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祖輩 祖輩的親屬,按宗親的范圍,是從高祖開始。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則稱為天祖、烈祖、太祖、遠祖、鼻祖。 鼻祖中的鼻,是“始”的意思;祖字,廣義上指所有父輩以上男性先輩,狹義上則是指祖父。 祖父:又稱為“王父”、“大父”、“祖君”。 在古代,“公”、“太公”、“翁”都可以用來稱呼祖父;如今,對祖父最常見的稱呼是“爺爺”。 祖母:又可以稱為“大母”、“王母”、“重慈”。 祖母之稱古今通用;古人有妻有妾,祖父之妾稱“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 婆:是古時對成年婦女的普遍稱呼,也可以用來稱祖母。相當(dāng)于今天的奶奶。奶奶是今天對祖母的普遍稱呼。 堂祖父、從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這些是對祖父的兄弟的稱謂。 堂祖母、從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這些是對祖父兄弟妻子的稱謂。 2、曾祖輩 曾祖:即祖父之父。 古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叫法稱呼曾祖,“曾門”說的也是曾祖。 曾祖母:指曾祖之妻。 還可以稱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較常見的為“太婆”。 3、高祖輩 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稱為高祖父,也有稱為“高祖王父”、“高門”。 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對高祖之上的歷代遠祖也可稱為高祖。 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稱“高王祖母”。 4、父母 父母:除了“父母”、“雙親”、“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稱外,還有“高堂”、“嚴(yán)君”、“尊親”、“嚴(yán)親”、“兩親”、“親闈”等稱呼,以及文人筆下的“所生”、“椿萱”等對父母的代稱。 父、父親:也稱“公”、“翁”、“尊”、“大人”、“嚴(yán)君”、“爺”、“爹”、“爸”、“老子”等。 尊:敬稱用語,稱自己的父親可稱“家尊”,稱對方的父親則稱“令尊”。 爺:古代對成年男子較廣義的稱呼,宋代開始用作對祖父之稱,魏晉南北朝就用作對父親之稱,或?qū)懽鳌耙薄?/p> 母:古代對母親的一些稱謂,也可泛稱成年或老年婦女。如:“婆”、“娘”、“娘娘”、“姥”、“大人”、“媽”、“慈”、“家家”和“姊姊”等。 繼母:若自己母親去世、離異或被父輩逐出,父親續(xù)娶之妻則可稱為繼母、繼親、后母、假母、續(xù)母。 出母:若自己的母親離家之后還能相見,則稱為出母。 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稱自己的生身母親為“生母”或“本生母”。 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父親之妾則稱呼為“庶母”、“少母”、“諸母”、“妾母”。 家家和姊姊:古時對母親的兩種特殊稱呼。 姨:在古代一夫多妻家庭中,無論生母是妻或妾,對父親的妾都可稱“姨”、“姨姨”、“阿姨”。 義父:“義”字有外加、假、代、自愿等意思;義父指的是在父親之外拜認(rèn)某人為父。 義母:指在自己母親之外拜認(rèn)某人為母。 5、與父親相關(guān)的親屬 諸父、諸母:對父親兄弟及其妻室的統(tǒng)稱。 世父:對父親兄弟的稱謂,現(xiàn)在稱“伯父”、“叔父”,或簡稱“伯”、“叔”。 古人將叔父按年齡大小依伯、仲、叔、季次序排行,分稱“伯父”、“仲父”、“叔父”、“季父”。 伯母、叔母:是對父親的兄弟的妻室的稱呼。 從父:父親的叔伯兄弟統(tǒng)稱“從父”,可再細分為“從伯”、“從叔”。 姑:父親的姊妹稱為“姑”(沿用至今),如“諸姑”、“姑姊”、“姑妹”等。對于已婚者一般都稱為“姑母”、“姑媽”,偶爾也稱“姑娘”。 姑父:姑母的丈夫,可稱為“姑父”、“姑丈”,也可稱為“姑婿”、“姑夫”。 表兄弟、表姊妹:對姑母的子女的稱謂。 6、與母親相關(guān)的親屬 外祖父:母親的父親,稱“外祖父”(今同),也可稱“外翁”、“外大人”、“家公”、“老爺”等。 外祖母:母親的母親,稱“外祖母”、“外婆”(今同),也可稱“姥姥”、“老老”等。 舅:母親的兄弟,古今都稱做“舅”,比如:“舅氏”、“舅父”、“嫡舅”、“元舅”、“堂舅”等。 舅母:對舅父之妻的稱呼。 姨母:母親的姊妹。先秦時稱“從母”,秦漢以來稱“姨母”,或稱“姨娘”、“姨婆”、“姨媽”等。 姨父:姨母之夫稱“姨夫”或“姨父”。姨母之子女也稱“表兄弟”、“表姊妹”。 無論是舅父之子女、姨母之子女,還是姑母之子女,都可以以“表兄弟”、“表姊妹”相稱,古人統(tǒng)稱為“諸表”。 7、考妣(讀作kǎo bǐ) “考”和“妣”是先秦時父母的異稱,無論生死均可用。秦漢后,父母死后仍可稱為考妣,但生前不再稱考妣。 現(xiàn)在,考妣不再專門用來稱死去的父母,死去的祖輩乃至更早的直系先輩也可用考妣相稱。 8、夫妻 夫、或“丈夫”:即指成年男子,又指“夫妻”中的夫。如:“夫子”、“夫君”、“夫主”、“夫婿”等。 除此外,還有“良人”、“郎”、“丈人”、“君”、“老公”、“官人”、“漢子”等稱呼夫妻中男的一方。 妻、妻子:夫妻中女的一方。如:“賢妻”、“良妻”、“仁妻”、“令妻”、“嬌妻”等。 除此外,還可用“婦”、“室”、“君”、“夫人”、“娘子”、“渾家”、“內(nèi)”、“老婆”、“婆娘”、“太太”等來稱呼。 9、與丈夫相關(guān)親屬 公:也稱公公,丈夫之父,也稱“老人公”。古稱為“舅”。 婆:也稱婆婆,丈夫之母。古代稱為“姑”、“君姑”、“嚴(yán)姑”、“慈姑”、“阿姑”等。 舅姑、姑舅:先前對丈夫父母的合稱,現(xiàn)稱“公婆”。此外還有叫法是“姑章”,或“姑嫜”。 伯叔:對丈夫兄弟的稱謂,“大伯”、“小叔”。 小姑:對丈夫妹妹的稱謂。 10、與妻子相關(guān)親屬 岳丈:妻子之父,還可稱“泰山”、“冰翁”、“外舅”、“外父”、“妻父”等。 岳母:妻子之母,也稱為“丈母”。 姑、外姑:早期用來稱呼妻子之母。 舅舅:妻子兄弟,稱“舅”、“舅爺”、“舅子”等,還可稱為“內(nèi)兄”、“內(nèi)弟”、“妻兄”、“妻弟”等。 姨:妻子的姊妹,稱“大姨”、“小姨”,也稱為“妻妹”、“內(nèi)妹”。 11、兄弟及與其相關(guān)親屬 兄、又稱為“昆”:同輩中比自己年齡大的人。兄弟數(shù)人排行時,可以數(shù)字排,也可用伯、仲、叔、季來排行。 哥,嫂:現(xiàn)在哥指同輩兄弟中比自己年齡大的人,他的妻子叫“嫂子”或者“嫂嫂”。古時候,哥可用來稱呼父、稱呼兄、稱呼弟、稱呼子。 弟、弟媳:同輩中比自己年齡小的人是弟,弟弟的妻子叫“弟媳”,或“弟妹”。 侄:兄弟的子女,也可稱“兄子”、“兄女”,或稱為“從子”、“從女”、“猶子”、“猶女”。 12、姊妹及與其相關(guān)親屬 女兄、女弟:古代對姊妹的稱謂,比自己年齡大的稱“姊”或“姐”,比自己年齡小的稱“妹”。 姊夫、妹夫:姊妹的丈夫,也可稱“姊婿”、“妹婿”。 甥:姊妹之子,稱“外甥”、“甥女”、“外甥女”。 13、堂親和表親,遠堂親,遠表親 堂親:自己叔伯的孩子。堂親又有“親堂”和“遠堂”之分。 “親堂”是指和自己同一祖父的堂親,“遠堂”則是與自己并非同一祖父、但在血緣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其他堂親。 表親:也稱“中表之親”,有姑表和姨表之分,具體指自己父親的姐妹或母親的兄弟姐妹的子女。表親也有親遠之分。 如果是自己父親的同胞姐妹或母親的同胞兄弟姐妹的子女,就是親表親;否則就是遠表親。 遠堂親和遠表親都叫做遠房親戚,遠房親戚之間的共同先輩往上數(shù)超出了3代。近親則指擁有一個共同的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 14、九族、五服親戚 古代有株連九族的刑罰。九族具體是指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孫的九個世代。 親戚中所謂的“五服”指的是五種喪服。 在中國古代,以喪服的不同來區(qū)分親屬之間血緣關(guān)系的遠近以及尊卑關(guān)系。具體“五服”輩份排列是: 從自己開始,上到父親、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下到子、孫、曾孫、玄孫。 這個范圍和九族的范圍是一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