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宋小國也
萬章問曰:“宋小國也,今將行王政,齊、楚惡而伐之,則如之何?”孟子曰:“湯居毫,與葛為鄰、葛伯放而不祀?!?/span> 萬章問道:“宋是個小國,現(xiàn)在要施行稱王天下的政措,齊國、楚國感到憎恨而去討伐它,怎么辦呢?”孟子說:“成湯居住在毫地,與葛國相鄰,葛伯放縱無道,不祭祀先祖。” 1.
萬章:孟子的弟子。本書中他與孟子的問答甚多,《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云盂子“退而 與萬章之徒作《孟子》七篇”,據(jù)此,他似是孟子的高足弟子。 2.
將行王政:朱熹《集注》云:“宋王偃嘗伐薛,敗齊、楚、魏之兵,欲霸天下,疑即此時也。”因《史記·宋世家》記載了宋王偃的諸多暴行,謂“諸侯皆日‘桀宋’”,因而后來終于招致殺身亡國之禍。 3.
毫:此處所說的毫在今河南商丘東南,即前人所謂的南毫。 4. 祀:(sì)祭。
湯使人間之曰:‘何為不祀?’曰:‘無以供犧牲也,’湯使遺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湯又使人問之曰,‘何為不祀?’ 湯派人詢問他們說:‘為什么不祭祀?’葛伯說:‘沒有牲畜來做祭祀用的犧牲。’湯派人送給他們牛羊,葛伯把牛羊吃了,還是不用來祭把。湯又派人詢問他們說;‘為什么不祭祀?’
曰:‘無以供粢盛也。’湯使毫眾往為之耕,老弱饋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奪之,不授者殺之。有童子以黍肉餉,殺而奪之。 葛伯說:‘沒有谷物來做祭品。’湯派毫地的民眾去為他們耕田,年老體弱的人去送飯時,葛伯帶領(lǐng)著他的民眾攔住那些帶著酒食米飯的人搶奪,不肯給的就殺死。有個孩子帶著米飯和肉,遭到殺害而披奪走了食物。 5.
粢盛: (zī chéng)古代盛在祭器內(nèi)以供祭祀的谷物。 6.
饋:送。 7.
要:通“邀”,攔截。 8.
饟(餉xiǎng):“餉”的異體字,將食物給人叫做“餉”。
《書》曰‘葛伯仇餉’,此之謂也。為其殺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內(nèi)皆曰:‘非富天下也,為匹夫匹婦復(fù)仇也。’湯始征自葛載,十一征而無敵于天下。 《書》說‘葛伯與送飯者為仇’,就是指這件事。成湯因為葛伯殺死了這個孩子而去征討他,四海之內(nèi)都說:‘這不是貪圖天下的財富,是為平民百姓復(fù)仇。’成湯的征討從葛國開始,先后征戰(zhàn)十一次而無故于天下。 1.
《書》曰:趙注云:“《尚書》逸篇文。”偽古文《尚書》將其采人《仲虺之浩》。 2.
湯始征自葛載:此句亦見于本書《梁惠王下》齊伐燕取之章,也是《書》的逸文,唯文字咯有出入。載,朱熹《集注》云:“亦始也。” 3.
富:貪圖。載:記載。 東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歸市者弗止,芙者不變,誅其君、吊其民,如時雨降,民大悅。 他東向征討,西方的夷人便埋怨;南向征討,北方的狄人便 埋怨,都說:‘為什么丟下我們啊!’民眾對他的盼望猶如大旱時盼望下雨一樣,所到之處,趕集的不停止買賣,種田的不改變耕作,誅殺了殘暴的君主而撫慰那兒的民眾,如同及時降下的甘霖一樣,民眾非常喜悅。 4.
歸市者:商人。 5.
芙:通“耘”。 6.
吊:撫慰。
《書》曰‘徯我后,后來其無罰。’‘有攸不惟臣,東征,綏厥士女,匪厥玄黃,紹我周王見體,惟臣附于大邑周。’ 《書》說:‘等待我們的君王,他來了,我們就不受罪了。’‘攸國助紂為虐不肯服從,周王東向征討,安撫那兒的士民,他們用筐裝著黑色和黃色的絲帛,以能夠事奉我們周王為榮,歸服了大邦周室。’ 1. 徯(xī等待)我后(王),后來其無罰(受罪)。 2.
有攸(yōu)不惟臣:這以下至“大邑周”的一段文字:攸國助紂為虐不肯服從,周王東向征討,安撫那兒的士民,他們用筐裝著黑色和黃色的絲帛,以能夠事奉我們周王為榮,歸服了大邦周室。 3. 綏厥:(suíjué)綏:安撫。 4.
匪:同“篚(fěi)”,裝東西的筐子。玄黃:指獻(xiàn)的絲帛。 5.
紹:侍奉。 6.
大邑周:乃尊大之辭。 其君子實玄黃于篚以迎其君子,其小人革食壺漿以迎其小人, 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殘而已矣?!短摹吩唬?span lang="EN-US">‘我武惟揚,侵于之疆,則取于殘,殺伐用張,于湯有光。’ 那兒的官吏把黑色和黃色的絲帛裝在筐里來迎接府的官吏,那兒的小戾用筐裝著飯食、用壺盛著飲水來迎接周的士兵,是因為周把民眾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去除了殘暴的君主?!短┦摹氛f,‘把我們的軍隊發(fā)動起來,攻入他們的國土,除掉那殘暴的君主, 用殺伐殘暴的君王來彰明正道,比成湯的功業(yè)還要輝煌。’ 7.
取:去。殘:殘暴。 8.
《太誓》:即《泰誓》,據(jù)傳是周武王伐商大會諸侯的誓詞。
但今本《尚書》中的《泰誓》出于漢以后人的偽撰,故趙注云:此處所引乃“占《尚書》百二十篇時《太誓》也。” 9.
楊:朱熹訓(xùn)作“奮揚”。 10.
侵:侵略。”則取于殘:趙注釋此句意為“侵紂之疆界”,以“于”為虛詞。 11.
張:即彰明正道。
12.
于湯有光:猶今言更為輝煌。
不行王政云爾,茍行王政,四海之內(nèi)皆舉首而望之,欲以為君,齊、楚雖大,何畏焉?” 不施行稱王天下的政措便罷, 如果施行,四海之內(nèi)都抬頭盼望,要擁護(hù)這樣的人來做君主,齊國、楚國即使強(qiáng)大,有什么可怕的呢?”
【段意】孟子認(rèn)為,強(qiáng)弱之勢是可以改變的,關(guān)鍵在于行仁政,得民心。如果真正這樣做了,弱者有可能變強(qiáng),而不行此道的強(qiáng)看將因失去民眾的擁護(hù)而變?nèi)酢?span lang="EN-US">
|
|
來自: chenliwei80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