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情
文/紫郁
一轉(zhuǎn)眼,又到農(nóng)歷五月五。一想到端午節(jié)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浸潤出一些溫馨的情緒來,一整夜一整夜都會沉進(jìn)回憶里。想的都是兒時的情景。 昨天,下了場大雨,算是迎接端陽的到來。早上到了店里,婆婆卻已經(jīng)做了我最愛吃的紅豆米粽送了過來,米香和葦葉香彌漫整個屋子。感謝婆婆的同時,這絲絲的清香,讓我想起了姥姥。小時候,一直是母親或姥姥包粽子,母親上班忙,沒功夫張羅,一般在外面買幾個打發(fā)我們。印象中,以前,每到這天,母親總會從山上摘好些艾葉,洗洗熬水,燒開,放至溫度合適時,給我們輪流洗澡,說是一種習(xí)俗。另外,還要掛一把在門上,為避邪。
“粽子香,香廚房。艾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边@是姥姥在端午節(jié)時教我的的歌謠。姥姥那時才六十多,身體好,手巧眼也明亮。提早姥姥就備好一把把寬寬的葦葉,陰干在屋子里。又從路旁的馬蘭草上剪下一根根長長的草葉。紅豆大米紅紅白白,泡在瓷盆里;包粽時,便一張張捋平葦葉,包上糯米和紅棗,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泡在水里的馬蘭草葉,一頭用牙咬住,用另一頭去捆那米粽。端午的頭天晚上,開始煮粽子。只一陣時間,滿屋里都是米的清香,紅豆大米的清香,以及葦葉、馬蘭草甜絲絲的青草香。聞著香味,我卻怎么也不肯走開,姥姥說:睡覺去吧,粽子得煮一夜,明早吃才香哩!第二天,一睜眼,卻見枕頭邊,是姥姥放在碗里的一只粽子,香噴噴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鉆,也不管沒有洗手洗臉,端起碗就吃。這是一生中再也沒吃過那么香的粽子,姥姥包的紅豆粽子。
端午時節(jié),草木茂盛,到處是濃密的樹葉,高深的青草。我的姥爺,那個默默勞作一生的人,在我上初中時就去世了,時隔六年,姥姥也追隨而去。我們把他倆安葬老家無錫。父親也離開我們一年多了。端午節(jié)其實也是個祭祀的節(jié)日,寫這篇小文,想想那些逝去的親人,也應(yīng)算是一個紀(jì)念吧。如今,高樓大廈平地而起,大片的麥田消失了,在城市的邊緣,我們已經(jīng)很難看見“出門一望麥兒黃”的景象了。
是啊,時空的變換,端午節(jié)是否也在這鋼筋水泥的擠壓中越走越遠(yuǎn)呢?喧鬧的城市,承載著人們太多的欲望,父輩們的歡樂,是否已淹沒在城市的閃爍的霓虹燈中了呢?一代文豪的悲憤成就了一個永恒的佳期,離騷凄婉的韻調(diào)猶在耳伴,斯人已去。人們用歡慶的方式品美食賽龍舟,推杯換盞,結(jié)伴而游,屈子泉下有知是喜?是淚?我由此想到一個民族,它的偉大之處,正在于它會把對生活災(zāi)難的恐懼,變成戰(zhàn)勝災(zāi)難的信心。這正是她旺盛生命力的體現(xiàn)。
粽子飄香,龍舟競槳,生命在奮力搏動中前行,蒼茅點綴門前的寂靜,艾蒿淡淡的中藥味調(diào)和著躁動的心;我驚嘆民俗的神奇,草根中居然輝映深奧的哲理-----淡定、中庸。此刻看著婆婆做的紅豆米粽,我不想急急忙忙打開它,那形狀使我想起既往的端午節(jié),想起永遠(yuǎn)不會再有的姥姥給我煮的紅豆米粽,香噴噴的,讓人止不住要落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