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時,蒙古汗國的主體分裂為漠南蒙古、漠西蒙古、漠北蒙古。其中,漠南蒙古在清朝入關前已被清太宗皇太極派兵所滅,漠北蒙古(喀爾喀蒙古)也對清朝保持“一年一貢”的規(guī)矩,唯有漠西蒙古(厄魯特蒙古)游離于外,最終發(fā)展壯大起來。 到了17世紀初,漠西蒙古5部(清時只有4部)之一的“準噶爾部落”逐漸發(fā)展壯大。在清朝入關征討南明的同時,遠在西北的準噶爾部相繼征服了杜爾伯特部、和碩特部、輝特部,建立了一個強盛的準噶爾汗國。在此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清朝與準噶爾汗國屬于并立狀態(tài)。 1689年,康熙皇帝與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的東北邊界。沙皇俄國一時失去了出兵的借口,卻在暗地里積極慫恿準嘎爾汗國與清朝相互攻殺。1689年,準噶爾汗國的君主噶爾丹(蒙古“博碩克圖汗”)率領2萬精騎深入內蒙地區(qū),在烏爾會河之戰(zhàn)中殲滅清軍萬余人。清廷朝野為之震動,被迫全力迎戰(zhàn)。 在接下來1690年的烏蘭布通之戰(zhàn)中,噶爾丹憑借火器的優(yōu)勢一度重創(chuàng)清軍,還擊殺了康熙的舅舅佟國綱,但最終因孤軍深入、彈盡糧絕而被迫撤退。戰(zhàn)后,清朝才真正意識到準噶爾汗國的巨大威脅,由此揭開了清朝與準噶爾汗國長達數(shù)十年的戰(zhàn)爭。 康熙在六年時間里三征準噶爾汗國,雖然逼迫其君主噶爾丹自盡身亡,但仍未能準噶爾汗國。1718年,清朝從青海出兵進攻占據(jù)西藏的準噶爾軍隊,結果全軍覆沒。2年后,清朝再次出兵,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奪取西藏。 雍正年間,清朝繼續(xù)對西北用兵。但準噶爾汗國已達到鼎盛,擁兵30余萬,其疆域北至葉尼塞河上游,南到青藏高原阿里地區(qū),西北越過巴爾喀什湖,東部到達色愣格河流域,統(tǒng)治著四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1727年,清廷從科布多地區(qū)出兵進攻準噶爾汗國,結果再次全軍覆沒,連科布多地區(qū)都被占領了。雍正皇帝無法將準噶爾汗國消滅,只能與它沿著蒙古杭愛山分界,靜觀其動向。 直到1745年以后,強大的準噶爾汗國終于陷入內亂,國家四分五裂。年輕的乾隆皇帝(清高宗)認為機不可失,出兵西北(乾隆收復新疆之戰(zhàn))攻下了伊犁,并繼續(xù)往新疆腹地深入。1757年,清廷平定了準噶爾殘部阿睦爾撒納的叛亂,基本上控制了天山南北。數(shù)年后,準噶爾汗國最后的殘余勢力也被清朝剿滅,新疆完全被清朝控制。 從圣祖三次親征噶爾丹至乾隆出兵擒獲達瓦齊汗統(tǒng)一西北及平定阿睦爾撒納叛亂,前后達七十年。這不僅安定了社會秩序,而且避免了蒙古分裂的危險,打擊了沙俄的侵略勢力及野心,捍衛(wèi)了祖國的邊疆,促進各民族大家庭的鞏固和發(fā)展。試想,若任由噶爾丹胡鬧下去,清朝能統(tǒng)一漠北蒙古、漠西蒙古嗎?還能有安寧日子過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