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詞典里,“原生家庭”是在近幾年才逐漸給挖掘出來的,主要的原因是我一直以來,并不知道其實我所有的習慣以及潛意識性格是從“原生家庭”所打造出來的。就好像是一塊泥巴,在父母按照自己的理想化下擰出來了一個本我。 而討論“原生家庭”的傷害,其實就是一種對于自身現(xiàn)狀不滿的內(nèi)省。 同時,提醒自己潛意識性格的形成,正是在童年的“原生家庭”當中接收到的種種父母的叮囑和為人處事的模仿當中。 中國人情社會講究一個“忠孝義”,而“孝道”基本都是延續(xù)作為立國之本的高度。每每我對于“原生家庭”提出疑惑和反抗,那就是一種孝道的缺失,被“原生家庭”內(nèi)部批評得體無完膚。 如果說,服從權(quán)威就是對于層級關(guān)系的穩(wěn)定劑,那么有些時候退讓會變成了約成俗定的理所當然。 我不會把“原生家庭”一盤否定,畢竟?jié)撘庾R性格只能夠證明了人天生的一種敏感和自然。既然本我就是一頭怪獸,那么就算是披上了人皮游離在人情社會,那么該說的好話還是要說,該做的凡事還是要做。 因為世俗的眼光當中,表面上的和諧就是人生的美滿。 我發(fā)現(xiàn)“原生家庭”的父母喜歡將自己代入一個悲觀的角色,悲天憐人。在人情社會看來,放下身段去讓人產(chǎn)生“不忍”,站在一定高度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給“道德綁架”了。假如追求一種和諧,那一定是相對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實在太大了,僅僅憑著一種通過言語都說不清楚的概念來維持,那就是信仰的另外一種存在吧。 獨立的人格,并不是一種“叛逆”,質(zhì)疑信仰的表現(xiàn)可能證明了人性的回歸。過分的依賴神明和滿天神佛,是把不確定的未來交給了隨遇而安。 看透了“原生家庭”以后,其實對于自身的影響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模糊。童年的時候處于依賴,那就是物質(zhì)上的認可和附和。當成年有機會逃離之后,選擇對抗的資本在于距離和借口。而面對人情社會的約成俗定,春節(jié)過年的“十大逼問懸案”總會打劫不少人的內(nèi)心。 可是人到中年呢?中年焦慮把人性的弱點都暴露了。正是在這個時候,進行內(nèi)省的中年人,出現(xiàn)了“原生家庭”思想斗爭,猶如一副苦口良藥,灌進肚子里一陣抽搐,就是為了把頑疾除掉,不關(guān)否定,不關(guān)痛罵,只是尋思,如果可以逃脫早就在降世的時候發(fā)生了。 我是看出來了,“原生家庭”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看著那么多人在討論如何逃離如何擺脫如何反思,那不正是對自己不自信的表現(xiàn)嗎? 降世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自我選擇的,可是除了這個以外你可以選擇的太多太多了。至于“原生家庭”,道德的包袱,還有世俗的約成俗定,這些都是可以“談‘’的, 如果可以“談”,也請平靜的“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