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長安 一公元710年夏六月,唐朝的第四任皇帝忽然死了,死前連太子都還沒來得及立。而歷史證明,這樣一句話不說就選擇死亡的皇帝,身后一定是一個多事之秋。果然,就在老皇帝死的同月,長安大內里又一次宮門喋血。 那時唐朝建國還不到百年,而皇宮里的鮮血是流了又干,干了又流,估計大明宮里的冤鬼也不記得這是第幾次宮廷政變了,只是這次政變涉及到了唐朝歷史上活得最精采的兩位公主,而政變之后,一位命喪黃泉,一位權傾朝野。 這兩位公主是姑侄關系,一位封號為太平,一位封號為安樂。 太平公主出生的時候,安樂公主還要等個二十年才能出生。二十年后,太平公主嫁給了一個叫薛紹的美男子,過著生兒育女的安穩(wěn)日子,而她的哥哥、武則天的三兒子李顯在當了三個月的皇帝后就被親媽給廢了,然后被貶去房州幽禁。李顯被貶后,能陪在他身邊的只有他的妻子韋氏,而在去房州的途中,韋氏誕下了一個女兒,就是后來的安樂公主。 轉眼又過了十四年,已經老邁的武則天盡管仍不想把帝位傳給姓李的,但到底覺得兒子是比侄子親的,于是將流放在外的李顯招了回來封為太子。十多年在外一路顛簸擔驚受怕的李顯終于帶著小女兒回到了皇城,而當他在皇城中再次見到妹妹太平公主的時候,或許會覺得十多年不見,這個妹妹不太一樣了。 十四年前李顯離開洛陽時,太平公主的丈夫還是薛紹,而太平公主自己是武則天最寵愛的女兒,然而說到底也只是一個受寵的公主。唐朝公主食實封三百戶,而武則天給太平公主加到了三百五十戶,不過就是這些無傷大雅的寵愛。然而有時候,命運會出乎意料地把一個人推到風口浪尖上。 武則天殺長子廢次子,最后立了幼子李旦為皇帝,但卻把李旦攆進偏殿不讓他參與朝政,而自己則臨朝稱制數(shù)年。這必然惹惱了李唐宗室,而李唐宗室里有才德的皇子皇孫又遭武則天的忌恨,最后,雙方矛盾終于爆發(fā),李唐宗室諸王起兵反武則天。然而也許是因為事先謀劃不夠充分,又或許是有人臨時退縮,總之這次造反沒能成功,于是武則天借此大肆殺戮唐朝宗室,而其中就有參與反叛的太平公主駙馬薛紹。 那年上元初遇,你還記得幾許? 你可能會問,薛紹一個姓薛的,又不姓李,干嘛趟這混水?史書確實也沒寫薛紹的造反動機,但我想大約是因為到底他的外公是唐太宗李世民、他的舅舅是唐高宗李治的緣故吧。于是薛紹就這么死了,死的時候他和太平公主最小的孩子尚在襁褓。之后不久,太平公主食實封達三千戶,而在此之前,唐朝的親王也不過最多食實封一千戶。 有人說這是武則天在安慰太平公主,畢竟殺了女兒的丈夫,但我認為根本原因是史書上記載的這么一句話:主方額廣頤,多陰謀,后常謂“類我”。翻譯成人話就是:太平公主長得天庭飽滿地閣方圓,還特別有心機,武則天覺得這女兒像她!由于太平公主有心機、多陰謀,武則天常與她商量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不過她們到底商量了什么又商量了多少,史書上沒有記載,只說太平公主畏懼母親,從不把密謀的事情外泄,也不做太出格的事。而多年后,當太平公主終于走到了政治大幕之前時,她的心機與手腕確實已修煉得相當純熟。 只是薛紹死時,她才二十四五歲,再“多陰謀”也不過就是比一般公主智商高一些。薛紹死后兩年,武則天把太平公主嫁給了武家一個叫武攸暨的男人,武攸暨有妻子,武則天就把他的妻子殺了讓太平公主嫁過去。明明只是一紙休書的事情,武則天卻非要殺人,可能是殺習慣了吧,畢竟她登基稱帝之前能一聲不吭地就殺了二十多個李姓親王和自己的兩個親孫子,這種事也是古今難見。 太平公主嫁給武攸暨之后似乎已不愿意再做一個安分的妻子了,她開始包養(yǎng)男寵、與朝臣曖昧,甚至不經武則天同意就參與朝政,而最終讓她能掌控實權的是她參與了誅殺武則天的兩位張姓男寵并逼宮迫使武則天退位的計劃。那晚,眾臣率羽林軍殺進宮中,斬首了武則天最寵愛也最會專權用事的兩位男寵,然后圍住她居住的長生殿,武則天見大勢已去,第二天便傳位于太子李顯,而后不到一年,武則天也終于結束了她一生的榮辱。 當年驚艷一時的太平公主,還記得嗎 二李顯登基,是為唐中宗。其實二十年前他就登基過,只是那皇座還沒有被屁股焐熱,他就被親媽攆了下來,之后十多年流放在外,一聽說親媽又殺了姓李的誰誰誰,他就膽戰(zhàn)心驚,一看朝中有人來到他的流放之地,他就嚇得以為親媽派人來殺他了。后來神經衰弱的他時常想死,卻還是被妻子韋氏攔了下來:禍福難料,你就這么死了一點意義都沒有!是啊,禍福難料,那年沒有被焐熱的座位終于可以讓他好好焐一焐了。 由于在扶助李顯恢復帝位的過程中,其弟相王李旦和其妹太平公主都有功勞,于是李顯加封李旦為安國相王,加封太平公主為鎮(zhèn)國太平公主,各食實封五千戶。一時間,榮耀與權勢都推著太平公主來到了歷史的前臺,但她卻并沒有一步登天,有兩個之前可能都沒被她正眼瞧過的女人不知從哪個犄角旮旯里忽然冒出來,狠狠地奪了她的風頭。 這兩個女人,一是李顯的皇后韋氏,陪李顯度過了艱難歲月,一是李顯的女兒安樂公主,是李顯惶惶不可終日之時唯一的慰藉,所以李顯怎能不寵她們?于是李顯就讓老婆垂簾聽政,讓女兒為所欲為。 安樂公主無才無功即食實封三千戶,做個月子,爹媽就要大赦天下,兒子才幾歲就被拜為太常卿,封鎬國公,食實封五百戶。安樂公主本人處事也是想到哪兒做到哪兒。比如某一天她自己寫了一封詔書,捂住詔書的內容不讓她爹看卻跟她爹說:爹,你給我戳個章唄。于是她爹就笑嘻嘻地給她戳了一個皇帝專用章。再比如某一天,她一邊嗑瓜子一邊說:爹,那誰誰又給了我好多錢,封他個官唄!于是那誰誰就被封了個官。但這種官都不可能由朝廷正式授予,任命狀都是斜著封上從側門交與中書省,并且任命狀上的“敕”字只用墨筆寫而不用朱筆寫,所以這類官被史家蔑稱為“墨敕斜封官”。而出自于安樂公主門下的斜封官不計其數(shù)。 李冰冰版安樂公主 不過有時候李顯也會拒絕這個嬌縱的女兒。比如安樂公主說:爹,那昆明池挺好看的,你把它賞給我吧,我想修個自家的后花園。但李顯卻說:這池子從來沒被賜給過什么人。于是安樂公主不高興了,立刻命人鑿了一個綿延數(shù)里的池子,還取名為“定昆池”。再比如安樂公主說:爹,你說這太子也不是皇后親生的,又不討你喜歡,你不如把他廢了,封我做皇太女吧! 李顯自然是沒有答應,不過我倒挺佩服安樂公主的,試問從古至今還有誰提出過“皇太女”這一說法?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觀中宗時期的唐史,我總覺的是武則天打開了那一時期女人的思維,讓她們知道原來女人也可以站在權利的巔峰上,于是出現(xiàn)了想做第二個武則天的韋后,出現(xiàn)了想被立為皇太女日后登基稱帝的安樂公主,出現(xiàn)了可開府設官并與朝臣勾結的太平公主、長寧公主等,甚至連不過是個后妃的上官婉兒也可在宮外設立私宅、賣官鬻爵。 然而并不是誰有武則天的權欲,誰就能復制武則天的傳奇。韋后和安樂公主只學會了武則天的淫蕩放縱,卻沒有學會武則天的謀略手段,所以當太子李重俊忍無可忍舉兵要殺她們的時候,她們只能慌張地抱住皇帝的大腿,跟皇帝躲倒了玄武門樓上。太子最終兵敗被殺,皇帝竟用太子的首級祭獻太廟。在這場兵變中,安樂公主的駙馬武崇訓被殺,不過安樂公主不會太傷心,她早就喜歡上了自己的小叔子武延秀,于是就順勢嫁給了武延秀,至于多幾個面首更是不在話下,毫無妨礙地繼續(xù)著她奢靡的生活。 有安樂公主這樣風頭十足地壓著,這一時期的太平公主自然黯然失色,不過太平公主是武則天親自調教的,她的心智與閱歷遠高于安樂公主,自然也會遭到安樂公主的忌憚。于是兩個人各自拉幫結黨,互相誹謗誣陷,而皇帝李顯只能盡力調停。然而這個天平在李顯忽然駕崩時猛地失衡了。 大明宮詞 三公元710年夏六月,唐中宗李顯忽然駕崩,但韋后卻秘不發(fā)喪,欲先將軍權與政權一同掌控住。而及時知道消息的太平公主立刻與上官婉兒起草唐中宗的遺詔,這封假造的遺詔中立中宗幼子李重茂為太子,韋后主持政事,相王李旦參謀輔政??梢?,太平公主在深知韋后一派尚難以動搖之時,欲以太子和相王來平衡各方勢力。但早已掌握主動權的韋后一派卻免去了相王輔政這一條,直接讓李重茂登基,韋后則學武則天臨朝稱制。 當初武則天稱帝前,把李唐宗室殺得所剩無幾,剩下的只有一些流放在外的老弱,以及自己的親生兒女李顯、李旦、太平公主這三支。而李顯已死,韋后臨朝,李旦與太平公主眼看著也是危如累卵。而就在李唐王朝似乎要覆滅的時候,一個叫李隆基的年輕男子從歷史的深處冒了出來。 李隆基是相王李旦的庶出次子,往日里默不作聲的他卻與隸屬于羽林軍的萬騎士兵們交好。而到了這個時候,李隆基找到了自己的姑母太平公主,告訴她韋后一派要誅殺她和相王的事,于是太平公主決定和李隆基聯(lián)手除掉韋后一派,她派自己的勢力助李隆基發(fā)動兵變。 六月庚子日,天黑的時候,萬騎兵首領帶人闖入羽林軍軍營,殺了掌管兵權的韋姓首領,然后痛陳韋后的罪惡,鼓動羽林軍造反擁立相王。隨后李隆基率兵從玄武門入宮,策反了宮門守衛(wèi)之后一路攻進皇宮,殺了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天亮時,李隆基率兵迎相王李旦入宮輔佐少帝李重茂,并下令關閉城門,誅殺韋后黨羽,韋氏家族上下滿門抄斬。 就是在那個晚上,曾驕橫一時的安樂公主帶著她的皇太女的夢香消玉殞了,死時才二十五歲。而她的姑母太平公主則在兵變之后親手將還坐在皇座上的少帝李重茂拉了下來,跟他說:這不是你這個小孩子坐的地方!于是太平公主與眾臣擁相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李旦封李隆基為太子,而太平公主則晉封萬戶,其三子皆封為王。 太平公主的權勢達到了唐朝公主的頂峰,事實上,整個歷史中也沒有幾個公主的權勢能與這一時期的太平公主相比肩。她的權力可直接與皇帝抗衡,當時朝中宰相七人,有五人出自于她的門下,而只要是經她舉薦的人一定會平步青云,朝中重臣進出于她的宅邸,車馬來往,門庭若市,而其中又不知有多少就是她的男寵。所謂權傾朝野,不過如此。 多少歲月可堪回首? 然而武則天尚且被逼宮退位,那權傾朝野也不過是過眼煙云,太平公主錯就錯在她太想留住這過眼煙云了。當初太平公主看李隆基不過二十出頭,且是庶出次子,并不把他當一回事,可不久她就發(fā)現(xiàn)李隆基不是一個任人拿捏的軟柿子,她不允許這樣一個有威脅感的人作為儲君,于是百般挑撥太子與皇帝的關系,派人監(jiān)視太子的舉動,甚至在宮門前攔住宰相,要求宰相們商議改立太子之事。李隆基知道太平公主權勢顯赫,在朝中關系盤根錯節(jié),于是盡量不與她正面交鋒,但暗地里卻也想方設法要廢其根基。 然而,李隆基數(shù)次想扳倒太平公主,卻都被太平公主反撲回去,李隆基只能讓參與謀劃的朝臣背黑鍋,指責那些朝臣挑撥他與姑母的關系。太平公主不會相信他的鬼話,不過她給李隆基使的絆子卻又往往被皇帝李旦四兩撥千斤地擋了回去。是啊,李旦不過就是他們兵變時舉著的幌子,是被他們推著坐上的皇位,但到底他是個明眼人,而太平公主就在這個明眼人的面前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公元712年秋天,天上出現(xiàn)了一顆彗星,太平公主就指示一些裝神弄鬼的人在唐睿宗面前說了一番星相學的東西,最后總結出來的意思是:彗星出現(xiàn)是不祥,太子可能要做天子了!而唐睿宗卻非常淡定,他說:那既然天意要把帝位傳給有德的人,那我就讓位吧。此話一出,太平公主傻眼了,她原本可是打算拿星相學來刺激唐睿宗,讓他忌恨太子的啊! 確實,在中國歷史上,用巫蠱和預言來刺激那些手握大權的人的神經向來十分有效,但在權欲中浸泡了大半生的太平公主卻忘了自己這個最小的哥哥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當初李顯被武則天廢黜,李旦被迫坐上了皇位當一個傀儡,后來武則天見時機成熟欲登基稱帝時,他立刻遜位,成為了皇帝繼承人,再后來,他做了數(shù)年的皇帝繼承人后,武則天把他的哥哥李顯接了回來封為太子,他這個皇帝繼承人二話不說就退為相王。 那些年,他似乎一直任人擺布,但又始終維持這自己的尊嚴在皇族中生活,從未像他哥哥那樣窩囊過?;蛟S就是因為在親眼這看自己的三個哥哥一死兩廢之后,他早已明了皇權之上的爾虞我詐、陰狠絕情,于是才不爭不奪,活得云淡風輕。他的廟號為“?!?,而我卻覺得這更像是他的謚號,他一生確實沒有什么建樹,但身處權力角逐的漩渦中卻知進退、懂保全,又如何不是“睿”? 于是就這樣,李旦退位,李隆基即位,是為唐玄宗。盡管李旦并沒有完全放權,但身為皇帝的李隆基畢竟少了很多掣肘,他終于挑了一個時機對太平公主下手,以謀反之罪賜死這位風云了數(shù)十年的公主。而太平公主死后,李旦將皇權全部交給了李隆基。 我在想,李旦可曾想過要保全自己這唯一的妹妹?或許他想過吧,或許他已無能為力,或許他是知道的,再絢爛的火焰,都終究會熄滅。 這歲月中的一切,都不過是過眼煙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