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籌,是目前流行于網絡的一種籌集資金的活動,依靠群眾的力量,來完成諸如創(chuàng)業(yè)、賑災等各類項目。這種資金籌集的模式看似新穎,卻和我國古代佛教信徒的供養(yǎng)活動,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來源于網絡) 供養(yǎng)是佛教用語,指以珍寶、飲食、衣服、臥具、湯藥、燃燈、眾華、眾香、幡蓋等供給如來和善知識。金華萬佛塔地宮,就是古人因信仰而“眾籌”的成功例子。 金華萬佛塔舊照 金華萬佛塔原址位于金華市婺城區(qū)塔下寺的山坡之上,為九層六角形樓閣式磚木結構,高約50米,本名為“密印寺塔”,因其塔身外壁有數以萬計的雕有不同如來佛像的磚,故又被稱作“萬佛塔”。 金華萬佛塔塔磚 抗戰(zhàn)時期,這座佛塔惜被拆毀。1957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對其地宮進行發(fā)掘。出土的經幢、金佛造像等183件珍貴文物,為我們了解古時佛教信徒的供養(yǎng)活動提供了許多資料和細節(jié)。 金華萬佛塔地宮 (越地佛韻展廳場景) 地宮由六塊紅砂質石板鋪成,自下至上高1.57 米,底下鋪一層碎石塊,四壁的四塊刻石外有一層夯土??勘北谡胸Q立一座高1.47米的石幢,上刻“無垢凈光大陀羅尼經”,并刻有“弟子使院觀察孔目官吳善并妻王一娘家眷等誘舍凈財裝此幢子永充供養(yǎng)弟子劉知古拾此幢子一所永鎮(zhèn)龍宮供養(yǎng)嘉祐七年歲次壬寅十月二十八日沙門靈壽書”。 根據地宮出土經幢刻文的內容,再結合《清光緒金華縣志》,專家判斷其創(chuàng)建年代應該是在北宋嘉祐七年(1062)至治平元年(1064)之間。盡管萬佛塔建于北宋,但是地宮出土文物的年代卻不限于這一時期,據地宮出土的經刻題記記載,其中最早的造像為南朝銅大勢至菩薩像。 金華萬佛塔地宮出土 南朝鎏金銅大勢至菩薩立像 浙江省博物館藏 萬佛塔依永福寺而建,永福寺則建于吳越國時期,藏有這一時期傳寫的《大藏經》,至北宋,經文不全,于是僧人招募當地信徒,眾人出資抄寫填補經文,并建造了經閣、佛閣、佛塔。 金華萬佛塔地宮出土 吳越國銅麒麟 浙江省博物館藏 金華萬佛塔地宮出土 吳越國乙卯歲(955)銅阿育王塔 浙江省博物館藏 萬佛塔地宮中所出土的阿育王塔、金銅造像、銅鏡等文物大多是信徒們珍藏的供養(yǎng)品,因此地宮中不乏隋唐的文物。原供奉在永福寺內的供養(yǎng)品也被封存于地宮之中,所以地宮所藏五代遺物數量也十分可觀。 金華萬佛塔地宮出土 隋鎏金銅菩薩立像 浙江省博物館藏 金華萬佛塔地宮出土 吳越國銅地藏菩薩坐像 浙江省博物館藏 金華萬佛塔地宮出土 北宋'千秋萬歲'銅鏡 浙江省博物館藏 東陽中興寺塔出土 吳越國丙辰歲(956)銅阿育王塔 東陽博物館藏 東陽中興寺塔出土 隋鎏金銅觀音菩薩立像 東陽博物館藏 東陽中興寺塔出土 建隆二年(961)貼金彩繪石雕經函 浙江省博物館藏 雙林寺鐵塔 吳越國時期,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鐵塔之一 吳越國時期,民間還流行鑄造阿育王塔,黃巖靈石寺塔天宮出土的銅阿育王塔須彌座, 邊緣刻有一圈銘文“陳八娘為亡妣林十娘子女弟子造塔一所永充供養(yǎng)乾祐三年(950)二月十八日記”,是目前所見時代最早的民間造銅阿育王塔實物,比吳越國王錢弘俶“乙卯歲”(955)造八萬四千銅塔還早五年。 蕭山祇園寺石塔出土“戊午顯德五年”(958)銅阿育王塔兩座。方座四邊刻有一圈銘文“弟子夏承厚并妻林一娘闔家眷屬舍凈財鑄真身舍利塔兩所恐有多生罪障業(yè)障并愿消除承茲靈善愿往西方凈土戊午顯德五年十一月三日記”。 蕭山祇園寺石塔出土 銅阿育王塔及底座銘文拓本 杭州市蕭山區(qū)博物館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