯為子,后繼少典侯業(yè)。 女辛祖姑為老童公之女生于黃歷227年(公元2380年)辛巳,有史少辛,幼多病,長無勇,不能為眾,母吳英氏女媽,既要幫老童公放牧,又要忙家務,還要照顧少辛病,困極,多得祖姑助方解,少典有女侯曰女辛,守父老童位,不婚配,嗣兄少辛生一子,曰卷章。 七世卷章公生父少辛,生母尊廬氏女宛,因姑少典女侯女辛不婚配,嗣之為子,以繼少典侯后,又襲祝融火正,居火德。職鴻雁鳴而作樂,眾歌《烈祖之德》以和之,族在盛焉。娶伯皇氏女曰女嬌,生二子:重黎、吳回。 八世重黎公,卷章公之長子,生于帝嚳52年(黃歷266年,公元前2341年)庚申,公長襲少典侯兼祝融火正,又兼木正,重者木工,黎明者火正也。重黎,木工兼火正,工程營造兼農(nóng)事也。時共工暴民,帝訓之而忤叛,帝使重黎征之。共工,壽杌之族也,躬蟬祖之北族也。黎徇和宥云而返。共工大叛,次水而傷民,帝大怒而殺重黎,以其北吳回代兄職,掌少典侯及祝融火正。 吳回公諱瑤,卷章公次子生于帝嚳55年(黃歷269年,公元2338年)癸亥,娶容成氏曰女慶,生子一:陸終。 九世陸終公,吳回公之子生于高辛帝嚳75年(黃歷289年,公元前2318年)癸未,公生年帝嚳崩,帝子摯嗣位。是為帝摯奢佚不恤民,三年后(黃歷292年公元前2315年)丙戊,聯(lián)盟會議罷免之,選其弟放勛接位。是為帝堯。由偃師邊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號陶唐氏。 公37歲尚末婚配。庚申(公元前2281年)科,風雪中救了鬼方氏整牧畜,得了鬼方大酋的好感,越三年(帝堯38年黃歷330年公元前2278年)癸亥,鬼方氏酋妻以長女曰女潰矯健善牧,為陸終公之一大臂助。然懷孕三年卻未崢下育,丙寅(帝堯41年黃歷333年公元前2275年)臨育而難產(chǎn),請祿圖氏巫醫(yī)接診。剖左肋抱三子未止,又剖右肋抱三子一胎六子,母子平安,六子為:長攀、次定、三堅、四求、五安、六季。后皆治水有功,長攀名大攀,舜封為昆侯,攸國在今河南漢陽西,右黃帝生地帝丘西部,故有西陸之稱。二定名惠連,堯賜國于參胡(今山西汾陽文水)國號黃,賜姓黃名云,為黃姓受性之始祖。以黃國地居古黃帝帝都涿鹿之南,故有南陸之號。三堅名錢鏗,舜封于粼(今河南新鄭)姬姓。五安,名晏安,又名曹安,舜封于粼(今山東鄒縣)曹姓。六季,名季連,舜封于郢(即楚之郢都,今河北省江陵記南城)羋姓。 十世云公,諱定,名惠連,號南陸,父陸終,生于帝嚳末年,癸未(帝嚳75年,公元前2318年),長于帝堯時代,年年水患,洪水蕩蕩,襄陵氏慘苦,而帝憂傷,戊午(帝堯93年,舜攝政21年,公元2223年)舉賢治水,公六兄弟與縣同年年 皆52歲,男女老少,全部民抗洪,縣統(tǒng)一指揮,以其子禹及云公(惠連)三兄樊治下流,海河及海河之上流術河。以定(云公)及其四子嘉治汾水及汾水上流洮水。自與四岳,共二十八部及定公(云公)之四弟堅、求、安、定、季等治中流淮、漢、渚水。定公(云公主治汾、納贏,先之法,卒胡,鳩鴣等族及木族,以上流筑堤坊,下流疏道水歸大河,萬眾一心畢盡心力,三年水平功成,民安居,帝心喜撫,嘉三曰:“咨女定,贊女功,守之元格,臺駘,允姓”。興國之日,黃云趙于北極帝起而拜,賜國曰:“黃國”。賜姓黃,賜名云。云公之名是堯帝賜的,黃姓,也是堯帝賜給云公的,所以為黃姓受姓之始祖。云公受姓、受國、受名,是在帝堯96年辛酉,舜攝改24年(公元前2220年)。 云公娶妻柏氏,鳳黃族人也,伯益之堂姐。生子三:長日、熊啟、諱嘉,號面隱,云公長子,生于帝堯67年(公元2249年)壬辰。娶鵬黃族女贏氏,生子一:曰祖仲,諱奇。 熊牧公,諱臺,云公三子,生于帝堯70年(公元前2246年)已未,公娶允姓,子女無考。 熊放公,諱袁,云公三子,生于帝堯73年(公元前2243年)戊戍。公娶共工氏附族女白氏,生子無考。 十二世,祖仲,諱奇,嘉公之子,生于帝堯93年,舜攝政20年(公元前2223年)。妣戈氏,生子一最。 十三世最公,奇公之子,妣龔氏,生子一:舒。 十四世舒公,最公之子,妣光氏,生子二:厚、原。 十五世厚公,舒公長子,妣元氏,生子二:冕、□。 十六世冕公,厚公長子,妣京氏,生子一:凱。 十七世凱公,冕公之子,妣福氏,生子一:函。 十八世函公,凱公之子,妣戈氏,生子三:俞、氽、全。 十九世俞公,函公之子,妣員氏,生子一:壽高。 二十世壽高公,俞公長子,妣夏后氏,興罷之女,生子一:旺所。 二十一世旺所公,壽高公之子,年十五望水浜有物授賀圖,純青赤色背蝌蚪,公讀云,譜天下水勢,乃佐夏禹即位,拜為水師,諷請水未治者繼治之,妣紀氏,生子二:俠仙、作仙。 二十二世俠仙公,旺所公長子,性喜音律,仲康為樂下,妣姚氏,生子四:范、容、模、型。 二十三世模公,又名滾俠仙三子,隱居不仕,妣柏氏,后子二:要、覃。 二十四世要公,模公長子,學黃帝兵法,能解其微,年三下游于外,乃與舊臣靡為左相,公為右相,妣胥氏,生子一:剛中。 二十五世剛中公,要公之子,妣錢氏,生子二:龍、麟。 二十六世龍公,諱隆,剛中長子,妣艾氏,生子二:鄴、必。 二十七世必公,龍公次子,妣刑氏,生子一:應。 二十八世應公,諱雍膺,必公之子,妣紀氏,生子二:正坎、直坎。 二十九世正坎公,字申,應公長子,妣唐氏,生子一:德暢。 三十世德暢公,正坎公之子,妣古氏,生子一:崇秉。 三十一世崇秉公,德暢公之子,妣凌氏,生子三:淵、深、潛。 三十二世淵公,崇秉公長子,佐商為將師,妣趙氏,生子五:綺、綱、紹、綿、績。 三十三世綺公,字繼稷,淵公長子,佐高封大功臣,妣周氏,生子六:顏、□(該字為左“禺”右為“頁”)、觀、顧、頂。 三十四世顏公,字顏升,綺公長子,博學強識,文武具全,受湯五之聘,大舉伐桀有功,湯念其有才華,登基后任公為左右計書臣(-1783—-1770)。妣□(該字左右都為“束”氏,生子七:修德、候德、儻德、條德、倜德、傅德、俅德。 三十五世修德公,顏公長子,以德顯于世,太甲未年(-1721年)庚長,詔顧向為牧正,后升仕宰相。夫人王氏,生子三:石慮、石虞、石虔。 三十六世石虞公,修公次子妣氏,生子二:宜韻、宜韶。 三十七世宜韶公,石虞公次子,妣方氏,生子一:巨沅。 三十八世巨沅公,諱涿,宜韶之子,守紀不阿,佐太戍,掌納言,(公元前1637—1580年),澩人樂氏,生子一:再興。 三十九世再興公,巨沅之子,性堅而學重紛靡之徒,太戊崩(公元前1581年),仲丁立(-1581—-1569年)繼你掌納言,恭人郝氏,生子五:若湘、若洙、若泗、若淮、若漢。 四十世若洙公,再興次子,官為牧正,妣樊氏,生子六:鋒范、鋒策、鋒潘、鋒篤、鋒飾、鋒簇。 四十一世鋒潘公,若洙公三子,仕商為司寇。妣祁氏,生子三:立德、立功、立腳點言。 四十二世立言公,字泰,鋒潘公三子,官牧正,有功升田正,后為納言。恭人方氏,生子二:典、謨。 四十三世謨公,字啟賢,立言公幼子,仕商為博士太夫,妣方氏,生子三:初盛、初平、初起。 四十四世初盛公,字丙宣,謨公長子,達三才之學,為朝散官,定策勛超,升納言。妣王氏,生子六:禎、韋、祉、是、禧、祥。 四十五世禎公,又名禎南,初盛公長子,妣查氏,生子一:龍澩。 韋公,又名韋南,初盛公次子,宜丁時(-1490—-1434年)官朝散郎,妣利氏,生子一:友石。 四十六世友石公,字端盈,韋公之子,妣簡氏,生子四:固、囿、國、圖。 四十七世固公,字南源,友石公長子,陛和氏,生子五:敬唐、恭唐、莊唐、肖唐、周唐。 四十八世敬唐公,固公長子,篤學明理,小乙崩,武丁立,(-1324年)丁巳即位,以公博雅,拜為納言,恭人石氏,生子二:□(該字為左“金”右“奇”)□(該字為左“金”右“永”)、鋮。 五十世奇公,又名鄂奇,惠公長子,妣嶺氏,生子一:署。 鋮公,又名鄂鋮,惠公幼子,妣樂氏,生子一:羅。 五十一世署公,奇公之子,妣劉氏,生子一:胤。 五十二世胤公,署公之子,九歲讀丘索之書能自解,十五歲游外稟辛崩,庚?。?1229年)壬辰立,詔公為正田,任職有功,官加五級。升為計書臣,至子長國富寓民。稅收用于扶民生產(chǎn),因無盜賊,國泰民安。夫人風氏,生子三:瑤典、琚典,玖典。 五十三世瑤典公,胤公長子,妣趙氏,生子一:諧。 玖典公,胤公長子,妣紅氏,生子一:光祖。 五十四世諧公,瑤公長子,妣宋氏,生子一:敦后。 光祖公,玖典公之子,陛倪氏,生子一:敦復。 五十五世敦復公,光祖公之子,妣阮氏,生子四:敏通、敏達、敏逵、敏遠。 五十六世敏通公,敦復公長子,年廿出游岐下,聞姜子牙有道,往受業(yè)興子牙,論天地自然之利,公得其皆令西伯侯,子牙歸,子牙見公有才,提官暮事,世子發(fā)如見,謀涿多合,代殷得勝后,公元前1122年武王即位,任公為司農(nóng)。夫人李氏,生子四:衍、仲、叔、季。 五十七世衍公,敏公長子,母羅月吐氣實其,而感孕。公生下百日能言,稍長取曦晨之所有文字皆遍讀之,且能觸事立言,請其不逮,特長禮樂,尤以壽世禮樂顯于世,聞者飲嘗,淚落土產(chǎn)白靈芝,數(shù)十,一鶴守其憤不即將,卅牧以聞之,上秦鎬成王(公元前1119—1083年)喜其有華國之才,命為左吏,官至司徒。年六十而卒。夫人姜氏,生子一:丙、周、甫。 五十八世丙公,衍公長子,康五時(公元前1082—1053年)由卅牧為佐吏。年六十而休官,夫人李氏,生子三:鄂、郴、都。 五十九世鄂公,丙公長子,妣節(jié)氏,生子三:昭、曜、暉。 六十世昭公,鄂公長子,官卅妣李氏,生子五:魯、成、寧成、夙成、順成、守成。 六十一世魯公,號魯成,昭公長子,妣張氏,生子三:文煦、文俞、文葉。 六十二世文葉公,魯公幼子,妣張氏,生子四:華企、華介、華全、華令。 六十三世華令公,文葉幼子,妣賀氏,生子二;璋、珙。 六十四世珙公,華令公幼子,妣紅氏,生子三:顯、榮、貴。 六十五世顯公,珙公長子,博學有才,居恒教授,善啟人,宣王(公元前827年)甲戊即位,鶯命掌國散,后升司徒,享壽八十,夫人章氏,生子三:寬、堯、先。 六十六世寬公,字光國,顯公長子,官司滔滔,妣李氏,生子四:豪、京、亨、亮。 六十七世豪公,寬公長子,妣洪氏,生子一:天民。 亮公,字志,號善,寬公四子,初為洛邑令,周平王(公元前770年)辛未,束逸洛陽建都,升公為大司徒,夫從葛氏,生子一:安民。 六十八世天民公,豪公之子,妣章氏,生子一:美。 安民公,亮公之了,匐封為左相,妣李氏生子一:前修。 六十九世前修公,諱潛發(fā),安民之子,莊王(公無前696年)乙酉即位,晉候觀,公相禮無失,莊王大悅,晉候歸,即以公為相。享壽七十,夫人馮氏章氏,生子一:纓倚,副妣賀氏,生子四:院、陳、陶、陽。 七十世纓倚公,前修公長子,仕魯為南昌太守,擢都元師,妣□氏,生子一:由植,繼妣姜氏、周氏共生五子:文金、文疊、文和、文明、文茂。 七十一世由植公,纓倚長子,周襄五(公元前651—619年)時仕鄭仕相,春人丁氏,生子三:顯忠、致忠、思忠。 七十二世顯忠公,仕濟,由植公長子,周頃王崩,匡王(公元前612年)已酉即位,諸候會葬,齊候以公從,成禮而歸,命掌國教,越三年傳命匡王(公元前61 年),立公為齊相,夫人□氏,生子一:體政。 致忠公,由植公次子,妣張氏,生子一:豐。 思忠公,由植公幼子,妣梁氏,生一子:髓。 七十三世體政公,顯忠公之子,仕隴西候,妣丁氏,生子一:喬。 豐公,致忠公之子,妣昌氏,生子一:獻。 體公,思忠公之子,妣康氏,生子一:猷。 七十四世喬公,號孝勛,體政公之子,好施合裳,以忠惠及人,妣房氏,生子二:象、彝。 七十五世彝公,喬公次子,仕秦為主簿。妣丘氏,生子二:重、量。 七十六世重公,字有三,彝公長子,官侍中郎。妣五氏,生子二:癢、序。 七十七世癢公,字殿學,重公長子,官為安郡將(今湖產(chǎn)陵市),妣錢氏,生子二:庸、度(居仕所)。 序公,字殷學,重公次子,妣宋氏,生子三:新、師、希。 七十八世新公,字用明,序公長子,妣祝氏生子一:藏。 師公,序公次子,妣王我氏,生子一:翱,居齊郡。 希公,字固明,序公幼子,官鄂州州郎,妣連氏,生子二:鼎、疆。 七十九世藏公,字居善,新公之子,封秦大夫,官人卜氏,生子三:景、泰、德。 八十世景公,字東日,藏公長子,以儒道事秦丞相,秦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乙丑,秦啟用商鞅,公力東不聽,自認問題嚴重,逐辭相位,攜眷興徐相國隱入新維國。(今朝鮮)。妣鄭氏,生子二:喜、勝。徐氏,鄭氏,生子二:式、武。 八十一世武公,字仁略,景公次子,官中書舍人,春婦合葬新維(妣章氏,生子五:伯翰、建、佗、勵、濟。 八十二世建公,字興立,武公次子,妣五氏,生子五:歇、歐、歆、斂、歙。 八十三世歇公,字光明,建成公長子,生于新羅(朝鮮),周郝王殛年(公元前314年)丁末,公學識淵博,性情豪曠,足智多謀,公成長而歸回江夏故居,頃襄王時,任左楚,考烈王即位,仕為令尹,封給淮北十一縣,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改封于吳(江蘇蘇州),號春申君,是戰(zhàn)國“四君子”之一,略宏謀,文章淵靜,門下有食客三千,執(zhí)掌雄兵十萬,曾派兵救趙攻秦,后又滅魯??剂彝跛篮螅耐趿?,其母因與公有隙,遭“李園之禍”,在內(nèi)江被殺身亡,是年為公元前238年,享壽七十六,葬鄂州江受縣黃鶴鄉(xiāng)仁義村乾山巽向兼亥巳,妣李氏同葬同鄉(xiāng)戍山辰向。妣李氏、姬氏、官氏、田氏、共生子十三:尚、景、暉、霸、強、召、曼、向、平、義、榮、遠、逮。生女一:貴姑,深知兵法,智勇過人,日煉弓馬,夜讀兵法,素姻韜略,手持三百年硬弓統(tǒng)卒三軍,以平虜有功,漢武帝封她為司馬烈女。 八十四世尚公,歇公長子,官仕左候射玉卅元帥時,劉、項爭霸咸陽,楚王命春申君偕公出師,與項羽約戰(zhàn)誰先入城者勝,公審通廣大,以水灌沙筑城,大河凍冰,令四十萬大軍先破咸陽,立嚳補城墻,軍威大振,待項羽到后空有拔山之力不能取勝。公后歸漢,領兵破北蕃,兄妹同立戰(zhàn)功,妣楊氏、李氏、生子一:廣。 景公,歇公次子,陛王氏生子一。 暉公,歇公三子,授鄂州刺吏,妣連氏,生子六。 霸公,歇公四子,授南陵太守,妣楊氏,生子一。 強公,歇公五子,入山修道,白日升天,顯跡于朝,后立忠廟。 召公,歇公六子,授尚書仆射,斬匈奴有功,封鎮(zhèn)國大將軍,夫人林氏,生子二。 曼公,歇公七子,封河東侍郎,恭人許氏,生子五。 向公,歇公八子,仕楚為南昌太守,有仁政,升侍卿,宜人許氏,方氏、李氏,生子三:完、定寄。繼妣五氏,生子一:泰。 平公,歇公九子,授舒州刺史,妣袁氏,生子未祥。 羲公,歇公十子,授永州太守,妣馮氏,生子六。 榮公,歇公十一子,授臨州太守,宜人何氏,生子五。 遠公,歇公十二子,封安成君,夫人景氏,生子二。 逮公,歇公十三子,封余吾將軍,夫人景氏,生子九。 八十五世廣公,字耀山,尚公之子,漢初任總兵大元帥,夫人吳氏,生子五:藕、荇、荊、蒿、竹。 八十六世蒿公,字草臣,廣公四子,多智謀且喜閑寂,漢高祖時,任真定太守,政績芒彰,年三十五休官,遷居洛陽,轉(zhuǎn)學修道,改名黃安,妣韓氏,繼妣蔣氏,生子三:定國、輔國、平國。 八十七世定國公,名定旨或,字正平,漢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舉正直入仕,官為沛縣令,漢文帝時任河南太宋,妣夏氏,生子二:嵩、民。 八十八世嵩公,字中岳,定國公長子,漢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0官任本州戶曹,辦事頗崢成效,升為侖朝正,景帝時任安定太守。恭人韓氏,生子三:彬、彰、彩。 八十九世霸公,字次,號強明,彰公之子,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人。生于漢武帝十年(公元前131年)庚戍八月十一日午時,公傳通經(jīng)史法學,漢武帝末元年(公元前88年)癸巳,任河南太守,政紀為天下第一,漢宣帝元年(公元前73年)戊申,詔為廷尉,漢宣帝年任丞相長史(秘書),夏侯勝犯犯忤旨罪,“不立武帝廟”連座。公阿從,具下獄。帝憶:“勝受尚書,古今之道大有發(fā)明”,嘉之出獄,漢宣帝四年(公元前70年)辛亥,公為揚州刺史,當年任穎川太守(今河南許昌長莒縣);漢宣帝十一年(公元前63年)任京兆尹;十六年(公元前58年)癸亥,四月封關內(nèi)侯,同年任太子太傳;十八年(公元前56年)乙丑,八月初三日任卿史大夫(最高監(jiān)察長);十九年(公元前55年)丙寅三月二十五日任宰相,卒于漢宣帝二十三年(公元前51年)庚午三月初一日丑時享年八十歲,。葬河南歸德府(今商宣),考城大奎山龍形。(有的譜記載江夏大菱塘下巖,三夫人合俱合墳),夫人陳田公女,生子四:孟容、仲宏、叔文、季省,繼娶紀氏、巫氏,生子三:劉、劍、宣。 九十一世仲宏公,名以貴,霸公次子。幼能騎射,性厚而純,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5年)丙子,詔為補宿位,隨帝上林射鳥必中,帝摯問:有道呼,對曰,道無不有,此是其一,帝令之,任京兆刺史,智深多謀,又升為京兆太守,恭人朱氏,生子三:佐、佑、祺。 劍公,霸公六子,文武超從,品德高尚,不仕,妣抑氏,田氏,生子四:金、玉、滿、堂。 孟容公,霸公長子,為京兆太守衛(wèi)軍,妣史氏,生子四:四子省公; 劉公,霸公五子,為御史大夫,封成侯,居陽夏(今河南開封大康縣); 宣公,霸公七子,居陽夏。以上妣氏,生子未祥。 九十二世佑公,字篤周,宏公次子,以賢良起家,除伏芥有功,宣帝如公為中郎將,帝好明察,言事多屬于辯,公獨引以按律娓娓不休。帝譽之曰:如黃佑者不愧有口才。授公為南郡太守,恭人張氏,生子四:必、復、非、念。(左四字原字左邊都有“香”字,但電腦中都無此字) 金公字逸中,劍公長子,官至左將,恭人周氏,生子二:申、筆。 九十三世非公,字菊茵,佑公三子,智慧超人,年三十,值匈奴猖獗,公諧戰(zhàn)守,元帝授之中郎將,繼抵北軍,數(shù)以奇計退敵。帝嘉其功任墩煌太守,恭人項氏,生子二:喜、善。 申公,字廷善,金公長子,居江夏郡安陸縣,有德才,隱居有仕,妣蘭氏,生二子:香、季。 筆公,廷美,金公次子,生子二:委、和。 九十四世喜公,字如節(jié),號欣樂翁,非公長子,有道之士,妣劉氏,生子二:靖、嘖。 香公,字述,號文強(疆),申公長子。生于東漢建武三十一年(公元前55年)乙卯三月十八日寅時,九歲喪母,至孝父親,夏則扇枕席,冬月以身暖被,太守劉從題“門下孝子”,公敏慧好學,精通經(jīng)史,文章素著,聞名京師,年廿舉孝廉,漢章帝三年(公元78年(戊寅,御筆視題“冬日溫席暖,夏日扇枕涼,兒童盡子職,千古一黃香”。漢元和元年(公元前84年)甲申,參與王冠大禮時,漢章帝對眾說“神童黃香,江夏無雙”。元和三年(公元86年)丙戍,詔入東現(xiàn)(國家圖書館)績盡皇家書,初任郎中后官科尚書,8漢永元四年(公元92年)壬辰,升不左丞相,后又升為尚書令,漢安帝即位永初元年(公元107年)丁未公出行魏郡太守,進遭水災,以俸祿入所得嘗賜賑濟災民,卒于漢建康元年(公元144年)甲申,享壽八十九歲。葬江夏安陸沅口(今湖北云蘿北十五里)孝行里。夫人鄭氏、陸氏,生子六:瑗、璉、琛、瓚、珂、佩。 季公,字文盛,申公幼子,官拜典,妣龐氏,生子一:理。 九十五世靖公,字自先,喜公長子,為牛醫(yī),妣郭氏,生子三:憲、慧、懋。 瑗公,字世英(炎),香公長子,生于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乙酉,漢順帝永建成二年(公元127年)丁卯,官認郎徒大司農(nóng),尚書仆射,歷任尚書令,司空,大仆,司徒。漢恒帝(公元155年)乙未,任大尉,因與大臣梁冀被誅,公夏出仍任太尉后封郢鄉(xiāng)(侯國在今河南長葛縣),卒于延熹七年(公元164年)甲辰二月,享年七十九歲,后謚忠侯。葬安陵源口為鳳形。恭人顏氏與公合葬,生子一:孚德。繼妣李氏,公古邊。生子三:孚賁、孚資、孚贊。 璉公,香公次子,官侍御史,夫人李氏,生二子。 琛公,字世茂,香公三子,官司晨,妣壯氏,生子未祥。 瓚公,字世藩,香公四子,官河東太守,恭人范氏,生子五:孚仁、孚羲、孚禮、孚智、孚信。 珂公,字世漢,香公五子,官翼州刺史,宜人葉氏,生子一:名未孝。 佩公,字世蔚,香公幼子,妣周氏,生子一:俞。 理公,字進芥,季公之子,妣朱氏,生子二:孚贊、孚勇。 九十六世懋公,昭武,靖公幼子,妣梁氏,生子一:禾。 孚德公,字貴贈,璦公長子,官光祿大夫,恭王氏,生子一:琬。 孚仁公,瓚公長子,官大司馬,恭人虞氏,生子四:兢、蓄、意、音。 孚羲公,瓚公次子,官太守,宜人徐氏,生子一:奎。 孚禮公,瓚公三子,官 認大夫,恭人鄭氏,生子一:連。 孚智公,瓚公四子,清河太守,恭人毛氏,生子一:灌。 孚信公,瓚公幼子,官尚書令,孺人丘氏,生子一:忠。 俞公,字子衍,佩公幼子,妣夏氏,生子四:芯、萱、董、榮。 孚勇公,理公之子,官刺史,孺人何氏,生子一:承彥。 九十七世琬公,孚德公之子(黃姓通書記載,守亮公之子,字子琰)生于漢順帝永和元年(公元141年)辛巳,少年喪公,由祖父黃瑗扶養(yǎng)成人,公自幼聰明過人,漢恒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丁亥正月“日食”其祖黃瑗帶入京殿奏聞“日食”狀況,太后問此食品店多少?瑗公不能答,年僅七歲的琬公在帝對祖父曰:“日食之祿,如月之初”。瑗驚,即以此應詔,公以才思敏捷,聞名于京,初官中郎將,因閣僚之爭政免職其年。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甲子,后出為拜涿郎,升青州刺史,待中大將軍少府,太仆,豫州牧,后封為尖內(nèi)侯,董卓入洛陽后為司徒,升太仆,封陽泉侯(令安徽霍丘縣),董卓挾漢獻帝邊都西安,于漢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壬申,秘司待王允合謀誅董卓,不成遇害。盡忠黨室,為國捐軀,享年五十二歲。葬于江夏行里,恭人吳氏,生子二:侃、仲。袁氏生子三:廣、冠、帶。劉氏生子五:松壽、椿壽、龜壽、山壽、江壽。李氏生子二:灌、保。 兢竟公,字復初,孚仁公長子,因魏篡漢辭職隱居不仕,妣季氏,生子二:戚、武。 連公,字經(jīng)甫,孚禮公之子,官蜀漢史部尚書,夫人曹氏,生子一:威。 權公,字公衡,孚智公之子,居巴西,官蜀車馬將軍。 忠公,字漢州,孚信公之子,居陽南,蜀漢昭烈統(tǒng)軍征受侯時,公從隨善戰(zhàn)斬除夏侯。授封爵關內(nèi)侯,昭烈帝即位,封為五虎將軍。承彥、孚勇公之子,居河沔陽(以上三公的妣氏生子未祥)。 芯公,俞公長子,官城都太守,晉武帝,咸寧年間擢尚書,夫人吳氏,生子一:泓。 九十八世侃公,字荊茂,諱直成,琬公長子,(公元169—231年)公少好勇,學貴孫吳(深讀清通戰(zhàn)國孫賓,吳啟爾大兵法家的著作)臥薪嘗膽漢末年司徒琉(非王允)鶯補宿衛(wèi)(衛(wèi)士官)時,關東多冠,公申討云,平冠后,官拜騎都尉,舉家由江夏逸河南光州因始縣定居,亡夫婦合葬大奎山,妣鄭氏,生子三:□(該字為左“土”右“白”)、培、清。 戚公,字習禮,兢公長子,妣紅氏,生子一:靖。 威公,字習儀,連公之子,西晉壤帝封江夏郡,作流芳圖,宜人桂氏,生子一:竣。 九十九世□(該字為左“土”右“白”)公,字玉信,(公元187—247年),妣高氏,生子一:□(該字為左“王”右“官”)。 靖公,字立仁,戚公之子,官鎮(zhèn)祿將軍,夫人余氏,生子二:村、楷。 竣公,字立化,威公之子,妣鄭氏,生子四:梓、槐、椿、桂。 一百世□(該字為左“王”右“官”)公,字印通,曾與晉大臣緩華游華,言談相合為友,器重之,晉武帝(公元266年)即位,詔舉賢,因以公才舉,為大司徒。妣鄭氏,生子二:璦、□(該字為左“王”右“圭”)。 材公,字舜臣,靖公長子,妣李氏,生子一:丕謂。 楷公,字晉,靖公幼子,妣陳氏,生子二:丕誼、丕謂。 梓公,字舜臣,竣公長子,妣江氏,生子一:丕詠。 槐公,竣公次子,妣戈氏,生子一:丕識。 椿公,字堯臣,妣馬氏,生子一:丕誠。 一0一世璦公,字羲遂(232—?),官公長子,晉惠五年(公元295年)乙卯,初官光州從事,懷帝永磁嘉元年(公元307年)丁卯即位,授公為兗州刺使,妣人鄭氏,生子一:恭。 丕誠公,椿公之子,民雍下太守,恭人江氏,生子五:伯、興、孟興、仲興、叔興、季興。 一0二世恭公,字實枕,璦 公之子,公博學多才,天文地理,地與占卜,四書五經(jīng),兵法戰(zhàn)策,布陣列圖,無此不通/妣譚氏,生子二:必福、必祥。 伯興公,字九贊,南松翁,丕誠公長子,仕東晉安帝年間,任工部尚書,夫人樂氏,生子二:秉哲、秉懿。 孟興公,字九良,號南蒼,丕誠公次子,官河南郡,妣吳氏,生子一:端。 一0三世必福公,字列,恭公長子,公生有異端之兆,父恭公喜曰:“福我家者必此子也”。因而給他取名必福,公異奇術,專攻四書五經(jīng),晉東渡長江,南京(金陵)建都,史稱東晉公長,進京獻憮復社稷之策,元帝納之,任命為江州(九江)刺吏,屢立戰(zhàn)功,卒封平遠侯,妣朱氏,生子:裳、子長。 必祥公×,字么,恭公次子,在西晉永嘉二年(公元308年)戊辰,“八王之亂”至“五湖亂華”。初由固始,舉族邊山東許蒙之原,察度時世后,以魏郡人投入遼北燕山卑族大酋慕客。公深得父黃恭三天文秘書術夭受恭客禮尊器重,拜為大史兼國大臣,三朝不衰,如商之禮伊尹,公86歲仍致仕,回居汴,卒于汴。妣宋氏,生子二:聽、俊。 秉哲公,字邊龍,伯興長子,仕晉江廈太守。妣陶氏,生子二:廉、庶。 端公,孟興之子,官福州御史,[愚建陽,思念父母,立一寧,名曰“考亭”,后朱熹卜居此客。 一0四世廉公,秉公長子,官禹茂,妣江氏,石氏,生子三:仕甫、逸甫、閭甫。 一0五世仕甫公,名章,廉公長子,妣吳氏,生子二:聰、霽。 閭甫公,名應,廉公幼子,官刺史,孺人夏氏,生子一:開。 一0六世聰公,字志明,號斗南,仁甫公長子,南北朝人《黃氏通史》、《黃姓通書》記載,西晉-東晉時期人,即公元308—380年。博通經(jīng)史,官刺史,孺危氏,生子三:正叔、康叔、文叔。 一0七世正叔公,名順,聰公長子,官北海丞相,夫從徐氏,生子一:璞。 文叔公,名景,聰公幼子,敕賜御制家譜,妣毛氏,生子二:瑤、魁。 一0八世仆公,字德溫,正叔之子,進士第,任校書郎,著文集十卷,傳千世,宜人卜氏,生子一:滔。 瑤公,文叔公長子,官邊避,官中書舍會,孺人寶氏,生子三:潛、浩、贊。 魁公,文叔公幼子,妣文氏,生子一:江。 一0九世潛公,名志,字巨淵,號云川,瑤公長子,妣氏,生子一:桓。 浩公,字巨源,號云泉,瑤公次子,官中舍人,孺人孫氏,生子四:詔、順、純、豫。 一 一0世詔公,字自然,浩公長子,官尚書,生子三:輪、輦、幅。 一 一 一世輦公,字子軾,詔公次子,妣趙氏,繼妣孫氏生子五:羲文、仲文、孔文、太文、時文。 輻公,字自軒,詔公幼子,妣司馬氏,生子一:遠(居黃河中源黃州)。 一 一二世,孔文公,號南窗,輦公三子,妣龔氏,生子一:慶宣。 時文公,名(名芳,號竹巖),輦公幼子,官微仕郎,孺人上官氏,寧氏,生了四:慶宜、慶膺、慶敦(慶舉)、慶嘉。 一 一三世慶宜公,號幽谷,妣湯氏。 膺公,字惟淡,號慶肇,又號金谷,時文公次子,(公元743—818年)官至吏部侍郎,公自光州之固始入閩,徒居邵武平灑焉,以五經(jīng)課子顯名于世,號曰:五經(jīng)先生。夫人曹氏生子五:皓(名昆,號顏高)盛(名侖號顏勝)桂(名崖號顏輔)枋(名岸號顏忠,唐戊戍進士,官桂州刺史邊莆田),樹(失)。 慶舉公,字敦,名度,時文公五子,敦公應募入閩后,請地得閩清縣盍平里,按溪村鳳棲山里(今閩清縣塔藏鄉(xiāng)秀環(huán))公卒,享壽58歲,葬于鳳棲山,世傳有虎葬呈祥,妣陳氏,生子六:宗禮、凝、勃啟余,尊稱為六葉傳芳,敦者世號虎丘黃氏。 一 一四世皓公,字大平,名昆,號顏高,膺公長子,生于唐代宗大歷六年(公元771年)辛亥,仕唐憲宗時(公元806—820年)間,官為輸林院大學士,享壽七十八歲,葬平麗鳳尾,夫人蔣氏,享壽八十一歲,葬平麗里田坎磨墩龜形,生子二:任、福。 盛公,名侖,字大榮,號彥勝,膺公次子,妣彭氏,生子一:鼎。 桂公,名崖,字太善,號彥輔,膺公三子,妣邵氏,遷晉江。生子四:元、亨、利貞。 枋公,名岸,字彥忠,號宋極,膺公四子,唐戊戍進士,官桂州刺吏,遷莆田。 一 一五世任公,字明智,皓公長子,官河南太守,享壽六十四歲,葬平灑屋后龍背,立有碑,恭人包氏,繼張氏,二妣合葬于東路金家窠,生子三:錫、鎰、煉。 福公,字明禮,名貴遠,皓公幼子。妣五氏,生子一:憲。轉(zhuǎn)成江夏。 一 一六世錫公,字克承,號禹器,任公長子。生于唐武宗會昌五年(公元845年)乙丑八月初二日寅時,內(nèi)參自平麗又徒南鄉(xiāng)禾坪鸛藪(林陰彬鸛鳥千百巢,故曰鸛藪家)。梁大祖朝(公元907年,62歲)授邵武千戶(《黃姓通史》記載;唐懿宗時進士。公元873年,公28歲),0民授江西西銀和縣令,貴溪縣令)。卒于梁末貞明三年(公元917年)丁丑五月二十日酉時,享壽七十三歲,葬黃家林舊嘗,在峭山公墓上穴。恭人李氏,生于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丁卯正月十七日卯時,卒于后梁太祖開平二年(公元908年)戊辰十月初七日,享壽六十二歲。葬禾坪舊圩街后眠羊形。繼妣張氏,生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丁丑三月二十五日申時,卒于后梁太祖乾化十年報公元912年)壬申十月初一日酉時,享壽56歲,與李氏合瑩。共生五子:峭山、羲山、德山、海山、岱山。 一 一 七世峭山公,諱岳,字仁靜,號青崗,又名黃峭,號峭山,錫公長子。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辛卯四月十五日戍時,出生于邵武和平(當時叫畫錦街)和平里,幼年沉宏有智略唐昭宗時內(nèi)閣檀灌,四鎮(zhèn)騷動,兼之水,蟲災并起兇荒通千,而賑濟無聞,災民流離失所,刁民乘機為寇盜,年方弱冠的黃峭見此情,毅然拿出自家積貯,聚合鄉(xiāng)鄰,與辦義師,安撫災民,武裝自衛(wèi),使地方賴以安定,隴西郡王李克用,見黃峭有才,封為千戶長。昭宗乾寧二年*公元895年)乙卯,李茂貞,秦宗漢,王行瑜三人叛亂,李克用令兵封伐,公隨軍修謀獻策相助,李克用很嘗識,王行瑜捕獲后,昭宗封李克用為晉王,黃峭為千戶侯,管江浙兩廣軍務。次年叛軍楊茂貞攻陷京城,昭宗邊徒華州黃峭助王有功,又嘉升為工部侍郎。但唐王朝此時已處日薄西山,內(nèi)有宦官開權,外有群雄割擄,天右元年(公元904年)朱全忠殺死昭宗,舉輝王為誤用帝而自立,改國為梁。唐朝被滅亡,黃峭絕食數(shù)天,以示不忍,不久辭官返回家鄉(xiāng)邵武南鄉(xiāng)書錦里,回到家鄉(xiāng)后,為了造福桑梓,創(chuàng)辦和平書院,聘師講授詩書,鼓勵后進,培育人才。黃峭在和平書院落作六言《四季景詩》。 春 花落斷橋流水,鶯啼深院輕煙。 雨歇桃源浪暖,澄潭未許龍眠。 夏 赤日遠術葵影,熏風濃滯荷香。 案上書添碧色,芭蕉綠綠南窗。 秋 皆下黃葩曉露,庭前丹桂秋風。 未忍拋書歆枕,冰輪馭正升東。 冬 煙淡淡迷古樹,月明明浸梅花。 昨夜階前積雪,余暉白映窗紗。 歷代邵武南鄉(xiāng)均以讀書人多著稱賢能輩出,誠與此書院啟道影醫(yī)有開,因此,邵武南鄉(xiāng)被后世譽為地靈人杰之地。 周太祖廣順元年(公元951年),公已年八十年,家中有三妻,二十一子。公棄官在家四十余年,王朝更迭頻繁,后唐、年梁、后晉、后漢先后滅亡,公回顧自己動亂一和,深感前人“多壽則多憂,多男則多懼”。之說有理,要想延續(xù)宗嗣,激勵子孫上進,非使其自立不可,于是,召集姻親安排家事,三妻位下各留長子以俸晨昏,其余十八子俱令各走他鄉(xiāng)開創(chuàng)家業(yè)。兒子們均想不通,并說:“積谷防饑,養(yǎng)子防老,古來如此,何況父年已垂暮,怎可拋棄不顧而遠走他鄉(xiāng)?這樣兒子再多又何益”。公云“燕雀貪圖高堂安逸,往往有生命之憂。鸛鷯巢居樹林反而安然無恙,其中道理兒等應深厚明白了”。姻親們也附和說:“池里的魚不如云中之鶴,值此世道淪桑變化莫測之際,老人的決定,是有遠見的”。兒子們終于依從。公將家譜各授一本,以便年深處久識所由來,臨別之時,公諄諄囑咐道:“爾等兄弟,他日相逢,彼此禮施,此以禮報,頻來而不拒,久間而不疏……爾等兄弟可卜吉日登程,言無多囑”??谡家辉娨宰髻泟e。 信馬登程往異方,任尋勝地振綱常。 足離此境非吾境,身在他鄉(xiāng)即故鄉(xiāng)。 朝暮莫忘親囑咐,春秋須薦祖蒸嘗。 漫云富貴由天定,三七男兒當自強。 三位夫人亦相繼口占囑子詩: 上官氏夫人字妙香詩云: 才郎峭老有三妻,官吳鄭氏三七齊。 創(chuàng)業(yè)興家離祖地,歸來報命省新幃。 吳氏夫人字妙季詩云: 事年八九雖期會,奕葉分枝為汝題。 尚有富貴與貧賤,相逢須念其根蒂。 鄭氏夫人字妙季詩云: 禱告蒼天佑各鄉(xiāng),官吳鄭氏三七郎。 奉奏公命事兒去,投轍綿綿奕世昌。 囑媳詩: 上官氏詩云: 駿馬行行出異鄉(xiāng),元旦日食素一餐。 吳氏詩云: 駿馬悠悠出異方,元旦日食素二餐。 鄭氏詩云: 駿馬匆匆出異方,元旦日食素三餐。 諸子和詩曰: 飲承尊命出本方,振肅三綱并五常。 克念嘆揚光世澤,存心耀祖舊家鄉(xiāng)。 四時益重光先德,萬古猶懷我祖當。 疊疊懷承遺囑語,芳聲總紹祖宗強。 (注:后裔將此詩叫“辭行詩”。) 次年一十八子先后獲址自立,公聞之頗為欣慰。再次年(公元953年)公八十二歲無病而終,即卒于后周太祖廣順三年癸丑十一月初十日,葬鸛藪黃家林舊塋辛山乙向,立有碑,橫文:唐朝工部侍郎。正面直文:乾隆四十四年八月吉旦,祖考名峭字山黃公之墓。二十一股子孫敬立。此墓于1986年由邵武市嗣孫組織助款重修,碑文為乾隆四十四年原建鎬刻。峭公詞,和平書院,黃峭墓列為邵武市文物保護單位。文曰:黃峭墓,經(jīng)1986年四月十五日市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針議通過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邵武市人民政府。1986年四月三十日立。以子貴,北宋時,大宗、仁宗累計進封敕賜工部刑部尚書。太子少保,并立碑具文:“如敕封峭山公刑部尚書。太子少?!?。 贊曰: 平生智勇皆兼全,好觀韜略有才賢。 宜男但能榮三七,慶祝應知歲八千。 濟濟多士無容已,代代簪纓獨悠然。 元老勛名留后澤,清卿世德映貂蟬。 富貴原自由天定,福壽變美瑞盈焉。 (《禾坪黃氏大成家譜》卷二) 夫人上官氏,字妙秀,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年辛卯十月二十八日子時,卒于后漢高祖天福元年丁末四月二十三日未時,享壽七十六歲,葬黎舍覺輝寺背后天池塘,立有碑。生子七:和、梅、荀、蓋、楚、龜、洋。 吳氏夫人,字妙香,生于唐僖乾符五年戊戍七月初六日酉時,卒于后周世宗顯德元年甲寅三月三十日子時,享壽七十八歲,葬大鼠岡,立有碑。生子七:政、化、瞿、盧、福、林、塘。 鄭氏夫人,字妙季,生于唐僖廣明元年庚子七月初五日冉時,卒于宋太祖建成隆二年辛酉十月初二日卯時,享壽八十三歲,葬官濟庵牛欄窠,立有碑。生子七:發(fā)、潭、城、延、允、井、層。 以妻房大小兄弟二十一人排行順序是: 和梅荀蓋楚龜洋,政化瞿盧福林塘。 發(fā)潭城遷允井層,官吳鄭氏永流芳。 羲山公,錫公次子,生于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丙申四月初八日午時,妣程氏。 德山公,錫公三子,生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癸卯五月初五日午時,妣吳氏。 海山公,錫公四子,生于唐昭宗光啟二年(886年)丙午二月三十日卯時,妣周氏。 岱山公,錫公五子,生于唐昭宗大順二年(891年)辛亥十二月二十九日,妣官氏。 一百一十八世: 和公,-維棟,名肇基,峭山公長子,生于唐昭宗大順二年(891年)辛亥正月十七日卯時,排行第一。官奉訓大夫,居和平下城堡,室外水口象形。妣攻氏,葬南莊。生子一:震。繼妣丁氏,生子四:文貴(官忠賢)、文茂(字宏基)、文安(字有恭)、文錦(字三友),再妣何氏、曹氏,生子二:奇方、思明。 梅公,字維相,峭山公次子,生于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癸丑八月初二日寅時,排行第二。居泰寧縣梅口,后遷江西,妣汪氏,生于唐乾寧三年丙辰六月二十日辰時,生子五:念六、念七、念八、念九、念十、。河婆、平和宗譜記載:后娶周氏、蔡氏,生子四:文六郎(應恒)、文七郎(明范)、文八郎(城初)、文九郎。(后裔多居福建泉州)。 荀公,字維橋,峭山公三子,生于唐昭宗景福二年(896年)丙辰七月初三日丑時,排行第三,居泰寧縣長興上高堡上荀,宋興國八年試六合成家家賦賜進士第三十七名,官至大司徒。妣李氏,生于光化三年庚申四月二十四日子時,生子三:庚一、庚二、庚三。河婆譜載:又娶吳氏,生子四:允幫(千一郎,官知府)、仁卿(千二郎,左府職)、兆達(千三郎,府學)、至琮(千四郎)。 蓋公,字維林,峭山公四子,生于唐昭宗天復二年(902年)壬戍六月二十七日亥時。排行第五,居邵武四十一都蓋竹。后遷南豐府,又遷河南開封府祥符,官江表虎臣掛印大將軍,葬邵武市桂林鄉(xiāng)蓋竹,現(xiàn)墓保存完好,有碑記。妣白氏,葬禾坪山中村大屋背。繼妣馬氏,生于后梁大祖開平二年戊辰九月初十日丑時,副妣嚴氏,生于后梁太祖乾化二年壬申正月二十八日子時,共生九子:立祖、建祖、承祖、受祖、益祖、宣祖、仁祖、厚祖、德祖,河婆譜記載:再妣張氏生子:風林、祥林。 楚公,字維松,峭山公五子,生于后梁太祖開平三年(909年)已巳十一月初一日午時,排行第八,居建寧縣楚溪上堡上黃坊,遷陳留縣,又遷湖廣長沙府善花縣。妣韓氏,生于開平二年戊辰十二月十十七日子時,生子四:丙一(名惟慶)、丙二(名元標,官知縣)、丙三(名懷玉),丙四(名起順)。河婆譜記述:再娶方氏、李氏、鄭氏,生子未祥。 龜公,字維材,峭山公六子,生于后梁太祖末帝乾化三年(913年)癸酉九月十五日卯時,排行第十一,居將樂縣上龜洋,妣鄭氏生于貞明二年丙子八月十九日辰時,生子二:長蘭、瘐一,河婆譜載:繼妣鄔氏、秦氏,生子三:崇芳、熙重、有俞。 洋公,字維坊,峭山公七,生于后梁太祖貞明年二年(916年)丙子七月十七日午時,生子三:千一(紹)、千四(其盛)、千六(庭軒)。河婆譜載:繼娶唐氏、兒氏、卓氏,生子:千二(興)、千三(敏)、千五(肇明)。 政公,字維柱,峭山公八子,生于后梁太祖乾化元年(911年)辛未二月二十九日辰時,排行第九,居禾坪竹栗下,宋興國八年試六合成家賦賜進士第一百七十一名,官至司空。妣張我氏,生于貞明四年戊寅六月初一日亥時,卒于宋熙四年丁亥,與夫合葬大鼠岡楓樹下,生子一:何泰,字括如,葬黎舍天池塘,娶上官氏,葬捐竹塘,何泰生三子:霄、豐、和貴。河婆譜載:繼氏鄔氏、維氏、余氏、范氏共生二十一子:衍太、系岳、尚訓、名世、朝元、中鼎(癢生)、建璋、玄修、作霖應喬(武舉)、思敬(河南御史)、云波、承宗、子陵(知縣)、鵬化、匡福、(湖廣布政司)、植梧、獻明、明藻(庠生)、清元、孚先(恩貢)。 化公,字維杭,峭山公九子,生于后梁太祖末帝乾化元年(913年)癸酉正月十一日午時,排行第十,居汀州寧化縣石壁村(今濟村鄉(xiāng)古背村尾),官至廣州刺史,妣尤氏,生于貞明元年乙亥三月初三日丑時,生子三:萬四郎(字迪,名潛盛,諱道),萬五郎(名佑華)、萬六郎(名達,字孝杰),閩粵兩省化公傳派極盛。 瞿公,字維梓,峭山公十子,生于后梁末帝貞明元年(915年)乙亥三月二十一日卯時,排行第十二,居泰寧縣永興上下瞿,妣汪氏,生于貞明六年庚辰四月十六日地,生子七:長十一、次廿一、卅一、四秉著、五師魁、六明熙、七乾凱。 盧公,字維樞,名偉績,,峭山公十一子,生于后梁末帝貞明五年(919年),已卯七月初九日子時,排行十五,居泰寧盧田安吉坊。妣上官氏,生于龍德二年壬午九月十五日酉時,繼妣寧氏,生于后唐莊宗同光元年癸未五月初六日卯時,生子六:宣卿(十七郎)、正卿(十八郎)、祥卿(十九郎)、遷卿(二十郎)、道卿(名道)、世卿(名世)。 福公,字維河,峭山公十二子,生于后梁末帝龍德元年(921年)辛巳八月十五日午時,排行十六,居福州閩清縣細村。妣萬氏,生于后唐莊宗同光三年乙酉九月三十日字典時,生子七:慶五、次六、三七、圣道、文卿、如皋。 林公,字維枝,峭山公十三子,生于后唐莊宗同光元年(公元923年)癸未二月初二酉時,排行第十八,居泰寧縣梅林高公橋,后移居朱口,妣朱氏,生于后唐宗天成二年丁亥八月初九日卯時,生子三:成生、見生、廣生。河婆譜載:繼妣曾氏、肖氏,生子二:遷彩、應蛟。 塘公,字維楨,名旭升,峭山公十四子,生于后唐莊宗同光三年(925年)乙酉十月二十八日丑時,排行第十九。居建寧縣開山堡石塘,官至靈武參軍。夫人鄭氏,生于后唐明宗長興三年壬辰七月初七日子時,生五子:戍一、辛一、壬一、大一、小一,河婆記載:繼妣謝氏、胡氏,生子三:萬一(汝厚)、萬五(定?。⑷f三(復福)。 發(fā)公,字維梁,號發(fā)祥,峭山十五子,生于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年)庚申四月三十日申時,卒于北宋太宗雍熙元年甲申歲十月十六日子時,喬行第四,居禾坪,官湖南縣慰,妣上官氏,生于天佑二年乙丑九月初二日亥時,夫婦合葬小鼠岡。生子二:恂、茂。河婆譜記載:繼妣何氏,朱氏,生子四:征吉(官任鎮(zhèn)撫)、景觀(武舉)、用常、善藏。 潭公,字維桃,名巨川,號十郎,峭山公十七子,生于后梁太祖開平元年(907年)丁卯四月初一日巳時,排行七,居新城,江西贛州府瑞金縣石城堡,后遷平溪,再遷黎川三都墟,官中書舍人,,卒于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已卯,妣朱氏,生于后梁太祖乾化元年(911年)辛未正月初三日卯時,生子五:長朝桂、次念祖、三紹祖、四興祖、五敏祖。河婆譜載:繼妣張氏,涂氏,以上三位妣氏均葬三都墟金斗窠。共生六子:克祖、要紹祖、興祖、敏祖、朝桂、念祖。(后裔有分居江西南豐、寧都縣。 城公,-字維桃,名巨川,號十三郎,峭山公十七子,生于后梁太祖開平無年丁卯(907年)四月初一日巳時,排行七,居新城石塘,后遷平溪,再遷黎川三都圩,官中書舍人,卒于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已卯月,葬三都。妣朱氏,生于乾化元年辛未(911年)正月初三日卯時,生子三:紹祖、朝桂、念祖。河婆譜載:繼妣張氏、涂氏,生子三:克祖、朝桂、念祖。三位妣氏均葬三都圩金斗窠。 延公,字維柏,峭山十九子,生于后梁末帝龍德二年(922年)壬年十月二十七日戍時,排行十七,居建寧縣允盛堡毛坊。妣龔氏,生于后唐明宗長興二年辛卯九月初九日卯時,生子三:長元鳳(元四)、次汝定、三汝安。河婆譜載:繼妣吳氏,生子五:元勛、競?cè)⒌螺x、安雅、賓興。 井公,諱國城,字維揚,又字君寵,號子城,峭山公二十子,生于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戊子四月二十四日辰時,排行二十,居江西南豐龍井鄉(xiāng)雙井頭(現(xiàn)今付坊鄉(xiāng))。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任官朝烈大夫,太平興國四年擢弄部尚書,軟賜鐵簡上贊云:“命世奇才,山頭重望,忠賢烈日,威飛秋霸”。夫人李氏,生于后唐明宗長興三年壬壓倒七月宴七日中時,生子五:大成、大全、大同、大忠、大用。河婆譜載:副妣戴氏、朱氏、丁氏,公妣墓葬南豐龍井鄉(xiāng)雙頭石門后彎(南豐董家店朱家坊石門后山彎上),生子八:歷堯、歷舜、萬舜、卉毓、職剛、奎聚、成廉、成恕。 層公,字維衫,峭山公二十一子,生于后唐明宗長興元年(930年)庚寅十一月十八日酉時,排行二十一,居延平黃層口,妣魏氏,生于后唐明宗長興四年癸巳十一月十九日申時,生子二:裕功(十五良郎)、裕萬(十六郎)。河婆譜載:繼妣陳氏、兒氏,生子七:士遠、達智、達仁、達勇、祖吉、士珊、寧矩。 黃峭歷史考證 1993.5. ·黃國漢· 在黃氏族中有顯赫地位的先祖 綜觀多種版本《黃氏宗譜》細閱諸家“江夏淵源”可明顯看出:在黃氏歷代源流通渠道有幾個宗支蕃衍、繁榮昌盛的發(fā)展高峰期。第一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明朝萬歷丁未科狀元、明思宗宰相黃士俊于天啟二年在羊城重修族譜撰“序”文中云:“我族黃氏,自春申君傳下一三子,而逐興于漢,歷六朝”。又清乾隆四十六年黃廷章撰《江夏淵源》中說:“歇公,相楚,封春申君,生一十三子一女,文經(jīng)武緯,彬彬盛焉!全家官爵,朱履三千:迨霸公、憲公、香公、瓊公、賁公康公、謙公、等顯名于世”。第二是:唐季以軍功封于戶侯官工部侍郎的黃峭山。黃峭、名岳,字仁靜,號青崗(亦有譜載:號峭山,字實朗;或字瑞粼)。世居福建邵武和平坎頭中城堡禾平鸛藪,配上官氏、吳氏、鄭氏,各生七子。共二十一子,各給家資、馬匹,并授“認祖詩”及“家譜”,“任尋勝地”遷居創(chuàng)業(yè),各支派“遇坪則止,遇潭則止,遇田則止,遇港則止,遇灘則止,遇鎮(zhèn)則止”。并隨所居之地而命名。故有《二十一子公名詩》:“和、梅、荀、蓋、楚、龜、洋、政、化、瞿、盧、福、林塘、發(fā)、潭、城、延、允、井、層,官吳鄭氏共流芳”。各分派繁衍楚、浙、豫、章、閩、粵各處。迄唐宋以來,“昭代人文,優(yōu)文裕武,皆元勛名士,整乾樞而篆鐘鼎也者!流香籍大,蜚聲今古?!保ā端纬z譜序》宋淳熙十一年黃治撰)近千年來,黃峭后裔遍布江西、浙江、江蘇湖南、福建、廣東、臺灣、廣西、四川、江北諸省和東南亞各國,人口已達數(shù)百萬矣!以上各宗支黃姓人家公認黃峭為入閩開基大始祖。如福建、臺灣著名的“紫云黃氏”后裔尤以峭公為傳世始祖而榮耀!故黃峭在黃氏蕃衍發(fā)展史上是個更為突出的高峰期。其顯赫的地位和聲譽,影響極為深遠!清代前賢賦詩贊云: 平生智勇皆兼全,好觀韜略有才賢。 宜男但能榮三七,慶祝應知歲八千。 濟濟多士無容己,代代簪纓獨悠然。 元老勛名留后澤,清鄉(xiāng)世德映貂蟬。 富貴原自由天定,福壽雙美衍萬年。 又當代馬來西亞華人史學家、民俗學家張肯堂先生賦《贊詩》一首: 舉世無雙江夏黃,峭公事績滿縹緗。 一書成集傳家寶,瓜瓞綿長總熾昌。 敕封峭山公弄部尚書敕命一道 奉天承運 皇帝敕曰:朕履此多艱,寤寐簪纓之俊,特崇社稷之安;乃眷爾僚,久居外役;錫贊善之寵,進班常伯之尊,矢心衛(wèi)闕。即日屆途,既不憚于署行,宜速依于辰千。 宋治平四年二月十九日命下
敕封峭山公太子少保敕命一道 奉天承運 皇帝制曰:朕聞英誼之辟,必資輔弼之臣;故蘿卜依然,向微徽肖巖墻之一下,典型尚在。追臺閣之光,其有帷舊勞,絲綸宿德。朕簡在天下,遺者褒恤,可不隆哉!爾尚書左仆射平章閣侍制直學垣黃峭山,忠貞址諒,贊襄功茂;自軒擢而歷史林,陟官僚而典文柄;詞擅載筆,編摩垂緗帙之光;講幄論思,啟沃著勤勞之譽;納約取宮闈之愛。公忠結先帝宛魏鄭公之前識,每以時事危主心,抱裴晉公之先憂,直以天下己任。幾年梓里,耽白社之娛游;此日愧庭,系蒼生之仰望;征車有待方謹,召潞之懷易簣;敬聞俄應隕星之識,悲同臣庶,愴切聯(lián)衷。茲特贈爾為少保,謚文烈?!酰ㄔ撟譃樯稀百铩敝小盎亍敝小叭铡毕隆耙弧保┪┐T彥,克副榮稱一惠華褒;允臺易名之大典,三孤峻秩,儼躋論道之崇階;賁乃黃壚。軟茲紫縛。 宋無豐五年壬戍歲十二月二十六日命下 ( 據(jù)清光緒十六年翰修墨林我氏編纂之《江夏淵源》) 御筆親書 欽賜弄部尚書君寵先生三代誥命 祖 官至河南太守 諱任 贈封太 母 包氏 張氏 祖 官至弄部尚書 諱錫 敕封 母 李氏 張氏 父 官至工部侍郎謚文烈 諱峭山 敕封 母 上官氏 吳氏 鄭氏 敕封 朝烈大夫 黃井妻 李氏 宋太平興國二年朝烈大夫 四年官至刑部尚書 欽賜鐵锏上贊 命世奇才 山斗重望 忠貫烈日 威飛秋霜 敕 命 三年十月十八日 之寶 宋太平雍熙 日命下 敕 弄部尚書黃 奉 皇帝敕曰:朕履此多艱,寤寐簪纓之俊,特崇社稷之安;乃眷爾僚久居外役;錫贊善之!寵進班學伯之尊,矢心衛(wèi)闕。即日屆途,既不憚于署行,宜速依于辰告。 敕 右牒到奉行 宋 雍熙四年二月十九日 命下 二、峭山公傳: 色諱岳,字峭山,工部侍郎。自幼智勇、深沉,好觀韜略。值四時水旱,兼起蝗蟲;宰相不舉賢任能,紀綱庶務一旦廢馳;而僅好施與以開私謁之門,至使奸民乘饑釀為寇盜,所在克盈。當此之時,從賊而生者,則有之殉國而死者,則未之聞。公弱冠慨然興嘆曰:“若輩首鼠鼯,但憂太倉無粒食耳!豈能向虎狼之窟而擒貔狨耶?”況以救援之師登城,而嘆曰:“兵甚至轉(zhuǎn)盼遂立降幟,天下將何而定乎?!”及聞鄭綮竿,勢如猥集;徐申令軍前曰:“事所不擁豐而養(yǎng)癰者,恐招犬羊之族而殘父母之邦。爾等宜聽指揮,愿同戮力剪除伏莽。俾竄匿山俗逃亡之民各還舊鄉(xiāng),如拯溺救焚之不容已事,或庶有濟焉”。時隴西郡王李克用,知其可用之材,即授予以千戶長。公曰:“閹宦以制為定策國老寺,豎呼天子!作負心閡生。事豈敢自愛一身,辜王屬望之意恒,恐時腋之患未能卒除。奈何!”乾寧二年,三鎮(zhèn)犯關;隴西郡王表請舉兵討。公內(nèi)佐密謀,外參戎政,致王行瑜由此估誅。上乃賜詔優(yōu)部,褒其忠,進李克用爵晉王進公為千戶侯,鈐轄江浙兩廣軍務。丙壓倒三年七月,犯關之兵復來,入援之師即起,而義正國,志在勤王,公之心猶晉王之心也!然晉王以不得入觀覲,因賚表上奏,奉詔封存公為工部侍郎。嗣后遷延數(shù)載,勢均力敵愈難支;劉季述以少陽院而幽君,朱全忠登乞巧樓而動駕;欲平章天下事,而起復又非其逮,宣撫白麻更代韓侍郎 而草制者,德視政寧,能銼跋扈者之鋒子!觀其毀宮闕于長安,盧舍丘圩,全忠之大尋悉露矣??v使兵合三鎮(zhèn),末由損其毫毛;而吞噬之心耽耽矣!天佑元年八月,全忠肆志移社,陰假手于族人,不辭萬代惡名竟弒帝于椒殿,猶且賣奸以塞責,唐祚胡可再延,公聞之絕粒者累日矣。李襲吉勸之曰:“食群之祿,即當忠君之事,死固其份也,但念徒死無益,將如后舉何?!”公亦勉強順時,為解柄歸田計,此之奉新君而擁虛位,不妨復聞于人。迨晉王興潞之師,則投親軒散者已逾年矣。戊辰正月,晉王卒,子存勖立。欲起公以為己用,公固辭者。及其與兵伐梁,當謂欲定天下,而不親復行陣;是晏安自懷深居帷房。豈英雄所事?!公嘆曰:“量力而霸,何如量德而王。今德溫以校書郎而杜門養(yǎng)高,且自號為霧居子。文江以節(jié)度使而投老莆郡,集山秀句之書。事不克如二人之認時隱身;他日對之庸無愧作,故織草誅茅而終焉之計決矣!”既而創(chuàng)和平書院,引進后人,自為六言之詩,以寫四時之景,處此國不永祚、君不延齡之秋,惟戒諸子以養(yǎng)晦韜光,毋昧時而躁進。至周太祖登極之歲,公壽八旬,因掃徑以迎親朋,兼筵宗族,呼諸子而命之曰:“封人之祝堯也,訟以三多;嘗曰:“多壽則多憂,多男遇多懼,爾等兄弟公二十一人,事豈不環(huán)侍事側(cè),以終馀年;但恐積厚則窺伺者盛,則嫉妒者眾;大位尚如傳舍,事曷敢以克守宗坊自守歟?!然以事奮織戎行,經(jīng)幾半天下,猶憶閩雄南服江豎西屏,沃土廢為親區(qū);業(yè)以耕桑,便成樂國。一妻名下,各留長子,以奉晨錯,其馀十八支,俱可八步由天,命隨地居。誰云散不如聚,而共戀此一方。則依桑梓者 居仁,去榆□(該字為左“木”右“分”)者為任達“。諸葛亮子齊聲應曰:”夫積谷所以防饑歲,養(yǎng)兒所以娛晚年;老父桑榆日暮,兒等到方惴惴焉!滋懼慮不能及時愛日,而反拋垂白之高堂,遠處他鄉(xiāng),多男何益也!此非兒等所敢愿“。公曰:“爾不聞燕雀怡堂而殆,鷦鷯巢林而安,余之多慮良由此也”。維時六戚亦揚解除而言曰:“池內(nèi)之魚應遜云間之鶴,際此海田更變,爾翁慮熟思深,奈何號乳哺之兒向懷中而索食也!”公曰:“達人之見大抵皆同,其擇木而棲又在良禽預處理!于是,以所積之物,均而會之,并修家乖亦各授一帙,以便年深歲久認所由來,知事祖分自鐔州今為綏城舊族,鄉(xiāng)名畫錦,里號和平,而中城鸛藪竹粟坎頭,皆事一脈之親;及比屋而居之處,但當珍藏譜牒,遙遙接書香,庶上不附貽謀之家聲,下可綿子孫之世澤;又何人合之得而二視也。他日相逢,須知彼以禮施,此以禮報;而不拒,事有詩一首,書以授之,言不在多,試敬聽之! 詩 曰 信馬登程往異方,任尋勝地振綱常; 足離此境非事境,身在他鄉(xiāng)即故鄉(xiāng); 早晚莫忘親囑咐,春秋須薦祖蒸嘗; 謾云富貴由天定,三七男兒當自強。 壬子之務,先后幸運報命,業(yè)已各獲基址;欣幸良多,癸丑促科,無疾而終。享年八十有二,卜葬鸛藪舊塋。今將所撰和平書院四時詠景詩列后: 春 花落橋流流水,鶯啼深院輕煙, 雨歇桃源浪暖,澄潭未許龍眠。 夏 赤日遠銜葵影,董風濃帶荷香, 案上書添碧色,芭蕉綠映南窗。 秋 階下黃花晚露,庭前丹桂秋風, 未忍拋書欹枕,冰輪馭正升東。 冬 煙淡淡迷古樹,月明明浸梅花, 昨夜階前積雪,馀暉白映窗紗。 江西上饒井公派盧公派《黃氏宗譜》均有刊載此文《盧田黃氏宗譜》。內(nèi)文相同。 清光緒十五歲已丑歲,福建邵武和平統(tǒng)修《禾坪黃氏大宗譜》則將該“傳略”改為《峭山行錄》全文如下: 峭祖行錄 峭祖諱岳,錫祖之子,自幼沉宏有智略。當唐季昭宗時,大敦柄國,群小附之。心乎唐,而有貞節(jié)、足為國家捍衛(wèi)者,惟隴西郡王李克用。是時,內(nèi)閣擅權,四鎮(zhèn)騷動;兼之水潦至、蝗蟲起,兇荒遍千。而賬濟無聞,至使奸民乘饑釀為寇盜,所在克斥。祖方弱冠,慨然興嘆曰:“若輩首鼠技鼯,但憂大倉無粒食耳!豈能向虎狼之窟、草稚而禽貔耶”。乃出積貯以興師,使用權粼丁斬木挈簽,戮力剪除伏莽。義師所經(jīng)之處,流離之民,多得還定南昌安集焉。時隴西郡王見祖有干濟之才,即舉為千夫長。乾寧二年,三鎮(zhèn)犯闕。李克用請兵計之。祖,內(nèi)佐密謀,外參戎政;致王行瑜由此伏誅。上乃賜詔褒其忠款,進克用爵晉王,進祖千戶侯,鈐轄江浙兩廣軍務。丙辰三年七月,犯闕之寇復來,入援之師即起。蓋義當正國,志在勤王!祖之心,猶晉王之心也。迨朝廷以默敕徵晉王,而全忠格之不得入覲;固賚表上奏,皇上乃封祖為工部侍郎,出守岐雍三郡。嗣后遷延數(shù)載,勢愈難支。劉季述甸錮至尊于少陽院,韓全誨動乘興于乞巧樓,而平章天下事;韋貽范又以非才起復,聽其視政。寧能挫拔扈者之鋒耶?!觀其毀宮闕于長安,盧舍丘墟;錢忠之大奸悉露矣!縱吏兵合三鎮(zhèn),末由損其毫芒,而吞噬之心益耽耽莫遏。天佑四年三月,朱溫竟移唐祚。祖聞之,絕糧者累日。李襲吉勸之曰:“食祿忠事,死固其分也!第念徒死無益,將如后舉何???”祖亦勉強順時,為解柄 歸田計。至晉王興潞州之師,則投閑置散者已逾年矣。戊辰王月,晉王卒,子存勖立。舉兵伐梁,欲起祖為己用,使李襲吉諭其意。祖曰:“量力而進,何如量德而退!今德溫以校書郎而杜門養(yǎng)高,文江以節(jié)度使而投老莆郡;事不克如二人之明哲保身,但愿為唐之逋逃臣足矣”。既而創(chuàng)和平書院,誘進后人,復制六言詩以寫四時之景。處此五季更移之際,惟戒諸子養(yǎng)晦韜光,毋昧時而躁進。至周太祖廣順元年,祖壽八旬,因掃徑以會姻族,呼諸子命之曰:“封人之祝嵩也,頌以三多。堯云多壽則多憂,多男則多懼。爾等兄弟二十一人,事豈不欲環(huán)侍事吾側(cè),以終馀年。第恐多男多懼,吾何德而克守宗坊自恃歟!然以吾舊跡戎行,身經(jīng)幾半天下;猶憶閩雄南服、江豎西屏,沃土廢為閑區(qū);業(yè)馀壹拾捌支,俱可信步由天,命名隨地。誰云散不如聚、而共戀此一方,為則依桑梓者為居仁,去粉榆者為任達”。諸子齊答曰:“俗不云乎:積谷防饑,養(yǎng)兒娛老。吾父日暮桑榆,兒等方惴滋懼,慮不能及時愛日,而反拋垂白之高堂;遠處他鄉(xiāng),多男何益也???此行非兒等所愿”。祖曰:“爾不聞燕雀怡堂而殆,鷦鷯巢林而安。余之多懼,良由此也!”維時六戚亦揚觶前曰:“池內(nèi)之魚,應遜云間之鶴;際此海田更變,覺而翁慮熟思深,奈何效乳哺之兒,向慈母懷中而索食也”。祖曰:“達人之見,大抵皆同。擇木而棲,又在良禽矣!”于是以所積之物,均而付之。并新修家乘,亦各授一帙;以便年深歲久,認所由來。知吾祖分自光州,今為綏城舊族,鄉(xiāng)名畫錦,里號和平,而中城鸛藪竹粟坎頭,皆吾一脈之灑;所比屋而居之處也!但當珍藏譜牒,遙接收香;庶上不墜貽謀之家聲,下可綿子孫之世澤;又何分合之得而二視也???他日相逢,彼以禮施,此以禮報;頻來而不拒,久間而不疏;天地祖宗,相為默鑒。爾等兄弟,可卜吉登程。言無多囑!”因口占一詩以授,其詩云: 信馬登程往異方,任尋勝地振綱常。 我思外境猶吾境,爾在他鄉(xiāng)即故鄉(xiāng)。 早暮莫忘親囑咐,春秋須薦祖蒸香。 漫云富貴由天定,三七男兒當自強。 壬子之秋,各獲其址;后先報命,欣慰良多。癸丑仲冬,無病而卒。享壽八十二。卜葬鸛藪黃家林舊塋。 三、黃峭三妻遺囑詩、二十一子名錄歌、外姓賢人贊詩、本族文人奉和詩 黃峭三妣遺囑詩: 上官氏,字妙秀。詩云: 駿馬行行出異方,元旦日食素一餐。 吳氏,字妙香。詩云: 駿馬悠悠出異方,元旦日食素二餐。 鄭氏,字妙季。詩云: 駿馬匆匆出異方,元旦日食素三餐。 據(jù)邵截止和平禾坪派《黃氏宗譜》 官氏太詩: 才郎峭老有三妻,官吳鄭氏七子齊; 創(chuàng)業(yè)興家離祖地,歸來報命省親幃。 吳氏太詩: 吾年八九難期會,奕葉分枝為汝題: 倘有富貴與貧賤,相逢須念共根蒂。 鄭氏太詩: 禱告蒼天往各鄉(xiāng),官吳鄭氏三七郎; 奉奏分命吾兒去,投撤綿綿奕世昌。 ——據(jù)福建寧化淮渡《黃氏族譜》 (二)二十一子次第名錄歌: 和梅荀蓋楚龜洋,政化瞿盧福林塘, 發(fā)潭城延同允井,層居念一共雁行。 ——據(jù)邵武和平禾坪《黃氏族譜》 前賢張伯兩題贈七律詩一首: 郢州江上舊華堂,閥閱久傳江夏黃。 百里花封留政績,千年翰苑擅文章。 綿綿世澤貽孫子,赫赫家聲自漢唐。 一見譜圖應起敬。令人遠仰劃高陽。 ——刻于江西撫州臨川縣風送洞金蘭閣“江夏大宗嗣”龕側(cè) 黃庭堅贊祖詩: 慕祖容光煥始方,三婆廿一桂隨常。 啟觀囑贊知初境,睹錄源流識故鄉(xiāng)。 上佐朝班封烈顯,下垂蕃衍奮書香。 峭公神鑒今如在,滿架弦絲奕世昌。 上官氏太長子和公,字惟棟遺詩: 不授官爵出朝堂,策馬加鞭往異鄉(xiāng); 隱跡布衣傳訓子,子孫克紹永垂芳。 上官氏太三子荀公,字惟橋遺詩: 當代簪纓不乏賢,冠倫朝野爵為先; 父祖一孫皆甲第,峭公后裔永綿綿。 吳氏太二子化公,字惟杭遺詩: 世代綿綿接續(xù)傳,子孫不可失根源; 于今書筆為規(guī)式,萬載千秋眾口喧。 二十一子名序綴詩: 官娘七子是和梅,荀蓋楚龜洋共胞; 吳妣所生為政化,瞿盧與福樂相偕; 更有林塘同母妯,鄭產(chǎn)發(fā)潭繼美來; 城延允井層公殿,荊花念一并根懷。 ——據(jù)福建上杭《黃氏宗譜》 因為黃峭子孫蕃衍昌盛,遍布于浙、贛、閩、粵、臺和大江南北,甚至無遷到東南亞各國,支派繁多;各處傳抄老宗譜或編印新族譜時,除了上古世系不統(tǒng)一外,對“認祖詩”(外八句)亦各有殊異;加外,還分別以“二十一子名錄歌”、“官吳鄭氏遺囑詩”、外姓或本族名賢題贈詩改動、添句、潤色,作為認遷祖識宗支之“內(nèi)八句”,或稱為“下馬詩”。有之但意思相同。 關于黃峭的歷史記載,究竟誰屬非是?是幾百年來的存疑問題。為了正本清源,索得真實可靠史料;值廣東河婆黃族要編篡出版統(tǒng)宗世譜,故編輯部組織調(diào)查組,先后近十次前往贛、閩、粵三省黃氏發(fā)祥地及該處文博單位“采風”。其中,有本文筆者于一九九一年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間,去福建邵武、寧化、長汀、上杭、廣州、山西太原“中國家譜資料中心”,歷程萬里,為時數(shù)月,查閱了數(shù)百本各宗派的“黃氏族譜”,復印、抄錄了一批氏族志資料,并拍攝回黃峭墓、祠、碑文、原居地風光等照片。依據(jù)史料記敘,對照實地勘查,同與彼處族攻、文史工作者商討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一)黃峭的出生地,是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鎮(zhèn)勘頭村顴藪黃家林(原村居老屋已毀,嶺畔為小校址。)其父黃錫,字克承,原居于與鸛藪相隔幾里路的平灑村(村莊仍在);為入閩禾坪派之始遷祖。 物證:1、錫公墓,墓碑文: 考名錫字克承 公 始遷祖 黃 墓 妣 吳 氏 母 及墓側(cè)立之“黃族禁碑”,碑文: 鸛藪之地,為黃姓南遷始祖錫公墳山,峭公附葬其下。自唐迄今,支派蕃衍,從無盜葬等到情。舊冬乃有近地后嗣,敢于界內(nèi)私開生基,違越殊甚;雖經(jīng)公罰,令其平毀;但恐日久弊生,無以儆將來。愛應立禁碑于側(cè),俾各觸目警心。自后倘有不肖子孫,仍于界內(nèi)次葬,盜竊案砍,一經(jīng)查出定行鳴官究治,決不寬貸!凡我族眾,各宜凜遵,毋貽后悔。 道光丁酉十七年冬月吉旦合族公立 2、黃峭山公詞,原建成在邵武和平白蓮塘,后于光緒十五年重修于與官家坊寨相連的上井村。又,黃峭創(chuàng)立的“和平書院”,今遺址猶在邵武和平鎮(zhèn)北門。由此可確信無疑黃峭乃福建邵武和平人,其出生地在勘頭鸛藪。至于江西撫州臨川縣之冖、墓、五柳館等到遺物,當是峭公之子孫所建的分祠、別墓;并非原來黃峭山公的總祠和真墓。 (二)黃峭的生、卒年代,應是: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辛犯(871年)四月十五日戍時,卒于后周太祖廣順三年癸冉(953年)十一月初十日巳時。享壽八十二歲。 史料依據(jù):1、江西黎川《黃氏宗譜》。2、福建邵武和平禾坪《黃氏宗譜》 以上兩譜,除詳載黃峭山公生、卒時代、墓地外,三妣的生卒時間、墓地,一一載明;尤其二十一子的出生時代,亦詳載。按:多數(shù)族譜,與此類同。現(xiàn)將邵譜所載三夫人生卒時間、二十一子出生時代列下: 黃峭三夫人 上官氏 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辛犯(871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子時,卒于后漢高祖天福三年丁未(952年四月二十三日未時,墓葬邵武和平黎舍覺輝寺后天池塘 吳氏 生于唐僖宗乾符五年戊戍(878年)七月初六日酉時,卒于后周世宗顯德元年甲寅(954年)三月三十日子時,墓葬邵武和平坎頭大鼠綱山。 鄭氏 生于唐僖宗廣明元年庚子(880年)七月初五日冉時,卒于宋太祖建隆二年辛酉(961年)十月初二日犯時,墓葬邵武和平官濟庵牛欄窠。 黃峭二十一子出生時日 和公 生于唐昭宗大順二年辛亥(891年)正月十七日卯時。 (峭公21歲) 梅公 生于唐昭宗景福二年癸冉(893年)八月初二日寅時。 (峭公23歲) 荀公 生于唐昭宗乾寧三年丙辰(896年)七月初三日丑時。 (峭公26歲) 蓋公 生于唐昭宗天復二年壬戍(902年)六月二十七日亥時。(峭公32歲) 楚公 生于梁太祖開平三年已巳(909年)十一月初一日午時。(峭公39歲) 政公 生于梁太祖乾化元年辛未(911年)二月二十九日辰時。(峭公41歲) 化公 生于梁太祖乾化三年癸酉(913年)正月十日午時。 (峭公43歲) 龜公 生于梁太祖乾化三年癸酉(913年)九月十五日卯時。 (峭公43歲) 洋公 生于梁末帝貞明二年丙子(916年)七月十七日午時。 (峭公46歲) 瞿公 生于梁末帝貞明元年乙亥(915年)三月二十一日卯時。(峭公45歲) 盧公 生于梁末帝貞明五年已卯(919年)七月初九日子時。 (峭公49歲) 福公 生于梁末帝龍德元年辛巳(921年)八月十五日午時。 (峭公51歲) 林公 生于后唐莊宗同光元年癸未(923年)二月初二日酉時。 (峭公53歲) 塘公 生于后唐莊宗同光三年乙酉(925年)十月二十八日丑時。(峭公55歲) 發(fā)公 生于唐昭宗光化三年庚申(900年)四月三十日申時。 (峭公30歲) 潭公 生于唐昭宗天復三年癸亥(903年)九月二十三日卯時。 (峭公33歲) 城公 生于梁太祖開平元年丁卯(907年)四月初一日巳時。 (峭公37歲) 延公 生于梁末帝貞明四年戊寅(918年)九月十一日戍時。 (峭公48歲) 允公 生于梁末帝龍德二年壬午(922年)十月二十七戍時。 (峭公51歲) 井公 生于后唐明宗天成三年戊子(928年)四月二十四日辰時。(峭公58歲) 層公 生于后唐明宗長興元年庚寅(930年)十一月十八日酉時。(峭公60歲) 傍證材料: 宋大詩人黃庭堅,生于1045年,是黃峭的第七代孫。若照“墨林氏本”和閩南各“譜”云:峭公行于后晉天福元年(936年)。那么,黃峭與黃庭堅中間六代相隔時間為101年。按史學常規(guī)每代以30年計。則當相隔180年。若照邵“譜”所載:峭公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年)。其中相隔代時間則為164年。比較符合準確!故當以后者為宜。 (三)黃峭的官職問題,應是:唐昭宗初,為“千夫長”;;乾寧年間,授千戶侯;唐莊宗時,擢工部侍郎(二品。因唐朝,李世民曾任過尚書之職,故后賢凡授此職者,不敢稱“尚書”均稱“侍郎)。 史料依據(jù): 1、《峭山公傳》、《工部公行實錄》、《峭祖行錄》。 2、邵武和平禾坪《黃氏宗譜》。 3、乾隆四十閡年黃廷瑛撰《重建鸛藪黃氏詞墳序》中云:“峭山,世居邵武和平,值唐季,以官屢工部尚書?!?/p> 4、《欽賜弄部尚書君寵先生三代誥命》。 附:邵武市人民政府復人大代表信件: 湯嗣友代表: 您好! 您在市九屆人大二次會議上關于要求將黃峭祠、墳及和平書院批準為市一級文物保護范圍的提案,已轉(zhuǎn)給我們現(xiàn)答復如下: 確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應根據(jù)文物的歷史價值、現(xiàn)實作用和保存程度等多方面而定。鑒于黃峭后唐工部侍郎,黃峭墓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為了加強對我市古文物的保護,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折物保護法》的有關規(guī)定,經(jīng)市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已決定將黃峭墓列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編按:黃峭公祠及和平書院,已于1997年12月5日邵政(97)綜340號文公布為一級文物保護管理。 此復 邵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一九八六年八月三十日 物證: 邵武市一級文物保護單位——黃峭墓墓碑文:橫額: 唐朝工部侍郎。 正面直寫體碑文: 乾隆四十四年八月吉旦 祖考名峭字山公黃公之墓 二十一股子孫敬立 按:此墓為1986年重修,碑文照乾隆四十四年原建墓碑文重寫鐫勒。 墓右側(cè)為邵武市人民政府公布之政令: 黃峭墓 經(jīng)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五日市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邵武市人民政府 一九八六年四月三十日立 [按]根據(jù)黃峭墓及原碑文,說明廣東墨林氏“譜”云:“敕葬在鸛藪黃家林”之峭公墓御制碑文曰:“宋賜進士太子少保謚文烈諱峭山黃公之佳城”。乃是沒到原地勘查核實之誤。 上述結論,是否正確,可靠呢?筆者在一九九一年五月下旬“邵武之行”調(diào)查時,于二十七日拜訪邵武市博物館副館長傅喚民先生(福建省民俗學會理事、福建省考古學會會員、福建省博物館學會會員、邵武黃峭研究會常務理事,征詢、請教他關于黃峭的生、卒時間、任官等到歷史問題。在座談商討時,我提出:“據(jù)我們廣東多數(shù)族譜所載:峭公生于五代后晉,卒于宋;進士出身,官江夏太守,千戶侯,擢平章閣侍制宜學士兼刑部尚書,敕封太子少?!,F(xiàn)據(jù)邵武和平黃氏宗譜及貴館史料、文物證據(jù),卻是生于唐,卒于五代后周,官后唐工部侍郎;行錄等均大有出入。究竟當以誰為準?即誰的正確、可靠?!”傅先生微笑著,坦然果斷地說:“你們的老祖先是我們邵武人,老家在我們邵武。按理來說,關于峭公的歷史記載和論,應該以邵武的為準;邵武的《黃氏族譜》,應該是較有權威性的,而且這份族譜所記載的各項年代,時間、經(jīng)得起推算,黃峭有關遺跡(遺址)的記載,與實地考察跡吻合無誤”。他沉默了一會,又客觀地說:“不過,話又說回來,史學問題、學術研究,是允許和應該探討、商權的!那就要看誰的依據(jù)充足和確鑿就當遵從誰的”。我認為喚民先生所言極是!故認同他的觀點,至于閩南、粵省諸譜所載之宋朝幾個官銜,均是峭公后裔在宋廷中任職有功,誥封追贈上三代而來的!如前所舉:“宋太宗雍熙三年十月八日”欽賜刑部尚書君寵先生三代誥命“?!?/p> 下面略論一些譜史中的謬誤記述 照“廣東嘉應州僚公世孫翰修墨林氏”編篡之《江夏淵源》所載,估且以 “峭公生于后晉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卒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計算,該譜云:“至治平四年四年二月十九日遷平章閣侍制直學士兼刑部尚書,那么,此年(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黃峭已逝世三十四年了!該譜又云:“公至八十七歲時,元豐五年正月間,偶沾微恙。三子呈奏朝廷、圣主追封公為太子少保。謚文烈”。此則為峭公逝世四十九年以后的事情了!故無疑是追封的,其譜文亦曰“追封”。但該譜文中另句又說:“受封后分復享十一秋,卒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則謬誤之至!因為,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公八十七歲,再加十一,則為宋哲宋元禱作廢年癸酉歲(1093年),其時峭公已逝世六十年了!何至于又折回60年而卒于宋仁宗明道二年……享壽九十有八呢?! 由于類似于墨林氏本譜記述年代之差,當代,福建長汀耳順老人黃振先宗親,熱心研究黃氏家譜數(shù)十春秋,則從中去考核峭公史略的年代,更改為:宋真宗咸豐元年(998年, 峭公63歲)任奎章閣侍制直學士尚書令。乾興元年(1022年,峭公87歲)諸子上奏朝廷,追贈太子注保,謚文烈。又至“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黃峭逝世”。他研究考核的依然循著類似于墨林氏本之規(guī)范程式。但卻沒仔細推敲“追贈”和“謚”的字眼和含義。 又,福建上杭黃鶴齡老先生卻將黃峭史略任職整理為:公生于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年),年三十時,登宋宗祥符六年(1013年)二甲九名進士;初任江夏太守,有功,六十三歲時,宋仁宗慶歷六年(公元1046年)遷奎章閣侍制直學士,官至工部尚書。宋神宗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三子呈奏朝廷,圣主追封為太子少保謚文烈。授封后,公復享壽十一秋,到宋神宗元豐四年(公元1081年)二月十九日逝世。 此論,則按二道宋皇敕令年代而變更黃峭歷史。 本文章筆者認為上述兩位老宗長之底細,僅是勘正諸如“墨”氏本之譜有關峭公授封官職的年代而已!連同墨氏之說,三者均不足??! 另外,關于宋皇敕令問題,據(jù)史料查核,翰修墨林氏將“宋雍熙四年二月十九日敕封刑部尚書黃君寵(即井公)”之“敕命”寫為“敕封峭山公刑部尚書敕 令一道”,落款年代將“雍熙四年”改為“治平四年”。 如此等等不慎誤差,理當正本清源,讓黃峭真實歷史標于氏族志光輝史冊! (四)黃峭的史略、行述:以往有不少同宗賢哲、文史專家研究過這個問題,翻查《辭?!?、《中國人名大辭典》、《資治通鑒》、《二十五史》……等典籍,均無所獲!這次,我們同樣細心查閱過這些史籍經(jīng)典,亦找不到有關記載。但據(jù)《峭祖行錄》之記述,去查對文中所說之人物(如李克用、王行瑜、劉季述、韓全誨等)及唐季(五代)之政治事件,均符合歷史事實。故筆者認為《峭史行錄》比較富于真實性、可信性,當以此為準! 對于黃庭堅撰的《江夏源流山谷序》中云:峭山公“以時變告老”,后因黃巢起義軍確曾經(jīng)過此地,兵燹災至莊園盡毀,今之“舊市街,則為當年之戰(zhàn)爭遺跡”?!P者查:黃巢起義于公元878—884年間。對照邵武和平《黃氏宗譜》,峭公生乃此邵“譜”所云更早的人物了!這其中,也許與黃峭真實生、卒年代有些不符;至于其序文中云“峭以登進士第”(其它諸譜,亦有此云)。卻找不到確實史料依據(jù)。 遺詩問題: 據(jù)禾坪派《黃氏宗譜》和《邵武縣志》證實,黃峭原作有:1、邵武和平書院六言《四景詩》(16行),2、七律《遺子詩》。3、《江夏源流山谷序》中云之“峭公《遺囑詩》。 上官妙秀、吳妙香、鄭妙季七言二句各一首,為各屬份下的《囑媳詩》,乃三位夫人之原作!和公、荀公、化公七言四句各一首,屬其原作。 其余諸詩,皆為修改演變之作。對于各支派“認祖詩”中的“外八句”、“內(nèi)八句”,究竟以誰的為正確?以誰的為準?即該支派識別其始遷祖的意圖。不必爭義孰非!各從遵便,互相尊重,互為認可。但作為黃氏世家的后裔,應該曉得識別、理解黃峭之原詩和原意。即從“詩言志”的角度,去體味峭公當年的歷史處境及其身份、秉性品德等,從而領會他遺子外遷時的心情和愿望;此情此景,他會抒發(fā)出甚么樣的感情的詩來?!并從詩的主旨、意境、語言、格律、藝術性等方面來衡量確定之。在今后重修族譜時,不要輕意改動原詩,以示嚴肅、慎重,并表敬祖之虔誠心意。 結束語 走筆《黃峭歷史老證》系不成熟之學術探討,謬誤之處,敬祈同宗賢哲、海內(nèi)處史學專家、文博單位批評賜教! 揭西縣文化館 黃國漢 于一九九二年六月六日稿 一九九三年一月修改 峭山公為何正史無記載? 黃云 黃岳峭山,壽82歲,其中36歲經(jīng)歷唐末四代帝王,46歲經(jīng)歷五代十國,棄官為民,經(jīng)營農(nóng)桑,從事舌耕。 三歲時唐懿宗李催病崩!立普王李儼為僖宗改元乾符元年(874年)甲午。翌年以王仙芝為首的農(nóng)民起義軍攻濮、曹二州,冤句人(今山東曹縣)黃巢起兵應之。七歲時,黃巢自稱“沖天大將軍”建元“王霸”。翌年八月起義軍攻克杭、越州至衢州入閩七百里達建州,攻不下建州(今建歐)轉(zhuǎn)攻綏城(今邵武),綏城攻破,在兵荒馬亂中,貴華肅公攜幼孫峭山母子,匆忙隨眾南逃。 翌年(880年)庚子,十二月黃巢攻破潼關入長安,號“齊帝”建元“金統(tǒng)”。唐喜宗李嚴逃奔成都,五年于唐喜宗李嚴中和五年(885年)乙巳三月回長安必元光啟,十二月田令孜挾喜宗奔寶雞。(887年)丁未李嚴還鳳翔,(888年)戊申二月回長安必元文德,三月病崩,立皇太弟壽王李杰必李敏,又李嘩接位為昭宗(889年)已卯元龍紀元年。 昭宗在京城長安六年,翌年 宗李嘩乾寧二年(895年)乙卯,三鎮(zhèn)犯關,京中大亂,王行瑜、李茂貞雙方謀劫昭宗出奔,發(fā)生沖突,昭宗逃入南山,李克用兵至渭橋,昭宗還京,因?qū)m室焚毀,暫住尚書省。翌年(896年)丙辰,七月李茂貞復入犯,昭宗奔華山,依韓建,再翌年(898年)戊午,正月下詔復李茂貞官爵,8月回長安,改元光化,再過一年昭宗復位改元天復。 904年朱溫挾昭宗至洛陽,長安境成廢虛,8月朱溫派朱友恭,蔣云暉殺昭宗李曄,立暉王李祚改李棍是為昭宣帝,史稱哀帝,在位三年,被朱全宗廢為齊陰王,次年殺之,唐亡。 黃岳峭山20歲弱寇之年。介入仕途16年,其中七年在李克用手下做事,沒有正職,九年任工部侍郎又處社會動亂之中,唐王皇帝都在打游擊:在京城也不得安寧,連皇帝也象踢皮球似的。正史中,殺皇、殺宰相、只是一筆而過,何恐一個小小的工部侍郎,誰來寫呢?因此正史之中找不到黃岳峭山的記載。 國家級歷史專家何光岳《炎黃源流史》中記載“史學靠有經(jīng)有緯,才能反映歷史的本來面目…史學單靠經(jīng)是不夠的,必須佐以緯,經(jīng)緯結合,才能‘兩條腿走路’,使歷史學更具有有力的證據(jù),還其古老的本來面目”?!墩贰窙]有《野史》中找。 《野史》沒有的《方史》中找,《固始縣志》載“大的入閩有三:1、‘永嘉’之亂,林、黃、陳、鄭四姓入閩;2、中原土族有林、陳、黃、鄭、詹、丘、何、胡姓入閩;3、王朝、王審知率眾五千人入閩”。;還有唐朝初年派陳正、陳元光父子率兵三千六戰(zhàn)將123員,平“南蠻”。戰(zhàn)將中有黃世紀一人,均未發(fā)現(xiàn)其后裔。 《方志》沒有《家乘》中找,廣覽皖、浙、江、贛、閩、粵等百余部《家乘》中,入閩的記載也很含混,均不清晰。例如:福建閩清《虎丘黃氏宗譜》載:“五公膺,祖籍河南光州固始,隨忠懿王,王審知入閩”。膺公是峭山公之五代高祖,曾在峭山公墓修復開工典禮會上提出:“王審知生于公元863年,峭山公生于872年,何有五代高祖之距”?福建邵武《和平黃氏大成宗譜》載:“時文長子膺,字惟淡,諱慶肇,號金谷,官史部侍郎,公自光州固始遷居邵武平灑(今水北鄉(xiāng)故縣村)家焉”。又載:“任公子錫,字禹器,官后唐明宗贈尚書,公自平灑又卜處郡之南鄉(xiāng)和坪中林蔭郁,有鸛鳥百千巢于其上,因名鸛藪家焉“;江西萬安《圖鵬黃氏宗譜》載:“必福長子曰裳字天與,自固始入閩,始居延平府,再遷和平”;江西吉水《鸛藪黃氏宗譜》載:“必福長子曰錫字天與,晉自光州移福建邵武和平,鸛藪樹下立基”;邵武和平《樵南和平黃氏宗譜》載:“貴華長子曰錫字天與。錫長子曰裳字以繡。裳幼子峭山”;江西吉安《菰唐黃氏宗譜》載:“翰之子曰保信。保信娶妻李氏生子曰寶。寶妻劉氏生子曰實,實妻張氏生五子,珀、住、任、伯。任生子峭山”;江西萬安《武術黃氏宗譜》載:“固關生子曰禹錫,字佐宏,號圣宗,自江夏安陸遷光州”。 還有光緒二十年翰林院檢討黃正心:“江夏老譜何由而得也,余少游建南,見有同宗人,由江夏帶來《江夏老譜》最為詳悉,且八句詩符合,因錄之為敘譜也”。黃正心撰木刻本《江夏老譜》載:“光寶之子曰錫蕭號實登,授江夏太守居奎章閣大學士,后封郭威王,官、吳、鄭三妻各生七子共21子”。二十一子不只一個,而有多個二十一子,如峭山之八子政公子娶鄒、余、羅三氏生二十一子,峭山之十一子盧公之五子漢武,官封武毅將軍,娶李、湯、曾、孟、程、梁、張七妻生二十五子。還有江西九江府德化縣獨樹臺黃善慶明進士官武德將軍生二十一子,曰黃千二十一郎。 諸如記載:峭山公官萬戶侯、少寶、少付、奎章閣大學士等官職工均是后續(xù)時耀祖詞或追趕封,更為跡人是八句詩》中華姓氏通書黃姓載:“八句詩如磁電密碼,傳奇全姓皆知”,詳細考察起來非唐末首創(chuàng),出自楚國黃歇。 《家乘》沒有《筆記》中找。終于在《筆記拾遺》中找到了答案。江西豐城允江始祖黃瑕之八代孫黃彥弼,宋哲宗時任承事郎的《晚唐筆記拾遺》如實的記載了先祖渡江入閩的具體時間。黃瑕之七代孫黃羽字衍惟,宋折宗任承事郎的“王霸筆錄”記載了峭山公三夫人的由來。 附:峭山公生平及所處社會 峭山公生平及所處社會 年 份 干 支 帝王朝代年號 峭山 生平及所處社會 872 壬辰 唐懿宗李淮咸通十二年 1 社會:二月幽州牙將公素奪留后張簡會軍政權,自稱留后。8月歸義節(jié)度使張義潮卒代領軍府,自命為節(jié)度使。峭山:父錫禹38歲,次妣楊氏25歲,是年四月十五日戍時出生于鸛藪窠。 873 癸巳 唐僖宗李崔淮咸通十四年 2 社會:二月遣使自法門寺迎佛骨。五月南詔攻西川、黔南。七月懿宗駕崩!宦官劉行深立普王李儼為僖宗改元乾符元年。峭山:初學語。 874 甲午 唐僖宗李儼乾符元年月 3 社會:關東旱饑,濮州人王仙芝聚眾起義于長垣。 峭山:初學記數(shù)。 875 乙未 唐僖宗李儼乾符二年 4 社會:6月王仙芝起義軍攻占濮州、曹州、冤句(今山東曹縣)人黃巢起兵應之。 峭山:初學字,祖父貴華肅公教之。 876 丙申 唐僖宗李儼乾符三年 5 社會:九月起義軍攻汝州、東都大震。十二月起義軍攻蘄州,起義軍分為黃巢、王仙芝兩大部。 峭山:初學數(shù)百以上,識單字二百。 877 丁酉 唐僖宗李儼乾符四年 6 社會:二月王郢攻占臺州,王仙芝攻占鄂州、黃巢攻占鄆州。七月黃巢、王仙芝合攻宋州,8月起義軍攻占安州、隋州。 峭山:識單字約五百以上。 888 戊戍 唐僖宗李伙乾符五年 7 社會:正月大同軍亂,二月推李克用為留后,二月曾元裕敗起義年于黃梅,王仙芝陣亡!黃巢自稱“沖天大將軍”建成元“王霸”。三月黃巢引兵渡江攻占虔、吉、信州。8月黃巢引兵入浙東開山路七百里,攻福建諸州。 峭山:初學干雜活及識字等。 879 已亥 唐僖宗李儼乾符六年 8 社會:黃巢“王霸二年”,起義軍攻不下建州(建歐),轉(zhuǎn)攻綏城(今箱,即邵武)綏城攻破,起義軍不念同族親情,大肆屠殺平灑、畫錦、中城堡、竹栗等黃族,幾無類頭! 峭山:時錫禹公任江西河陽(今資溪)縣令,攜元妻劉氏及所生四子赴任所,幸免于難,錫禹公留次夫人楊氏及幼孫實郎在家侍俸父親貴華肅公。在離難中,貴華肅公匆忙攜八歲幼孫實郎母子,隨眾南逃,楊氏死于難中?。?47—879)享年32歲。貴華肅公與實郎南逃到漳州龍溪縣藺水鄉(xiāng)靖邑里烏蒙山麓,上官莊,結茅為瓦,構木為舍,結盧寄居。 880 庚子 “齊金統(tǒng)元年”(長安)唐僖宗李儼明元年(途中) 9 社會七月唐軍擊敗沙沱軍,十二月黃巢軍攻破潼關入長安,稱“齊帝”改年號為“金統(tǒng)”。唐僖宗李儼退出長安逃奔四川成都。 峭山:在上官莊干家務外,就地學習文化。 881 辛丑 “齊金統(tǒng)元年”(長安)唐僖宗李元明元年(成都) 10 社會:正月唐僖宗李儼到成都。四川黃巢加尊號為“承天應運啟圣文宣武皇帝”。唐赦李克用率兵入援。 峭山:在上官莊干家務外,就地學習文化。 882 壬寅 “齊金統(tǒng)二年”(長安)唐僖宗李儼中和二年 11 社會:十二月李克用屯兵河中,唐大臣楊復光倡儀,詔李克用援,以李克用為雁門節(jié)度使。 峭山:學習文化和書法。 883 癸卯 “齊金統(tǒng)四年”(長安)唐僖宗李儼中和三年(成都) 12 社會:正月李克用破黃揆于沙苑(今大荔南、洛水、渭河間)。以李克用為東面行營都統(tǒng),楊復光、陳景思分任東西與北面都統(tǒng)監(jiān)年使。二月李克用與諸軍在田陂(今陜西渭南與華縣間)大破尚讓軍。黃巢襲取華州,李克用圍華州。四月初八晚黃巢退出長安,以李克用為河東節(jié)度使,朱溫為宣武節(jié)度使。 峭山:不斷刻苦學習。 884 甲辰 唐僖宗李儼中和四年(成都) 13 社會:三月李克用到陳州,四月破尚讓軍取太康,又破黃鄴、取西華,李克用追破巢于中牟王滿渡,唐諸軍追巢!巢走至狼虎各(今年泰山東南萊撫界)自殺!唐末農(nóng)民起義結束。李克用晉封為隴西郡王。 峭山:仍堅持學習。 885 乙巳 唐僖宗李儼光啟元年(長安) 14 社會:元月唐僖宗李儼返長安,改元光啟。十二月李克用救王重榮,破朱李兵!田令孜挾僖宗李儼奔鳳翊。 峭山:與貴華公,在上官莊住六年。 886 丙午 唐僖宗李儼光啟二年(寶雞、興元) 15 社會:正月田令孜挾僖宗李儼奔寶雞,再走興元。李克用與王重榮上表殺田令孜。 峭山:李師鳳鹿大儒,授《四書》《五經(jīng)》等經(jīng)典著作及文章,峭山亦苦學。 887 丁未 唐僖宗李儼光啟三年(鳳翊) 16 社會:三月僖宗返鳳翊。 峭山:李師授寶郎《諸子》《百家》等著作及文章。 888 戊申 唐僖宗李儼文德元年(長安) 17 社會:二月僖宗李儼返長安三月李儼駕崩,弟李敏改為李嘩即位,為昭宗改元文德。 峭山:黃岳峭山十七歲,春聯(lián)(正月考場)戊申科童子試三甲第九名進士,隨后,授高郵鎮(zhèn)軍參事,時呂用之當事,高郵鎮(zhèn)為黃巢降將左相都知黃巢屠殺!鄉(xiāng)里被焚毀。請給假修復家園。時值僖宗駕崩,皇太弟壽王李杰改名李敏,又曰李即位是為昭宗。改元龍紀。 889 已酉 唐宗李嘩龍紀元年 18 翌年(889)已酉,改元為龍紀元年,李嘩登基對下樹恩德,命下準,賜黃金兩萬兩,為復家園之次,由高同鎮(zhèn)軍參改為邵武軍參事。黃岳得御旨望房拜謝。李師建議即回邵武就任,攜三夫人叩拜貴華肅公,祖父墓謹,拜請李師回邵武接任邵武軍參事。時錫禹公已告休,離江西河陽回邵武整理家園,峭山帶同三夫人拜見父親和嫡母劉我氏夫人,并與四位兄嫂相見。 890 庚戍 唐昭宗李嘩大順元年 19 社會:正月李克用撥刑州。 峭山:暑理邵武軍參事務時,用昭宗皇帝恩賜黃金兩萬兩,為鄉(xiāng)親助賬修家莊。邵武兵亂之后,又水潦、蝗災、兇茺遍告,奸民乘餓讓為寇盜,出資集族眾鄉(xiāng)丁組成義師,加以防御。流離鄉(xiāng)民多得還家安定居焉。 891 辛亥 唐昭宗李嘩大順元年 20 邵武義師不斷壯大,保衛(wèi)一方鄉(xiāng)土,聲勢大振,時隴西郡王李克用訪得黃岳有干才,即報舉為千戶長(遍覽新著《新書》,沒有設官制。至及《唐摭言》(音職),有“重其才略以千卒獲之”以遂其用而“長”之(領導的意思)。是年初黃岳19周歲。 892 壬子 唐昭宗李嘩景福二年 21 黃岳被舉為千戶長與李克用共謀大破云州后,再攻成德節(jié)度使王容,虞龍李匡威來救。克用兵屯刑州。經(jīng)過戰(zhàn)爭后,留黃岳于克用身邊,內(nèi)佐密謀,外參戎政。 893 癸丑 唐昭宗李嘩景福三年 22 社會:三月王潮取福州,自稱留后。十月以王為福州觀察使。十一月以王行瑜為太師,號“尚父”,賜“鐵券”。 894 甲寅 唐昭宗李嘩乾寧元年 23 社會:三月李克用與黃峭共謀破刑州,執(zhí)李存孝,送太原車裂之。十二月李克用攻克幽州。 峭山:二十二周歲。 895 乙卯 唐昭宗李嘩乾寧二年(長安) 24 社會:七月昭宗削王行瑜官爵。任李克用為行營都統(tǒng)。時河中節(jié)度使王重榮卒,軍中立重榮子珂為帥,兄弟爭位,珙,瑤起兵攻珂,珂倚李克用。珙、瑤求助于分寧王行瑜,華州韓健,鳳翔李茂貞,三帥請朝廷任珙為何東節(jié)度使,被拒,乃引兵入京師,殺宰相韋昭度,李溪。李克用兵南下,聲言討三鎮(zhèn),三帥聞河東兵起,返鎮(zhèn)壓。禁軍將領或親王行瑜或親李茂貞。雙方均謀劫昭宗出奔,發(fā)生沖突,長安大亂。昭宗逃入南山。李克用與黃峭謀破分州(今陜西彬縣)王行瑜敗陣亡,任李克用為晉王,進峭山協(xié)管三鎮(zhèn)軍務。 896 丙辰 唐昭宗李嘩乾寧三年(華州) 25 社會:七月唐昭宗李嘩奔華州。 峭山:呈吳夫人三月二十六日卯時生一子曰瞿。 897 丁巳 唐昭宗李嘩乾寧四年(華州) 26 社會:王潮卒,弟王審知自稱留后。 峭山:官無人八月二日寅時生一子曰梅。 898 戊午 唐昭宗李嘩光化元年(長安) 27 八月昭宗李嘩返長安,進峭山為工部侍郎,出守岐雍三郡(工部侍郎,官名,自唐以后,中書,門下二省及尚書省所屬各部均以侍郎為長官之副)相等于當今中央、國務院各部下屬司一級之副或助理、地區(qū)級的官員。 峭山:年26歲。 899 己未 唐昭宗李嘩光化二年 28 黃岳峭山任工部侍郎守岐雍,三郡署理。 900 庚申 唐昭宗李嘩光化三年 29 社會:6月唐昭宗迫于朱全忠,復以崔胤為相。11月宦官劉季述等幽唐昭宗李嘩于少陽院,而立太子李裕。 901 辛酉 唐昭宗李嘩天復元年 30 社會:正月孫德昭等殺劉季述,昭宗李嘩復位,廢太子李裕為德王。進朱全忠為東平王,李茂貞為岐王,入朝總政,貶崔胤為外官,11月韓全海等挾昭宗李嘩到鳳翔。朱全忠取華州。 902 壬戍 唐昭宗李嘩天復二年 31 社會:三月以楊行密為東面行營都統(tǒng),中書令,賜爵吳王,五月進錢繆為越王(音柳)。 903 癸亥 唐昭宗李嘩天復三年(長安) 32 社會:正月唐昭宗李嘩迫朱全忠營,自鳳翔返長安。朱全忠第五可節(jié)等宦官八余人。二月朱全忠時爵梁王,8月王建進爵蜀王。 904 甲子 唐昭宗李嘩天佑元年(洛陽途中) 33 社會:正月朱全忠兵屯河中,表請昭宗遷都,密令其黨羽殺宰相崔胤等。閏四月昭宗李嘩被挾自長安到洛陽。更封錢繆為吳王。8月朱全忠殺昭宗李嘩,立太子祚(更名李)為昭宣帝,史稱哀帝。改元天佑。 905 乙丑 唐哀宗李祚天佑二年(洛陽) 34 社會:二月朱全忠殺德王李裕等九人。六月朱全忠殺宰相獨狐損,裴樞等三十余人。是年張可奉自立為衣太子,改國號“西漢金山國”。 906 丙寅 唐哀宗李祚天佑三年(洛陽) 35 社會:九月朱全忠攻滄州。十月王健建立行臺于蜀。 峭山:吳夫人十月二十八日丑時生子曰塘。 907 丁卯 五代十國 后梁太祖朱號并于元年 36 社會:三月朱全忠篡唐。唐哀帝廢陰王。次年殺之!四月朱全忠稱帝,改名“晃”,國號“梁”,改元“開平”,都汴京(今開封)。四月以馬殷為楚王。李茂貞開岐王府。五月契丹與梁道好。七月梁以全繆為吳越王。梁以劉隱為大彭王。梁以劉守共為盧龍節(jié)度使。梁以高季昌為荊南節(jié)度使,九月王建成都稱帝“前蜀”??傊宕畤鴼v時五十三年黃岳忠于唐,而唐亡,棄官為民,經(jīng)農(nóng)桑。 908 戊辰 五代十國 后梁太祖朱晃開平二年 37 峭山于丁卯為民,在畫錦鄉(xiāng)(今和平鎮(zhèn)),創(chuàng)辦“禾坪書院”從事舌耕。 909 已巳 后梁太祖開平三年 38 峭山:從事舌耕。 910 庚午 后梁太祖開平四年 39 同上 911 辛未 五代十國。后梁朱圭太祖化二年 40 同上 912 壬申 五代十國 后梁太祖朱圭乾化三年 41 同上 913 癸酉 五代十國 后梁太祖圭鳳歷元年 42 同上 914 甲戍 五代十國 后梁末帝友貞乾化三年 43 同上 915 乙亥 五代十國 后梁末帝友貞明二年 44 同上 916 丙子 同上 45 同上 917 丁丑 五代十國 后梁末帝朱友貞貞明三年 46 同上 918 戊寅 五代十國 后梁末帝朱友貞貞明四年 47 同上 919 已卯 同上 五年 48 同上 920 庚辰 同上 六年 49 同上 921 辛巳 同上,龍德元年 50 同上 922 壬午 同上,龍德二年 51 同上 923 癸未 同上,龍德三年 52 同上 924 甲申 五代十國,后唐莊守李存勖元年 53 同上 925 乙酉 二年 54 同上 926 丙戍 五代十國,后唐明李嗣頤天成元年 55 同上 927 丁亥 年 56 同上 928 戊子 三年 57 同上 929 已丑 四年 58 同上 930 庚寅 興二年 59 同上 931 辛卯 長興二年 60 同上 鄭夫人于十一月古八日酉時生一子:黃層 932 壬辰 三年 61 同上 933 癸巳 四年 62 同上 934 甲午 五代十國后唐文帝李從厚順應元年 63 同上 935 乙未 末帝李珂清太元年 64 同上 936 丙申 二年 65 同上 937 丁酉 五代十國 石敬塘天福元年 66 同上 938 戊亥 二年 67 同上 939 丙申 三年 68 同上 940 庚子 四年 69 同上 941 辛丑 五代十國 石敬塘天福元年 70 七十大壽慶典后不從事舌耕,以吟詩自娛 942 壬寅 七年 71 流傳至今《四季詩》 春 花落斷橋流水,鳥啼深院輕煙。 雨歇桃溪浪暖,澄潭示許龍眠。 夏 赤日遠葵銜影,薰鳳濃帶荷香。 案上書添碧色,芭蕉綠映南窗。 943 癸卯 元年 72 944 甲辰 莊年 73 945 乙巳 二年 74 946 丙午 三年 75 秋 皆下黃花曉露,庭前丹桂秋風。 未忍拋書歌忱,冰輪馭正東升。 冬 煙淡淡建古樹,月明明浸梅花。 昨夜庭前積雪,徐暉白映窗紗。 947 丁未 后漢劉知遠天福六年 76 948 戊申 后漢高祖劉知遠乾佑元年 77 949 已酉 后漢隱帝劉承佑乾佑二年 78 950 庚戍 三年 79 自娛 951 辛亥 五代十國 后周太祖郭咸廣順元年 80 正月初一日,黃岳峭山公大晏賓朋,席間壯嚴宣布:“汝等悉已成長,具為婚配,各自興發(fā),廣大!”眾子念父,峭山說:“池中之魚遜于云間鵲,好男兒不必戀此一方故土,而應四海為家,志在四方,放眼世界!”夫人不舍,峭山:各留長子在旁侍俸桑榆,其十八子各自散處,在家者承受田產(chǎn),散處者各領黃金五十兩,白銀百兩,不問遠近,州府縣地,各從小名,以地命名,古人云:“大丈夫別處為家,況汝等飽學廣賢,將必光顯黃氏,名揚四海,為男者忠孝廉義,為女者三從四德,仁義居心,陰德廣積!有志者勤于讀,無志者力于耕,卜居已定,世世子孫富貴綿遠,現(xiàn)有譜牒廿一本,世世子孫留存修補,以識黃氏之源,吾之傳家室也!遠近必來報之,知其處所,父亦心安,口占一詞:“信馬登程出異方,任從勝地振綱常,足離此境非吾境,身居他鄉(xiāng)退職故鄉(xiāng),早暮莫忘親囑咐,春秋須薦祖蒸嘗,謾云富貴由天定,三七男兒當自強?!苯髂县S《雙井黃氏宗譜》載:“井公系后周廣順元年(951年)辛亥正月初一請賓朋赴晏,初三日登程,初七日止,居又紅又專池鄉(xiāng)二十七都從井頭,離祖宅禾坪三日行程之隔?!?/p> 三月均回家向父報知居地。峭山說:“之汝等既得樂土而居,實惟我知深幸。譜之已設,猶帝王分封錫圭之意,必須代代修真,勿使朽爛,庶為賢孝子孫也,散既久,必有親疏之別,然是一脈,即使久遠,富貴貧賤,具要一體同親,萬勿可以疏遠而不同矣!” 官氏詩云:“實郎峭老有三妻,官吳鄭娘七子齊,創(chuàng)業(yè)興家離祖地,歸來報命省親幃(言為)” 吳夫人詩云:“吾年八九難重會,宗葉分枝為爾題,若有富貴與貧賤,相逢須念共根蒂?!?/p> 鄭夫人詩云:“和梅荀蓋楚龜洋,政化瞿福林塘,發(fā)潭城延允井層,三妻二十一子總熾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