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心系病先兆

 事不宜急緩則圓 2018-07-19
心系疾病范圍甚廣,包括驚悸、怔忡、昏迷、心痛、不寐、多寐、健忘、昏迷、癡呆、百合病等。重點論述真心病,即心臟本身的病變。

真心病包括怔忡、心悸、胸痹、心痹及真心痛等。真心痛在《金匱要略》被歸納于胸痹范圍。怔忡包括現(xiàn)代醫(yī)學的心肌炎及心臟傳導系統(tǒng)疾病。心悸還包括肺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等。真心痛包括冠心病、心絞痛及心肌梗塞等。心痹主要指風濕性心臟病。

心病先兆潛證與火型體質(zhì)的關系
病理火型人體質(zhì)的特點是心氣素旺、火性內(nèi)伏,因此具有心系疾患的潛在易罹性?;饸馔ㄓ谛模鹦匝咨?,火易灼津,故此型人平時常呈陰虛火旺先兆證型。證見體型偏胖、面赤唇紅、口渴喜涼、心煩易熱、急躁失眠、溺黃便秘、舌質(zhì)紅苔少、脈洪數(shù)。《難經(jīng)·十六難》“外證面赤,口干,喜笑,其內(nèi)證齊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煩心,心痛,掌中熱而啘,有是者心也?!闭f明心病是有其素質(zhì)基礎的,心病潛證的存在是可能的。另外,心為火臟,火性炎上,心又主血脈,血脈遍布于體表及周身,且心主神明,火性之人氣質(zhì)外向。因此,心病征兆是容易外露的,心病的早期先兆是有其理論基礎的。

真心痛(冠心?。┫日?/b>
...真心痛在《內(nèi)經(jīng)》又稱為“厥心痛”和“卒心痛”,《靈樞·厥病》篇還把厥心痛具體分為腎心痛、肺心痛、胃心痛,肝心痛和脾心痛等。《金匱要略》則稱為胸痹。

真心痛的根本病源為痰濁阻絡和寒凝血瘀,其機制皆為脈絡受損、血行受阻,造成心臟本身缺氧失榮,輕則隱隱作痛,重則“手足青至節(jié)”或“色蒼蒼如死狀,終日不得太息”,疼痛程度可有“痛如以錐針刺其心”或“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等。正如《靈樞·厥病》篇所述:“厥心痛與背相控、善瘛,如從后觸其心,傴僂者……腹脹胸滿、心尤痛甚……痛如以錐針刺其心……色蒼蒼如死狀,終日不得太息……真心痛,手足青至節(jié),心痛甚,旦發(fā)夕死,夕發(fā)旦死”。

真心痛的根源,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因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為動脈粥樣硬化中最常見、發(fā)生率最高、危害最大的病變。

一、冠心病先兆
冠心病先兆潛證表現(xiàn)形式不一,大約有以下三型:

(一)痰熱型先兆潛證
...形體肥胖垂腴,并多突出在腹部,面部油光紅潤,痰多,口粘,煩悶發(fā)熱。舌苔黃膩,脈象滑數(shù),過勞即感胸悶氣粗,心前區(qū)不適。實驗室檢查為高血脂,多有家族史。其冠狀血管已開始狹阻,產(chǎn)生機制為痰濁阻絡,心臟慢性失養(yǎng)失榮,表現(xiàn)特點為不能耐勞,稍累即胸憋氣短。

阻截治則 以化痰降濁為主。目前多采用黃連溫膽湯:黃連、枳實、竹茹、茯苓、法半夏、陳皮、甘草加山楂、澤瀉、荷葉。

(二)陰虛肝旺型先兆潛證
形體干瘦,心煩易怒,失眠夢多,手足心熱,午后升火,頭暈腰酸,舌質(zhì)紅少苔,脈細數(shù),遇情緒激動則感左胸隱隱作痛,多伴有高血壓、高血脂。產(chǎn)生機制為肝腎陰虛水不涵木,致肝陽上亢肝風內(nèi)伏,并由于腎陰虛、虛火灼津煎熬成痰,而致心脈閉阻。其特點為頭暈脹,情緒不穩(wěn)定,易受激惹而出現(xiàn)左胸隱痛。

阻截治則 舒肝解郁,滋腎育陰兼以豁痰。目前采用張錫純建瓴湯加味:生懷山藥、懷牛膝、生赭石、生龍骨、生牡蠣、生地黃、生杭芍、柏子仁。

(三)氣滯血瘀型先兆潛證
面色偏滯,目圈發(fā)暗,乏力氣短,偶覺胸悶及隱隱刺痛,舌偏紫暗或有瘀斑,脈多沉澀。病機為氣虛運行無力致血行瘀滯,或感受寒邪,寒凝氣滯,血脈凝泣而瘀阻脈絡。其特點為易受氣候影響,遇冷則胸痛發(fā)作。

阻截治則 以溫經(jīng)益氣化瘀為原則,輔以溫經(jīng)散寒,常用《醫(yī)林改錯》血府逐瘀湯:桃仁、紅花、當歸、生地黃、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殼、甘草,偏寒者,酌加桂枝溫經(jīng)、散寒、通絡。

(四)隱性冠心病先兆
...隱性冠心病由于痛閾的個體差異,血管徑大小的懸殊,心肌肥厚程度的不同,以及勞動強度不一,因此可以無明顯的臨床表現(xiàn),但時隱時現(xiàn)的信號卻依然可見。如臨通風不良之地,易感氣悶,惡心,或出現(xiàn)轉(zhuǎn)移性癥狀,如心源性牙痛、心源性胃痛,因胃和心經(jīng)絡相通、經(jīng)氣相貫,《素問·脈解篇》說:“陽明絡屬心”,心病可以及胃,胃病可以及心,如《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篇,即為心胃互病的精粹論述。臨床上不少冠心病即以胃脘不適為前癥,說明冠心病的先兆表現(xiàn)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尤其隱性冠心病的表現(xiàn)形式更是變幻莫測。盡管如此,各種復雜、隱蔽的冠心病,其先兆表現(xiàn)仍然是可以捕捉的。

二、心絞痛先兆
心絞痛是由于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氧缺血所致的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胸骨后疼痛,胸部縮窄感,胸悶,氣短,心悸等,疼痛一般在15分鐘內(nèi)可以自行緩解。
與心肌梗塞的區(qū)別是,心絞痛為一過性供血不足,所導致的心肌缺氧缺血只是暫時的,休息及服用亞硝酸酯制劑可以迅速緩解,而心肌梗塞則是心臟因冠狀動脈閉塞,使部分心肌發(fā)生嚴重的、持久性缺血而發(fā)生壞死。
***臨床癥狀為持續(xù)性的胸骨后疼痛,并易出現(xiàn)心源性休克(暈厥、面色蒼白、手足冰冷,出冷汗、血壓下降、脈微欲絕),發(fā)熱,患者有瀕死恐覺,休息及服用亞硝酸酯制劑不能緩解。勞累、情緒激動、氣候(寒冷)、飽食等常為誘發(fā)因素。發(fā)熱、手術、疾病,如休克、貧血、心律失常(心動過緩或過速)等,皆可誘發(fā)心絞痛及心肌梗塞,心絞痛頻繁發(fā)作往往是心肌梗塞的信號。

報標癥
(1)一過性胸悶、氣塞常為冠心病及心絞痛的早期先兆,常出現(xiàn)于過勞、情緒激動及受寒等情況。
(2)一過性舌麻、吞咽發(fā)緊,因“舌為心之苗”,“手少陰之脈……上挾咽”(《靈樞·經(jīng)脈》)。
(3)于熟睡或夢中突然驚醒,憋氣,并很快消失。
(4)心前期隱隱作痛,于勞累及精神刺激、饑餓等情況時加重。
(5)氣壓改變及空氣不流通的環(huán)境,即感胸悶,氣短。

三、心肌梗塞先兆
...《素問·臟氣法時論》曰:“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甲間痛,兩臂內(nèi)痛”,
...《靈樞·厥病》曰:“真心痛,手足青至節(jié),心痛甚,旦發(fā)夕死,夕發(fā)旦死?!?/span>
...心絞痛的發(fā)作特點,《靈樞·厥病》曰:“厥心痛,與背相控,善瘛,如從后觸其心,傴僂者……腹脹胸滿,心尤痛甚……痛如以錐針刺其心,心痛甚……色蒼蒼如死狀,終日不得太息……臥若徒居,心痛間,動作痛益甚,色不變”。
...《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曰:“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碧岢隽颂禎嵝托乇缘陌l(fā)作征兆及治方。
...“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眲t提出了上焦心陽虛與冠心病發(fā)生的關系。
...歷代諸家對其病機不除外痰、瘀、寒、火四大因素,《諸病源候論》曰:“心痛者,風冷邪氣乘于心也,其痛發(fā)有死者”,《辨證錄·心痛門》曰:“夫真心痛原有兩證,一寒邪犯心,一火邪犯也”。其火主要是指五志所化之火,正如《雜病源流犀燭·心病源流》所言:“心痛之不同如此,總之七情之由作心痛”。《古今醫(yī)鑒》曰:“心脾痛者,也有頑痰死血”。強調(diào)了心痛與痰瘀的關系。
...心肌硬化,《靈樞·經(jīng)脈》曰:“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脈不通則血不流,血不流則毛色不澤,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以上說明冠心病的先兆證規(guī)律是客觀存在的,并且是可以掌握的。

心肌梗塞報標癥
(1)原來體力尚可,突然出現(xiàn)勞動耐受力低下,稍累即感心慌,氣短、出汗。
(2)原有心絞痛突然程度加重,發(fā)作頻繁,休息或含硝酸甘油不能緩解,疼痛加劇,時間延長。
(3)一過性胸悶、憋氣、胸痛、胸部如有重石沉壓感。
(4)變得易出冷汗,尤其是胸前后背大片出汗(心為汗)。
(5)面色變得蒼白或發(fā)黃(心主血脈其華在面)。

上述先兆預報時間約在一月以內(nèi),有可能發(fā)生心肌梗塞。此時如做心電圖可能會有一過性S-T段抬高呈單向曲線,或者S-T段明顯壓低,T波高聳等,或一過性血壓下降。此時期心臟冠狀動脈管腔已接近閉塞,但尚未出現(xiàn)心肌梗塞或已有局灶性梗塞。據(jù)報道,急性心肌梗塞發(fā)病前,20.6~84.6%有先兆表現(xiàn),稱為梗塞先兆或梗塞前綜合征(《冠心病》谷毓澍、張鴻修主編,1985年再版,天津科技出版社,206頁)。

...心肌梗塞而面黑如柴,則為脈閉心絕的惡訊。《靈樞·經(jīng)脈》曰:“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脈不通則血不流,血不流則髦色不澤,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故心肌梗塞見面黑必為兇險之兆,預后不良,應高度警惕。


怔忡(病毒性心肌炎)先兆
怔忡雖為多種心臟病的共癥,但因心肌炎先兆多表現(xiàn)為不明原因的心悸怔忡,故特以怔忡概之。

...心悸常由怔忡發(fā)展而來。《醫(yī)學綱目》曰:“怔忡,惕惕然心動而不寧,無時而作是也”?!峨s病源流犀燭·怔忡源流》曰:“怔忡,或由陽氣內(nèi)虛或由陰血內(nèi)耗”。...無論心肌炎、心律失常、肺源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等,都易出現(xiàn)怔忡、心悸。
(筑筑惕惕心動悸,怔怔忡忡不自安,飲多尿少為停水,厥冷汗后是虛寒。
【注】心下筑筑惕惕、怔怔忡忡,謂悸病之狀也。飲水多而小便少,水停心下之悸也,宜茯苓甘草湯,或五苓散。厥冷為寒,宜真武湯。汗后為虛,宜小建中湯?;虿灰蚝购螅翘撝跻?,宜炙甘草湯。)

一、病毒性心肌炎先兆
怔忡,除心律失常外,尤其為近代發(fā)病率極高,又常無典型癥狀的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征兆。由于心肌和傳導系統(tǒng)受到侵犯,因此遺留下長期的心律紊亂(包括心率不齊、心率過速,尤其多見的為心率過緩),故為怔忡、心悸的主要產(chǎn)生根源。

(一)心陰虛型先兆潛證
由于多病損傷陰血,或因七情暗耗傷陰致心陰素虧。呈現(xiàn)心煩。心神不寧,心常跳動不安,失眠健忘,舌紅,脈偏數(shù)等癥。一旦感受外邪患心肌炎時,則易向心陰虛型發(fā)展。證見心悸,心前期隱痛,頭暈乏力,五心煩熱,潮熱盜汗,顴赤面白,舌紅,脈細數(shù)無力等癥,報標癥為心動不安,脈細數(shù)無力。

阻截治則 祛邪解毒,益養(yǎng)心陰,方予抗心炎方:
人參、麥冬、五味子、苦參、丹參、玄參、野菊花、瓜蔞、板藍根。尚在潛證階段者,應服生脈散滋養(yǎng)心陰以去除產(chǎn)生心肌炎的土壤。

(二)心氣不足型先兆潛證
...該型病人因素體陽虛,稟賦不足,或由于久病傷氣,年高失養(yǎng)等致心氣不足。可見心慌乏力,面白自汗,舌淡,脈數(shù)無力等癥。報標癥為心悸氣短,言語努掙。

阻截治則 宜祛邪解毒,補氣益心。方予抗心炎方號藍根、桂枝、瓜蔞。潛證階段可服四君子湯或參芪湯等,強益心氣以抗邪防病。

(三)痰瘀凝阻型先兆潛證
多為中老年患者,由于素體肥腴,飲食不節(jié),痰脂瘀阻心脈所致。常感胸悶不適,精神打擊以及勞累則潛證顯露,脈偏澀,舌質(zhì)或見瘀點。如患心肌炎則易向心脈痹阻方向發(fā)展,證見胸悶,氣短,心前區(qū)作痛,頭暈乏力,煩躁不安,舌質(zhì)暗滯,脈澀無力或結(jié)代。報標癥為胸悶,心前區(qū)作痛。

阻截治則 宜益心祛邪,化瘀通脈。方予抗心炎方號:加炙甘草,畏寒肢冷加桂枝、附子,酌加生三七末。潛在階段可服血腑逐瘀湯。并酌加降血酯藥物。


心肌炎的先兆癥
由于人體的免疫反應差異較大,所以心肌炎的癥狀可與原發(fā)病同時出現(xiàn),亦可出現(xiàn)于其恢復期。有的顯著,有的不顯著,缺少特異性,尤其隱匿性心肌炎更無典型癥狀出現(xiàn),因此心肌炎的先兆癥較為隱蔽而復雜,但仍有規(guī)律可循。

1.類上呼吸道感染癥狀 病毒性心肌炎常以類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為掩蓋,但特點為有發(fā)熱頭痛,咽痛、身困乏力等類似感冒癥狀,卻常無眼鼻卡他爾癥狀。

2.類腸胃道感染癥狀 有的病毒性心肌炎由于為腸病毒所致,可以腹痛、腹瀉等腸胃道癥狀為序幕,但心悸、乏力等心肌炎信號必然時隱時現(xiàn)。

3.心率改變是心肌炎的重要信號 提示傳導系統(tǒng)已受損害,如出現(xiàn)上呼吸道感染的同時或數(shù)天后出現(xiàn)心率增速與體溫升高不相稱(一般而言,體溫升高一度,心率應增加10次),或心率減慢皆應警惕心肌炎的可能,此時作心電圖檢查,可出現(xiàn)心肌受損改變。

4.胸悶 心前期隱痛,常為心肌炎的外兆,是心肌已受損害的警號。

5.類似感冒卻高熱不退,虛軟乏力 也應警惕心肌炎的可能,虛軟空飄感可能和缺鉀有一定關系。

6.言語努掙為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信號 許多心肌炎患者在復發(fā)前,亦皆有言語努掙先兆。待出現(xiàn)驚悸、怔忡時,已提示心肌及傳導系統(tǒng)有較重損害。

潛隱性心肌炎先兆
1~2周前有上呼吸道或腸胃道感染史,如咽痛、咳嗽、四肢酸痛或腹痛、腹瀉,以后逐漸出現(xiàn)虛軟乏力,氣短胸悶,言語努掙,則為心肌炎信號,心電圖可示正常,但心肌或傳導系統(tǒng)已留下潛匿性改變。
總之,如不明原因發(fā)熱數(shù)天后,漸現(xiàn)足軟、全身明顯的軟弱、乏力、心悸、氣短,就應高度警惕隱匿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

病毒性心肌炎兇兆
...心肌炎很容易發(fā)生厥脫,相當于心源性休克。病人如出現(xiàn)煩躁不安,反應遲鈍,昏厥,甚至昏迷,面色蒼白,全身濕冷,心率增快,脈搏細數(shù)無力,血壓下降〔收縮壓在10.7千帕(80毫米汞柱)以下〕則為心源性休克的兇兆,應立即搶救。
...偏于陽脫,四肢厥冷,脈微欲絕,較重者,用參附龍牡湯急救:人參、制附片、龍骨、牡蠣;
...偏于陰脫,唇干舌紅,尿少,則用四逆生脈散:附子、甘草、人參、麥冬、五味子減去干姜。

急性心力衰竭危象
...多發(fā)生于重癥彌漫性心肌炎,以突然昏厥(心源性昏厥)甚至抽搐、紫紺、呼吸暫停、脈微欲絕、冷汗肢厥等為征兆,如突然出現(xiàn)起坐喘息,面白唇紫,口吐大量粉紅色泡沫痰,則為急性肺水腫的兇訊。嚴重者甚至可致心臟驟停,由于心臟排血突然消失,引起腦的不可逆性損壞,故??蓪е滤劳觥S锚殔騾⒏綔喝藚?、附子進行急救。
心系病先兆

心臟傳導阻滯兇兆
心肌炎分兩種類型,一類為主要損害心肌型,則易發(fā)生急性心力衰竭;一類為主要侵犯傳導系統(tǒng),傳導系統(tǒng)受損,嚴重的易出現(xiàn)傳導阻滯兇兆,屬中醫(yī)臟竭兇兆,導致心臟停搏而猝死。急救仍用獨參湯或參附湯


胎心?。ㄏ忍煨孕呐K?。┫日?/b>
胎心病主要指先天性心臟病,先心病分為無分流型先心病及有分流型先心病兩大類。先心病分屬于中醫(yī)怔忡、心悸之列,兒科則包括于五遲、胎怯的范圍。兒科是胎心病先兆觀察的重要部門《小兒藥證直訣·卷上·脈證治法》曰:“胎怯……生下面色無精光”,“心病多哭叫驚悸”,(同上·五臟病)“心主驚,實則叫哭發(fā)熱……虛則臥而悸動不安”?!队子准伞ぬゲ≌摗芬嘣唬骸胺A心氣為血脈……心氣不足則血不華色,面無光彩”?!秼胪愝汀吩唬骸绑@搐啼叫屬心經(jīng)”?!队子仔聲ぞ砣さ貌≈吹谄摺罚骸皽喩斫詨褵嶂w不能任,怕冷增重覆,腮紅面似金,口干常鼻燥,漸次病根深,只因驚仆得,此病本從心”。
...嬰幼兒期,如見面無精光,發(fā)育遲緩,身體羸瘦,面白腮紅,夜啼煩擾,咽乳發(fā)嗆,心胸發(fā)涼,則常為先心病的信號,應進一步進行心臟聽診和X線確診。
...成年人如常出現(xiàn)暈厥、紫紺、下蹲動作,應警惕先心病的可能。

1.心悸、氣急 大多數(shù)先心病皆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氣急先兆,在勞累、生病、情緒激動時尤為明顯,但其程度仍然以分型不同而異,如無分流型不嚴重者,可以無癥兆,如右位心可終身無癥狀,面向左分流型則心悸,氣急出現(xiàn)的早而且較重,向右分流型則出現(xiàn)較晚且較輕。

2.杵狀指 杵狀指為先心病的常見征兆之一,提示缺氧已較為嚴重。

3.頸動脈搏動及虛里(心尖搏動)搏動應衣 大多數(shù)先心病人由于心臟負荷重,心臟病理代償性肥大,因此常有頸動脈及心尖搏動較強烈征象,并且出現(xiàn)的比較早。

4.下蹲動作 常見于向左分流的紫紺型先心病,由于全身缺氧所致。

先心病兇兆
1.咯血 為先心病向右分流導致肺充血的較重征象??┭?,尤其是咯泡沫血痰,伴喘促、心悸,為左心衰竭肺水腫的嚴重信號。
2.水腫 伴紫紺、心悸、肝腫大,為先心病右心衰竭的兇訊,提示心臟已失代償。
3.發(fā)熱 伴寒戰(zhàn)、心悸、乏力、心前區(qū)不適,為先心病并發(fā)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的兇兆。因為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心臟素質(zhì)較差,因此極易繼發(fā)感染。如上述癥狀逐漸出現(xiàn),并伴貧血、脾腫大、杵狀指、皮膚瘀點等,要考慮亞急性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尤須注意,如栓子脫落易導致內(nèi)臟(腦、肺、腎)等栓塞而出現(xiàn)危癥。

早期治療:一般以生脈飲:人參或黨參、麥冬、五味子酌加丹參、赤芍、桃仁。
肢冷、惡寒偏陽虛者,可酌加附子、桂枝。
瘀象較為嚴重,胸痛、舌有瘀塊,體質(zhì)較好者可酌用血府逐瘀湯:桃仁、紅花、當歸、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殼、甘草并酌加人參.


肝心?。ǜ哐獕盒孕呐K?。┫日?/b>
肝心病,即高血壓性心臟病,病源在肝,累及于心,故曰肝心病。根源在于長期肝陽上亢,血升火動,血脈壅阻,使心鼓動負荷加重,日久心質(zhì)受損,心鼓動力減弱,導致高血壓性心臟病。

(一)肝氣偏亢先兆潛證
素體肝氣偏旺,因肝乃風木之臟,體陰而用陽,又剛為將軍之官,性剛勁而主動主升,故肝氣偏旺之人,多性急易怒,最易氣升血涌,面目常赤,時感頭脹眩暈,脈弦有力。
阻截治則 柔肝養(yǎng)肝,以杜絕肝氣升動,方選柔肝飲化裁:白芍、柴胡、牡蠣、鉤藤、牛膝、一貫煎:干地黃、白芍、沙參、杞子、麥冬、當歸、川楝子,上二方皆可酌加代赭石、石決明。

(二)肝腎陰虛先兆潛證
肝腎之陰素虧,導致水不涵木,這是肝陽上亢產(chǎn)生的根源之一,因肝腎同源,肝腎之陰互資,肝陰虛可下汲腎陰,腎陰虛則肝陰泛濡,故肝腎陰虛往往共見。表現(xiàn)為頭暈耳鳴、目眩眼花、五心煩熱、顴紅盜汗、咽干口燥、遺精腰酸、帶下經(jīng)少、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阻截治則 養(yǎng)陰潛陽,方用滋水涵木飲杭芍、生龍骨、生牡蠣、牛膝、丹皮、龜板、佛手。建瓴湯:生懷山藥、懷牛膝、生赭石、生龍骨、生牡蠣、生地黃、生杭芍、柏子仁。

報標癥上述二癥如見勞累后氣短心悸為高血壓性心臟病的報標癥,可酌加黨參、麥冬、棗仁等以益心寧神。
...高血壓以陰虛陽亢型較多,且至引起高心病時,大多正氣已虛,因此雖以平肝潛陽為主,然必輔以養(yǎng)陰益氣以兼顧正氣保護心臟。
...血壓較高時則酌用天麻鉤藤飲:天麻、鉤藤、石決明、山梔、黃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或鎮(zhèn)肝熄風湯:懷牛膝、生赭石、生龍骨、生牡蠣、生龜板、生杭芍、玄參、天冬、川楝子、生麥芽、茵陳、甘草酌加黨參、丹參、柏子仁。
...已發(fā)生心力衰竭則應用人參之類進行搶救。

高心病兇兆

1.左心衰竭兇兆 高心病由于左心室肥大,日久失代償而發(fā)生左心衰竭。其先兆癥為勞力性心悸及呼吸困難,即在勞累后出現(xiàn)心悸,氣急,但經(jīng)休息可以緩解。如夜間熟睡之際突然發(fā)生氣悶、氣急而驚起,數(shù)分鐘后緩解,次日并無不適,則為左心衰竭的早期信號。如繼續(xù)發(fā)展下去,出現(xiàn)呼吸困難,雖經(jīng)休息不能緩解,即非勞力性呼吸困難,則為左心衰竭失代償?shù)臉酥尽R院笥捎诜窝h(huán)郁血、肺動脈高壓的不斷增高,心臟失代償越來越重,呼吸困難、紫紺、心悸、都日愈明顯,為左心衰竭征兆。

2.急性肺水腫 為急性左心衰竭的征兆,常于夜間突然發(fā)生,癥見端坐呼吸、咳吐大量粉紅色泡沫痰、鼻翼煽動、紫紺、嘆息性呼吸。

3.肺性腦病 為二氧化碳潴留導致腦嚴重缺氧,引起昏迷、呼吸浮淺、微弱至停止的惡性病癥。

4.右心衰竭 在心衰竭如繼續(xù)發(fā)展下去,可導致右心衰竭,最終全心衰竭而亡,其征兆為尿少、下肢水腫,甚至腹腫、肝大、頸靜脈怒張。

高血壓性心臟病出現(xiàn)上述兇兆均提示預后不良,應緊急搶救。


驚悸(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先兆
驚悸為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的主要征兆。由于發(fā)病與心膽的關系較大,故先兆癥也多首先披露于心膽……
《素問·舉痛論》曰:“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此外,驚悸雖然與水飲、瘀血、痰火等都有關系,但大多屬心膽虛,
《金匱要略》說:“寸口脈動而弱,動即為驚,弱則為悸”。說明盡管驚悸有外忤因素,然必有內(nèi)虛隱患。

先兆潛證
清·羅國綱曰:“驚悸者,肝膽怯也”(《羅氏會約醫(yī)鏡·卷十·論怔忡、驚悸、恐懼、健忘》),故其先兆證多與心膽有關。本病多為木質(zhì)人氣質(zhì)型。蓋膽為乙木,肝為甲木,木性多秉風氣,風性善變,故該氣質(zhì)型人平素即敏感多疑,憂郁善嫉,遇事易驚。體型細長或小巧纖弱,脈多弦細,舌質(zhì)淡苔薄。

(一)心膽虛先兆潛證
心膽素虛,表現(xiàn)為怯弱膽小,憂柔寡斷,善驚易恐,多夢易醒,如《靈樞·四時氣》曰:“善嘔,嘔有苦,長太息,心中澹澹,恐人將捕之,邪在膽,逆在胃”。但尚未出現(xiàn)明顯驚悸,以心惕惕而動為其報標癥。
阻截治則 養(yǎng)心溫膽,以阻斷其發(fā)展,方用平補鎮(zhèn)心丹:(《局方》):酸棗仁、五味子、天門冬、麥門冬、熟地黃、遠志、人參、山藥、肉桂、龍齒、朱砂、茯神、茯苓、車前子。

(二)肝郁痰擾先兆潛證
平素憂郁寡歡,多愁善感,胸悶不舒,涎多善嘔,苔膩脈弦。報標癥為時感胸悶、心悸、氣短。
阻截治則 舒肝解郁,豁痰清膽,方用溫膽湯:枳實、竹茹、茯苓、法半夏、陳皮、甘草與消遙散:柴胡、白芍、薄荷、茯苓、白術、當歸、生姜、甘草交替服用,或用甘麥大棗湯:甘草、麥冬、大棗。

(三)心腎陰虛先兆潛證
心火素旺灼傷心陰或久病傷腎,耗奪腎陰,致腎水虧于下,心火炎于上。故時覺面赤足熱,頭暈耳鳴,心悸煩躁,失眠夢多,遺精腰酸,口干舌紅,脈細數(shù),報標癥為心煩不安。
阻截治則 滋養(yǎng)心陰,清熱除煩為主,方用靈芝養(yǎng)心方柏子仁、枸杞、麥冬、當歸、菖蒲、茯神、玄參、熟地、甘草。天王補心丹:人參、玄參、生地、丹參、茯苓、五味子、遠志、桔梗、歸身、天冬、麥冬、柏子仁、酸棗仁、朱砂。


脈律失常(心律失常)先兆
脈律失常即心律不齊,雖然受精神因素的影響,但更多信號來自軀體性因素,并常常是心臟病的不祥之兆……
脈律失常屬中醫(yī)怔忡,心悸范圍,主要癥狀除心悸、怔忡之外,尚有氣短、胸悶、頭暈、脈象參伍不調(diào)等癥。如《素問·三部九候論》所說:“參伍不調(diào)者病”即指脈象乍疏乍數(shù)、參伍不調(diào)為脈律失常的主要征象,又如《素問·平人氣象論》所說:“人一呼脈四動以上日死……乍疏乍數(shù)者死。”《靈樞·口問》說:“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均強調(diào)了脈律失常對人體的危害性。脈律失常無論脈律過速、過緩或不齊的產(chǎn)生原因皆與臟虛、七情過激,以及風、火、痰、瘀等因素有關,尤與心膽肝腎的關系更為密切。但仍以心為病之本源,故其先兆證常表現(xiàn)為心的虛實病變,主要約下列二大證型。

一、先兆潛證
(一)心氣不足先兆潛證
素稟不足,心氣本虛或久病氣衰,損傷心氣,或年高體弱,心力日減,皆可導致心氣不足,心失所養(yǎng)而見頭昏乏力、自汗、勞即心悸、舌質(zhì)淡、脈細弱等癥。該型多為竇性心動過緩、期外收縮、房室傳導阻滯等疾患的先兆證,報標癥為動輒心悸。
阻截治則 為補心寧神,方予生脈飲:人參或黨參、麥冬、五味子,或益心飲

(二)心陰虧虛先兆潛證
多由五志化火損傷心陰,或勞神過度心陰暗耗,或熱病久病傷陰,皆可導致心陰虧乏。證見頭暈心煩、失眠盜汗、手足心熱、咽干舌燥、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等癥。該型多為竇性心動過速、陣發(fā)性心動過速等疾病的先兆證,報標癥為心煩不安。
阻截治則 滋養(yǎng)心陰,安神寧志。如兼腎陰虛,證見頭暈耳鳴、夜熱盜汗、腰酸帶下、遺精膝軟,則用天王補心丹:生地、人參、丹參、元參、白茯苓、五味子、遠志、桔梗、當歸身、天門冬、麥門冬、柏子仁、酸棗仁。心火偏旺的證見心煩不安、驚悸夢多、面赤舌紅、脈細數(shù),則用朱砂安神丸:朱砂、黃連、炙甘草、生地、當歸糾正。兼血虛者,證見面色不華、頭暈眼花、心悸氣短等,又當兼補心脾,方用歸脾湯:黨參、黃芪、當歸、白術、茯神、遠志、元肉、木香、棗仁。

二、竇性心律失常
竇性心動過速屬于中醫(yī)怔忡、驚悸范疇,主要為心的病變?!秲?nèi)經(jīng)》則列之為心經(jīng)的是動病,如《靈樞·經(jīng)脈》曰:“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是動則……胸脅支滿、心中憺憺大動”。《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曰:“少陰所至為驚惑”。說明心悸為心的虛實信號,如《千金方·驚悸》曰:“徵音(火)人者,主心聲也……其經(jīng)手少陰……虛則驚掣心悸,定心湯主之”。王叔和《脈訣·驚病之脈》曰:“心脈歌:實大相兼并有滑,舌強心驚語話難”。說明心悸產(chǎn)生的原因雖較為復雜,但仍以心病為本。
阻截治則 鎮(zhèn)驚安神,如磁朱丸:磁石、朱砂,如氣血虛者可用歸脾湯:黨參、黃芪、白術、茯神、遠志、木香、棗仁、元肉、炙甘草。

兇兆 心動過速常為心力衰竭的信號,心動過速發(fā)展下去可引起心室顫動,甚至心力衰竭。
...竇性心律不齊還包括竇性心動過緩,特征為每分鐘心搏低于60次,為迷走神經(jīng)張力過高所致,常是梗阻性黃疸、顱內(nèi)壓增高及病竇綜合征的征兆。

三、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又稱“病竇”)
本病屬于竇房結(jié)本身的器質(zhì)性病變,多表現(xiàn)為心動過緩,主要是冠心病及心肌炎的征兆。病機為竇房結(jié)供血不足,其癥狀為氣短、怔忡、脈緩。報標癥為言語努掙,即發(fā)病前常感言語時氣短難接。
治療用麻辛附子湯:麻黃、細辛、制附片加丹參、黨參、郁金、瓜蔞,脈不甚緩者可用生脈飲:人參、麥冬、五味子加丹參。

兆 心動過緩(40次以下)易突然暈厥,甚至抽搐為阿—斯氏綜合征兇象,死亡率極高,須緊急搶救。

四、期外收縮(過早搏動)
本病除神經(jīng)官能癥外,還為冠心病及心肌炎(包括風濕性心肌炎及中毒性心肌炎)的信號。中醫(yī)屬心動悸、脈結(jié)代,亦稱“逸脫脈”?!秱摗?77條用炙甘草湯炙甘草、桂枝、麥冬、生地、麻仁、阿膠、人參、大棗可酌加丹參主治。

兇兆 誘發(fā)心肌梗塞或心力衰竭:當出現(xiàn)胸骨后劇痛、胸悶、氣塞、昏厥、面色蒼白、出冷汗、四肢發(fā)涼、脈微欲絕,為心肌梗塞發(fā)作的征兆。如見紫紺、心悸、氣喘、下肢浮腫,肝腫大則為誘發(fā)心力衰竭的兇訊。

五、陣發(fā)性心動過速
陣發(fā)性心動過速指心搏每分鐘150次以上的一種心律失常疾患。仍屬驚悸、怔忡之列,《素問·大奇論》曰:“脈至如數(shù)、使人暴驚”?!端貑枴て饺藲庀笳摗吩唬骸安⌒拿}來,喘喘(形容急促)連屬,其中微曲曰心病。”這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病,為許多心臟器質(zhì)性疾病的信號。諸如冠心病、風心病、肺心病、高心病、心肌病、病竇綜合征、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病的征兆。
治療,偏火盛的用朱砂安神丸:朱砂、黃連、炙甘草、生地黃、當歸,
         偏氣虛的用生脈飲:人參、麥冬、五味子酌加丹參、朱砂。


六、心律失常危象(主要指真臟脈危象)
《素問·玉機真臟論》曰:“真脾脈至,弱而乍數(shù)乍?……乃死”。形容脈率不齊,忽快忽慢,是脾將竭之兆。又如《素問·平人氣象論》曰:“死脾脈來……如屋之漏……曰脾死”,指出了脈滯緩如屋之漏為脾臟竭的兇兆,
《素問·三部九候》曰:“參伍不調(diào)者病”,“其脈乍?乍數(shù)、乍遲乍疾者,曰乘四季死”。此外,元代危亦林《世醫(yī)得效方》記載的“十怪脈”,即釜沸脈,魚翔脈、蝦游脈、屋漏脈、雀啄脈、解索脈、彈石脈、偃刀脈、轉(zhuǎn)豆脈、麻促脈,皆為嚴重心律失常的征兆。

(一)急性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易誘發(fā)急性心力衰竭,表現(xiàn)為心源性昏厥、心源性休克、急性腦水腫(喘促氣急、端坐呼吸、面白唇紫、咳吐大量血性泡沫痰)。主要由于持續(xù)性心律失常導致心排血量驟減,全身臟腑器官缺氧缺血所致。其心源性休克無法糾正,導致的心肌損害呈不可逆性,心肌損害反過來又加重了心力衰竭,形成惡性循環(huán),從而誘發(fā)急性心力衰竭。

(二)房室傳導阻滯
為心肌病變所導致,常為冠心病,心肌炎、風心病、先天性心臟病、中毒(洋地黃中毒)等疾病的嚴重后果,心搏在每分鐘28~50次的范圍內(nèi)。中醫(yī)屬臟竭。如《靈樞·根結(jié)》曰:“四十動一代者,一臟無氣;三十動一代者,二臟無氣;二十動一代者,三臟無氣;十動一代者,四臟無氣;不滿十動一代者,五臟無氣”。房室傳導阻滯為五臟無氣的兇兆,尤其為心氣欲竭之危象,預后往往不良。王叔和《脈經(jīng)》亦曰:“脈來五動而一止者,五臟無氣,卻后五日而死”。(卷四·診脈動止投數(shù)?數(shù)死期年月第六)這種脈中醫(yī)又稱“屋漏脈”,為胃氣將竭的真臟死脈,上述皆表明房室傳導阻滯是心律失常的嚴重征兆。

(三)心源性暈厥
心排血量銳減,組織器官灌血不足,缺氧缺血,導致急性循環(huán)衰竭屬中醫(yī)脫厥。由于嚴重的腦缺血發(fā)生昏厥、紫紺、抽搐、甚至死亡,又稱為阿—斯氏綜合征。

(四)心房、室撲動和心房、室顫動兇兆
常發(fā)生于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冠心病及心肌炎等心臟器質(zhì)性損害。屬異位性心動過速,起搏點分別在心房或心室,心室率皆在每分鐘150次以上,本病屬于中醫(yī)怔忡、驚悸范疇,中醫(yī)文獻有“沸釜脈”、“火薪脈”的記載,即形容脈至的疾數(shù),如鍋釜里滾開的沸水,亦如燃燒的火焰無法定形計數(shù)。如《素問·大奇論》曰:“脈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奪也,草干而死”。實際上指出了相當于心房室撲,顫動的不良預后。此外,尤須注意本病極易發(fā)生心搏消失,心排血量全無而死亡。

(五)猝死
嚴重的心律失??梢鹦呐K驟停,是心力耗竭的征兆,可致突然死亡。


胸痹(肺源性心臟?。┫日?/b>
胸痹的實質(zhì)主要為肺心病,指肺病及心,心肺具病的疾患,常由咳嗽、喘息、肺脹等疾病發(fā)展而來。
《金匱要略》說:“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shù)”即是。心肺關系在胸痹中非常重要,喘息、心悸常為心肺具病的標志,如《素問·陰陽別論篇》說:“二陽之病發(fā)心脾……其傳為息賁者,死不治?!睘樾睦奂胺蔚恼撌?,《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曰:“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中藏經(jīng)·脈證定死生》說:“病氣人一身盡腫,四肢不收,喘無時,厥逆不溫,脈候沉小者死,浮大者生”?!兜は姆ā份d戴元禮注曰:“肺脹者,動則喘滿、氣急息重”等,又為肺累及心的征兆。

一、先兆潛證
(一)肝火犯肺先兆潛證
性情多急躁易怒,常惹動肝火,上灼肺津,肝火升動致肺失肅降(所謂“木火刑金”),則胸脅悶脹、咳吐不爽、痰干而粘、咽燥舌紅、脈數(shù)。
阻截原則
清肝潤肺,方予黛蛤散:青黛、海蛤,酌加貝母、麥冬、沙參、枇杷葉、山梔。

(二)陰虛內(nèi)熱先兆潛證
素體消瘦、陰虛火旺、虛火灼津、致肺陰受損,故常呈夜熱、盜汗、干咳少痰、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等癥。
阻截治則
滋陰潤燥,方用養(yǎng)陰清肺湯:大生地、麥冬、甘草、玄參、貝母、丹皮、薄荷、白芍。

(三)肺腎陽虛先兆潛證
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失養(yǎng),致肺腎陽虛,證見乏力氣短,勞即咳喘、痰涎清稀、畏寒肢冷、脈沉細、舌胖嫩、苔白膩。
阻截治則
補益肺腎,散寒化痰,方用人參胡桃散:人參、蛤蚧、杏仁、茯苓、貝母,桑白皮、知母、甘草。

上述三型,皆易導致久咳,損傷肺絡、日久痰瘀阻脈,累及于心,為肺心病形成的潛證,因此,必須及早糾正以防后患。

肺氣腫是肺心病發(fā)生的前軀階段,在長期咳嗽的基礎上,逐漸出現(xiàn)呼氣延長,勞累后氣急,休息時得以緩解,以及偶感胸悶,為早期肺氣腫的信號。以后氣急逐漸加重至休息也不能緩解,并常感憋氣、胸悶、疲憊,則已進入肺氣腫的典型階段,此時肺部體征可出現(xiàn)明顯肺氣腫征兆,如桶狀胸、語顫減弱,叩診清音X線檢查也可助診。由于肺部循環(huán)阻力的增高出現(xiàn)肺動脈高壓,心臟負荷也隨之增大,右心室逐漸肥大,即構(gòu)成肺心病,勞累后出現(xiàn)心悸、氣急、紫紺為肺心病信號。X線檢查可見心界擴大,叩診亦呈心界擴大。

二、阻截治則
...偏肺寒的呈氣短胸悶,咳痰清稀,形寒肢冷,苔白膩舌質(zhì)淡,脈浮緊或浮數(shù)等癥,則溫肺化痰,方用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細辛。
...偏痰熱的證見氣阻胸悶、咳吐粘痰、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治則為清肺化痰。方用三子蔞貝湯:蘇子、葶藶子、杏子、瓜蔞、貝母、梔子、黃芩、地龍、甘草。
...偏心肺陽虛的,呈胸悶心悸、氣短喘息、面白唇紫、足腫肢冷、肺細數(shù)無力、苔白潤舌青紫,以益心氣回陽、化痰行水,方用真武湯:炮附子、白術、茯苓、白芍、生姜,
...挾瘀甚者,證見胸悶憋氣,面晦滯舌紫,脅下脹痛,痰挾血絲又當益肺化瘀,方用人參蛤蚧散:人參、蛤蚧、茯苓、杏仁、貝母、知母、桑皮、甘草酌加青黛。失笑散:蒲黃、五靈脂。

三、肺心病兇兆
(一)呼吸衰竭(肺氣脫)
由于低氧血癥(缺氧)和高碳酸血癥(二氧化碳潴留),相繼出現(xiàn)呼吸性及代謝性酸或堿中毒,導致酸堿平衡紊亂,水鹽電解質(zhì)平衡失調(diào),出現(xiàn)昏迷、紫紺、抽泣式呼吸是呼吸衰竭的兇兆,為肺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肺性腦病(肺腦?。?/font>
由于高碳酸血癥(二氧化碳潴留)引起腦缺氧稱為肺性腦病。先兆癥為躁動、心煩(為腦麻痹前的興奮),繼而淡漠→嗜睡→昏睡,一旦出現(xiàn)昏迷、抽搐、嘆息式呼吸即為肺性腦病的危象,預后不良。

(三)右心衰竭(心氣脫)
由于右心長期負荷過重,日久失代償而致心力衰竭,早期先兆為勞累后氣急,心悸加重,休息不能緩解,頸靜脈搏動增強,漸之,除心悸、氣急加重外,還出現(xiàn)尿少、下肢浮腫、紫紺、肝腫大,則為右心衰竭的典型征兆。X線檢查心界已擴大。如見表情淡漠或煩躁、肢冷、出冷汗、面色蒼白、唇紫、鼻扇動,則為心源性休克的危象,提示心肺衰竭,生命瀕危。



心痹(風濕性心臟?。┫日?/b>
心痹,指風濕性心臟病,本病雖與關節(jié)痛密切相關,然心痹實源于咽,因心脈上挾咽,心咽相通,受咽部毒熱干擾所致。故先兆癥的標雖在周身關節(jié),本卻在咽……
...《內(nèi)經(jīng)》認為由脈痹發(fā)展而來,《素問·痹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脈痹不已,復感于邪,內(nèi)舍于心?!辈⒂浭隽诵谋缘木唧w癥狀:“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嗌干,善噫,厥,上氣則恐”。

風心病先潛證
(一)濕熱型先兆潛證
該型心痹與感受濕熱的關系最大,咽常作痛,扁桃體呈°~°度腫大,經(jīng)常患風熱型感冒,加之,患者長期居處潮濕之地,故關節(jié)經(jīng)常不適,偶有心前區(qū)隱痛。
阻截治則 
1.清熱除濕利咽,方予利咽蠲痹湯活、忍冬藤、連翹、桔梗、射干、白術、茯苓、牛膝、防己、甘草。
2.該型由于濕熱傷陰,陰不斂陽、致心陽浮越,故易發(fā)展為心陰虧虛型心痹,證見面暗,顴紅如朱,胸悶夜熱,手足心熱,心悸氣促。又當清熱育陰蠲痹,方予益心蠲痹湯參、麥冬、桑枝、秦艽、萆薢、忍冬藤、牛膝、獨活、姜黃、沒藥、丹參、甘草。

(二)寒濕型先兆潛證
素體單薄,陽氣不足,腠理空虛,或居處陰冷之地,致寒濕之邪客襲入體。可見面色?白,手足常冷,畏寒,天冷即感關節(jié)酸痛,動即氣促、汗多乏力。進一步發(fā)展還易導致心水癥。
阻截治則 溫陽益心蠲痹,方予桂枝附子湯加味:桂枝、附子、白術、茯苓、防己、丹參、甘草。


風心病早期信號
由于心痹的主要病理為瓣膜口狹窄或關閉不全,導致血行受阻,因此“瘀”為本病的主要病理。如《內(nèi)經(jīng)》說:“心痹者,脈不通”(《素問·痹論》)故以瘀象為本病的早期信號,即曾有發(fā)熱,咽痛、關節(jié)痛史,漸出現(xiàn)動則心悸,胸隱痛。天氣變化加重常為本病早期信號。咽峽炎、扁桃體炎數(shù)日后,心前區(qū)隱痛,偶感心悸,常為隱性心痹的預兆。

典型征兆

(1)胸悶隱痛,時感憋氣,常有氣短現(xiàn)象。

(2)心悸怔忡,動則加劇,天氣變化明顯,為風心病、心臟損害征兆。

(3)關節(jié)作痛,并與天氣變化有關,關節(jié)周圍可能到皮下小節(jié)結(jié)。

(4)日久失代償,心衰可出現(xiàn)面白、顴赤、唇紫(二尖瓣面容),疲倦乏力及持續(xù)性心悸、怔忡,甚則氣喘、咳嗽、水腫。

風心病兇兆
(一)心陽暴脫
患者于夜間突然出現(xiàn)端坐呼吸,氣喘,憋氣、神昏,唇紺,并咯吐血性泡沫痰,為心陽暴脫兇兆?,F(xiàn)代醫(yī)學認為,由于二尖瓣狹窄,導致小循環(huán)郁血,引起右心衰竭、急性肺水腫,屬心肺失代償險證。
急救原則 回陽固脫通瘀,方予獨參湯或參附湯。并配合西醫(yī)搶救。

(二)水氣凌心癥
心痹病人,心悸氣喘逐漸加重,并伴隨下肢浮腫,肝大唇紫,為心病及腎,水氣凌心兇訊,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上述癥狀乃由于二尖瓣損害,導致右心負荷加重,日久失于代償引起體循環(huán)郁血之故。
急救原則 溫陽利水,強心益氣。方予真武湯加味:附子、干姜、白術、白芍、茯苓、甘草。

(三)心脈瘀阻
患者出現(xiàn)氣喘胸悶,胸痛悶亂,心悸怔忡,憋氣唇紫,頸脈動甚,舌質(zhì)紫、脈澀,為心脈閉阻瘀象,應化瘀通絡、益心復脈。如栓子脫落引起肺梗塞,則可出現(xiàn)突然氣喘、嗆咳胸痛、窒息危象。
急救原則 強心益氣,化瘀通絡,方予血府逐瘀湯:桃仁、紅花、當歸、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殼、甘草加人參、桂枝。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