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jié),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想到韓愈的《師說》,百讀不厭的經(jīng)典,每每這個日子,我們總會想起: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學習是一生的事,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尊師重道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精髓,今天讓我們重溫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的《師說》。 陳琴老師:吟誦 彭弘老師:陳琴歌訣體樂讀 師說(上) 師說(下) 師說(上) ①庸:豈,何必。 ②出:超出。 ③下:低于,不如。 ④句讀:文章的斷句。 ⑤小學而大遺:學了小的,丟了大的。 師說(下) ①相若:差不多,相似。 ②諛:諂媚,奉承。 ③郯子:春秋時小國郯國的國君,孔子曾向他請教少昊氏時代的官職名稱。萇弘:東周敬王時的大夫,孔子曾向他請教古樂。師襄:春秋時魯國樂師,孔子向他學習彈琴。老聃:老子,孔子曾向他請教禮儀。 ④貽:贈送。 師說(上) 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決疑難問題的人。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疑惑卻不跟從老師學習,那些疑惑就始終不能解決。年齡比我大的人,他懂得道理自然比我早,我向他學習,拜他為師;年齡比我小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比我早,我也向他學習,把他當作老師。 我學習的是道理,何必管他的年齡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論地位高低,不論年齡大小,道理在哪里,老師也就在哪里。 唉!從師學習的風尚已經(jīng)失傳很久了,想要人們沒有疑惑很難吶!古代的圣人,遠遠超過一般人,尚且拜人為師,向人請教;現(xiàn)在的一般人,他們遠遠不如圣人,卻把拜師求學當作羞恥。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了。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 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原因大概都在這里吧?人們愛自己的孩子,選擇好老師教育孩子;他們自己呢,卻以從師學習為恥,這真是糊涂??!那孩子的老師,教他們讀書,學習斷句,但這并不是我所說的給人傳授道理、解答疑惑的老師。不懂斷句便去從師學習,疑惑得不到解決卻不去從師學習,學了小的方面,卻丟掉了大的方面,我看不出這種人有什么明智之處。 師說(下) 巫醫(yī)、樂師及各種工匠,不以從師學習為恥。而士大夫中, 一旦有以“老師”“弟子”相稱的,就聚在一起嘲笑人家。問他們?yōu)槭裁闯靶Γ驼f:“那兩個人年齡差不多,修養(yǎng)和學問也差不多,(怎么能稱他為老師呢?)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只會感到羞愧,以官位高的人為師就近于諂媚。”唉!從師學習的風尚不能恢復,由此可知了。巫醫(yī)、樂師及各種工匠,士大夫是不屑與他們?yōu)槲榈?,現(xiàn)在士大夫們的智慧反而不如他們,這不是很奇怪嗎! 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經(jīng)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這些人,他們的德行、才能不如孔子??鬃诱f:“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p> 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弟子強,懂得道理有先有後,學問、技藝各有專長,如此而已。 李家的孩子名蟠,今年十七歲,愛好古文,六經(jīng)的經(jīng)文和傳注全都學習了,他不拘于流俗,而跟從我學習。我贊許他能遵行古人從師學習的風尚,便寫了這篇《師說》來贈給他。 |
|
來自: 毛毛蟲部落 > 《經(jīng)典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