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than books 張汝倫教授講座現(xiàn)場照 在我們當下很多中國人的心目當中,藝術跟哲學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藝術輸送感情,哲學輸送理性。藝術是用比較具體的思維表達,哲學則很抽象;藝術用形象說話,哲學用命題道理;藝術講想象力和直覺,哲學講邏輯和推理??此坪翢o相交,卻又無法各自獨立,我們該如何看待這兩者之間復雜多變的關系?它們又是如何發(fā)展至今? 圍繞這個話題,5月13日,建投書局“JIC講堂”邀請到了復旦哲學院教授張汝倫老師,從“藝術中的哲學”出發(fā),帶領大家剖析藝術的本質(zhì)特性,從宏觀視角透視藝術與哲學間的二元關系。 一、藝術與哲學的認識史 1、柏拉圖:藝術是哲學的仿派 柏拉圖認為,藝術對于哲學來說只是說有些方面接近于哲學,但是絕對不能代替哲學,相反哲學完全可以不用藝術,而且覺得藝術對哲學是某種仿派。
2、康德:藝術家是天才 隨著文藝復興的發(fā)生,西方藝術的價值和意義以及它在社會上的影響超過了歷史任何一個時代。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出現(xiàn)的德國古典哲學認為藝術和哲學都是屬于人類最高級的精神活動,藝術和哲學一方面既是人類精神的體現(xiàn),另外一方面又是宇宙當中絕對精神最高原則或者是主客體統(tǒng)一的客觀表現(xiàn)。 康德提出,藝術家是天才,天才自我規(guī)定原則,他不服從自然的因果規(guī)律,他自己給自己制定的很多原則,可是他制定出來的原則冥冥之中有一種合目的性,就像宇宙創(chuàng)造了大自然,我們面對整個宇宙冥冥當中是一個合目的性的體系。因此從藝術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們?nèi)说闹饔^,小宇宙和客觀的大宇宙原本不應該有鴻溝。
3、謝靈:藝術是人認識宇宙的最佳途徑 在德國古典哲學的四人中里面,國內(nèi)研究最少的是謝靈,而他實際上是一位極天才的哲學家。謝靈認為,藝術本身是人認識宇宙的最佳途徑,藝術比哲學的文本更為容易接近,藝術通常比較直觀,音樂亦或小說都是較為直觀的表現(xiàn)方式。
4、黑格爾:從藝術史角度談論藝術 黑格爾無疑是特殊的,他在哲學界和藝術界的地位不可動搖,這正是源于他對藝術與哲學問題認識的最為透徹。黑格爾開辟了一個領域——從藝術史角度談論藝術。黑格爾認為,藝術、宗教和哲學是人類最高三種精神活動,自然科學只是對自然某個現(xiàn)象進行認識,我們現(xiàn)在講的社會科學比如說法學、史學、政治學只是對人類某種社會活動的研究。 人類對整個世界或者宇宙的整體把握,對最高精神原則的整體領悟是通過三個東西進行的——就是藝術、宗教和哲學,因此黑格爾一方面認為藝術和哲學是人類精神活動的最高表現(xiàn),另外一方面認為宇宙從整體上來講是一個絕對的精神,是絕對精神的三種不同的體現(xiàn),絕對精神置身表現(xiàn)為藝術、宗教和哲學。這就如同我們古人認為最高的藝術作品里面根本不是我在寫字也不是我在畫畫,而是整個道的體現(xiàn)一樣。
5、20世紀以后:西方哲學家的反省 同時代其他的一些德國古典時代的思想家或者藝術家,例如席勒、歌德等都認為藝術是人類最高精神活動,而且人類精神的完善和我們?nèi)祟愖陨硖岣呔哂胁豢商娲闹匾饔?。那么凡此種種你都可以看到哲學和藝術之間有著內(nèi)在的親緣關系,甚至于如果我們要在最高層面上來講,那兩者之間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應該是完全一致。 當代西方哲學家認為恰恰是藝術能彌補哲學的不足,因此到了20世紀以后西方哲學有了很大的反省,西方哲學家們認為西方文化今天之所以有種種的問題是因為西方的哲學本身有著內(nèi)在的問題——那就是過于理性主義。過于理性主義就會導致對于很多無法用規(guī)則和概念說明的感性問題變得無法處理,因此他們發(fā)現(xiàn),哲學需要借助藝術。
二、哲學借助藝術 1、藝術作品 非理性的問題用以往西方哲學很難進行進行研究和表達,因此哲學只有借助藝術才能把某些復雜的東西說清楚。有些無法用抽象概念表達的東西只有藝術能夠表達,這就是為何一開始伯拉圖始終要用神話、詩歌的表現(xiàn)方式,他抽象推理能力絲毫不輸給學生亞里士多德,他跟亞里士多德的不同之處在于亞里士多德是科學家,而伯拉圖則是詩人。 哲學是抽象的概念,很難表達那些晦澀的藝術問題。以莊子研究為例,當前的莊子研究中最大的問題是現(xiàn)在的哲學家只用西方哲學學來的抽向概念講莊子:莊子唯心論,莊子相對主義和理智主義,而這樣的研究沒有意識到自身表達方式的不恰當,因為某些莊子的思想只能夠用莊子的散文、詩的方式講。 西方哲學家們正是敏銳地看到了這一點,他們認為在很多問題上藝術作品可能會比我們的語言更深、更透。這就是為何海德格爾在自己的作品當中經(jīng)常借用荷爾德林的詩歌、古希臘的建筑以及梵高的畫作。很多的西方哲學家也是如此,利用藝術作品來代替?zhèn)鹘y(tǒng)的哲學敘述語言或者表述語言無法觸及的深層問題。 星空下的羅納河,梵高 2.藝術家 藝術家并非如人們想象之中一樣排斥哲學,相反他們中很多人都為自己的作品有哲學而感到驕傲: 例如米蘭·昆德拉,他認為海德格爾20世紀揭示的西方哲學和科學遺忘了人的存在,把身體世界排除在了世界之外。人的問題為四個世紀以來的小說揭示、表現(xiàn)和說明,小說時時刻刻忠誠地伴隨著人,是它探索人的生活保護它抵抗人的存在。把生活水平置于永恒的光芒之下,這是現(xiàn)代小說的功勞。 某種程度上講,哲學失職的地方是無法涉及到人類非理性的、情感的、身體的、欲望的方面,哲學家的“失職”應該由藝術家來彌補。 三、藝術表現(xiàn)哲學 1、美感 美是一種感覺,但是它不是固定的模式和型心的安排,它是一種打動心理的感覺,一種微妙,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精致的框位。 英國作家勞特倫斯說過卓別林怪難看的臉比起魯?shù)婪蛲邅龅僦Z更具本質(zhì)上的美,在卓別林眉宇之中有一種真實的美,淳靜之光使最平庸的人也能變得美麗動人。 《摩登時代》劇照(圖源網(wǎng)絡) 這種美源于他創(chuàng)造的藝術形象本身,因為角色所擁有的內(nèi)涵,內(nèi)涵是在他創(chuàng)造任何一個形象當中都有思想體現(xiàn)了生活當中最根本的方面和問題,因為它有深度、有思想、有哲學。 2、哲學 康德把哲學分成學院哲學和世界哲學兩種,專業(yè)哲學講解邏輯判斷和命題驗證和分析,世界哲學關心人類命運和世界的現(xiàn)在以及未來。 世界哲學可以歸結(jié)為如下四個問題:我能認識什么?我應該認識什么?我可以希望什么?人是什么?哲學是世界上唯一一門直接以人的問題作為自己主要研究對象的精神活動,有思想的人在一生當中或多或少都會想這些問題。 3、藝術 “藝術”一詞最初出在《后漢書》第二十六卷:“永和元年,詔無忌與議郎黃景校定中書五經(jīng)、諸子百家、藝術。”其后《后漢書》的寫注者提出,藝就是術,術藝是指四項:寫字、算術、射箭、駕駛馬車,術是給人算命、算卦、看病等等。 中國人認為藝是人靜德修身的途徑,真正的藝術并不屬于任何一種技藝,它不能再現(xiàn),一個技師可以造就,一個藝術家是天生的。 亞里士多德雖然提出著名的模仿說,卻在詩學中一再表達出,不認為藝術的本質(zhì)是再現(xiàn)。 如果藝術不是生活的再現(xiàn),那么藝術是什么?英國哲學家科林穆德給出的定義是:通過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種想象型經(jīng)驗和活動以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這就是藝術。按這個定義來說,藝術似乎和哲學基本無關,藝術運用想象型經(jīng)驗或者想象型活動,哲學是運用理性論證和推理,這是兩種不同的精神活動。然而藝術家本人卻并不這么看,一方面藝術家固然肯定想象感情,但是他們并不認為藝術只是表現(xiàn)感情,相反他們往往認為藝術就是他們思考世界和探索人生基本問題的途徑。 雨,蒸氣和速度,透納 實際上藝術家的特點在于能夠?qū)ξ覀兯究找姂T平凡感性的東西看出深刻的內(nèi)涵,俄籍法國藝術家康定斯基的色彩分析正是如此。在康定斯基的眼里,色彩是挖掘思想分明息息相關和無境知識的工具。綠色組成的色彩是有活動力,并且有著他們自己的運動,在運動的基礎上可以把握住他們精神感染力;黃色是典型的現(xiàn)世顏色,它絕不能有深奧的含義,只要混入藍色就可以使其成為一種病態(tài)的色彩,它與人類的瘋狂有些類似;藍色是典型的天堂顏色,它所換取最基本的感覺是寧靜,當它幾乎成為黑色時,它會發(fā)出仿佛是非人類具有的悲哀;白色經(jīng)常被認為是無顏色的,而它是世界的象征,所有的色彩都作為一個明確的屬性消失在這個世界里,這個世界離我們太遙遠了,所以它具有的沉積和諧對我們的作用是消極的,像音樂里許多停頓暫時終止曲調(diào)一樣。我們看到的不是別的,而是人類的內(nèi)心。 藝術家必須有話可說,因為對形式的掌握并不是它的目的,把形式服務于內(nèi)在逸韻才是他的目的。藝術品以一種神秘的方式從藝術家那里產(chǎn)生出來,它從藝術家那里獲得生命,它的存在既不是偶然也不是不合邏輯,它在物質(zhì)和精神生活里有著一種明確而有目的的力量。它存在著,它有能力創(chuàng)造一種精神氣氛,人們就從內(nèi)在標準判斷一件藝術作品的好與壞。如果形式是低劣的,那么意味著形式和內(nèi)涵以至無法引起心靈的振動。
4、性:最難表現(xiàn)的藝術 性是各類藝術都喜歡表現(xiàn)的,卻最難表現(xiàn)的一個方面。《沉靜的美國人》、《問題的核心》的作者格林表示自己不敢寫性,他完全從文學的角度考慮,考慮到性是很難表現(xiàn)的。 D·H·勞倫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的性愛場景充滿了詩意的美正是因為勞倫斯對于性有理解,他認為性和美是一回事,他認為性解釋美就像火和焰是一回事一樣。如果你憎恨性就是憎恨美,如果你喜歡活生生的美,那么你就是對性懷有尊敬之心,性和美無法分開,就像生活和意識一樣。與性和美并存是由性和美兩者醞釀而生的智慧,在勞倫斯看來智慧是性和美醞釀交合在一起產(chǎn)生的產(chǎn)物才是智慧,這樣的智慧是我們通過直覺可以把握。勞倫斯散文和隨筆有很多,小說里面他也經(jīng)常表現(xiàn)這一類的思想。正因為對性有這樣的理解和思考,他才能夠把性描寫的那么美。
5、內(nèi)涵 19世紀俄國小說為其后很多作品的不同之處,在于作品中用悲天憫人的胸懷體會不幸與用宗教圣徒般的熱忱思考宇宙的種種悲劇。這些著作不斷提出問題卻不一定有答案,像哲學著作一樣。有些哲學著作有問題,但不一定有答案。現(xiàn)實生活也正是如此,我們不斷提出問題卻不一定有答案。往往一卷獨大,問題一定會留在耳邊再三盤問沒有解決的希望,就是這樣的感覺往往使我們充滿了深深的絕望,這種絕望是一種審美悲劇性的絕望。這種絕望能夠使人變的崇高,也能夠使人變的深邃,絕望本身并不見得是壞事。 托斯陀耶夫斯基的小說不斷被哲學家引用,他本人也成為很多哲學家的研究對象。以《卡拉馬佐夫兄弟》為例,書中內(nèi)涵不輸于很多哲學著作。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 當然俄羅斯古典文學可能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是能夠流傳下去的藝術作品一定都是有內(nèi)涵的東西,我們古人對此早就有認識,中國傳統(tǒng)中國化重禮重神遠過于重形。 蘇洵說過:“余嘗論畫,以為人禽宮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煙云 ,雖無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當,雖曉畫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取名者,必托于無常形者也。雖然常形之失,止于索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當,則舉廢之矣。以其形之無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謹也。世之工人,或能典盡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士不能辨?!?span>人、動物、建筑還有各種各樣的建筑都有一定的形狀,山、石、竹、木在不同角度看是不一樣的,竹子和木頭是會生長的,形狀不是固定的,但是它們背后的常理卻是固定的。你畫一個固定的形狀,你如果畫的不像你有所失大家都知道這個是不對的,你畫的這個東西明明是圓的,畫的是方的不行。你要畫一個對象背后的理有的時候表達的不對,往往你畫的比他們好。 蘇洵講:“可以欺世取名者,必托于無常形者也。雖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闭嬲嫷臇|西往往都是無常形的,無常形的話理就會很難把握。世之工人,這個工人是畫工,或能畫其形,至于其理,非高人逸士不能辨。內(nèi)在的神態(tài)就是理,事物的深邃精神不能變,藝術家和工匠的區(qū)別就在于這里。 總結(jié):哲學是藝術的靈魂 很多藝術家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遠比有些哲學教授要深刻,哲學的實質(zhì)和藝術一樣,不在于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而在于其對世界人生根本問題根本性思考。康德、黑格爾邏輯建構體系固然是偉大哲學著作,伯拉圖戲劇性的對話,還有莊子散文式的寫法也可以是好哲學。專業(yè)哲學家的哲學著作有其特殊性和專業(yè)性不可讀,但是所追求和表達的真理與偉大藝術作品追求和表達的真理并無二志。正因為此現(xiàn)代哲學陷入困境的時候哲學家在藝術當中看到了拯救的希望,傳統(tǒng)哲學的問題是以為只有概念、命題和邏輯才能表達思想,而不知道感情和感性也能表達思想,甚至是深刻的思想,而且還能表達理智方式不能表達的思想。 藝術想要繼續(xù)存在下去必須要走向哲學,但不是變成哲學。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