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論語·鄉(xiāng)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弊釉唬骸扒笠餐耍蔬M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本集內(nèi)容: 今天是大年初一,感謝各位朋友在新春佳節(jié)仍然收聽我的節(jié)目。我在這里,首先敬祝大家新年吉祥、闔家安康。 我們讀《論語》,讀不到一半就不難發(fā)現(xiàn)里面有些記載是前后矛盾的,包括孔子的話也是這樣。比如說,孔子強調(diào)一個合格的君子應(yīng)該“食無求飽”,不要一心只想著填飽肚子;而且義正辭嚴地告誡學(xué)生,一個士如果只跟別人比吃得好不好穿得好不好,那他基本上就沒有培養(yǎng)前途了。而在談到自己的時候,他還聲稱“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說他吃粗糧喝涼水,睡覺連枕頭都沒有只拿手臂墊著。這樣睡一個小時手就麻了,顯而易見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但這旨在說明孔子的生活簡樸。 而我們在前面講到孔子的衣食住行的時候,引過香港片里對孔子飲食習(xí)慣的記述,那完全不同。那可不是一般的講究??!肉割得不方正不吃,沒有醬料不吃,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魚和肉都要切割得越細越好。這是同一個孔子嗎?他說的跟做的怎么完全不一樣呢? 《論語》的不系統(tǒng) 這就涉及我們前一講的問題了,因為《論語》既不是一部系統(tǒng)的論著,也不是一部完整的史書,它是孔門弟子以及再傳弟子的筆記的匯集。這些記錄,第一往往是東鱗西爪、片言只語的,第二也不是一時一地記的。孔子很早就開始收徒教學(xué),到死不懈,而一個人的生活條件、生活習(xí)慣在一生不同的階段都有可能有所不同,尤其是你相對長壽的話。 而現(xiàn)在的困難在于我們已經(jīng)無從知道孔子的很多話是什么時候針對什么情況說的,孔子的一些習(xí)慣是他在什么年代形成的。如果《論語》是一本孔子論文集,由他明確來論述他對飲食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要求,我們一看就能明白。如果《論語》是一本孔子的編年史,對孔子一生的飲食狀況都有詳細的記錄,我們一看也能明白。可惜《論語》都不是!它就是那樣的一部東一榔頭西一棒的筆記匯錄,所以它的矛盾是顯而易見的。 如何看待這種矛盾 在發(fā)現(xiàn)這樣的矛盾以后,我們可以采取兩種態(tài)度。 一種我叫它居高臨下,甚至是幸災(zāi)樂禍的態(tài)度。哈哈,你發(fā)現(xiàn)了孔子的前后不一,進來就可以宣布孔子簡直就是個兩面派,由此可以表現(xiàn)出你比別人敏銳。我記得小時候在批孔的政治運動中,有文章的標題就叫“孔子為反革命兩面派”,當然那個是完全用來影射現(xiàn)代人的。進而你可以認定孔子是不值得尊重的,因為他是說一套做一套的,由此可以表現(xiàn)出你比別人具有獨到的眼光、獨到的見解,進來你還可以判定《論語》實在不值得我們花那么多力氣去讀,因為它邏輯混亂,前后不一。由此可以表現(xiàn)出你比別人的見解高明,畢竟有那么多人都在那里認認真真地學(xué)《論語》。于是你既獲得了非常良好的自我感覺,又獲得了輕松和自由,你不必再一字一句、磕磕絆絆地去讀這本,有的地方并不好讀的《論語》了。 我見過不止一位以這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古人、來對待古書的朋友,他們不僅對待孔子和《論語》是這樣的,對待別的古人和古書也經(jīng)常是這樣的。古人和古書,我們經(jīng)常可以從各個不同的方面來挑錯找茬,這是并不困難的。由此你這可以獲得自以為高明的快感,又可以獲得不必再去啃那么不容易啃的古書的輕松,因為你已經(jīng)有了一個聽上去很正當?shù)睦碛?,但其實不過是為你自己找了一個偷懶的借口,由此你也就永遠掌握不了一本古書,真正讀懂一本古書了。 而我對各位朋友的建議是: 一、了解《論語》的性質(zhì),理解它矛盾的成因。 二、由此對它的矛盾的記載有“同情的理解”。這五個字非常好,希望朋友們都記住。這是上個世紀史學(xué)大師陳寅恪先生在為大哲學(xué)家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xué)史》寫的序里提出來的,他表揚馮先生對中國古代哲學(xué)史上的古人和古書具有同情的理解,而不是用西方的現(xiàn)代的學(xué)說去做隨意的比附與簡單的批判。 三、可以各取所需。不是從不同的角度批判它,而是從不同的角度吸收它,讓它成為你的養(yǎng)料。比如你還年輕,就可以多汲取一點孔子不講吃穿,一心求道的奮斗精神。如果你已年長,那就不要暴飲暴食,而多汲取一點“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既符合禮儀要求又符合衛(wèi)生習(xí)慣的孔子的生活態(tài)度。這樣來讀古書才能多方獲益,才能讀一本是一本,而不是道聽途說,知道這個知道那個,對這個也不以為然,對那個也不以為然,其實沒有吸收到一本古書的好處就可惜了。而那種種在我看來不怎么好的讀書態(tài)度要是成了你的習(xí)慣,你一輩子恐怕都讀不進多少書,那就更可惜了。 《論語》矛盾之處的原因 上面我們講《論語》記載的孔子的話有矛盾之處,原因在于它是由不同的學(xué)生做的不同的記錄的緣故??鬃诱f話的時候情況不同、條件不同,針對性也不同。換了我們現(xiàn)代的人,隨著情況不同認識轉(zhuǎn)變,我們甚至都不能保證今年底我對某個問題的看法,一定跟今年初相同。對不對?只要不是見風使舵、兩面三刀,這可能還是你進步的標志,所以這應(yīng)該是可以理解的,當然這是原因之一。 《論語》里記錄孔子的話前后矛盾,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孔子帶學(xué)生非常注重因人施教,他會根據(jù)學(xué)生的不同個性、不同基礎(chǔ)、不同情況做不同的教導(dǎo)。這有點類似于中醫(yī)要根據(jù)不同的人的體質(zhì)情況開不同的藥方,但學(xué)生記錄的時候只記下了針對某個學(xué)生說的話,放在一起我們就會看到,孔子一會兒這么說一會兒那樣說。 《論語》里有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正好證明了這樣的情況。冉有是孔子很優(yōu)秀的學(xué)生,他性格謹慎做事猶豫不決,他問孔子聽到了一件事情要不要馬上去做。孔子立刻毫不遲疑地回答他,趕緊去做。因為他一多想,可能什么事都不敢做,都做不成了。但孔子另一位非常優(yōu)秀的學(xué)生子路也問孔子一個一模一樣的問題,聽到了一件事情要不要馬上去做。孔子又立刻毫不遲疑地回答他,有你爸在有你哥在,聽到了一件事情憑什么就要立刻去做?這個對子路的回答不僅跟對冉有的回答不一樣,而且是完全相反的。 為什么?因為孔子太知道了,子路性格率直、做事魯莽、容易沖動,個性跟冉有完全相反,所以當然不能鼓勵他見風就是雨,聽到一件事情馬上就去做。好在孔子做這兩次回答的時候,正好有另一位學(xué)生公西華在場。公西華就看不懂了,他就提出疑問,為什么我兩個同學(xué)問一樣的問題,老師的回答不僅不一樣,而且還相反??鬃泳透忉屨f,冉有做事膽太小,所以我要促使他往前走;子路做事膽太大,所以我要拽著他往后退。大家一定想起來了,我在講中國人名和字關(guān)系,講到韓愈字退之的時候舉過這個例子,因為“退之”就是從這里來的。它的原文見于“先進篇”: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弊釉唬骸扒笠餐?,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p> 哎呀,這段記錄真是太好了,又完整又生動你看。你看,子路問“聞斯行諸”,“聞”是聽到,“斯”是指代某一件事,“行”是做,“諸”一個字代表之乎的意思,放在句尾表示疑問。“聞斯行諸”合起來就是聽到一件事情可以去做嗎?孔子說,有你爸在有你哥在,你怎么可以聞斯行之?這個意思,也許是你要征求一下爸爸哥哥的意見,也許是你爸爸哥哥在,作為兒子弟弟要盡孝悌的責任,別隨便去干冒險的事情。而冉有問同樣的問題,孔子就很干脆的回答“聞斯行之”。然后公西華來質(zhì)疑,他話里的“由”就是子路,他話里的“赤”就是他自己。“赤也惑,敢問”的意思就是我很困惑,斗膽問問??鬃诱f“求也退”,冉求做事一味謙退,故進之?!坝梢布嫒恕?,什么叫“兼人”?我們現(xiàn)在一個人打兩份工叫兼職,一個人的膽子有兩個人這么大就叫兼人。子路膽太大,故退之。我上次說過韓愈的“愈”,愈表示比人強、比人好。名已經(jīng)用“愈”了,所以取字的時候就不再用進之,而用退之,來綜合一下來緩沖一下,這就符合無過無不及的中庸之道了。而這段《論語》的文字活靈活現(xiàn)地記錄了孔子因人施教的生動事例,也很好地說明了孔子說話為什么會前后不一、互相矛盾。 而明白了這一點,孔子一些前后不一、自相矛盾的話也就容易理解了。比如“顏淵篇”里,孔子一個學(xué)生司馬牛問老師什么是君子??鬃诱f,君子不憂不懼。一個君子是不擔憂,不害怕的。而在“子罕篇”里,孔子又說,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有智慧的人不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憂愁,有勇氣的人不害怕。但在“述而篇”的記載里,孔子告誡子路,他最不喜歡魯莽冒進的人,而最希望跟臨事而懼的人一起共事?!芭R事而懼”就是面臨事情感到害怕,從而謹慎應(yīng)對的意思。你看,他一面跟別人說君子不憂不懼、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一面跟子路說他最看好臨事而懼的人,前后矛盾如此明顯。而我們了解了子路的個性,了解了孔子因人施教的一貫技巧,這樣的問題也就不成問題了。這個問題大家都已經(jīng)清楚了,那么還有什么問題是我們在讀《論語》的時候應(yīng)該注意的呢,我們下一次再接著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