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吉尼斯的統(tǒng)計,如果將所有形式的著作算入,世界上銷量最高的是《圣經(jīng)》,其次是莎士比亞的著作,第三則是偵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她的著作曾翻譯成超過103種語言,總銷量突破20億本。 她的作品也多次被搬上銀幕和舞臺,她的《控方證人》,讓比利·懷爾德提名6項當年的奧斯卡;《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慘案》、《無人生還》、《三幕悲劇》被多次改編搬上銀幕……而她創(chuàng)作的舞臺劇《捕鼠器》,從1952年11月25日開始,每晚上演連續(xù)50余年、20000多場至今不衰,每晚都在創(chuàng)造新的世界紀錄。 對于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讀者們來說,這位女王級的偵探小說家在她離世前做了一件驚天大事,引起了一場大轟動! 那就是: 著名比利時偵探 赫爾克里·波洛死了 舉世聞名的比利時偵探赫爾克里·波洛,死于英格蘭。年齡不詳。自1904年從比利時警署退休后,波洛先生逐漸成為一名聲名遠揚的私家偵探。阿加莎·克里斯蒂女士在她的小說中記錄了他那堪稱虛構(gòu)文學(xué)史上最為輝煌的豐功偉績。 波洛的晚年生活伴有關(guān)節(jié)炎,心臟也不太好,經(jīng)常得坐在輪椅上,讓人們將他從臥室抬到斯泰爾斯莊園的公共休息室里。他在艾塞克斯的私人療養(yǎng)院…… ——1975年8月6日 《紐約時報》 這是1975年8月6日,《紐約時報》在頭版為赫爾克里·波洛刊登訃告。 大名名鼎鼎的赫爾克里·波洛,阿加莎·克里斯蒂筆下的偵探,在那個時代與夏洛克·福爾摩斯齊名的虛構(gòu)人物。 1975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她的《帷幕》(又稱《幕后兇手》)一書中,讓波洛去世了。就在出版刊登的第二天,包括《紐約時報》在內(nèi)的各大媒體,紛紛報道這一虛構(gòu)人物的離世……數(shù)月之后,1976年,阿加莎·克里斯蒂也告別了人世…… 在阿加莎筆下創(chuàng)作的系列人物中,阿加莎將她人生出版的最后一起案子交給了馬普爾小姐,而湯米和塔彭絲的故事,則在1973年的《命運之門》中正式完結(jié)。唯獨赫爾克里·波洛,這位與福爾摩斯齊名、阿加莎筆下最著名的偵探,卻得到了一個老死逝去的結(jié)局。 根據(jù)阿加莎所述,原本《帷幕》一書她打算封存在一個時限為35年的保險柜中,直至她死亡之后才可以出版,然而她的編輯威廉·柯林斯似乎覺得趁著電影《無人生還》、《東方快車謀殺案》和新版戲劇《捕鼠器》在美國大火的時候出版,能讓圖書的銷量倍增,于是,在威廉·柯林斯的堅持之下,赫爾克里·波洛于1975年正式死去。 這說明阿加莎將波洛寫死已經(jīng)是注定的,阿加莎或許從來都不喜歡波洛獲得永生。而這,應(yīng)該要從六十一年前說起…… 連續(xù)播出了十三季的《大偵探波洛》 1914年的12月,阿加莎·米勒在一場舞會上遇見了中尉阿爾奇·克里斯蒂,如《魂斷藍橋》中的羅伊與瑪拉一般,他們飛快的相愛,結(jié)婚,阿加莎·米勒正式改名為阿加莎·克里斯蒂……伴隨著戰(zhàn)爭,阿爾奇·克里斯蒂中尉奔赴前線,兩人分開。而阿加莎進入醫(yī)院,慢慢成長為一名出色的藥劑師。 1917年,在醫(yī)院工作的阿加莎開始構(gòu)思一本偵探小說: “下毒謀殺?” “誰該被毒死?死于誰手?” “何時?以怎樣的方式?犯罪動機呢?” “我還需要一個偵探” “沒錯,比利時人?!?/strong> “一名有尊嚴的偵探怎么會是比利時人呢???” (注:此時由于一戰(zhàn)影響,大量比利時難民涌入英國,比利時人在當時成為了“骯臟”、“沒有尊嚴”的象征。) “這恰恰是我選擇他的原因,一名退休警官,不算年輕……” 最后一案 經(jīng)過一年的打磨,阿加莎·克里斯蒂轟動世界的第一部偵探小說《斯泰爾斯莊園奇案》面世,而赫爾克里·波洛就在這本書里正式誕生…… 從此,這個矮個子、小胡子的比利時男人開始出現(xiàn)在阿加莎的世界中……在阿加莎的腦海中,波洛正如她筆下一般詼諧、幽默、機智,當然,也有點話癆和毒舌,比如,波洛將馬普爾小姐稱為“老處女”。 而在安妮·馬丁內(nèi)蒂、紀堯姆·勒博創(chuàng)作,亞歷山大·弗朗繪制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真實人生》中大開腦洞。講述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一生,并魔幻般的把波洛先生,插進了她的真實人生中。 在阿加莎的世界里,她筆下的馬普爾小姐、湯米和塔彭絲如朋友一般,在她需要創(chuàng)作的時候“登門拜訪”。而波洛,則如幽魂一般,進入了阿加莎的生活里。 1926年,阿爾奇·克里斯蒂出軌,并與阿加莎攤牌,希望結(jié)束他們的婚姻??赡馨柶婵赡芎雎粤税⒓由且晃惶觳艂商叫≌f家,在他幼稚的遮掩下,阿加莎很快得知了阿爾奇出軌的所有事情。 這時候,在阿加莎的腦海中,剛剛結(jié)束《羅杰疑案》的波洛先生輕聲告訴了她一個計劃…… 第二天,阿加莎失蹤了。現(xiàn)場只留下了一輛沉入水底的車和阿加莎的隨身物品。而自然的,出軌的丈夫阿爾奇·克里斯蒂則成為了第一嫌疑人。那時候阿加莎已經(jīng)名聲大噪,這天,包括《每日鏡報》在內(nèi)的英國各大媒體爭相報道這一“丑聞”。阿加莎是無辜受害者,而阿爾奇則面臨警方和媒體的雙重拷問。 有趣的是,當這件事發(fā)生的時候,阿瑟·柯南道爾(《福爾摩斯》系列的作者)認為:“出版社還挺聰明,用這種方式宣傳她的作品《羅杰疑案》……” 埃德加·華萊士(英國犯罪小說家,經(jīng)典的《金剛》編劇)則說:“又是一種鬼把戲,毫無疑問” 英國偵探俱樂部的奠基人之一,同時期的偵探小說大師多蘿西·L·賽耶斯看見阿加莎失蹤的新聞興奮地說“這是一道完美的謎題!” 是的,沒有一位偵探大師相信阿加莎是真正的死亡,但普通人和媒體可不這么認為。在輿論的譴責(zé)下,警方受到極大的壓力,連夜審訊出軌渣男阿爾奇·克里斯蒂。媒體則將渣男出軌的事情曝光在大眾的視野下,阿爾奇身敗名裂…… 這時候,讀著報紙的阿加莎正躺在天鵝水療酒店里,和波洛先生聊著案件,回憶著她從小到大的生活。 幾周后,英國《每日見聞報》報道,阿加莎仍然活著。阿加莎重回公眾視野,沒有過多的解釋,但她已經(jīng)成功將渣男阿爾奇的劣跡公布于天下,也斬斷了與他最后的一點情絲。 兩年后,阿加莎開始了她的旅途。在阿加莎的一生中,她從多次前往非洲、中東等地。也在旅途中,認識了她后來的第二任丈夫,一位考古學(xué)家,同時也是比她小十四歲的小迷弟——馬克斯·馬洛溫。 1930年,馬克斯和阿加莎步入婚姻的殿堂。阿加莎和馬克斯過上了幸福溫馨的日子,阿加莎每年回一次英國,探望自己和前夫的女兒。其余時間,則是與考古學(xué)家馬克斯在境外生活,寫作成為了她生活的重中之重。 也就在這個時候,她被好友推薦登上東方快車,前往烏爾(如今伊拉克境內(nèi))一睹異域風(fēng)情。就在這輛列車中,阿加莎和她腦海中的波洛又展開了一次“頭腦風(fēng)暴”……而這一次的結(jié)果,則是著名的《東方快車謀殺案》。 從1974至2017年各種版本的《東方快車謀殺案》 滑動查看 1953年,阿加莎接受采訪,她說:“考古學(xué)家是發(fā)掘古文物的偵探”,而《文壇消息》也將這個作為當日的頭版,并附上了馬克斯·馬洛溫的考古照片,兩人幸福的生活一直持續(xù)到去世。 1956年,阿加莎來到了美國的科羅拉多。在大峽谷之上,阿加莎與腦海中的波洛又開始了一次閑聊: 波洛問:“我為什么不能來美國破個案子呢?夏洛克·福爾摩斯就來過!” 阿加莎:“一個比利時小個子男人走在布魯克林的大街上?是啊,為什么不呢?我從父親身上繼承了一半的美國血統(tǒng)呢。然后你就可以跌進這個大峽谷!或者摔進尼亞加拉大瀑布,因為你想抓住莫里亞蒂!” 阿加莎這一次來美國,最主要的目的是和比利·懷爾德聊一部劇本,而比利·懷爾德的這部作品名叫《控方證人》。 伴隨著影片的大熱,阿加莎越來越多的小說被搬上了銀幕:《尼羅河上的慘案》、《東方快車謀殺案》、《破鏡謀殺案》…… 伴隨著阿加莎的跨界出名,波洛的名聲也越來越大。但是就在阿加莎去世的前一年,她把波洛寫死了,讓這位一百一十多歲的“老年偵探”正式退役。 當波洛知道自己的死的時候,這位紅著眼圈,戴著小紅領(lǐng)結(jié)的矮個子偵探,說了一句“謝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