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光”對“瓷彩”不同等,快慢亦有異,如藍彩出現(xiàn)“蛤蜊光”現(xiàn)象就較快;瓷器所處的外界環(huán)境情況不同,亦有快慢,不能一概而論。尤其是明萬歷年間的“紅、黃、綠”三色的“大明彩”,不僅在彩釉上能見到這種光彩奪目的“蛤蜊光”,有時連牙白色的底釉上,也有這種令人目迷神移的光暈閃現(xiàn)。由于這種光暈顯得珠光寶氣,因此也有人把它稱做“蛤蜊珠光”。 到了清初,黃、綠、藍等釉色以及此類釉色的邊緣部分,也常??梢钥匆娺@種正視難看見,側(cè)視則分明的“蛤蜊光”。 這種特有的迎光顯現(xiàn),避光消退的光怪陸離的光暈,成了古瓷的特征,因此也成了鑒定古瓷的重要依據(jù)之一。有一位著名陶瓷專家、鑒定家曾為此寫有專著。認為這是由于釉色中一些金屬元素,歷經(jīng)近300年左右的歲月,漸漸游離到了瓷面上,因此而形成了“蛤蜊光”。由此斷言:清康熙、雍正朝以上年紀的瓷器彩色釉面,才有可能出現(xiàn)這種“蛤蜊光”。 人們原來認為“蛤蜊光”人工不能仿制,故把“蛤蜊光”作為鑒定古陶瓷的重要標準?!暗栏咭怀?,魔高一丈。”現(xiàn)在造贗者,用“電光水”、真空鍍膜法制造“蛤蜊光”;景德鎮(zhèn)的仿古瓷廠,改進工藝配方,使一出窯的五彩、粉彩瓷就有“蛤蜊光”現(xiàn)象。高仿釉上彩的清代官窯瓷器,幾乎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 但是,根據(jù)“蛤蜊光”來判別古瓷真?zhèn)?,在目前來看,還算是個比較重要比較可靠的手段之一。 盡管目前市場上也出現(xiàn)了仿古者以某種藥水浸泡等手法,制造假“蛤蜊光”來仿造古瓷。 但和別的制假手段同樣難以避免地產(chǎn)生缺陷: 假“蛤蜊光”也和假“包漿”、假“火石紅”一樣,不夠自然,缺少靈氣。 假“蛤蜊光”顯得呆板生硬,而真“蛤蜊光”在側(cè)光下若隱若現(xiàn),如虹似霞,像是具有生命一樣,閃閃爍爍,顯得十分靈動。 說得通俗一點,假“蛤蜊光”和假“火石紅”、假“包漿”一樣,是死的;而真“蛤蜊光”是活的。 現(xiàn)在作舊人工“蛤蜊光”主要有以下特征一、因其通體“蛤蜊光”均勻,藍彩周圍“蛤蜊光”尤甚; 二、自然舊貌劃痕、光澤不自然; 三、人物面部畫得端正; 四、底無明顯的旋紋痕和“黑疵點”; 五、瓶內(nèi)壁“包漿”不對頭。 當然,要識別“死”和“活”,說難也不難,只要經(jīng)過幾次比較,就能具有“火眼金睛”,學會識別真假“蛤蜊光“的本領了。 初學收藏者的手頭如果沒有,可以從藏友處借一件或數(shù)件具有“蛤蜊光”的真古瓷,平時多看看,多捉摸捉摸。 那么以后看到那種假古瓷上的假“蛤蜊光”,立即會覺得像是老嫗臉上硬涂的脂粉,和真古瓷上的真“蛤蜊光”相比,簡直可以說是相形見絀,真假就可以立判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