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包括:嶺南本草故事、常用本草功效介紹、本草藥膳、中藥及中成藥的日常使用等,實用、精彩!敬請關(guān)注! 皰疹性咽峽炎來了,寶寶用什么中成藥抵御? 文/藥學部 姚媛主管中藥師 近期,廣東地區(qū)天氣潮熱,病毒也開始肆意流行,各大醫(yī)院兒科出現(xiàn)了不少皰疹性咽峽炎的患者。皰疹性咽峽炎主要由柯薩奇A組腸道病毒引起,特征為急性發(fā)熱和咽峽皰疹,1-7歲兒童多發(fā)。該病在中醫(yī)里屬于“喉痹”、“風熱感冒”范疇,可選用具有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的中成藥進行治療,然而市面上這類中成藥品種較多,且大多是成人劑型。真正適合兒童的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梳理一些可以用于兒童皰疹性咽峽炎的中成藥。 1 金蓮清熱泡騰片 主要成分包含金蓮花、大青葉,石膏、知母、地黃、玄參,苦杏仁(炒)。具有清熱解毒,利咽生津,止咳祛痰的功效主治外感熱證。 因該藥含有石膏,解毒利咽以外,解肌退熱效果較好。另外該藥為泡騰片,需要溶解于水后方可飲用,不能直接吞服。 用法用量:小兒1歲以下每次1片,一日3次,高燒時每日4次;1-15歲每次1-2片,一日4次,高燒時每四小時1次。 2 小兒豉翹清熱顆粒 主要成分包含連翹,淡豆豉,薄荷,荊芥,梔子(炒),大黃,青蒿,赤芍,檳榔,厚樸,黃芩,半夏、柴胡、甘草。具有疏風解表,清熱導(dǎo)滯功效,用于小兒風熱感冒挾滯證。 中醫(yī)認為小兒皰疹性咽峽炎起病的內(nèi)在因素多為飲食傷胃,脾胃積熱,而該藥含有檳榔、厚樸和大黃,在解表退熱的基礎(chǔ)上,兼具行氣通便消滯作用,所以對于發(fā)熱伴有便秘、腹脹等胃腸積滯表現(xiàn)的幼童尤為適合。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6個月-1歲:一次1-2g;1-3歲:一次2-3g;4-6歲:一次3-4g;7-9歲:一次4-5g;10歲以上:一次6g;一日3次。 3 小兒熱速清顆粒/口服液 主要成分包括柴胡、黃芩、板藍根、葛根、金銀花、水牛角、連翹、大黃。 具備了清熱解毒與利咽的主要功效,其中柴胡、黃芩、葛根、水牛角針對發(fā)汗解熱,金銀花、連翹與大黃助清熱利咽與通便。 用法用量:口服。1歲以內(nèi),一次1/4袋至半袋;1歲至3歲,一次半袋至1袋;3歲至7歲,一次1袋至1.5袋;7歲至12歲,一次1.5袋至2袋。一日3~4次。 4 小兒清咽顆粒騰片 主要成分為玄參、蒲公英、牛蒡子(炒)、薄荷、蟬蛻、板藍根、連翹、牡丹皮、青黛。具有清熱解表,解毒利咽。用于小兒外感風熱引起的發(fā)熱頭痛,咳嗽音啞,咽喉腫痛。 該藥在解表的同時,更偏向于解毒利咽,對咽部癥狀的改善較為突出。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歲內(nèi)每次服3克,一歲至五歲每次服6克,五歲以上每次服9~12克,一日2~3次。 除了以上介紹的內(nèi)服服中成藥外,外用中成藥對改善咽喉不適也有明顯的緩解效果,這類中成藥多含有冰片、青黛、玄明粉等中藥。如: 1 雙料喉風散 主要成分:珍珠、人工牛黃、冰片、黃連、山豆根、甘草、青黛、人中白(煅)、寒水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用于肺胃熱毒熾盛所致咽喉腫痛,齒齦腫痛。 用法用量:口腔咽喉諸癥:噴于患處,一日3次。 2 冰硼散 主要成分:冰片、硼砂(煅)、朱砂、玄明粉。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于熱毒蘊結(jié)所致的咽喉疼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 用法用量:吹敷患處,每次少量,一日數(shù)次。 需注意的是,嬰幼兒使用清熱解毒類的中成藥會有便次增多或出現(xiàn)腹瀉的不良反應(yīng),通常情況下停藥后便可恢復(fù)正常,但對于脾胃虛寒的嬰幼兒應(yīng)慎用該類藥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