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文綜地理)結合圖1和圖2中的信息,回答1—2題。 1.最有可能觀察到圖1中景觀的地點,是圖2中的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答案: A圖示區(qū)域為天山,云杉林出現(xiàn)在山體2000米左右,山麓為草原,可知位于降水較多的伊犁河谷地帶;根據(jù)右圖顯示的天山全貌可知,天山向西敞開一個豁口,可以接收到來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因此,伊犁河谷地帶氣候較為濕潤;圖2顯示甲地符合要求,而乙、丁附近降水較少,丙地海拔較高,看不到圖示景觀,選A。 2.在圖1所示地區(qū),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帶應位于 A.終年積雪區(qū)B.高山草甸帶 C.云杉林帶D.山麓草原 答案: C圖示區(qū)域位于中國西北地區(qū),大部分地區(qū)降水稀少,只有水汽量大的地方才可能形成森林。據(jù)此選C。 【點睛】本題組考查學生區(qū)域綜合能力,判斷出云杉林是天山谷地降水多而形成的,再根據(jù)圖示信息及問題解答即可。 (2018年江蘇地理)圖5 為“我國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帶譜示意圖冶。據(jù)該山地海拔2500 ~3400 m 間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實驗資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為460 mm,水量支出中蒸發(fā)占28%,下滲占圖52%,不產(chǎn)生地表徑流。據(jù)此回答9 ~10 題。 3. 該小流域內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A. 地表蒸發(fā) B. 植物截留和蒸騰 C.地下徑流 D.轉化為固態(tài)水 答案: B根據(jù)材料,該地區(qū)的降水蒸發(fā)28%,下滲到地下2%,不產(chǎn)生地表徑流,除去蒸發(fā)和下滲,小流域內水量支出還剩70%。地表蒸發(fā)只有28%,A項錯誤;根據(jù)圖5,該地植被豐富,植物截留和蒸騰較大,可能是小流域內水量支出最大的一部分,故B項正確;地下徑流由下滲補充而來,下滲只占2%,C項錯誤;該地區(qū)冰雪凍原海拔較高,2500米-3400米應該沒有固態(tài)水,D項錯誤。 4. 甲表示的自然帶是 A. 山地落葉闊葉林帶 B.山地草原帶 C.山地常綠闊葉林帶 D.荒漠帶 答案: B 甲自然帶位于半荒漠帶和山地針葉林之間,介于半荒漠和森林之間的應該是草原,所以甲自然帶最可能屬于山地草原帶,故B項正確。A、C、D項錯誤。 【點睛】本題組第1小題容易錯選D,要注意觀察冰雪凍原的位置,并判斷冰雪凍原的降水特點,再結合改善地大部分地區(qū)植被豐富這一特點,來推斷該小流域水量支出的主要去向。 (2018年江蘇地理)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種數(shù)大增,有些物種在新環(huán)境中急劇繁殖擴散,嚴重危害當?shù)氐纳锒鄻有浴⑥r(nóng)林牧漁業(yè)生產(chǎn)以及人類健康,成為外來入侵物種。圖11 為“我國各省區(qū)外來入侵植物種數(shù)分布圖冶。讀圖回答19 ~20 題。 5. 外來入侵植物種數(shù)在我國的總體分布格局是 A. 高寒及荒漠地區(qū)少 B. 東部由低緯向高緯減少 C. 面積大的省區(qū)較多 D. 邊境省區(qū)比較多 答案: AB結合圖11可知,我國外來入侵植物種數(shù),西北干旱半干旱區(qū)和青藏高寒地區(qū)較少,故A項正確;讀圖可知,東部地區(qū)外來入侵植物種數(shù)由低緯向高緯不斷減少,故B項正確;面積較大的西藏、青海等省級行政區(qū)分布較少,C項錯誤;新疆、西藏、內蒙古、黑龍江等地區(qū)都屬于邊境地區(qū),但是入侵植物種數(shù)較少,D項錯誤。 6. 云南省和廣東省成為我國入侵植物種數(shù)最多省份的原因是 A. 位于沿海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達 B. 地形復雜,環(huán)境多樣 C. 地處亞熱帶熱帶,水熱條件優(yōu)越 D. 交通方便,人口稠密 答案: BC云南省并不臨海,A項錯誤;云南以山地、高原為主,廣東以丘陵為主,兩地均地形復雜,環(huán)境多樣,適合多種外來物種生存,故B項正確;兩地均地處亞熱帶和熱帶的交界地區(qū),該地區(qū)降水較多,水熱條件好,故C項正確;云南經(jīng)濟落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D項錯誤。 (2017新課標Ⅰ卷)圖1為我國東部地區(qū)某城市街道機動車道與兩側非機動車道綠化隔離帶的景觀對比照片,拍攝于2017年3月25日。數(shù)年前,兩側的綠化隔離帶按同一標準栽種了常綠灌木;而如今,一側灌木修剪齊整(左圖),另一側則雜樹叢生,灌木零亂(右圖)。拍攝當日,這些雜樹隱有綠色,新葉呼之欲出。據(jù)此完成1~3題。 7.當?shù)氐淖匀恢脖粚儆?/span> A.常綠闊葉林 B.落葉闊葉林 C.常綠硬葉林 D.針葉林 答案: B由題中日期“3月25日”和“雜樹中隱有綠色,新葉呼之欲出”,可推知該地植被在冬季時樹葉落完,春季時長出新葉,說明此地位于我國北方地區(qū),所以當?shù)氐淖匀恢脖粸闇貛淙~闊葉林;常綠闊葉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分布于我國南方地區(qū);常綠硬葉林是地中海氣候區(qū)獨有的植被,我國無地中海氣候分布;針葉林分布于較高緯度,不合題意。 8.造成圖示綠化隔離帶景觀差異的原因可能是該街道兩側 A.用地類型差異 B.居民愛好差異 C.景觀規(guī)劃不同 D.行政管轄不同 答案: D兩側用地類型相同,均為綠化用地,排除A;隔離帶用于城市交通管理,非居民觀賞功能,且種植植物相同,不存在居民的喜好影響,排除B;根據(jù)材料中提到,數(shù)年前兩側植被類型相同,排除C。因此造成綠化隔離帶景觀差異的原因可能是該街道兩側分屬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門?!军c睛】不少考生錯選認為造成圖示綠化隔離帶景觀差異的原因可能是該街道兩側景觀規(guī)劃差異,同為隔離帶的行道樹,其規(guī)劃相同,材料提到數(shù)年前道路兩側綠化隔離帶為同一標準栽種,都是綠化隔離帶用地,街道兩側,距離近,居民愛好不可能差異這么大。 9.圖示常綠灌木成為我國很多城市的景觀植物,制約其栽種范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氣溫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答案: A 由于常綠灌木冬季不落葉,所以成為我國很多城市的景觀植物。景觀植物的最大用途就是營造城市景觀,因此需要保持常綠。而我國北方地區(qū)冬季氣溫低,大多數(shù)植物都在冬季落葉,故制約常綠灌木栽種范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氣溫,氣溫低,熱量不足,制約了常綠灌木的栽種范圍。 10.(2017北京卷)(24分)伴隨著古代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東西方交往不斷增加。 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讀圖,回答第(1)題。 (1)說出該國自然帶的類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選其一,說明該自然帶的景觀特點和成因。(10分) 答案:(1)熱帶草原帶。1月植物繁茂,為熱帶草原的濕季。受赤道低壓帶影響,緯度位置低,氣溫高、降水多。7月草木枯黃,為熱帶草原的干季。受信風帶影響,緯度位置低,氣溫高、降水少。 【解析】據(jù)圖可知:該國大部分地區(qū)地處10°S~15°S之間的區(qū)域,結合降水柱狀圖不難判斷,該地氣候類型主要為熱帶草原氣候,這種氣候條件下發(fā)育了典型的熱帶草原景觀。每年1月份,由于氣壓帶和風帶的南移,赤道低氣壓帶控制這里,盛行上升氣流,降水多,因此到處稀樹高草,呈現(xiàn)一派草木蔥綠的景象。 7月,信風帶控制這里,受信風的影響,風從陸地吹響海洋,降水少,形成干季,到處草木枯黃,呈現(xiàn)一派蕭瑟的景象。 11.(2017新課標Ⅰ卷)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山地垂直帶內部的分異規(guī)律,日益為地理學研究所重視。在山地苔原帶,植物多樣性存在隨海拔升高呈單峰變化的規(guī)律:在山地苔原帶下部,少數(shù)植物種類通過種間競爭獲得優(yōu)勢,植物多樣性較低;隨著海拔升高,環(huán)境壓力變大,種間競爭減弱,植物多樣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區(qū)域,適宜生存的植物種類減少。地理科考隊調查某山峰的苔原帶(海拔2000—2600米)時發(fā)現(xiàn),該苔原帶部分地區(qū)存在干擾,導致優(yōu)勢植物數(shù)量減少,植物多樣性異常;陰、陽坡降水量與坡度差別不大,但植物多樣性差異顯著(圖6)。 (1)確定該苔原帶遭受干擾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擾強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 (2)判斷在未遭受干擾時,陰坡與陽坡苔原帶植物多樣性的差異,并說明判斷依據(jù)。(6分) (3)分析與陰坡相比,苔原帶陽坡地表溫度和濕度的特點及產(chǎn)生原因。(6分) (4)說明從2300米至2600米,陰、陽坡植物多樣性差異逐漸縮小的原因。(6分) 答案:(1)遭受干擾的坡向和部位:陽坡,苔原帶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干擾強度分布特征: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擾越強烈) (2)(未遭受干擾時)陰坡較陽坡植物多樣性高。依據(jù):(按單峰變化規(guī)律,)陽坡苔原帶植物多樣性最高值應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陰坡最高值 (3)特點:陽坡地表溫度高、濕度低(水分條件差)。原因:陽坡太陽輻射強,地表溫度高,蒸發(fā)強度大;陽坡融雪早,蒸發(fā)歷時長 (4)隨著海拔升高,陰、陽坡面積減小,坡面差異對植物多樣性的影響減弱;陰、陽坡相互影響(水分、熱量交換作用)增強。 【解析】(1)由材料可知,山地苔原帶呈單峰變化,在山地苔原帶下部,少數(shù)植物種類通過種間競爭獲得優(yōu)勢,植物多樣性較低;隨著海拔升高,環(huán)境壓力變大,種間競爭減弱,植物多樣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區(qū)域,適宜生存的植物種類減少。按照一般變化規(guī)律,植物多樣性應當先增加后減少,讀圖可知,陽坡曲線(虛線)呈單一變化,生物多樣性始終呈減少趨勢,說明受到了干擾。陽坡2000—2300米,植物多樣性少,而在2300米以上,基本符合苔原帶植被類型的變化規(guī)律,所以在2300米以下,干擾強度強,2300米以上,干擾強度減小,即隨海拔升高而降低。 (2)讀圖并結合上題分析可知,陽坡苔原帶植物多樣性最高值應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陰坡最高值,所以未遭受干擾時,陰坡苔原帶的多樣性多于陽坡。 (3)陽坡受太陽光照時間較長,獲得太陽輻射多,所以溫度高。根據(jù)材料可知,陽坡與陰坡的降水條件、坡度差別不大,而導致陽坡與陰坡的植物多樣性有明顯差異,引起干擾的因素應為蒸發(fā)量大小導致的水分條件的差異,所以可以判斷陽坡溫度高,蒸發(fā)量較陰坡大,濕度小。 (4)由材料可知,在更高海拔地區(qū),陰、陽坡面積減小,坡面差異對植物多樣性的影響減弱;海拔升高,氣溫降低,熱量條件變差,蒸發(fā)量減少,而水分差異也相應變小,陰、陽坡相互影響(水分、熱量交換作用)增強,從而導致陰坡和陽坡的植物多樣性差異減小。 【點睛】此題解答的關鍵是抓住“在山地苔原帶,植物多樣性存在隨海拔升高呈單峰變化的規(guī)律”這一關鍵信息,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陽坡曲線沒有呈現(xiàn)單峰變化,而是一直降低,故說明其受到干擾。 12.(2017江蘇地理卷)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4分) 材料- 2017年是加拿大建國150周年,國家公園免費開放一年。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眾多國家公園,自然風光美麗壯觀,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材料二圖14為“加拿大50°N附近溫哥華一溫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圖及部分城市氣候資料圖”。 (1) 2017年3月,中國某旅游團從溫尼伯乘車前往落基山前的萊斯布里奇,發(fā)現(xiàn)沿途的景觀帶由森林帶依次過渡為▲。這種景觀帶的變化體現(xiàn)了地理環(huán)境的▲分異規(guī)律。(3分) (2)游客感覺到萊斯布里奇與溫尼伯氣溫不同。試比較同屬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兩地氣候特征的差異,并分析其冬季氣溫差異的主要原因?!?分) (3)游客白萊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白然帶有▲。(3分) (4)游客繼續(xù)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溫哥華,發(fā)現(xiàn)這里與落基山以東的氣候不同。溫哥華屬 __塵氣候,這里降水較多的原因有▲。(4分) 答案:(1)草原 荒漠 由沿海向內陸 (2)萊斯布里奇比溫尼伯冬季氣溫高,氣溫年較差??;年降水量少 (3)溫帶海洋性氣候 全年盛行西風,迎風坡,地形雨;阿拉斯加暖流 增溫增濕 【解析】(1)根據(jù)圖中經(jīng)度值,可以判斷旅游團從溫尼伯乘車前往落基山前的萊斯布里奇,是從加拿大東部地區(qū)往西到西部內陸落基山山地地區(qū),萊斯布里奇位于太平洋的背風坡,降水量少,所以發(fā)現(xiàn)沿途的景觀帶由森林帶依次過渡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這種景觀帶的變化體現(xiàn)了地理環(huán)境的從沿海到內陸分異規(guī)律。 (2)根據(jù)兩地氣候資料圖可知,與溫尼伯相比,萊斯布里奇冬季氣溫相對較高,氣溫年較差相對較小,年降水量較少。萊斯布里奇位于落基山東麓地區(qū),處于西風的背風坡,頻繁受到下沉暖氣流的影響,氣溫較高,降水量少。 (3)游客自萊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隨著海拔升高,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帶依次是山地針葉林帶、灌叢草甸帶和冰雪帶。 (4)溫哥華位于50°N太平洋沿岸地區(qū)、大陸西岸地區(qū)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常年盛行西風,沿岸受到暖流增濕作用,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所以降水量大。 考點:自然帶分異規(guī)律、氣候類型的成因。 (2016全國乙卷)磷是土壤有機質的重要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長的營養(yǎng)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積,氣溫升高和流水侵蝕會減少土壤中磷累積量。下圖示意我國四川西部某山地東坡土壤中磷累積量的垂直變化。據(jù)此完成問題。
A.高山草甸帶 B.高山冰雪帶 C.山地針闊葉混交林帶 D.常綠闊葉林帶 答案:A讀圖可知,磷高累積區(qū)的海拔在4300米左右;四川西部山地該海拔附近的自然帶應為高山草甸帶。 14.與磷高累積區(qū)相比,該山坡2000—3000米處 A.大氣溫度較低 B.生物生產(chǎn)量較低 C.土壤含水量較低 D.地表徑流量較小 答案:C該山坡海拔2000—3000米處,磷累積量較少。由材料可知,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積,氣溫升高和流水侵蝕會減少土壤中的磷累積量。由于該山坡海拔2000—3000米處較磷高累積區(qū)的海拔低,因此氣溫較高,A選項錯誤;該山坡海拔2000—3000米處為森林植被,生物生產(chǎn)量較高,B選項錯誤;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積,則土壤水分減少不利于磷累積,C選項正確;流水侵蝕會減少土壤中的磷累積量,因此地表徑流量小有利于磷累積,D選項錯誤。 (2016江蘇卷)某教授參加了新疆阿爾泰山科學考察,他在日記中寫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開始變得星星點點,路旁出現(xiàn)了積雪,遠處已經(jīng)能夠看到冰川的邊緣,此時飄起了大雪……”據(jù)此回答問題。 15.此時教授正站在阿爾泰山的 A.山地針葉林帶 B.高山草甸帶 C.高山苔原帶 D.冰川帶 答案:B判斷教授目視方向是解答本題的關鍵。由“遠處已經(jīng)能夠看到冰川的邊緣”可知教授正在向高處看,“身后的森林”說明海拔較低的地方是森林帶,站立地“簇簇花草”說明教授正站在高山草甸帶。 16.阿爾泰山南坡 A.森林大多為落葉闊葉林 B.草場僅分布在山麓地帶 C.此時季節(jié)為冬季 D.降水水汽主要來自大西洋 答案:D 阿爾泰山呈西北—東南走向,其南坡山腰抬升來自大西洋的濕潤西風,因而多地形雨,并形成了森林;森林帶以上為高山草甸帶,以下為山地草原帶、荒漠草原帶,故草場不是僅分布在山麓地帶;與阿爾泰山緯度相當?shù)拇箨憱|西岸,植被主要為溫帶落葉闊葉林,而阿爾泰山地處內陸且山腰處海拔較高,氣溫較低,因而只能形成針葉林;教授描述了高山草甸帶呈現(xiàn)“簇簇花草相映”的現(xiàn)象,故此時不可能是冬季。 17.海南島西部某些地方呈現(xiàn)熱帶稀疏草原的自然景觀,這一現(xiàn)象引起地理工作者的思考。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海南島地處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為旱、雨兩季。專家研究認為,海南島西部某些地方旱季比島內其他地區(qū)更干旱,是那里形成熱帶稀樹草原景觀的關鍵因素。 材料二:海南島旱季以偏東風為主。 材料三:海南島西部一些地方沉積巖透水性強,地表水易于滲漏。 海南島東部(??凇偤#┖臀鞑浚|方)旱季降水量、平均風速、日照時數(shù)(1971-2000年)
(1)海南島西部的惹到稀樹草原景觀反映了什么地域分異現(xiàn)象?說明判斷理由。 (2)海南島西部“旱季更顯干旱”的一個主要因素是降水量低。從風向、地形角度分析降水量低的原因,并概括造成這里“旱季更顯干旱”的其他因素及其作用。 答案:(1)現(xiàn)象:非地帶性地域分異現(xiàn)象 理由:海南島地處熱帶季風氣候區(qū),應該出現(xiàn)的是熱帶季雨林景觀,南海南島西部卻呈現(xiàn)熱帶稀樹草原景觀,因此其反映的是非地帶性地域分異現(xiàn)象。 (2)原因:海南島旱季以北偏東風為主,由于水汽受到中部山脈阻擋與攔截,西部為雨影區(qū),降水明顯減少。 因素及作用:風速大,日照長,導致蒸發(fā)量大;巖石和土壤持水性差,旱季土壤含水量更小。因此,這里旱季更旱,不利于熱帶季雨林的生長。 【解析】(1)海南島地處熱帶季風氣候區(qū),應該出現(xiàn)的是熱帶季雨林景觀;圖示海南島西部某些地方呈現(xiàn)熱帶稀疏草原的自然景觀,地地處背風坡地帶,水分條件較差,呈現(xiàn)非地帶性地域分異現(xiàn)象 考點:考查自然帶。 (2)海南島熱帶季風氣候,旱季以北偏東風為主,由于水汽受到中部山脈阻擋與攔截,西部為雨影區(qū),降水明顯減少。 因素及作用:旱季時是冬半年,風速大,晴天多,緯度低,日照長,導致蒸發(fā)量大,水分消耗大;西部一些地方沉積巖透水性強,地表水易于滲漏,巖石和土壤持水性差,旱季土壤含水量更小。因此,這里旱季更旱,不利于熱帶季雨林的生長。 考點:考查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特征成因。 18.(2015廣東卷)有文獻表述:“地帶性就是地球形狀和地球的運動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陽輻射分布不均而產(chǎn)生有規(guī)律的分異”。按此理解。下列景觀變化屬于地帶性的是( ) A、非洲西部從赤道向南北出現(xiàn)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觀 B、阿爾卑斯山從山麓向上出現(xiàn)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觀 C、內蒙古自治區(qū)從東向西出現(xiàn)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觀 D、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塔里木盆地出現(xiàn)的荒漠——綠洲景觀 【答案】A【解析】文獻表述的地帶性屬于從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而非洲西部從赤道向南北出現(xiàn)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觀,屬于此規(guī)律;而阿爾卑斯山從山麓向上出現(xiàn)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觀,屬于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內蒙古自治區(qū)從東向西出現(xiàn)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觀,屬于由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塔里木盆地出現(xiàn)的荒漠——綠洲景觀,屬于非地帶性規(guī)律。故選A。學科網(wǎng) 考點:自然環(huán)境的地域差異。 (2015江蘇卷)下圖為歷史上客家人南遷部分路線及客家民居——土樓景觀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9.沿客家人南遷路線依次呈現(xiàn)的白然景觀是 A.針葉林一落葉闊葉林一常綠闊葉林 B.落葉闊葉林一常綠硬葉林一熱帶雨林 C.落葉闊葉林一常綠闊葉林一熱帶雨林 D.針闊混交林一落葉闊葉林一常綠闊葉林 答案:C 從圖中可以看出客家人南遷路線北起華北平原,南至雷州半島,由暖溫帶到熱帶,氣候類型依次為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所以沿客家人南遷路線依次呈現(xiàn)的白然景觀是落葉闊葉林一常綠闊葉林一熱帶雨林,故答案選C。 20.客家人選擇土樓這種獨特房屋形態(tài)最主要的原因是 A.安全防御 B.節(jié)約耕地 C.防雨保溫 D.就地取材 答案:A 從圖中客家人的土樓結構看,進出只有一套通道,四周高墻林立,并且房頂有寬檐,圍墻上部有盼望、射擊口,其目的是就是安全防御,故答案選A。 考點:本題考查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 (2015江蘇卷)新疆牧民季節(jié)性的轉場在冬、夏牧場之間。下圖為新疆某地冬、夏牧場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21.圖中四條轉場線路最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從圖中等高線分不可以看出只有③全線等高線比較稀疏,山坡坡度較為平緩,適宜牲畜爬坡遷移,而①、②、④都有部分路段坡度較陡,不利于牲畜遷徙,故答案選C。 22.牧民轉場主要受 A.草場垂直分布影響 B.山前綠洲規(guī)模影響 C.草場水平分布影響 D.聚落分布的影響 答案:A 牧民轉場主要受草場垂直分布影響,夏季山上牧場草類茂盛,飼料豐富,氣候溫和,冬季山上草類枯死,氣溫很低,不利于牲畜越冬,冬季山下氣溫相對較高,有利于牲畜越冬,故答案選A。 考點:本題考查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 (2015江蘇卷)林線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圖為根據(jù)我國各地山地監(jiān)測數(shù)據(jù)以及氣象資料模擬的林線高度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23.甲地位于喜馬拉雅山東端,林線高于青藏高原其它地區(qū)。其主要原因是 A.緯度低,氣溫較高 B.太陽輻射強,氣濕高 C.地勢高,氣溫低、降水少 D.西南季風影響顯著,水熱條件好 答案:D 甲地位于喜馬拉雅山東端,受西南季風影響顯著,熱量相對豐富,帶來豐沛的降水,水熱條件好,林線高于青藏高原其它地區(qū),而其他地區(qū)不易受到西南季風的影響,故答案選D。 24.乙地森林多生長在地勢較高的區(qū)域,而河谷和平地卻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A.冷空氣下沉,河谷氣溫低 B.地勢低平,降水較少 C.凍土發(fā)育,排水不暢 D.位于背風坡,氣候干燥 答案:C 乙地位于我國東北地區(qū),緯度較高,氣候寒冷,河谷和平地凍土發(fā)育,排水不暢,澇漬現(xiàn)象嚴重,不利于森林生長,在地勢較高的區(qū)域,地下水順地勢向下流,不易出現(xiàn)澇債現(xiàn)象,所以乙地森林多生長在地勢較高的區(qū)域,而河谷和平地卻少有分布,故答案選C。 考點:本題考查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 (2015安徽卷)下圖為25°N-32°N之間某區(qū)域遙感影像。完成下列問題。 25.圖示地區(qū)主要的陸地自然帶是( ) A.荒漠帶 B.熱帶草原帶 C.熱帶雨林帶 D.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答案:A 從遙感影像中拍攝的海陸掄廓及地中海、河流等信息可以判斷該區(qū)域為西亞和北非地區(qū),該區(qū)域常年在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下,盛行下沉氣流,或受來自陸地的信風影響,多晴朗干燥天氣,所以形成的氣候類型為熱帶沙漠氣候,對應之下的陸地自然帶為熱帶荒漠帶故A正確。 (2015北京卷)從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樹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樹木則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著狼的族類,也居住了一戶獵狼的人家(引自賈平凹《太白山記》。太白山為秦嶺主峰,海拔3767米)。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 26.太白山 A、北麓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樹木在針葉林帶 D、樹木大稀大矮處為稀樹草原 答案:C 太白山的北坡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其山麓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向上為針葉林帶,而山中腰樹木茂密,降水較多,樹木大稀大矮為高山灌木。故選C。 27.如果過度獵狼,將會 ①、造成山區(qū)生物多樣性減少 ②、增加山區(qū)的環(huán)境承載力 ③、導致不良消費觀念的形成 ④、破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公平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過渡獵狼,會使植食動物增多,導致山區(qū)生物多樣性減少;會使狼數(shù)量減少,甚至滅絕,破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公平性;而生物資源的破壞,會減少環(huán)境承載力;對人們的消費觀念,影響不大。故選D。 考點: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環(huán)境承載力、可續(xù)發(fā)展 (2014年高考海南卷)我國天然白樺林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qū)。北京喇叭溝門有一片天然白樺林。圖3示意喇叭溝門在北京的位置。據(jù)此完成8~10題。 圖3 28.北京的地帶性植被屬于( ) A.常綠闊葉林 B.針闊葉混交林 C.落葉闊葉林 D.針葉林 答案: C 【考點】地帶性植被分布 【解析】北京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因此地帶性植被是溫帶落葉闊葉林。 29.喇叭溝門有天然白樺林分布的主導因素是( )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大氣環(huán)流 D.地形 答案: D 【考點】影響植被分布的因素 【解析】由題干可知“我國天然白樺林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qū)”,說明白樺林是一種耐寒的植被,喇叭溝口的緯度比東北地區(qū)低,因此排除A選項,結合圖中喇叭溝口北部山峰海拔為1705米,可推斷喇叭溝口有天然白樺林分布的主導因素是地形。海陸位置和大氣環(huán)流主要影響降水。 30.北京香山紅葉最佳觀賞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那么,赴喇叭溝門觀賞白樺林金黃色樹葉美景宜選在( ) A.9月中旬 B.10月上旬 C.10月下旬 D.11月中旬 答案: B 【考點】景觀欣賞的最佳時機 【解析】香山紅葉在初霜過后,氣溫走低,葉色變得濃艷,滿山紅葉,層林盡染、如火如荼,感受金秋紅葉的壯美景色。也就是說溫度降低導致紅葉才變紅,喇叭溝口位于香山北部,且海拔比香山高,溫度較香山低。因此喇叭溝口初霜時間早于香山,因此赴喇叭溝門觀賞白樺林金黃色樹葉應在10下旬以前,排除C、D選項;但A選項溫度還較高,不可能楓葉發(fā)紅;因此B選項符合題意。 (2014年高考上海卷)閱讀甲、乙兩座山脈的自然帶垂直分布示意圖,回答問題。(10分) 不同地區(qū)的氣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隨著地理位置和地勢的變化呈現(xiàn)出規(guī)律性的演變,從而形成紛繁復雜而又有規(guī)律的自然景觀。 31.比較甲圖和乙圖山脈自然帶帶譜的主要差異,并判斷哪幅圖的山脈所處緯度位置較低。(5分) 答案: 差異:(1)乙圖山脈自然帶帶譜更加豐富:(2)乙圖山脈基帶為熱帶雨林帶,而甲圖山脈基帶為落葉闊葉林帶;(3)相同類型的自然帶,甲圖山脈出現(xiàn)的高度比乙圖山脈低。(任答兩點即可) 乙圖山脈 32.概述甲圖中各自然帶在山脈南、北坡出現(xiàn)的高度的差異,并說明原因。(3分) 答案: 差異:同一自然帶出現(xiàn)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該山脈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陽坡,由于陽坡熱量較高,因此南坡自然帶的海拔高度相對于北坡較高。 33.乙圖中,山脈在海拔4000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氣溫大致相當,但南坡的雪線卻低于北坡,說明其原因。(2分) 答案: 該山脈位于南半球,南坡受東南信風帶的影響,為迎風坡,降水量較大,因此雪線較低。 【考點】本題考查垂直地域分異的差異及形成原因。 【解析】52.自然帶帶譜差異可以從自然帶的復雜程度、自然帶的類型及分布的高度加以描述。相同類型自然帶的高度可以從圖中直接讀出。53.同一山脈受向陽坡、背陰坡的影響,同一種自然帶出現(xiàn)的高度向陽坡高于背陰坡。54. 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主要有溫度、降水,在氣溫大致相當?shù)那闆r下,雪線的高低主要受降水的影響: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背風坡,降水少,雪線高。 (2013年高考山東卷)圖2示意我國植被的地帶性分布。讀圖回答3~4題。
圖2 34.圖中②為(?。?/span> A.草原 B.荒漠 C.針葉林 D.針闊混交林 答案: A 【考點】地域分異規(guī)律 【解析】①、②、③緯度大致相同,但距海遠近不同,從③到②到①體現(xiàn)了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受水分的影響,形成了從森林—草原—荒漠的景觀特征,故圖中②為草原。 35.我國東部森林植被的東西寬度在南北方向上發(fā)生變化,其主導因素是(?。?/span> A.緯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風 答案: D 【考點】影響植被分布的因素 【解析】森林植被分布在降水較多的地區(qū),即我國的季風區(qū)內。受季風影響,我國降水具有南多北少,東多西少的空間分布特征,從而使我國東部森林植被的東西寬度在南北方向發(fā)生變化,故答案為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