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虹橋懷古 黃 砉 松陵古鎮(zhèn)溯吳江, 南北津頭去路長。 高士風(fēng)流鱸鱖美, 洞庭景物芡菱香。 遙村鷺堠催風(fēng)葉, 別派鶯湖貫荻塘。 閑向垂虹亭上望, 一竿笠澤水云鄉(xiāng)。 這是清人姚承緒題詠“吳江”的一首詩。江蘇吳江又稱松江, 或吳淞江, 是太湖流域一條重要的水道。它西瀕太湖, 東入大海, 并在今吳江境內(nèi)與京杭大運(yùn)河交匯。此地不僅有豐饒的物產(chǎn), 而且在長期的歷史演進(jìn)過程中, 沉積了深厚的文化底蘊(yùn), 每每勾起后人的懷古之思。而這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是以長橋?yàn)橹行?span lang="EN-US">, 包括垂虹亭、如歸亭、鱸鄉(xiāng)亭、鴨漪亭、三高祠在內(nèi)的文化景觀了。 據(jù)宋人朱長文《吳郡圖經(jīng)續(xù)記》記載, 北宋仁宗慶歷七年(1047), 吳江知縣李問和縣尉王廷堅(jiān)募錢并主持修建。木結(jié)構(gòu), 后改建為石橋。橋建成后,“舟揖免于風(fēng)波, 徒行者晨暮往歸, 皆為坦道”,給士民百姓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故史稱為“利往橋”,俗稱“長橋”。木橋飛黃流丹, 橫路太湖咽喉, 宛若長虹臥于松江之上,
加之橋南建有垂虹亭, 北宋詞人張先任吳江縣令時(shí), 有詩云“橋南水漲虹垂影, 清夜澄光合太湖”。長橋(利往橋) 因而又有了更美麗的名字—“垂虹”。時(shí)稱“湖光海氣, 蕩漾一色, 乃三吳之絕景也”。蘇子美嘗有詩云“長橋夸空古未有, 大亭壓浪勢亦豪”, 實(shí)非虛語也。 除了垂虹亭外, 緊臨長橋, 還建有如歸亭、鱸鄉(xiāng)亭、鴨漪亭等亭。長橋附近最能讓人懷古思今的要算三高祠了?!叭摺敝冈椒饿?、晉張翰、晚唐陸龜蒙三人。宋龔明之《中吳紀(jì)聞》卷三“三高亭”條:“越上范將軍鑫、江東步兵張翰、增右補(bǔ)闕陸龜蒙各有畫像在吳江鱸鄉(xiāng)亭旁。 歷史上的“三高”雅事, 帶給文人的并非全都是“泛舟五湖”的逸興。面對著“三高祠”
那些身負(fù)特殊經(jīng)歷和人生理想的人, 心里卻是別有滋味。張?jiān)印端{(diào)歌頭》: 拄策松江上, 舉酒醉三高。此生飄蕩, 往來身世兩徒勞。長羨五湖煙艇, 好是秋風(fēng)鱸膾, 笠澤久蓬蒿。想像英靈在,千古傲云濤。俯滄浪, 舌空曠,恍神交。解衣盤礴, 政須一笑屬吾曹。洗盡人間塵土, 掃去胸中冰炭, 痛飲讀離騷。縱有垂天翼, 何用釣連鰲。 張?jiān)邮悄纤沃膼蹏~人, 曾入李綱行營使幕府為僚屬, 李綱罷官, 亦遭貶逐。后因持所賦《賀新郎》詞為胡銓送行一事得罪秦檜而被除名削籍。爾后漫游江浙等地, 曾自稱“經(jīng)行松江, 何啻百回”, 留下許多有關(guān)垂虹亭的詞。這些詞雖然也都是作于吳江, 所寄托者也大多是范鑫泛舟五湖、張翰鱸魚莼膾、陸龜蒙放浪湖山之屬, 但風(fēng)格卻絕不類逸懷浩氣、淡泊超然。詞人是個(gè)胸懷抗金大志的人, 卻落得個(gè)“此生飄蕩, 往來身世兩徒勞”, 這樣的遭遇使詞人心中充滿了悲憤和郁悶, 面對歷史上的“三高”,詞人有著比別人更為真實(shí)和強(qiáng)烈的體驗(yàn)。因此, 在追慕“三高”的言說中, 透露出深沉的悲哀和無奈。四庫館臣云:“其詞慷慨悲涼, 數(shù)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氣”,可謂知言。 由于有著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yùn), 加之長橋又是古代文人南來北往水路交通的必經(jīng)之所, 這里除了留下了大量的文人題詠之外, 還有一些雅事趣談常為后人津津樂道。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 長橋之上曾經(jīng)有過一次著名的詞壇盛會。當(dāng)時(shí)蘇軾由杭州移知山東密州,其友楊元素、張先、陳令舉等不忍與之分別, 一直隨船相送。船到湖州之后, 當(dāng)時(shí)的湖州知州李公擇也恰好是蘇軾的好友, 加上當(dāng)時(shí)也正在湖州的另一個(gè)朋友劉孝叔, 一行六人, 遂舟行至長橋。夜半月出的時(shí)候, 眾人置酒垂虹亭上, 吟詩填詞, 彼此唱和。那份情誼, 那種樂趣, 若干年后, 還讓蘇軾念念不忘。詞史上, 六人這次聚會所填的詞被稱為“六客詞”, 為了紀(jì)念這次聚會, 后來在湖州郡圃中還建了“六客亭”。 還有一則趣事也是后人常常提及的。說的是范成大歸老石湖, 與天下名士多有往來。一年冬天, 詞人姜夔前來造訪。他在范的石湖山莊盤桓近月, 適逢山莊梅花盛開, 范成大向姜夔索詞。姜夔于是取宋人林和靖《西園小梅》中詠梅佳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句意, 自度兩曲, 命名為《暗香》和《疏影》,
并讓范成大的家妓演唱。這些家妓中, 最為姜夔賞識的是一位叫小紅的女子。后來, 范成大就讓小紅隨姜夔而去。姜夔帶著小紅, 當(dāng)船行經(jīng)過長橋的時(shí)候, 已是黃昏, 又恰逢大雪,于是便泊舟垂虹亭下。夜半時(shí)分, 姜夔讓小紅演唱自己填寫的新詞, 而他則以簫伴奏。姜夔有一首小詩就是記載此事的:“自喜新詞韻最嬌, 小紅低唱我吹簫。曲終過盡松陵路, 回首煙波十四橋?!苯绲倪@份清雅, 每每讓后人追憶。吳承緒“安得小紅低按拍, 玉簫聲里試清游”(《垂虹亭), 說的就是姜夔在長橋的這次雅事。 注: 1967年5月2日夜, 由于保護(hù)不力, 歷經(jīng)930年的一座名橋終于倒塌。而今憶垂虹古橋僅存殘跡而已。 原載《江蘇地方志》2003年第六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