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被辭退的北大中文系高材生 你遇到過那種會仰望他的學歷,卻鄙視他的能力的人嗎? 我的學生小愷,暑期在一家知名的K12在線教育機構實習,同時被招進去的有16個人,其中有一個北大中文系的男生(純粹是敘述個例,沒有冒犯北大學子的意思)。 他們的工作是擔任暑期新增班級的班主任,工作內容就是批改學生的作業(yè)。工作量大,內容瑣碎,而且不能犯錯,不過由于管三餐,日薪也高,吸引了不少學歷不錯的學生。 工作中,這位北大中文系才子表現得有些不一樣。 開會的時候,其他的實習生認真聽主管講解作業(yè)批改的細節(jié),認真記筆記,他卻會Diss領導,還要發(fā)一通議論。比如主管要求批改一篇作文,標準批改時間是3分鐘,包括檢查錯別字、修改語病、點評內容,最后再送幾句鼓勵的話。 他會笑著懟道:“這么死板,要不就像小學老師那樣,寫一個“閱”字得了,我們這是在做應試教育的幫兇,販賣標準化的假溫情?!闭f話時完全無視主管皺著眉頭看他的眼神。 除了基本薪資,只要錯誤率足夠低,實習生就有績效工資,其他實習生不到半個月都拿到了績效工資,只有他的錯誤率始終“保持穩(wěn)定”,還是剛入職的水平。 此外,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閑聊時會問別人:“你哪個學校畢業(yè)的?”不管是實習生還是正式員工,甚至是主管,他都會冷不防地問一問。 如果是他聽過的好學校,他會說:嗯嗯,不錯。如果是沒聽過的普通學校,他會說:嗯……那你現在也挺好的。 很多人被他的這句話搞得尷尬癌都犯了。這句“那你現在也挺好的”內涵實在是太豐富了,里面包含著“你學校確實是不行啊”“你能來這上班還是挺優(yōu)秀的嘛”“我還是認可你的”等含義。 第二個月暑期招生少了一些班,主管辭退了兩個實習生,其中就包括這個北大中文系的學生。辭退的時候領導說:其實你現在也挺好的,等開了新班,我再招你回來。 2 為什么他們會問你的學歷? 在工作中,你一定會遇到同事、上級,甚至合作伙伴,問你的學歷:你哪個學校畢業(yè)的???被問起學歷是一個讓絕大多數人都尷尬的場景,畢竟能夠鎮(zhèn)住全場的好大學,也就那么幾所。 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遇到這樣的尷尬,是我第一份工作,剛剛入職不久的時候。 在電梯里,我恰好遇到了一位集團副總裁級別的領導,他看著我,先問:是不是新來的啊?我連忙點頭說是,第二句就問我:哪個學校畢業(yè)的? 我有些尷尬地回答了他,他一臉茫然地愣了幾秒。 當時我們部門和北京師范大學是合作單位,很多編輯是北師大畢業(yè)的,在他們眼里,我這種不知名的普通院校,簡直就像野雞大學。 剛畢業(yè)的那幾年,我很害怕別人問起我的學歷,但后來發(fā)現,那些沒事主動問你哪個學校畢業(yè)的人,工作并不一定特別優(yōu)秀。 比如剛才說到的這位副總裁,他是北師大畢業(yè),后來我知道,這位總裁是一個“光桿司令”,負責一個獨立的部門,整個部門只有他一個人。原來,他跟總裁私交很好,但是能力一般,所以就給了他一個副總裁的頭銜。 而那些能力很強、交往起來很愉快的人,他們很少會主動問起學歷,這些人當中有學歷一般的人,當然也有學歷很牛的人。 我不禁思考,為什么總有些人喜歡問別人哪個學校畢業(yè)的呢? 喜歡這么問的人,他們自己的學歷通常都很不錯,因為人們總喜歡強調自己擁有的東西,于是他們問別人的學歷,就是在找機會秀自己的學歷。 他們把學歷當作一種標簽化的評價體系,內心里藏著一些隱含的假設——學校好意味著能力強,讀過好學校意味著素養(yǎng)高,而他們在這個評價體系里明顯是優(yōu)勝者,自然就喜歡用這個評價體系去評判別人。 還有一種人,更加討厭,他們會用你的學歷去解釋你的一些不足,甚至給你定性,比如我的一位畢業(yè)于北京體育大學的學生,做運營相關的工作,因為經驗不足,第一次寫文案寫得不好,一位老同事就在會議上說,她是學體育的嘛! 這句話讓她很不開心,她內心特別反感別人一聽她是北體的,就以為她是體育特長生。其實她并不是學體育的,當年也是高分考到北體。 3 怎樣填平職場的學歷差距? 我有一個學生去一家大型集團公司實習,我給他打電話,問實習一個多月有什么感受。他當時特別沮喪,說發(fā)現自己部門的其他實習生以及一些正式員工都是研究生,他特別自卑,所以決定回學??佳?。 我當時反問他:“如果他們比你多讀兩年書,卻和你干一樣的事,應該自卑的是你還是他們呢?” 我不想去討論考研對不對,高學歷到底好不好,我想聊的是,如果你已經步入職場,不管是實習還是正式入職,如果身邊有比你學歷優(yōu)秀很多的人,你應該做些什么來填平學歷之間的差距呢? 給大家三個非常重要的方法: 第一條,不畏難,相信自己能搞定。 既然你所在的公司或者部門,能夠接受學歷差距比較大的員工,這就說明,你所在的崗位,學歷并不是硬性的門檻,他們可能看中你自身的能力,或者你所具備的一些相關經驗,又或者他們就是缺人,只要不是太差他們都會要。 不管什么原因,既然你已經得到了這份工作,這個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別把學歷的差距放在心上,因為沒有任何作用,反而會讓你自卑,讓你不敢接受挑戰(zhàn)。 名校畢業(yè)的學生確實有很多優(yōu)勢,但我覺得他們在職場上,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自信,相信沒有什么是搞不定的,再難的事情自己都能學會。 我原來的公司就有兩個實習生,一個是北大的,另一個是普通本科。當時我給他們都安排了一個任務,就是按照我的文稿做一份第二天演講使用的PPT,只有一個要求,就是高大上。 他們兩個人之前的PPT水平都很普通,更沒做過商業(yè)展示用的PPT,但是第二天,最終給我的版本就有很大的差距,北大學生做得要好很多。 北大學生接到任務,覺得雖然自己不懂,但是可以去學啊,他首先找最靠譜的PPT課程,然后花了3個小時去學,學完之后開始做。 而普通本科的學生,首先是覺得好難,看著我的稿子發(fā)呆,然后去找模板,最后把我的內容搬到了模板里。他們兩個人工作完成的好壞差距可想而知。 別把學歷掛在心上,不要因為學歷不好,就覺得自己不如人,一樣都是職場小白,沒什么難的,只要用心,總能夠搞定。 第二條,有交代,做到事事有回音。 不管什么學歷,只要做事靠譜,就能在職場有立足之地??孔V到底是什么,其實很簡單,就是能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我遇到過無數不靠譜的職場人,他們統(tǒng)一的特點就是:沒個像樣的交代,不會做也不告訴你,理解沒理解也不告訴你,做偏了也不反饋,有時候一些事情做著做著就沒了。 有一次,我邀請了一位老師來講課,我讓實習生建一個班級群,讓他在群里直接和老師溝通上課的信息。過了半天,我問:群建好了嗎?他說:建好了。我問:建好了怎么不在群里說句話呢? 這就是很小的一個不靠譜的例子。不靠譜的人,他們把工作看成一個應該完成的動作,讓他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不是當作一項承前啟后的任務,從來沒有想過以下的問題:到底為誰做?是他想要的嗎?怎么讓他知道你做好了? 在職場上,總能夠把工作穩(wěn)妥地交付給下一個人,不給對方增加無謂的麻煩,比你是哪個學校畢業(yè)的重要得多。 第三條,1%小幅進步。 如何填平學歷的差距?還要在每件事情上能夠比上一次優(yōu)秀哪怕1%。 上次報告寫得不錯,這次就比上次再好一點,哪怕排版好一點,哪怕用詞好一點,哪怕交得早一點。也不用好太多,每次比上次都好一點點。 這就是一種持續(xù)成長的態(tài)度和方法。我們總向往蛻變,想要突然變得很厲害,但事實上,工作都是枯燥和重復的,蛻變很難發(fā)生,不如先慢慢改變。 剛畢業(yè)的時候,我們的能力和經歷有限,學歷成了我們主要的標簽,但是工作三五年之后,很少有人會談論你的學歷,因為你的經歷已經足夠說明一切,而那些曾經問你學歷的人,可能早就消失了。 · end · |
|
來自: 個人發(fā)展精英會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