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來,我們一輩子就是為了一個根本就不存在的幻影而奮斗,而捍衛(wèi),而斗爭,而忙碌,而裝蒜,而喜怒哀樂,而生死…… 認錯的當下,就是解脫…… ' 寺廟里的大雄寶殿,還有一個名字,叫洗心池,是修行人洗心革面的地方,改變生命方向的地方。 這是引禮師告訴我們的。 我記得自己小時候很愛說謊,常常挨打,但就是嘴硬,錯了,怕受罰,就說謊,企圖逃避掉可能產(chǎn)生的后果,即便被大人識破了,也不肯承認。 一般在這種情況下,遇到父母哪一次較真了,不依不饒的時候,就被暴打,打到那個地步,都不肯認帳,一直到實在是這個肉身扛不住了,在哇地一聲大哭出來,說,我錯了,我改。 然后父母會松下一口氣,吼一聲,早承認,不就沒事了。 這才算完事。 不只我這樣,成年后,我見過好些孩子都有類似這樣的問題。有的非常邪門。 比如有一個孩子,喜歡在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拿別人的東西,讓父母非常生氣,使了種種方法,想讓他認錯然后改正,乃至于軟硬兼施,而且人、物具在,但他就說自己沒拿,或者反復編種種的托詞,來為自己開脫。 后來,母親氣急了,用針扎他的手,他也不認。 到后來,父母都急眼了,使用所能想到的各種手段折騰了半夜,都沒搞定這個孩子。最后,父親豁出去了,硬的不行,來軟的,甜言蜜語地哄了孩子一夜,意思就是說,你只要認了,什么事就都沒有了。 到了天亮,這個孩子畢竟沒有成人的心計多,吐了口。結(jié)果,被他父親狠狠地暴打了一頓,打的一塌糊涂。 可以想象,這個孩子成年后會遇到多少的麻煩,以及他的父母。 人啊,真是沒辦法。 我自己,沒出家前,何嘗不也是這樣? 得理不饒人,無理攪三分。別人指出自己的問題和缺點,第一反應就是為自己辯解,想方設法告訴別人,我這個人還是不錯的,不是像你說的那樣。而且,這樣的心理習慣,就導致自己不光愛說謊,而且還愛吹噓自己,說大話,言行舉止都莫名其妙地荒唐。 過去,我就是這樣活著的。所以,活的很差勁。經(jīng)論里講的“顛倒夢想”非常貼切。 直到出了家,有心要改,但是,真改起來,確實是要花一些功夫的。 在戒場上,我很希望能夠借用戒場中種種的手段,突擊地修改一下自己這方面的毛病。受戒出發(fā)之前,寺里有個比丘法師給我們開示,說的大白話,他說,做錯了,就老老實實地認罪。 現(xiàn)在看,這句話太經(jīng)典了。 前輩們都講,認錯的當下,就是解脫。 可是,人,認個錯,牽涉到很深刻的宗教問題,不是說通道理就能搞定的,他關(guān)系到人與生俱來對“我”的執(zhí)著。 我們用所有掌握的知識、經(jīng)驗、財富、思維等等來維護這個“我”,而實際上,佛教告訴我們“無我”,就是沒有我。 很多經(jīng)論里反復都在講——無我 而且不是把“我”弄沒了,而是根本就沒有,本來就沒有,當體即空。 這個真理實在是太那什么了,原來,我們一輩子就是為了一個根本就不存在的幻影而奮斗,而捍衛(wèi),而斗爭,而忙碌,而裝蒜,而喜怒哀樂,而生死。 在戒場上,我想在這方面就點突破和體悟,就暗下決心,如果因為犯錯被引禮師責罰,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心,不起波瀾,不起情緒,不要辯解,老實受罰,如如不動,甚至,還想主動犯個錯,好讓自己能有個境界檢查自己的狀態(tài)。 我想,引禮師的目的大概也就是這樣,你犯沒犯錯也不是多么重要的事情,用香板修理修理你,主要是要讓我們認識自己的心,修正自己的心。 一較真,才發(fā)現(xiàn)自己還差很遠。當時,引禮師指出了我一個小毛病,語氣很嚴厲,差點就挨香板。表面上,觀察自己的心,還不錯,比較穩(wěn)定,老實配合,積極修改,稍過片刻,忽然,內(nèi)心里涌出一個非常惡毒和荒唐的念頭。 這個念頭竟然清晰地表達,他可能是故意找茬,為難我,修行真的很不容易,這樣改,太苦了,干脆別改了,就這樣一輩子也能過。行嗎? 不修行怎么能覺察到內(nèi)心里如此細微的念想呢? 我的一個師兄說,我們?nèi)似鹆四铑^,常常未經(jīng)覺察,自己就像狗撲骨頭一樣跟著這個念頭跑了,追逐著這個念頭,死也不松口。認為,這是“我”的觀點,“我”的想法,就是“我”。誰也休想動它,誰動它,就跟誰玩命。 怪不得,佛門里總是講放下放下,大概就是指的這個。 修 未 行 完 記 待 錄 續(x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