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爵位是表示貴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稱號,體現(xiàn)的是一種封建等級制度,封爵制度在中國古代數(shù)千年的歷史中有相當大的發(fā)展變化。起源于商代,成型于西周,后經(jīng)過歷朝歷代都有所調(diào)整變化。商代封爵主要有婦,子,侯,伯,亞,男,田,方八種,西周沿用了商代的爵位并略加變化,形成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 在西周講究周禮,實行宗法制和分封制,對社會階級進行了非常嚴格的劃分,形成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平民等金字塔式等級制。《國語》中記載周襄王說:“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guī)方千里以為甸服。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寧宇?!?分封諸侯依據(jù)血緣關(guān)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劃分公、侯、伯、子、男爵位等級,依次爵位遞減。爵位只是等級劃分,主要用來確定皇親、功臣世襲的政治名位和經(jīng)濟權(quán)利,并不代表他們職權(quán)大小,他們都一樣是諸侯。 公爵公爵諸侯國主要照顧上古圣賢的后裔及周武王的兩個叔叔,比如,薊國黃帝后裔,焦國炎帝后裔,祝國唐堯后裔,陳國虞舜后裔,杞國夏禹后裔,宋國商湯后裔。此外東虢國周武王叔叔虢仲,西虢國周武王叔叔虢叔。共8個公爵國。 侯爵諸侯國主要分封周武王的同母兄弟-魯候周公姬旦,管候姬叔鮮,蔡候姬叔度,衛(wèi)候姬康叔,滕候姬叔繡。為表彰姜太公滅商大功,姜太公大兒子封為齊候,二兒子封為紀候。后來,周成王封弟弟姬叔虞為晉候。這占當時分封諸侯國的絕大多數(shù)。 伯爵諸侯國主要分封周武王的異母兄弟-曹候姬叔振鐸,成伯姬叔武,霍伯姬叔處。周同姓功臣-燕伯姬君奭,魏伯姬畢公高。 子爵和男爵諸侯國:爵位比較低,封一些遠系姬姓如吳國是周太王長子姬泰伯之后,越國是禹后代夏朝國王少康的后裔,還有東夷南蠻地區(qū)的方國,如楚、許、莒國、邾國等國。其中許國被封為男爵。 子爵和男爵因為姬姓遠支,或者是當時邊遠夷蠻,史上記載很少,所以不太出名,但其中有一個國家不得不說,那就是后來問鼎中原的楚國。 楚最早是古五帝之一帝顓頊高陽的子孫在南方建立的諸侯國。西周初年,楚人先祖鬻熊輔佐周文王滅商有功,周成王念其功勞,封鬻熊曾孫熊繹為子爵,建國于丹陽,領(lǐng)地50里。 就這么厲害的一個大國,因處于南蠻之地,被西周分封為子爵位,周王諸侯會盟時,因爵位太低,楚國國君沒有席位可坐,只是分配到照看火堆,受盡歧視和羞辱。 楚國當然就“不服周”了,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奮發(fā)圖強,開疆拓土,由小到大,由弱到強,逐漸興盛起來,真正立于諸侯之林。 公元前706年,楚國攻打姬姓諸候國隨,并逼周天子晉升其爵位。遭拒絕后,熊通親率大軍再次征討隨國,大獲全勝后,熊通離經(jīng)叛道,直接跨越伯、侯、公等爵位,自稱"楚武王",與周天子平起平坐,成為天下諸侯中第一個敢于自己稱王的國君。 至楚莊王時,勵精圖治,一鳴驚人,一飛沖天,率領(lǐng)楚軍,浩浩蕩蕩開赴伊水與洛水之間,對周天子耀武揚威,問鼎中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到了楚威王后期,楚國成了七雄中唯一能與秦國抗衡的大國,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安徽北部,幅員空前廣闊。"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楚國至此進入了最鼎盛。 以業(yè)余視角品讀歷史,用淡泊心態(tài)談笑古今,掌心讀歷史歡迎關(guān)注點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