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耳熟能詳?shù)男≡?,風格清新,雅俗共賞,可謂婦孺皆知。這首詩中,作者運用豐富、新穎的想象和擬人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小池周邊自然景物的特征和變化。第一句寫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寫小池之上有一抹綠蔭相護。第三句寫小荷出水與小池相伴。結(jié)句寫蜻蜓有情,飛來與小荷為伴。表現(xiàn)了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縣黃橋鎮(zhèn))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南宋四大家”(又作“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后世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楊萬里登進士第,歷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曾任國子博士、廣東提點刑獄、太子侍讀、秘書監(jiān)等職,官至寶謨閣直學士,封廬陵郡開國侯。開禧二年(1206年),楊萬里病逝,年八十。獲贈光祿大夫,謚號“文節(jié)”。 楊萬里是一位愛國者,又是一位政治家。他力主抗戰(zhàn),反對屈膝議和。遇事敢言,指摘時弊,無所顧忌,因而始終不得大用。他一生視仕宦富貴猶如敝履,隨時準備唾棄。在作京官時,就預先準備好了由杭州回家的盤纏,鎖置箱中,藏在臥室,又戒家人不許置物,以免離職回鄉(xiāng)行李累贅,就這樣“日日若促裝”待發(fā)者。 今天分享其寫的《醉吟》二首詩,雖然是酒后之作,但是句句真言,發(fā)人深思,令我讀罷不禁扼腕長噓。
一個人活在世上,若不能做個頂天立地的漢子,也不會心甘情愿的俯首帖耳,或者唯唯諾諾的活在別人的影子里,楊萬里就是這樣一位倔強的文人。 寧愿窮困潦倒,也不趨炎附勢。此后他隱居十幾年,郁郁寡歡,家人都不敢讓他知曉外面的時勢。但后來一位族人告訴他宰相韓侂胄濫用兵權(quán),楊萬里放聲大哭,給妻子留言后即刻逝去??蓢@這樣一位愛國詩人,因為昏君偏安一隅,又是奸臣當?shù)?,自己難以施展?jié)M腹才華,最后卻依然惦記民生,“暮角曉鐘何日了,蒼顏華發(fā)此生休?!?/p> 楊萬里也有過快樂的日子,他喜歡田園和鄉(xiāng)村生活,喜歡孩子。他知道自己后半輩子不可能再去追逐什么名利,也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但孩子們擁有美好的未來,所以他有時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他還把自己比作落日,“落日無情最有情,遍催萬樹暮蟬鳴”,所以,楊萬里即使醉吟,也是只須一笑不須愁。
張鋒編撰 戊戌夏寫于成都翠彧軒 注:本文部分內(nèi)容摘選自百度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