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宮春曉圖》
《漢宮春曉圖》是明代畫家仇英創(chuàng)作的一幅絹本重彩仕女畫,現(xiàn)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絹本重彩,尺幅很大,37.2cm×2038.5cm,作為裝飾性繪畫來說屬于巨制。漢宮春曉是中國人物畫的傳統(tǒng)題材,主要描繪宮中繽妃生活。
《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設色,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為中國北宋青綠山水畫作品。作者王希孟。王希孟18歲為北宋畫院學生,后召入禁中文書庫,曾得到宋徽宗趙佶的親自傳授,半年后即創(chuàng)作了《千里江山圖》。惜年壽不永,20馀歲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優(yōu)秀青年畫家。
《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縱33厘米,橫636.9厘米,紙本,水墨。始畫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該畫于清代順治年間曾遭火焚,斷為兩段,前半卷被另行裝裱,重新定名為《剩山圖》,現(xiàn)藏浙江省博物館。被譽為浙江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
《韓熙載夜宴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縱27.9cm 橫69cm。《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大畫家顧閎中所作,以連環(huán)長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韓熙載家開宴行樂的場景。用筆細潤圓勁,設色濃麗,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聞中外。是今存五代時期人物畫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虢國夫人游春圖》
《虢國夫人游春圖》唐代畫家張萱的畫作 。原作已佚,現(xiàn)存的是宋代摹本,絹本設色,因金章宗完顏璟判斷失誤而題為宋徽宗摹本,現(xiàn)藏于遼寧省博物館。 此圖描繪的是天寶十一年(752年),再現(xiàn)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huán)的三姊虢國夫人及其眷從盛裝出游,“道路為(之)恥駭”的典型環(huán)境。
《步輦圖》
《步輦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設色,縱38.5厘米,橫129.6厘米,為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所繪,線條流利純熟,富有表現(xiàn)力,是一件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作品。《步輦圖》是以貞觀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領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聯(lián)姻的歷史事件為題材,描繪唐太宗接見來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祿東贊的情景。
《洛神賦圖》
《洛神賦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設色,縱27.1cm,橫572.8cm。原《洛神賦圖》卷,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繪制(宋摹)。
這幅畫根據(jù)曹植著名的《洛神賦》而作,為顧愷之傳世精品。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顧愷之藝術的若干特點,千載之下,亦可遙窺其筆墨神情。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致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xiàn)一種空間美。
《桃花源圖》
《桃花源圖》是中國明代畫家仇英的創(chuàng)作的一幅紙本重彩中國畫,現(xiàn)收藏于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仇英的人物畫最為精妙,尤其是仕女圖,既工設色,又善水墨、白描,能運用多種筆法表現(xiàn)不同對象,或婉轉舒暢,或勁麗艷爽,創(chuàng)歷史風俗的新格,畫風流麗纖巧,在當時反響很大,與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稱為“明四家”。
《百駿圖》
《百駿圖》,該稿本為紙質,縱102厘米、橫813厘米。目前保留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意大利人郎世寧1715年他以傳教士的身份遠涉重洋來到中國,就被重視西洋技藝的康熙皇帝召入宮中,從此開始了長達五十多年的宮廷畫家生涯。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郎世寧融中西技法于一體,形成精細逼真的效果,創(chuàng)造出了新的畫風,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栋衮E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清明上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設色,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
《清明上河圖》畫卷,北宋風俗畫作品。傳世名作、一級國寶?!肚迕魃虾訄D》是中國繪畫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藝術水平高超,而且圍繞著它還流傳下來許多有趣的故事。這幅畫描繪的是汴京清明時節(jié)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jīng)濟情況的寫照。通過這幅畫,我們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肚迕魃虾訄D》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五牛圖》
《五牛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麻紙本,縱28.8厘米,橫139.8厘米,無款印。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韓滉。韓滉 (723-787)〔唐〕字太沖,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少師休之子。那時,韓干以畫馬著稱,韓滉以畫牛著稱,后人稱為“牛馬二韓”。
這幅《五牛圖》,是韓滉最為傳神的一幅。5頭健碩的老黃牛,在這位當朝宰相筆下被“人格化”了,傳達出注重實際、任勞任怨的精神信息。它問世后,收藏者包括趙構、趙伯昂、趙孟頫、乾隆等著名人物。在明代,它幾易其主。清兵入關后一度下落不明,直到乾隆年間,才從民間收集到宮中珍藏。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洗劫紫禁城,《五牛圖》被劫出國外,從此杳無音訊。上個世紀50年代,它被一位寓居香港的愛國人士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