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天蚨園之惠子——名家巨子惠施的相對論,你能讀完我佩服你

 雲泉 2018-09-17

天蚨園之惠子——名家巨子惠施的相對論,你能讀完我佩服你

天蚨園會議室

嵩山天蚨園位于登封少室山清澈崖下,占地60余畝,黛瓦白墻,茂林修竹,古樸秀麗,環(huán)境幽美,宛如世外桃源。非常適合研學旅行、企業(yè)培訓、旅游接待、團體聚會、禪修辟谷、書畫寫生、丹道修真、道醫(yī)養(yǎng)生等活動。歷史上潁考叔、管仲、鬼谷子、張良、李渤等均在此隱居耕讀,號稱天蚨園五友。天蚨園是嵩山的“隆中”,坐標對比史上之春秋孔夫子杏壇、戰(zhàn)國鬼谷子道場、隋唐文中子龍門等。蚨子學堂是以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稷下學宮”概念建立的一個國學講堂,追慕春秋古風,學習吸收春秋戰(zhàn)國“士”的精神,蚨子學堂所教乃大人之學,定位為實學。追求真才實學,修煉雄才大略。不袖手空談心性,也不沉迷逐物異化。憑盛德立命,以大業(yè)安身。

今天講講名家巨子惠施的相對論,努力鉆研宇宙間萬物構成的原因

惠子(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姓惠,名施,戰(zhàn)國中期宋國商丘(今河南商丘)人 。著名的政治家、哲學家,他是名家學派的開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文哲大師莊子的至交好友。

天蚨園之惠子——名家巨子惠施的相對論,你能讀完我佩服你

惠子像

惠施為戰(zhàn)國時代'名辯'思潮中的思想巨子,與公孫龍共同將名辯學說推向頂峰。并且為中國古代的邏輯空間的發(fā)展和認識。為對哲學形而上學的判斷提倡了一種方式方法。而且使對事物的本質的認識具有重要的貢獻。對老莊'無為'邏輯認識作出了解說的可能,甚至成為對刑法之術進行認識的邏輯前提。而且很多學術觀點都可以通過其基本原理進行推理。

惠施曾輔佐魏惠王三十余年,參與魏國軍、政、外交的重要決策?;菔┦呛峡v抗秦的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他主張魏國、齊國和楚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并建議齊、魏互尊為王。據呂氏春秋記載,魏惠王對惠施很是信任禮遇,尊他為“仲父”,還曾一再想讓位給他,其出行車馬“多者數百乘,步者數百人;少者數十乘,步者數十人”,惠施在魏國的地位可見一斑。


天蚨園之惠子——名家巨子惠施的相對論,你能讀完我佩服你

莊子與惠子

軼事典故

惠子之梁

惠施的學問很淵博,魏王經常聽惠施講學,十分贊賞惠施的博學,而且,惠施對魏王也很忠誠。

那一年,魏國的宰相死了,魏王急召惠施。惠施接到詔令,立即起身,日夜兼程直奔魏國都城大梁,準備接替宰相的職務?;菔┮粋€隨從也不曾帶上,他走了一程又一程,途中,一條大河擋住去路?;菔┬睦镉洅熘和鹾臀簢氖虑椋募被鹆?,結果,過河時,他一失腳跌落水中。由于惠施水性不好,他一個勁地在水里撲騰著,眼看就要沉入水底,情況十分危急。正在這時,幸虧有個船家趕來,將惠施從水中救起,才保住了惠施的性命。船家請惠施上了船,問道:'既然你不會水,為什么不等船來呢?'

惠施回答說:'時間緊迫,我等不及。'

船家又問:'什么事這么急,讓你連安全也來不及考慮呀?'

惠施說:'我要去做魏國的宰相。'

船家一聽,覺得十分好笑,再瞧瞧惠施落湯雞似的失魂落魄的樣子,臉上露出了鄙視的神情。他恥笑惠施說:'看你剛才落水的樣子,可憐巴巴的只會喊救命,如果不是我趕來,恐怕連性命都保不住。像你這樣連鳧水都不會的人,還能去做宰相嗎?真是太可笑了。'

惠施聽了船家這番話,十分氣惱,他很不客氣地對船家說:'要說劃船、鳧水,我當然比不上你;可是要論治理國家、安定社會,你同我比起來,大概只能算個連眼睛都沒睜開的小狗。鳧水能與治國相提并論嗎?'

一番話,說得船家目瞪口呆。

船家哪里懂得,這世間萬事萬物各有各的規(guī)律,各有各的辦法與學問,這鳧水與治國之間也沒有必然的聯系,怎么可以用不會鳧水就判斷人家不會治國呢?

張儀在魏國擠走惠施,惠施來到楚國,楚王接待了他。

大臣馮郝對楚王說:'擠走惠施是張儀,大王與惠施結交,這是在欺騙張儀,我認為大王這樣做不可取。惠施是因為張儀排擠他才來到楚國的,他也定會怨恨您與張儀結交,如果惠施知道這種情況,他一定不會來楚國,而且宋王偃對惠施不錯,諸侯中無人不知?,F在,惠施與張儀結仇,諸侯中也無人不曉。惠施與大王結交,您便拋棄了張儀。我不理解大王這樣做,是有些輕率呢?還是為了國家的大事呢?大王不如幫助惠施,送他到宋國去。然后,對張儀說:'我是因為您才沒有接待惠施的。'張儀必然感激大王。而惠施是個被排擠、遭困窘的人,大王卻幫助他到宋國去,惠施也必然感激大王。這樣您實際上不失為張儀著想,又可以使惠施感恩戴德。'楚王說:'好。'就把惠施送回宋國去了。

《戰(zhàn)國策》是這樣記載的:

張儀逐惠施于魏?;葑又?,楚王受之。馮郝謂楚王曰:'逐惠子者,張儀也。而王親與約,是欺儀也,臣為王弗取也?;葑訛閮x者來,而惡王之交于張儀,惠子心弗行也。且宋王之賢惠子也,天下莫不聞也。今之不善張儀也,天下莫不知也。今為事之故,棄所貴于讎人,臣以為大王輕矣。且為事耶?王不如舉惠子而納之于宋,而謂張儀曰:'請為子勿納也。'儀必德王。而惠子窮人,而王奉之,又必德王。此不失為儀之實,而可以德惠子。'楚王曰:'善。'乃奉惠子而納之宋?;菔┦菓?zhàn)國時的名士。《戰(zhàn)國策·魏二》、《韓非子.說林上》記載說,惠施的友人田需一度受到魏王的器重和寵用,惠施于是告誡他說:'你一定要很好地對待魏王身邊的人。比如那楊樹,橫著栽下能生存,倒著栽下能生存,折斷栽下它也能生存。但是如果十個人栽它而一個人拔它,那它就難以生存了。十個人栽這一易生之物,卻抵不過一個人的破壞,原因就在于栽起來困難,而拔除它很容易。你今天雖然能使自己受器重于君王,但如果想要除掉你的人多了,你必定就很危險。'

田需受到魏王的器重,一定具有他取得魏王器重和賞識的某方面能力。然而,不管田需的個人能力有多大,都不能必然地保證他長久地受到君王器重,因為魏王作為一國君主,他處在國家政治活動圈的中心,受到許多公侯大臣和左右侍臣的拱圍,他必有自己身邊的一批親信之人,這些人物參與他的決策和用人,影響他對事物的判斷,甚至會動搖他的某些既成觀念,田需如果不能爭取到這批人物的認可和支持,那他們必然要在魏王面前詆毀田需,最后勢必動搖魏王對田需的信任,使田需失去已經獲得的寵信地位。

楊樹是一種易生之物,但它一經栽下,卻經不起一人的拔除,要想使它生存下去,就必須戒除任何人的拔除。同樣,田需雖有贏得君王重用的能力,但他也經不起人們的詆毀,要想取得君王的長久信任,也必須防止人們在君王面前的詆毀。惠施把這一道理明白地告訴了田需,從而教給了他一種實用的保寵之方。

惠施的保寵之方向人們無意間透露了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它告訴人們,一個人在社會上受器重的程度,不僅取決于他的個人能力,而且取決于他與周圍世界的人際關系,取決于他聯系大眾的程度。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夠保證個人的潛在能力得以在社會上實現。

惠子死后葬于現的滑縣八里營鄉(xiāng)冢上村,占地4000平方米,高于地面30多米。后人稱之謂惠子冢。冢內建有磚砌墓,外用土封,上建三宮殿、琉璃殿、鐘樓、鼓樓等,民國年間全部拆掉。冢下為龍山文化遺址,如今保護較好的,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惠施在政治上的建樹成績不大,他主要是當時思想界的一位博學善辯的學者。他與莊子為友,常相辯論。

天蚨園之惠子——名家巨子惠施的相對論,你能讀完我佩服你

莊子與惠子

歷物十事

據說當時有一位奇人名叫黃繚,詢問惠施'天地所以不墜不陷、風雨雷霆之故',惠施不假思索,應對如流,'遍為萬物說'。主要是有關宇宙萬物的學說??上闹饕呀浭鳎挥小肚f子·天下篇》保存有他的十個命題,即'歷物十事':

(一)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

最大的東西,是包括一切、無邊無際、沒有別的東西可以在它外面;而最小的東西,是不可分割、沒有別的東西可以在它里面。

(二)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里。

“無厚”相當于幾何學“面”的概念。馮友蘭在《中國哲學史》是這么解釋這句話的:“無厚者不可有體積,然而有面積,故可‘其大千里’也。”

(三)天與地卑,山與澤平。

一般來說古人都認為天尊地卑,山川高聳而水面平坦?;菔﹦t說天與地的地位其實是一樣的,山川和水面也一樣是平坦的。

(四)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太陽剛剛運行到正中,即已開始傾斜了;一個剛出生的人又是一個潛在的死人,生就意味著死。

(五)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

同一類別而大小不同之物,既有相同處(類別)又有相異處(大?。?,這種是一般的“同異”關系;任何不同類別的事物之間也是有同又有異的,比如大小相同而類別不同,這是更為重要的“同異”關系。

(六)南方無窮而有窮。

南方意指四方,既是無窮又是有窮,兩者并不排斥。有人引申為“宇宙無窮,而宇宙中某一領域是有窮的”。

(七)今日適越而昔來。

今天出發(fā)到越國去,而昨天就到達了。有人引相對主義的“彼日猶此日” 、“無昔無今”的概念來解釋,既然彼日與此日、今日與昔日沒有分別,什么時候出發(fā)什么時候到達怎么說都對;另外還有人以意識先于人本身到達來解說這句話。

(八)連環(huán)可解也。

戰(zhàn)國時代一般認為連環(huán)是不可解的,但惠施卻說連環(huán)可解。如果只是以敲碎毀壞連環(huán)這個方式來解釋,這種常識性行為就不應是惠施討論的哲學范疇了,這句話的意思的確很難理解。

(九)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也。

燕之北或越之南或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是天下之中央。

(十)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

如果你對萬物的研究有著廣泛的興趣,你會發(fā)現萬物都有著相同的方面,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體;但萬物亦有各自的個性,不可替代,不可或缺,所以這個統一體當然又是包含著對立的統一體。

惠施是名家'合同異'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歷物十事'雖然主要是對自然界的分析,卻貫穿著'合同異'的思想,含有辯證的因素。這和后期墨家一樣認為物質世界是由微小的不可再分割的物質粒子所構成。

他又說:'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這里是指事物本身的同一與差別的相對性。萬物既然都由微小的物質粒子構成。

什么是'大同'呢?比如馬;凡是屬于馬這一類動物都包括在內,這就是'大同'。其中黑馬、白馬、大馬、小馬等等又有差別,這叫著'小同'。

他得出萬物'畢同'的結論,這樣就把相同的事物和不同的事物都抽象地統一起來。他更進一步推論出'泛愛萬物,天地一體'的結論?!秴问洗呵铩氛f:'天地萬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謂大同。'這是對惠施'泛愛萬物,天地一體'的解釋,這已與莊子的'萬物皆一也'很接近了。

惠施對'大同異'、'小同異'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進行了分析,主張'合同異'的惠施,也不可能絕對不講'離'。同樣道理,主張'離堅白'的公孫龍,也不可能絕對不講'合'。不過,惠施雖然講'離',但最終還是講'合',而公孫龍雖然講'合',但最終還是講'離'。由此可見,惠施著重在概念外延的擴大,而公孫龍則著重在內涵的分離。這樣看來,'合同異'、'離堅白'兩派的名稱還是符合惠施、公孫龍思想實際的。

惠施的'歷物十事'研究的對象是物質世界。他善于對物質世界的本質和規(guī)律作出哲學的概括。在'名'、'實'關系上,他是從現實存在出發(fā)的,承認'實'是第一性的,而'名'是'實'的反映,是第二性的。他和公孫龍的詭辯是有所區(qū)別的。

惠施有些命題是和后期墨家的爭論。后期墨家運用數學和物理學的常識,對物體的外表形式及其測算方式作了分析,下了定義。《墨子·經上》曾說:'厚,有所大。'認為有'厚'才能有體積,才能有物體的'大'。而惠施反駁說:'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里。'認為物質粒子('小一')不累積成厚度,就沒有體積;但是物質粒子所構成平面的面積,是可以無限大的。

后期墨家認為同樣高度叫做'平',《墨子·經上》說:'平,同高也。'

天蚨園之惠子——名家巨子惠施的相對論,你能讀完我佩服你

莊子與惠子

莊惠之交

莊子和老子的思想并成'老莊哲學',足見莊子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之高。莊子有著曠達的心境,視富貴榮華有如敝屣。其高超之生活情趣,自然超離人群與社群。無怪乎在他眼中,'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莊子 天下》)(譯:認為天下人沉湎于物欲而不知覺醒,不能夠跟他們端莊不茍地討論問題)既然這樣,就只好'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了。像莊子這樣絕頂聰明的人,要想找到一兩個知己,確是不容易。平常能夠談得來的朋友,除了惠子之外,恐怕不會再有其他的人了。他們都好辯論,辯才犀利無比;他們亦很博學,對于探討知識有濃厚的熱誠。

惠子喜歡倚在樹底下高談闊論,疲倦的時候,就據琴而臥('倚樹而吟,據槁梧而暝'),這種態(tài)度莊子是看不慣的,但他也常被惠子拉去梧桐樹下談談學問('惠子之據梧也……'),或往田野上散步。很多歷史上最有名的辯論,便是在他們散步時引起的。

莊子具有藝術哲學家的風貌,惠子則帶有邏輯家的個性。莊子與惠子,由于性格的差異導致了不同的基本立場,進而導致兩種對立的思路──一個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來觀賞其美;一個走向獨我論,即每個人無論如何不會知道第三者的心靈狀態(tài)。

莊子與惠子由于基本觀點的差異,在討論問題時,便經常互相抬杠,而挨捧子的,好像總是惠子。在《逍遙游》上,莊子笑惠子'拙于用大';在《齊物論》上,批評他說:'并不是別人非明白不可的,而要強加于人,所以惠子就終身偏蔽于'堅白論''('非所以明而明之,故以堅白之昧終');《德充符》上也說惠子:'你勞費精力……自鳴得意于堅白之論。

另外《秋水》篇記載:惠子在梁國做宰相時,莊子去看他,謠言說莊子是來代替惠子的相位?;葑有睦镏牛闩扇嗽趪純人阉髁饲f子三天三夜。后來莊子去見惠子,對他講了一個寓言,把他的相位比喻貓頭鷹得著臭老鼠而自以為美?;葑犹幱诮y治階層,免不了會染上官僚的氣息,據說惠子路過孟諸,身后從車百乘,聲勢煊赫,莊子見了,連自己所釣到的魚也嫌多而拋回水里去。( 《淮南子·齊俗訓》)

他們兩人,在現實政治觀點上固然有距離,在學術觀念上也相對立,但在情誼上,惠子確是莊子生平惟一的契友。這從惠子死后,莊子的一節(jié)紀念詞上可以看出:

莊子送葬,經過惠子的墳墓,回頭對跟隨他的人說:'楚國郢人捏白士,鼻尖上濺到一滴如蠅翼般大的污泥,他請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揮動斧頭,呼呼作響,隨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點完全削除,而鼻子沒有受到絲毫損傷,郢人站著面不改色。宋元君聽說這件事,把匠石找來說:'替我試試看。'匠石說:'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對手早已經死了!'自從先生去世,我沒有對手了,我沒有談論的對象了!'(《徐無鬼》)

惠子死后,莊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對談的人了。在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純厚真摯之情。能設出這個妙趣的寓言,來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誼,如此神來之筆,非莊子莫能為之。

天蚨園之惠子——名家巨子惠施的相對論,你能讀完我佩服你

莊子與惠子

學富五車

《莊子·天下篇》稱'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足見其著書、藏書之多,是有文獻記載以來最早的思想家之一。因為他的文章能夠斡旋五個國家的興衰,后人的'學富五車'典故即由此而來。另一說解釋為:'其書五車',是說他著的書有五車之多。

天蚨園之惠子——名家巨子惠施的相對論,你能讀完我佩服你

大瓢之用

勸誡田需

田需得到魏王寵幸,惠子對田需說:'您一定要好好對待大王身邊的人呀。您看那楊樹,橫著種能活,倒著種能活,折斷了種也能活。然而讓十個人來種樹,一個人來拔它,那么就沒有一棵活樹了。以十人之眾去栽種容易成活的東西,卻敵不過一個人的毀壞,這是為什么呢?栽種困難而毀掉容易。如今您雖然在魏王面前取得了信任,可是想排擠你的人太多了,將來您必然要遇到危險。'

原文:

田需貴于魏王,惠子曰:'子必善左右。今夫楊,橫樹之則生,倒樹之則生,折而樹之又生。然使十人樹楊,一人拔之,則無生楊矣。故以十人之眾,樹易生之物,然而不勝一人者,何也?樹之難而去之易也。今子雖自樹于王,而欲去子者眾,則子必危矣。《戰(zhàn)國策》[1]

天蚨園之惠子——名家巨子惠施的相對論,你能讀完我佩服你

莊子與惠子

伯牙絕弦為子期

人之漸老,其言漸寡,這是常識。但莊子不到50歲,便不想開口講話了。對此,《說苑·說叢》是這樣記載的:'惠子卒而莊深瞑不言,見世莫可與語也。'

惠子者,惠施也?;菔┧廊?莊子便把自己的眼睛緊緊閉上,不觀左右事,不講前后語,而且將這種活法堅持了20多年。

20多年,不是個小數字。特別是,對莊子這樣一個思如泉涌、文如汪洋的人來說,20多年不開口講話,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滋味。但是,莊子做到了,而且做得那么自然,堅持得如此平常。

對于這一做法,莊子自有其理:'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莊子·徐無鬼》)意思是說,自從惠子死后,我就沒有可辯論的對手了,我也就沒有什么話可以說了。

莊子所言,句句是真,字字是情。

惠子,可以說是莊子一生相伴的朋友和論爭的對手。而且這個對手,是一個'以善辯為名'的高手?;葑幼约阂苍J為:'天地其壯乎,施存雄而無術。'(《莊子·天下》)意思是說,天地雖然那么大,但有我惠子的雄才在,就無人敢稱自己的道術了。

惠子并非心血來潮,口出豪言。他自己的確有許多過人之處。論知識,'其書五車';論能力,'惠施多方';論口才,'不慮而對';論實績,曾任魏相,并力主聯合齊楚,停止戰(zhàn)爭,隨同魏惠王去見齊威王,使魏齊互尊為王。最讓人詫異的是,南方有個叫黃繚的異人,'問天地所以不墜不陷,風雨雷霆之故。'惠子聽后,'不辭而應,不慮而對,遍為萬物說。'而且'說而不休','猶以為寡'。(《莊子·天下》)

對于惠子這樣一個論爭的對手、高手,盡管莊子曾有'由天地之道觀惠施之能,其猶一蚊一虻之勞者也'的總評價,但他還是十分看重惠子才能的。當惠子死后,莊子親自送葬,并對著惠子的墓,向隨行的人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

莊子說:楚國國都有一個人,在鼻尖上涂抹上蠅翅般薄的石灰,讓一名石匠把石灰削掉。只見這個匠石揮動斧子,如刮風般向那人的鼻尖削去。剎那,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只見那人鼻尖上的石灰被削得一干二凈'而鼻不傷',被削的那個人鎮(zhèn)定自如'立不失容'。宋元王聽說這件事后,心中癢癢的,想讓這位石匠也把自己鼻尖上的石灰削去。石匠說:'我雖說能做這件事,但我的對手早已死了!'

莊子所言,告訴人們:不是對手,無法成功。以此表明:只有惠子,才是他辯論的對手;惠子死了,就無人'可與語也',自己也只能'深瞑不言'了。

莊子不言20年,讓人深信:世間萬物,物物相依。而且,'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老子·第二章》)正是莊子與惠子的爭辯,使惠子的十大命題在《莊子·天下》篇得以保存,而且篇中還記載了惠子與桓團、公孫龍等人辯論的基本觀點。盡管莊子認為惠子的觀點'其于物也何庸',但還是認可他作為自己對手的那種'不辭而應,不慮而對,遍為萬物說'之瀟灑做派、之善辯理論家之本色的。

莊子不言20年,讓人深明:真正的高人朋友,得之,可排冰吐華;失之,則當春凋悴。故,擇友不可不慎。朋友,不在一時吃喝玩樂,而在久久兩相關切。這樣的朋友,平時,能共道德;緩急,可共患難。論而爭,是為進、讓思想碰出火花;定為一,是為成、讓行為服從真理指向。這樣的朋友,即便不在同處,照樣可聲同相應;哪怕從未謀面,同樣可德合相親。


天蚨園之惠子——名家巨子惠施的相對論,你能讀完我佩服你

莊子與惠子的三次辯論

做為中國古代辯證邏輯學發(fā)端的惠施,他還有個特點是善辯。別看跟莊子辯論的時候惠施總是落于下風,但惠施跟別人辯的時候可沒怎么輸過。在魏國做官的時候,惠施曾經有三場精彩辯論,分別記載在呂氏春秋和說苑中。

第一個是跟魏國大臣白圭的辯論,惠施與白圭相處不甚愉快,白圭逮著機會就在魏王面前詆毀惠施。他對魏王說,惠子說的話都挺假大空的,看著漂亮,其實沒有用,就跟大鼎似的,又大又美觀,真要用來煮雞吃,少放水會焦,多放水又淡而不可食。惠施反駁道,大鼎怎么會沒用呢,如果三軍將士饑餓的時候,正好有個鼎在一旁,不就是上佳的蒸飯的器具嗎。能解決三軍將士的飲食問題,那還不是一般的有用呢,簡直是派上大用場了,我惠施的話若是如這鼎一般,豈不是有用的很?

第二個是跟齊國大將匡章的辯論,匡章這個人也是個有故事的男同學,率領齊軍大敗過楚國燕國,并參加過五國攻秦之戰(zhàn)攻破過函谷關。話說馬陵戰(zhàn)敗后,魏惠王采納了惠施的建議,低頭朝奉齊王,引發(fā)一項自視甚高的楚國的不滿,借楚國之手修理齊國,即報復齊國又給自己贏得休養(yǎng)生息的機會。當魏國尊齊國為王的時候(在此之前是稱齊候),匡章就對惠施提出異議:“你之前不是一直鼓吹‘去尊’嗎,怎么這回倒要尊齊國為王了?”惠施用一個比喻作答:“假如有人要教訓兒子,打他的頭,但是又舍不得真打,那可以用石頭代替小孩的頭挨打嘛。畢竟孩子的頭重要,石頭么打多少下都無所謂的。如今我們尊齊國為王,一個王的尊稱而已,多叫幾聲又不會少塊肉,齊王稱霸,心里一高興,就不會用兵不休,那我們魏國的老百姓就舒坦了,可以多活幾年。老百姓就好比我說的愛子之頭,尊王就好比用石頭代替愛子之頭,這是一個道理?!?/p>

第三次是與魏惠王談及比喻的作用。有人又背地里使壞,跟魏王說:“惠子說話只會用一些比喻,大王若叫他不準再用比喻,他可就說不出話來啦?!蔽夯萃跤行┌荡甏甑那茻狒[的意思,真的要求惠施說話直接些,別老比喻來比喻去的?;菔┚驼f了:“有個人他沒見過彈弓,想知道彈弓長啥樣,您要是回答他,彈弓就長彈弓的樣子,您說他能明白嗎?”魏王撓頭:“這么說的話,那人估計是不太明白?!被菔┯值溃骸澳侨绻f,彈弓的樣子像弓,只不過弓弦用的不是絲麻,而是竹篾。您說這下他能明白嗎?”魏王點頭稱是。惠施總結道:“所以說,用一個人所知道的東西來作比喻,使他理解他本來不知道的東西,是很好的方法。大王要是不許用比喻,這怎么成呢?”魏王討個沒趣,只得說,“先生說的有道理?!边@段討論其實正暗合名辯學中辯學的主旨,即對修辭或辯論的性質與功用進行界定分析。

口若懸河的惠施在莊子面前可就常常被駁得啞口無言了,但這只是《莊子》里所描述的,惠施的著作沒有流傳下來,搞不好惠施自己記錄的情況正好相反,誰知道呢?惠施與莊子的辯論,除了上一篇中所講“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之外,還有兩次。

其一是關于“大而無用”的辯論。這場辯論一來一往,雙方辯了好幾輪,主要是入世和出世兩種處世態(tài)度的爭論。

惠子對莊子說:“魏王賜給我大葫蘆的種子,我給它栽種上了,結了個大葫蘆。把它剖開,好家伙,大極了,看樣子能盛滿五石??墒沁@葫蘆看起來不結實,盛滿水提起來的話,底部容易破碎。若是做成舀水的瓢的話,又嫌太大了。真是大而無用啊,我干脆把它砸了得了?!被菔┦窃谥S刺莊子的學問大而無用,也難怪啊,莊子那么大的學問還得挨餓,糧食不夠吃要問別人借糧。

莊子一開始沒有直接回復惠施,而是說了另外一個寓言(聽這哥倆說話可真費勁):“宋國有一戶人家,世代在河邊漂洗絲絮為業(yè)。為了使冬天手不皴裂,他們家煉制成了一種特效護手霜。有人聽說之后,愿出百金買他家的秘方。于是全家開家庭會議,一致表決把秘方賣了,因為漂洗絲絮辛苦一年才掙幾金,現在一個秘方居然就可以掙百金,好幾十年都可以不用干活了。得到這個秘方的人,機緣巧合之下被吳王啟用,在冬天的時候率領吳國軍隊對越國展開自衛(wèi)反擊戰(zhàn),而且打的是水戰(zhàn)。由于他給吳國士兵都用上了那特效護手霜,士兵免受凍瘡皴裂之苦,進而大敗越國。此人以這件大功得以裂土封爵。你看,同樣的秘方,一個只是用來漂洗絲絮使手不生凍瘡,一個就因功得到封賞,看你怎么用罷了。你有個五石的大葫蘆,何不挖空做個大樽躺在里邊漂游于江湖,倒去擔憂葫蘆太大無處安置?夫子你這樣不是目光短淺嗎?”莊子反過來倒諷刺惠施,只想著如何有用于廟堂,卻不逍遙游于江湖之中。

惠施又對莊子說:“我家有棵大樹,樹干臃腫,枝椏卷曲,沒辦法用墨線或規(guī)矩測量。長在路邊多年,木匠路過都熟 視無睹。你所講的那些話,就像這棵大樹,大而無用,怪不得人家都不理睬你?!边@莊子也忒刻薄,把惠施描繪得要靠人身攻擊來進行辯論。

莊子說:“夫子見過野貓和黃鼠狼吧。他們伏在暗處,只等老鼠一出現,便撲上去,東跳西躍,上下追趕,結果自己不是踩著機關就是落入網中,總之死路一條。再看傳說中的嫠牛,龐然大物, 好像漫天的云。嫠牛能耐大得很,可是它卻不會捕鼠,你能說它無用么?,F在夫子你有大樹 卻嫌它無用,何不移植到空曠無人之地,在它旁邊悠然閑逛,或逍遙地臥在樹蔭下。它不會被砍,也沒有誰來毀壞,無所可用,也就無所困苦?!边@一下莊子又是比喻惠施所說的有用,恐怕會招來別人的忌憚和迫害,沒有世俗的用處,也就沒有世俗的危機。

其二是關于“人故無情”的辯論。

惠子問莊子:人生來就無情嗎?

莊子:是的。

惠子:人若無情,那還叫人嗎?

莊子:自然規(guī)律所賦予人的面貌和形體,怎么就不能稱為人呢?

惠子:既然是人,怎么會無情?

莊子:我講的無情,并非是心理冷冰冰的毫無感情,而是不因外在得失好惡影響自己的本性,一切順其自然,不去妄求長生。

惠子:不求長生,怎樣來保有身體呢?

莊子:自然賦予你面貌形體,不以外在得失好惡影響自己的本性,順其自然就行了。如今夫子的心神為外物所累,精力被外事消耗,還要裝模作樣地倚樹辯論,講乏了就閉眼打個盹,你這樣活得太累,并不順乎自然。老天給了你自然之形,你卻用堅白論與人爭執(zhí)(離堅白應為公孫龍觀點,公孫龍與惠施同屬名辯學派)。

惠施的“情”指的是人的喜怒哀樂,而莊子的“情”指的是不以得失利弊所困的一種心境。

盡管莊子和惠施兩人唇槍舌劍不亦樂乎,但碰撞出的火花卻足以照耀千百年來的中國思想史。其實,莊子和惠施在學術上各有所長,相輔相成的關系,也暗合了惠施“合同異”的觀點,即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體;亦有各自的個性,不可替代,不可或缺;記錄了莊子與惠施思想的《莊子》這部書,就是包含對立統一的整體。

惠施死后,莊子在他墓前長嘆“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 吾無與言之矣”。但傷知音稀。愿為雙鴻鵠。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