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書法神論:
書法并沒有那么高深莫測,其實就是拿毛筆寫字而已。
現(xiàn)在的理論家,把書法搞定很復(fù)雜很復(fù)雜,什么“楷書筆法100法”、“偏旁部首98法”、“結(jié)字92法”……等等,完了,光看名字就嚇壞一大群人。
其實書法很簡單,要解決的問題只有兩個:
1、熟練使用毛筆。這一點只要你通過3~5個月的練習,都能熟練掌握;
2、筆畫怎么擺放才好看。這個就是傳說中的章法,只要你通過臨摹古人的帖,每天記幾個,過段時間你自然就知道該怎么擺了。就算記的不那么像,你也會發(fā)明一套順手的寫法,這就是你自己的風格。我非常反對把字解刨,用幾何圖形來歸納,這不是學書法,這是學數(shù)學了。
學行書該從什么體入手?
學習行書是不需要楷書作為基礎(chǔ)的,行書的結(jié)字、章法和楷書都不同。
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這個錯誤的邏輯不知道誤了多少人。
楷行草隸篆之間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比如說,篆書偏長,筆法缺乏變化;隸書偏寬,有了轉(zhuǎn)折變化;行書結(jié)字不拘一格,用筆綿延不絕……造型和用筆上有那么一點聯(lián)系,但更多的是決然不同。
而且古今很多行草書的名家,都寫不好楷書;楷書寫得太好的行書也多半不好。
歐陽詢的行書,除了瘦,好像沒其他突出的地方了。
沈鵬的楷書。
說了那么多,意思就是:行書可以直接學,不需要以楷書作為基礎(chǔ)。
如果內(nèi)心浮躁,靜不下來的同學,我還是覺得要先練練正書(楷、隸、篆等都是正書),目的不是給行書打基礎(chǔ),而是讓自己心靜下來,以免練龍飛鳳舞的行草書時更加浮躁。
行書筆和紙的選擇:
筆……不重要。
臨摹行書可以用加健蘭竹筆,或者是3/7開的兼毫毛筆
筆鋒宜短不宜長、宜小不宜大。
紙非常重要
有人上來就說要用生宣,我不認同
你有考慮過墨汁的感受嗎?
生宣湮墨,寫不完一個字,筆上的墨汁就被宣紙全部吸完了。老年大學那些老年人才會這樣,寫一筆要去墨盒里面搗騰三分鐘,寫完一個字要十分鐘。
再看古代流傳下來的墨跡,幾乎沒有湮墨和飛白。
我建議使用半生半熟毛邊紙、6成熟宣紙、皮紙。
初學推薦買四川產(chǎn)的毛邊紙,不要買太便宜的,買十塊左右一刀那種。
不要被群體氛圍所綁架,想到大家都在用,自己也用。搞書法要有點想象力。
執(zhí)筆
執(zhí)筆推薦雙鉤、單鉤執(zhí)筆法,不要用五指執(zhí)筆。
雙鉤執(zhí)筆法。
古代畫作中的單鉤執(zhí)筆法,根據(jù)考證,王羲之就是采用的這個執(zhí)筆方法。
握筆自古以來都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皇帝曾向柳公權(quán)請教握筆方法,柳公權(quán)說“心正則筆正”。
一句玩笑一樣的論述,誤導(dǎo)了很多人。
何紹基為了追求“筆正”,采用了一種“回腕法”,硬生生把自己手腕給扳折。
(啟功先生演示回腕法)
還是蘇東坡先生性情,他說:執(zhí)筆無定法。
蘇東坡一語道破執(zhí)筆的精髓,執(zhí)筆沒有固定的方法,只要寫字舒適自然即可。
但我還是覺得,執(zhí)筆采用雙鉤比較好,因為你練好了總得在別人面前寫字,執(zhí)筆不要太難看。
字帖
楷書有很多家字體。
而行書,只有王體(王羲之、王獻之)和顏體(顏真卿)兩種。
后世的行書大家,比如:趙孟頫、米芾等……都是學王羲之這個路子。
所以行書的字帖只推薦一本。
就是唐代懷仁的《集王羲之圣教序》,這是唐朝和尚懷仁,集字寫的碑文,里面的字全部來源于王羲之的真跡。
這個帖筆法森嚴,結(jié)構(gòu)完美,刻工、章法都是上乘佳作。
《集字圣教序》局部欣賞
臨寫推薦采用日本二玄社版搭配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的版本使用
二玄社版本如果買不到,可以用吉林出版社的。
吉林出版社出版的《圣教序》,采用原碑的布局,可以看到原碑的章法、字跡分布等,缺點是清晰度不夠。
日本二玄社和浙江人民出版社的版本,是拓下來之后把字重寫切割充足,優(yōu)點是清晰度很高,缺點是看不清原碑的布局。
行書常見筆法練習
前面說到,書法要解決的問題只有兩個。
熟練使用毛筆和間架結(jié)構(gòu)問題。
這一節(jié)主要談如何進行訓(xùn)練能熟練掌握毛筆。
(以下圖片和文字均來自網(wǎng)絡(luò),略有刪改。侵刪。)
出鋒練習
筆畫起止處不是藏鋒就是出鋒 。出鋒運用很頻繁。這里只是結(jié)合提按筆法,練習處理出鋒的一種方 法。
1、筆桿向右平移時,逐漸按下。 線條結(jié)束時勻速緩慢上提,直至 離開紙面。按上述要求書寫豎向 線條。按上述要求書寫弧形線條。 2、筆的轉(zhuǎn)動嚴格由手腕控制 . 手 腕轉(zhuǎn)動的同時,手臂控制筆向右 平移,兩種運動融為一體,不得 互相千擾,運動流暢,筆畫長度 不小于 10 厘米。
2.轉(zhuǎn)筆練習
各種碑帖中的轉(zhuǎn)筆看來千變?nèi)f化,實際 上它們都可歸納為右上、右下、左下、 左上四個部位??刂泼恳徊课晦D(zhuǎn)筆運行 的原則和對腕部的動作要求都是相同的。 許多書寫者都有某個部位的不適,如單 獨抽出練習,問題不難解決。
1、臨寫圖示點畫,線條粗細均勻 . 用手 腕控制筆尖的指向,保持中鋒 . 轉(zhuǎn)彎處 行筆速度不變 . 手腕動作明顯而靈活。 2、注意保持線條的流暢,不考慮字結(jié)構(gòu)的準確性。
3。轉(zhuǎn)筆和折筆的練習
(圓為轉(zhuǎn)、方為折)
彎曲頻繁的線條通常都是轉(zhuǎn)、折間替 . 以避免節(jié)奏的單調(diào)。轉(zhuǎn)、折如何配合,不同書 法家有各自的特點,深人某種風格時可留心觀察、歸納。
臨寫圖 a 所示線條,用手碗控制線條方向的轉(zhuǎn)換 . 轉(zhuǎn)筆、折筆處應(yīng)保持各自明顯 的特征 . 運筆流暢,無停頓。
b同上
4。行書的筆畫路徑練習
書寫是連續(xù)、完整的運動,在各斷開的筆畫之間,筆鋒仍然必須按照一定的規(guī)范 運行;某些字憑借游絲而透陣出運行的軌跡,但在更多的時候,這些點畫之間的運動 都消失在空中。這種運動路線與點畫內(nèi)部筆鋒的運行密切相關(guān)—它們本來就是一個運 動的整體,但是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各點畫內(nèi)部運動都不易觀察,這給點畫間運動軌跡 的判斷帶來了困難。
1、按圖 a 所示書寫粗細均勻的線條,保證中鋒。基本符合要求后,速度逐漸加快。 2、臨寫圖 b,注意連接點畫的線條與點畫的區(qū)別。 3、臨寫圖 c,點畫斷開,但筆鋒仍按圖 a 所示行進。 4、用鋼筆模仿圖 a 畫出圖 d 中各字筆鋒運動軌跡圖,徒手操演熟練。臨寫圖 d 各字。
5.點畫內(nèi)的筆鋒運動軌跡訓(xùn)練
書寫出某種形狀的點畫,取決于筆鋒運動的路徑。各種字體、各種風格點畫形狀 千變?nèi)f化,但它們的共同要領(lǐng)是筆鋒必須在線條方向、尺度發(fā)生變化時到達規(guī)定的位 置,否則便稱做“信筆”。這些“規(guī)定的位置’與“規(guī)定的路徑”同為準確書寫的必 要條件。 筆鋒壓下時,筆毫鋪開,毫尖并非集中于一點,因此它們“規(guī)定的位置”也可能 是若千“點”—或某條邊線 . 不過,有時某一點最為重要,我們便以這一點來代表整 個筆毫的端點。
1、仔細觀察圖 a 手腕動作和筆尖軌跡的示意圖,徒手操演。 2、臨寫圖 a 所示筆畫。 3、臨寫圖 b 所示筆畫,毫尖必須到達各筆畫的終極位置。 4、分析圖 c 所示筆畫中筆毫鋒端所到達的位置,臨寫
行書的起筆和收筆規(guī)律練習:
方筆起:筆鋒斜切,然后帶筆形成方角,方法同楷書,但行筆略快。
尖筆起:順鋒輕入,漸漸加重,速度由快到慢。
引子起:引子是承接上一筆的收筆而來,要同上一筆保持意連。尖鋒逆起,方向與筆畫形 成角度,接著斜切并帶筆。
連筆:連筆是行書不同于楷書之處,寫這類筆要考慮上下的一氣呵成。把兩筆或多筆當成一 個整體來寫。做到意在筆先,上一筆還未寫完就要想好下一筆。
藏鋒收:方法同楷書。
帶鉤收:方法類似楷書的橫鉤,但要飽滿。筆畫寫完后,向下一筆的方向帶鉤出鋒收筆,與 下一筆形成映帶關(guān)系,筆斷意連。
連收:兩筆直接筆不斷。先保證上一筆的收筆完整,再連到下一筆,下一筆的起筆也要到位。
============================================
個人覺得完全可以!因為行書和楷書的筆法完全不同!
當然有人會說,不寫楷書,沒有楷書功底,行書會寫不好!個人覺得直接寫行書會缺一點東西,這個東西就是筆畫的力量,這個可以以后再練一點楷書找補一下!因為真的喜歡書法,其實每種書體最終都是要寫的,只是先后的問題!
個人認為您練習行書可以從《懷仁集字圣教序》開始入手,因為這本字帖是行書的典范!由于碑刻筆畫比較慢,適合入手!我用的《圣教序》是放大版本的,看的很清楚
臨寫圣教序的時候要注意單字的結(jié)構(gòu),細心觀察然后再進行練習,只要觀察仔細,就能掌握用筆!也就是說寫的越像筆法的掌握就越好!
上圖為一些結(jié)構(gòu)上需要注意的問題,還有很多,這里不能一一舉例,
然后您可以臨寫王羲之手札,《二謝》《得示》《憂懸》《孔侍中》等等,主要就是練習章法
這是我臨寫的《二謝》和《得示》
這是我臨寫的《孔侍中》
其實為什么要從王羲之開始,因為行書王羲之是鼻祖,學行書魏晉為最高境界!其實位歷代名家都要學習,只不過要理清路子!
我現(xiàn)在寫王鐸的行書,個人覺得寫字對自己幫助真的特別大,現(xiàn)在特別喜歡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呆在一個地方,然后拿起毛筆,享受著寫字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