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學時最大的集體活動莫過于拔河。每個學校都有根乒乓球粗細的大繩,這繩說硬不硬,說軟不軟,用細麻擰成,抓起來多少有些扎手;大繩的兩頭用鐵絲捆死,中間有根紅繩,一頭懸著,很是顯眼。 每當大繩筆直鋪在地上,就知道要拔河了。每年春季學校開運動會,拔河是最后的大項目,拔完河決出勝負后運動會就散了,贏的一方雄赳赳氣昂昂地歡聲笑語,輸的一方低頭耷拉腦的,不互相埋怨就不錯了。記得一次拔河我打頭陣,全班男生二三十人隨后,女生都在一旁吶喊助威;對方也是勢均力敵,其助威隊伍喊得山響。老師的哨聲一響,大繩緊繃,雙方相持不下,盡管喊聲震天,垂下來的紅繩還是在中間穩(wěn)穩(wěn)不動。說實在的,拔河的第一感覺就是紋絲不動,繩如棍狀,腳下打滑,雙手有力如同無力,感覺有勁也使不上。我忽然發(fā)現只有打亂節(jié)奏,方可亂中取勝,于是就使壞地左右抖繩,以期打亂對方的節(jié)奏。 果然,對方的頭陣腳下一亂,身子一歪,隊伍就斜了,斜了就泄勁了,三下五除二,我們贏了,但也摔得七倒八歪的。贏了怎么摔都高興,輸了沒摔也高興不起來。年輕爭強好勝是本性,尤其在那個強調陽剛的年代。 拔河是很古老的游戲,戰(zhàn)國已有,為軍隊所用;至唐風行,唐玄宗多次在宮中組織拔河,楊玉環(huán)一旁嘚瑟著作陪,最多時有千人拔河,景象壯觀。唐玄宗甚至自己為此寫過詩,也命人寫過《拔河賦》??上菩跊]見過我們的拔河,失去一樂;我們也沒見過唐玄宗組織的拔河,甚至當時都不知道早在唐代拔河已經風靡。 (圖片來自網絡,尊重原作者版權) 往期文章鏈接:馬未都|疫苗 |觀復貓團扇清涼上市,點擊文末左下方的閱讀原文,即可惠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