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級中醫(yī)關幼波 用它救了一位肝癌晚期患者 國寶級中醫(yī)專家關幼波在90年代救治了一位70歲,無法進行化療的肝癌晚期患者,這位患者帶癌生存了14年之久! 關老認為調(diào)補氣血是治療一切疾病的根本方法,而在調(diào)補氣血的用藥中,有一味藥材是關老用藥的代表,這是一味熟悉的普通藥材,它出現(xiàn)在關老幾乎所有的藥方中,在一般醫(yī)生那里,這味藥材的用量通常不超過30克,而關老在治療肝腹水、肝病晚期的時候,這味藥材的用量高到160克。 在使用的方子中,就用到了黃芪,甚至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黃芪這味藥的益氣補虛,固表扶正的功效。 有癌癥的人,在醫(yī)生的叮囑下長期服用黃芪,能起到較好的扶助正氣的效果。 國醫(yī)大師朱良春 國醫(yī)大師朱良春(1917-2015),活到了98歲高齡。 在他年輕行醫(yī)時,因日夜操勞,體力不支,人也消瘦。之后吃了幾個月的黃芪水熬粥,精神開始好轉(zhuǎn),不再感覺疲勞,于是這碗“養(yǎng)生粥”一喝就是70年。 養(yǎng)生粥:綠豆、薏仁、扁豆、蓮子、大棗清洗干凈,用黃芪浸泡過的水大火煮開,換小火煮40分鐘,再放入枸杞煮10分鐘。 黃芪作用可不凡,明代醫(yī)學家李時珍說它為“補藥之長”,《本草求真》中,黃芪被推崇為“補氣諸藥之最”。相傳古代的蘇東坡擅長中醫(yī)養(yǎng)生,就常常用黃芪來進補,還留下了“黃芪煮粥薦春盤”的詩句。 據(jù)說胡適,在中年以后,常常會感到疲憊,力不從心,也是用黃芪泡水,代茶飲用,特別是在講課之前,他會先喝上幾口黃芪水,精力倍增,說起話來聲如洪鐘,滔滔不絕。 現(xiàn)代藥理研究也表明,黃芪確有明顯的強壯作用,而且還能夠降低動脈壓,加強心肌收縮力,防治循環(huán)衰竭。 國醫(yī)大師李濟仁 “國醫(yī)大師”李濟仁,40歲時查出高血脂、50歲查出高血壓、60歲的時候查出高血糖。經(jīng)過自己的精心調(diào)理,一杯藥茶喝了幾十年,成功逆轉(zhuǎn)三高,這杯“心血管”保健茶,其中最重要的一味藥也是黃芪。 保健茶:黃芪、黃精、西洋參(或人參)、枸杞。 黃芪藥用歷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了,《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之為上品。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認為,人參有“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的功效,因此被稱為大補元氣之品,補氣力量大,療效快。 人參貴,而黃芪幾十塊錢一斤,是適合普通老百姓補氣的藥。當然,重要的是它的效果幾乎可與人參相媲美。 中醫(yī)對它的運用非常廣泛: 它可以補氣、生血、治療氣血虛弱; 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炎、慢性鼻炎、氣虛反復感冒; 以及對于大病初愈的調(diào)養(yǎng),和促進手術后傷口的愈合,都會用到黃芪。 平時黃芪也能適用于體質(zhì)虛弱,言語低弱,倦怠無力,脈細無力等氣虛不足的人,用于日常益氣補虛,扶助正氣。 黃芪是中藥中最基本的用于提高肺與呼吸系統(tǒng)免疫能力的藥材。 可以用于因免疫力低下導致的虛汗病癥.也可以用于補氣和增進脾臟功能和代謝能力低下。 黃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壓、保護心臟、雙向調(diào)節(jié)血糖、抗自由基損傷、抗衰老、抗缺氧、抗腫瘤、增強機體免疫力作用,可用來防治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癥。黃芪輕用則升壓,重用則降壓。 黃芪是補氣的,比如說話沒勁,走路沒勁,臉色比較白等都是脾肺氣虛的表現(xiàn)。黃芪能補一身之氣,比如上半身氣虛可以用黃芪,下半身氣虛也可以用黃芪。 黃芪還能擴張血管,改善皮膚血液循環(huán)和營養(yǎng)狀況,故對慢性潰瘍久不愈合者有效。其還能消除腎炎患者的蛋白尿,保護肝臟,防止肝糖原減少。 把生黃芪當瓜子一樣,放在嘴里嚼著吃,黃芪的味道非常好,有一種豆香的感覺。 黃芪片5~10克(原則上每次不能超過15克),用沸騰的開水直接沖泡,蓋好泡10~20分鐘,當茶飲用。 若是想讓黃芪味出得更徹底一些,可以反復沖泡。 黃芪15克,黨參10克,粳米100克,大棗30克,先將黃芪和黨參一起煎水取汁,再放大棗和粳米一起熬成粥,味道可口。 1,黃芪性味甘、微溫,陰虛患者服用會助熱,容易上陰動血。因此內(nèi)熱大的患者使用黃芪時,必須跟養(yǎng)陰藥配伍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參、麥冬等,具體怎么配伍,最好先咨詢中醫(yī)師。 2,患有感冒的患者,或者正處于經(jīng)期的女性,不要服用黃芪。 3,黃芪不適合在春天服用。 |
|
來自: 名醫(yī)祖?zhèn)髅胤?/a>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