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在小編的印象里,流感似乎每年都會爆發(fā)幾次。此病以起病急,畏寒、高熱、頭痛、頭暈、全身酸痛、乏力等為主要癥狀,病勢兇猛,往往輸液都很難迅速緩解病情。此時,有四十余年臨床經(jīng)驗的楊承岐主任,提供了這樣的方子和思路—— 流感全稱為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此病本身就有頭痛畏寒、全身酸痛、嘔惡納呆等三仁湯的適應證,若在臨床發(fā)現(xiàn)患者苔白或黃膩不渴、胸悶不饑、脈濡或滑等癥狀,應用三仁湯化裁治療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應當特別指出的是,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臨證時必須加入板藍根、大青葉、貫眾等抗病毒的藥物。 近4天來,高熱不退,頭痛畏寒,全身酸痛,咽痛流涕,胸悶納呆,咳吐黃稠黏痰。屢進解熱鎮(zhèn)痛、抗菌消炎、止咳化痰、抗病毒的藥物不解,遂求治于余。 現(xiàn)癥:頭痛畏寒,高熱(38.5℃),全身酸痛,體倦乏力,咳嗽咽痛,咳吐黃痰,胸悶納呆,面色微黃,舌質(zhì)正常,舌苔白,脈滑數(shù)。 既往病史:既往身體不健,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溏薄(患有慢性結腸炎)。 當時正當流感流行季節(jié),診斷為流感,乃素體虛弱,內(nèi)有痰濕,感染疫毒,從陽化熱,邪正交爭之故。當時我已用消風敗毒散加減治療此病數(shù)十例,療效滿意。故開方如下:黨參10克,防風12克,茯苓10克,桔梗10克,枳殼10克,柴胡10克,前胡10克,羌活12克,獨活12克,川芎15克,板藍根30克,藿香12克,半夏10克,甘草6克。姜棗為引,日1劑,3劑。 3月25日復診:藥后除頭痛略減外,其他并無明顯減輕,反增頭暈目眩,精神也不如以前。查咽部紅腫,舌脈從前。余思之良久:該患者素有痰濕,復感疫毒之邪,毒濕相結,正邪相搏,阻礙氣機,所以高熱頭痛,全身酸痛,胸悶納呆;濕熱疫毒搏結咽喉,所以咳嗽咽痛;濕熱生痰,所以咳吐黃痰;濕熱內(nèi)蘊,所以舌苔白,脈滑數(shù)。應用疏風退熱、清熱解毒、芳香化濕、利氣清痰、扶正敗毒的消風敗毒散化裁治療,按理說藥證相符,可為什么沒有療效呢?忽然一個念頭閃入腦海:疾病發(fā)展到這個階段,患者應當口苦咽干,舌紅苔黃。最起碼應該口干舌燥,舌苔發(fā)黃。是病人體質(zhì)虛弱,癥狀反應不全面?還是紛雜的癥狀中只有一點能夠反映出本病的病機?“苔白不渴”是否就是本證的焦點?繼而思之:胸悶納呆是否就是三仁湯的適應證“胸悶不饑”?全身酸痛是否就是三仁湯的適應證“四肢酸楚”?如此看來:頭痛畏寒、苔白不渴、胸悶不饑、四肢酸楚、面色淡黃不正是三仁湯的適應證嗎?至于咽喉疼痛、咳吐黃痰、脈象滑數(shù)等確和三仁湯證的病機“邪入氣分,尚未化熱”不符,但流感病毒屬疫癘之邪,變幻莫測,不可以常規(guī)視之。遂悟該病的病機是:痰濕之體,感染疫毒,從陽化熱,衛(wèi)氣同病,濕熱彌漫。 改用宣利三焦?jié)駸岬娜蕼訙p:杏仁15克,白蔻仁10克,薏苡仁30克,板藍根30克,貫眾15克,半夏10克,厚樸12克,竹葉10克,枳殼10克,白通草6克,滑石(布包)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劑,3劑。 3月28日再診:服上藥3劑后,高熱咽痛、頭痛畏寒、咳嗽吐痰諸癥皆除,但稍有低熱(體溫37℃),自覺體質(zhì)虛弱,食欲不振,苔白脈濡。余即以黨參10克,白術10克,薏苡仁30克,淡竹葉10克,茯苓12克,藿香10克,焦三仙各10克,板藍根15克,甘草6克。3劑,健脾祛濕,助正達邪。 發(fā)熱3天,頭痛惡寒,渾身酸痛,咳嗽流涕,咽喉腫痛,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在家按流感輸液2天,效果不理想而于1975年4月10日求治于余。 現(xiàn)癥:高熱(體溫38℃),頭痛惡寒,渾身酸痛,咽喉疼痛,鼻流清涕,干咳無痰,自述午后熱甚,惡心厭食。查咽部紅腫,化驗淋巴細胞增高,舌苔白膩,脈浮數(shù)。 此時正值當?shù)亓鞲辛餍?。乃感染疫毒,與素體痰濕搏結,化為濕熱,充斥三焦,邪正相爭,衛(wèi)氣同病。濕熱彌漫,邪正相爭,故發(fā)熱、頭痛畏寒、周身酸痛;濕熱疫毒搏結咽喉,故咽喉疼痛;濕熱之邪彌散上焦則咳嗽流涕,彌散中焦則惡心厭食;濕熱蘊結陽明則午后熱甚;舌苔白膩,脈象浮數(shù)皆濕熱內(nèi)蘊、疫毒犯肺之象。治宜宣暢三焦、清熱利濕、解毒。板藍根30克,大青葉30克,炒杏仁15克,白蔻仁10克,薏苡仁30克,清半夏10克,白通草6克,淡竹葉10克,滑石(布包) 30克,羌活12克,防風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l劑,3劑。 4月13日復診:藥后諸癥減輕,苔白脈濡。效不更方。原方繼進2劑以鞏固療效。 好 · 書 · 推 · 薦 《十年一劍三仁湯》 三仁湯,清熱利濕的代表方劑,問世以來,療效卓著。經(jīng)數(shù)百年臨床檢驗而久用不衰,備受歷代醫(yī)家的青睞。一劑三仁湯,區(qū)區(qū)八味藥,既能宣上焦,又能暢中焦,還可滲下焦,通治全身疾病。不管是淺在肌膚四肢的外科瘡瘍;還是深入五臟六腑的內(nèi)科疾病。不管是高在頭頂?shù)哪X系疾??;位于中焦的脾胃病;還是位于下焦的肛腸疾病、泌尿系疾病,只要應用得當,無不應手而效。玄機無限,哲理無窮,值得每一位臨床醫(yī)生終身探討體會。 END 版權聲明 |
|
來自: 昵稱31421004 > 《待分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