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世界第一白富美——比爾·蓋茨的大女兒珍妮弗·蓋茨談戀愛的消息傳的沸沸揚揚,各種“比你有錢、比你漂亮、比你努力”的雞湯文大波襲來。 長久以來,蓋茨一家是比較低調的,三個孩子鮮少在媒體前露面,以至于美國宅男們曾把演員瑞秋·萊·寇克錯認作珍妮弗·蓋茨,意淫了好一陣子。 直到近些年,醉心馬術的珍妮弗因為經常參加比賽開始被大家所認識。 ▲傳遍網絡的“蓋茨的女兒”實為出演過《犯罪第六感》的好萊塢演員瑞秋·寇克 ▲這位身材結實,臉上有點雀斑的姑娘才是珍妮弗 蓋茨和梅琳達于1994年結婚后育有兩女一子。 出生于1996年的大女兒珍妮弗如今年滿21歲,在斯坦福大學就讀人口生物學,并計劃畢業(yè)后繼續(xù)進修醫(yī)學院。 “我十分喜愛兒科醫(yī)學?!闭淠莞τ浾哒f。 除了學業(yè)之外,珍妮弗還是一位優(yōu)秀的馬術運動員。 像包括喬布斯的女兒Eve,前紐約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的女兒Georgina,搖滾明星布魯斯·史普林斯汀的女兒Jessica,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的女兒Destry在內的諸多名媛一樣,珍妮弗有著馬術這樣昂貴的愛好。 從六歲起開始練習馬術的她在全美馬術協(xié)會障礙賽成績排名第19位,浪琴馬術世界杯224位,還曾贏得10萬美元的獎金。 ▲珍妮弗的第一匹馬名叫Alex,談起它,珍妮弗總能滔滔不絕 ▲打開珍妮弗的ins,她上傳的照片大多有關運動和家庭,是一位很接地氣的姑娘 珍妮弗說,成為專業(yè)騎手是自己在從醫(yī)之外的,另一種職業(yè)可能性。 “盡管白天上課,傍晚訓練的日子有點忙,但我舍不得放棄任何一方”,珍妮弗說。 “如何成為蓋茨的女婿,同時當上世界銀行副總裁”是一個流傳了快10年的網絡段子。 還曾有人信誓旦旦的分析其中的“生意經,人脈經”,生生把全球首富+首善拽到了跟自己一樣的低度。 珍妮弗的男友,26歲的 Nayel Nasser 是一位來自埃及的小伙子。 在斯坦福就讀管理學和經濟學的Nayel并非來自名流旺族之家,他的父母親在科威特工作多年,2009年全家才搬到加州。 珍妮弗和Nayel在馬術比賽中相識,兩人同是校友和騎手。 事實上,Nayel的技術堪稱專業(yè),去年還曾贏得了浪琴馬術世界杯佛州地區(qū)的比賽,被稱為“最有潛力的新人”。 除了在學業(yè)和運動上表現卓越之外,Nayel更是有著出色的語言天分,能在英語、阿拉伯語、法語之間自如切換。 ▲這位貌不驚人的小伙子著實是“別人家的女婿” 鼓勵孩子發(fā)掘一生志向, 成為更好的自己 當被問及子女教育上的安排,蓋茨自信回應:“我們從不在繁文縟節(jié)上吹毛求疵,但孩子們都會自覺的拾取富有價值和深具意義的選擇?!?/strong> 同慈善好基友巴菲特一樣,蓋茨家的教育始終圍繞“鼓勵孩子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蓋茨說。 2013年的福布斯采訪中,巴菲特同樣談到,物質財富來來去去,唯興趣與志向帶來的價值感永恒,并帶來持久的回報。 蓋茨和梅琳達都出自中產之家,接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且積極將開明,自主的家風傳給下一代。 在父母的帶領下,蓋茨從小涉足過許多不同的愛好,游泳、長號、足球、橄欖球,凡是蓋茨想讀的書,父母都會買回來。 因為擔心兒子太宅,他們還要求小蓋茨多參加朋友聚會,在派對上充當服務生,直到蓋茨在編程上發(fā)現了自己的興趣和天分。 “起初,這些五花八門的嘗試令我覺得十分無聊、毫無意義”,蓋茨說,“后來回想,不斷的嘗試并不在于成為一個全能型的人,而是逐漸清晰,有哪些領域是我沒有興趣而且并不擅長的。 之后,當我一頭栽進軟件的世界時,我頓時發(fā)覺,“這種感覺太妙了,跟以往的經驗毫不相同,這才是我應該做的?!?/strong> 12歲時,臨近青春期的蓋茨跟父母爆發(fā)大戰(zhàn)。 在潑了兒子一臉水后,冷靜下來的老蓋茨求助于心理醫(yī)生,后被告知“抽開手,少管點,孩子最終將贏得獨立”。 因此,1975年,當讀大三的蓋茨決定從哈佛退學,搬到新墨西哥州開創(chuàng)微軟公司時,父母親雖然驚愕、沮喪、擔心,但還是默許了,這是十分不容易的。 老蓋茨在回憶錄《蓋茨是這樣培養(yǎng)的》中寫到:
▲蓋茨的三名兒女,珍妮弗、羅里、菲比 此外,蓋茨一家還保留了許多具有儀式感的固定習慣以增進家人間的團結和親密。 比如每個周日同一時間的大餐,圣誕節(jié)的時候,全家人都穿同樣款式的睡衣。 梅琳達則談到:
▲梅琳達(右一)告訴《時代周刊》,自己努力將包括兒子在內的三名孩子培養(yǎng)為女權主義者 1996 年大女兒出生之后,梅琳達辭去微軟的職務,專心做一名母親和主婦。談及自己一生愿望時,她說:“我人生中最偉大的投資是三名孩子,其次才是事業(yè)?!?/strong> 作為戴10美元的卡西歐手表,吃麥當勞和漢堡王的第一代宅男富豪,蓋茨在子女教育上的投入是不設預算的,哪怕孩子們不一定能夠取得相應的成績。 3名孩子都就讀于蓋茨的母校,私立湖濱中學。 2013年,為了滿足大女兒在馬術上的興趣,蓋茨更是花了3700萬美元在佛州威靈頓購置了一塊賽馬場。 所謂貴族教育,不只是留給孩子金錢、名氣、人脈,更不在于“我為你好”式的控制,而是幫助他們找到真實意義上的滿足。 ▲珍妮弗獲得少年組馬術比賽冠軍 對于孩子, 情感塑造比追逐科技更重要 2013年,60歲的蓋茨接受NBC今日秀節(jié)目采訪時說,13歲是一個孩子們可以開始擁有各式數碼小物的合適年紀,雖然在美國,兒童擁有手機的平均年齡為10歲。 他稱希望孩子們不要生活在透明泡泡中,而是接地氣一些。 ▲梅琳達帶女兒一起在非洲參加瘧疾防疫的工作 雖然站在信息科技的頂端,梅琳達卻如同普羅大眾一樣,對日新月異的世界感到困惑不解、無所適從。 她談到大女兒珍妮弗和小女兒伊娃相差三歲,時代的更迭已經在她們身上顯現出來。 正在讀高中的伊娃迷戀 Instagram和Snapchat,而她的姐姐珍妮弗在相同年紀時,這兩個app都還無人聽聞。 去年,在接受《華盛頓郵報》(梅琳達是《華盛頓郵報》的董事)的采訪時,梅琳達稱:
▲年滿13歲的珍妮弗如愿擁有手機后,媒體特地報道:蓋茨的女兒用上手機啦! 她說:
與之相仿的是,2011年,喬布斯接受《紐約時報》的采訪時稱,自己禁止孩子們使用正值風靡的ipad。 “我限制孩子們使用數碼產品的種類和時間?!?/strong>喬布斯對記者說。 實際上,在避免孩子們沉溺于電子產品上,硅谷的精英家長們比一般家長更為警覺。 在綜藝節(jié)目《變形記》中,林依輪的兒子林子濠所就讀的國際學校令人印象深刻。 非富即貴的學生們在各式科技產品的輔助下學習,人手一只的ipad令來自甘肅會寧的“交換生”小杜鵑無所適從。 ▲硅谷的互聯網精英們更樂意為子女選擇傾向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low tech 學校 與追逐“高大上”的貴(土)族(豪)學校相反的是,以Waldorf School為首的硅谷的中小學更傾向于減少教育中的“科技依賴”。 學校使用傳統(tǒng)的黑板、2B鉛筆、通過拜訪樹屋學習建造,而非時髦的機器人編程課。 在采訪中,梅琳達詳細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2007,Netflix 出品了IMDb高分電視劇《13個原因》,劇中講述了一名深陷網絡霸凌不能自拔,最終自殺的高中女孩的故事 在《華盛頓郵報》的采訪中,梅琳達列舉了多篇調查報告指出過早沉浸在網絡社交中有可能會損害孩子的人格。 足可見其對在子女教育上的投入和謹慎。 梅琳達提出,社交媒體具有即時性、匿名性、放大性。 在互聯網上,不僅霸凌變得輕而易舉,社交網站上的“人設”、“點贊數”、“小群體”更是會令尚未完成三觀塑造的少年兒童覺得自己格格不入,一無是處,深受傷害。 而對于這些,許多家長并不知情。 ▲珍妮弗與朋友、家人關系親密 為了防止孩子們在虛擬與飄渺中越陷越深,在蓋茨家中,父母不僅限制孩子們使用電子產品,更是鼓勵他們通過做家務勞動換取報酬,并且存起所得的1/3用于慈善。 作為獎賞,父母也會按照1:2捐出相應的數額。 此外,全家人還會一起參加大量的義工活動。在珍妮弗的Ins中,也完全看不到任何炫富,炫顏的自拍。 梅琳達說:
▲蓋茨夫婦投入了大量時間陪伴女兒 1986年,當巴菲特宣布捐出八成財產成立基金會時,舉世震驚。 被問到是否顧及孩子們時,他稱:我的孩子們已經雕鑿出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并且他們知道,我會支持他們去做任何他們想做之事。
作為普通人,我們雖然不具備巴菲特和蓋茨那樣的財富,但仍然能從這些成功者的言傳身教中受益良多。 那些抱怨熊孩子難管的家長們,起碼自己先在餐桌上關掉手機,聽一聽孩子們的想法,少說兩句“我為你好”,做到開誠布公的交流再論其他吧。 文章轉載自“遇言·不止”(ID:Yuyantalks) 遇言不止:專業(yè)主義精英的聚集地,號稱“中國最美女性視頻”、“視頻界的LV”,擁有無數女性的熱愛和男性的好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