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有兩座縣城大家是知道的,東首的老慈城,依山傍水,綿延千年;西首的新滸山,濱海一隅,日新月異。 縣城遷址是上世紀(jì)五十年代的事兒,期間的個中緣由我們暫不管它,這一期,先來看看兩城原來的面貌。 慈城-滸山的位置 慈城 古人建城起屋講究風(fēng)水。慈城建于唐開元年間,它選址考究,北倚群山,東臨“青龍”,西傍“白虎”,南有江水門前流過,可謂九龍戲珠的風(fēng)水寶地。 光緒《寧波府治》中的慈溪縣治圖 慈城初建時藩籬不設(shè),明朝倭寇時常來犯,才筑起城墻。墻高約七米,厚約七米五,登高遠眺,圍成一單邊約一千五百米左右的梯形。 城周辟有四大門:東曰鎮(zhèn)海門,南曰景明門,西曰望京門,北曰環(huán)山門;三小門,曰小東門、小西門、小北門;為通潮汐,又有東西水門從兩面穿過。 城之東西各有一道護城河,南面有兩道,河水貫通城墻內(nèi)外,匯入城北的慈湖中。 1947年慈城圖(來自1993年《慈溪縣志》) 慈城街道格局沿襲唐制,舊詩有:
慈城素有“江南第一古縣城”之美譽,內(nèi)外古建成群,文物眾多。 例如城內(nèi)有:縣學(xué)、關(guān)帝廟、慈溪縣署、城隍廟、張孝子祠、永明寺、孔廟、將軍祠、尚書第、狀元第,另有大橋三座,一曰新橋,二曰驄馬橋,三曰德星橋。 南門外有夾田橋、三板橋、太平橋、管山亭;東門外有清道觀、普濟寺、先農(nóng)殿;北門外有社稷壇、慈湖、慈湖書院;西門外有鵬山寺、鵬山塔等。 *部分建筑現(xiàn)已拆除。 慈城內(nèi)景 幾年前有位美籍的慈城老人曾出版過一本《舊時故鄉(xiāng)圖》,繪的是1938年的慈城。 《舊時故鄉(xiāng)圖》全圖(坐南朝北) 圖中慈城城墻尚存,城內(nèi)樓臺廟宇、水道街巷,均清晰可見,不妨一道來看看。 鎮(zhèn)海門(大東門)及東水門 景明門(南門)及護城河 望京門(大西門)及西水門 環(huán)山門(北門)及玄武湖(慈湖) 文廟 小橋流水人家 滸山 滸山原名“三山所城”,是明代浙江沿海眾多的海防衛(wèi)所之一。 相比山水交輝的慈城,滸山可要“小家碧玉”多了。它呈菱形狀,邊長約六百米,城墻高五米,四面各有一城門,南面還有水門,城外有護城河環(huán)繞。 三山所城圖 如今俯瞰滸山,城墻雖然拆了,護城河倒還清晰可見,城內(nèi)的主要道路原來僅有三米寬,如今拓寬后也得以保留。 滸山的“古跡”不多,要尋找老城的滋味,恐怕還得看地名:西門小學(xué),東門菜場,南門大街、水門廣場...... 東門街道舊景 想著過去人們可以搖著船兒通過水門橋,進到城內(nèi)的板橋河來,倒也有些有趣。 水門復(fù)原圖 如果真要找什么古跡,大概僅有北部的一點城門樓了。不過嚴(yán)格說來,滸山的城門原是甕城式的,像個外凸的半月,如今這北城門,只是原城樓的一部分了。 北城樓 比較兩城,慈城歷史悠久,但三面環(huán)山;滸山底蘊較淺,卻腹地開闊。新老接替,互相彌補,自然是最好的。 好了,我們下期再會。 近期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