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部分人都有經常有這樣的經歷喜歡罵社會,罵政府,罵馬云,或者評價這個事對不對,那個事合理不合理,尤其是公眾號又善于制造社會熱點話題,大家似乎很容易參與這種的討論,這么做給人感覺很爽,很放松。 但是呢,從今天開始,我們最好要停止評論發(fā)牢騷這個習慣,說都很容易,做起來難,改變自己我們的現狀要去做而不是到處發(fā)牢騷。 去做事,做出對別人有用的事,一直是我在困境中首選的脫困方式。曾經我也遇到事情先瞎逼逼發(fā)牢騷,可是越罵人的心態(tài)越屌絲,發(fā)泄是發(fā)泄了,人的想象力也在罵聲中被消耗完了。 那么如何擺脫發(fā)牢騷的屌絲心態(tài)轉變成一個有價值的人呢,我有兩個思維方式和大家分享: 1 產品思維 2 價值交換和積累的復利效應 1.產品思維首先我們來定義一下什么是產品思維: 產品思維,是對待自己事業(yè)生涯的一種思考方式;是以產品為中心的職業(yè)觀,關注自己給其他人帶來的價值(可賣的產品)。這種思維對于打造自己所熱愛的事業(yè)至關重要。 還有一種很小白的思維,我稱為文藝青年思維,文藝青年思維則關注于世界能給自己帶來什么,所謂的追隨自己的內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兩者的區(qū)別,其實就是動手能力的區(qū)別,這很重要,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因為這個世界是功利的,你必須有可以賣的產品,你才有價值。 產品思維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思考方式是:要有產品思維,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在互聯網企業(yè)中,有一個很常見的理念“小步快跑,迅速迭代”,怎么理解呢? 就是你一定要做起來,然后交付一個mvp(最小可交付產品),然后根據用戶、市場反饋之后調整自己的產品修改路線,這么做有兩個特別大的好處: 1.你首先提出的這個概念和產品占領了大家的第一意識,以后提到什么標簽,大家會最先想到你;大家可以想想最先做微博的人和先做公眾號的人。 2.你用最小可交付產品實現了最真實的用戶體驗和市場調查,而不是空想,這個比你在下面想個幾年沒動靜可好太多了; 如果你還是覺得有點難,那么我再接地氣一下:不用慫,就是干,沒事給自己找事做。 我記得我在微博還是在知識星球的微信群里分享過這么一個事,我在三星一開始的日子過的很壓抑,因為三星的銷售非常難開展,我知道這種壓抑對我身心不好,我想了一個辦法來緩解這種壓抑,就是主動做一些幫助別人的事,幫助誰呢? 幫助我在跑客戶的時候認識的其他公司的銷售,怎么幫助呢?我把我在三星拿到客戶名單,交給其他公司的銷售,因為所有銷售的客戶名單都不完整。所以我就主動把我客戶名單(反正這個名單是三星給我的)給他們,他們覺得我這個人不錯。 因為客戶名單是銷售最重要的資料,有了就可以找到客戶。他們大部分人也會把他們的客戶名單給我,于是我有了新的客戶名單,又可以分享給更多的人,然后我的客戶名單,項目信息越來越多,這樣一來二去,我在圈子里是一個對他們來說有價值的人,口碑好的人。 在做這個事情之中呢,我郁悶的心情得到了緩解,從中也找到了自信。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低谷和困境,在低谷和困境的時候,是消極罵娘還是積極的給自己制造一些機會呢?我覺得,主動做點事,尤其是幫別人的事,是能給自己創(chuàng)造機會以及帶來啟發(fā)的。 2.價值交換和積累的復利效應當你有了產品的意識,才能實現價值交換,那什么是價值交換呢? 我們在社會中,都在用自己的知識,時間,技能等資本換取金錢。我們都想去賺大錢,那么一個最實際的問題就來了,剛畢業(yè)的大學生都是小角色,干的都是打雜的活,很多小伙伴都糾結于此覺得不受重視和大材小用。 事實上所有人剛工作的時候,最不值錢的的資本就是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因為你一沒經驗,二沒視野,三沒人脈。 所以在社會上,剛開始你能做的工作只能是一些最基本,最不重要,最不容易出錯的事務,當你做好的時候,就會人會慢慢給你增加重要的事情的,你也不用擔心一輩子都在做最基礎的工作,除非你的工作性質如此,不然總會有重要的任務交到你的手上。 當有人交給你更難的事情就是你大展身手的時候了,你也不用著急,機會總是給有那些有積累的人的,只要你夠靠譜口碑好,是一定會被看到的,很多有資源的人最喜歡這種他經過長期觀察后,覺得靠譜的人。 那么如何準備呢?這里又要提出一個概念了:“積累的復利效應”。這個概念最早我是從一本經典書《異類》那兒看到, 做任何事兒,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積累的過程,只有當達到了某一個點,你才能夠爆發(fā),被別人看到,而之前漫長的積累,是痛苦和沒人看得到的,但卻是必須的。 比如哥哥我給自己公眾號加語音這個事,其實增了自己的麻煩,我的閱讀量并沒有因為增加語音而增加,也沒有因為有了語音別人就不取關。 但是語音也形成了我的特色和護城河。喜歡我的人非常喜歡我,那么我就積累這部分喜歡我的人就可以了。 理解這一個概念很重要,這直接影響你之后的行動,只有你相信積累有復利效應(幾何倍數增長),你才會愿意去做最開始那痛苦而枯燥的事, 在未來人工智能的時代,大部分機器不能取代的工作,需要大量的創(chuàng)造力和感覺上的判斷,這種的創(chuàng)造力和感覺上的判斷不是靠什么小聰明,而是長時間的堅持。 我們離開了學校,進入社會以后,能讓我們變厲害,賺大錢的技能,都是需要我們自己從社會上學來的,學校是教不出來百萬富翁。 這個就是我今天送給大家的干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