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艾利斯認為不合理認知有三大特征:糟糕至極、絕對化、過分概括化。其實,這個說法只是一個概括性的表達,當事人的認知歪曲要豐富得多。為了幫助當事人了解自己的認知歪曲,有必要對常見的認知歪曲予以命名,以便于當事人認識自己的認知歪曲,從而激發(fā)矯正認知的動機。 下面是17種認知歪曲的描述和舉例說明。這個資料可以給當事人閱讀,并適當進行解釋。然后要求當事人對自己的認知進行評估,看自己的認知歪曲屬于什么類別。 煩惱和憂慮甚至是悲觀絕望,皆源于錯誤的思想觀念即認知歪曲。認知歪曲是人們對自我的觀念、想法和判斷極其主觀片面、缺乏足夠根據(jù),這種觀念和想法給自己帶來無謂的煩惱和困惑。消除認知歪曲是處理情緒問題的基礎,而識別認知歪曲又是消除認知歪曲的第一步。
下面描述了各種認知歪曲的特點和相應的例子,請對自己的認知觀念進行判斷。 1.讀心術:在缺乏足夠客觀證據(jù)的情況下,就主觀判斷說他人一定怎么怎么樣,主觀以為自己洞悉他人的想法。比如,“他認為我是一個失敗者”,“他一定看不起我”,“她是在嘲笑我”等。 2.消極預測未來:沒有充分思考和分析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的情況下,就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悲觀。比如,“我不會通過那場考試”,“我的婚姻不會幸?!保皼]有人會愿意嫁給我”。 3. 災難化:認為自己現(xiàn)在的處境(或者即將發(fā)生的事情)太糟糕了,處在一個最悲慘的境地之中而難以承受。比如,“要是她不愛我的話,我覺得或者沒有意思”,“如果高考失敗,我將無法活下去”,“在眾人面前被上司批評是天下最糟糕的事情”等 4.理想化(應該、不能):根據(jù)自己的主觀愿望而不是實際情況來提出要求,并以此來評價事件。這種觀念往往以“應該”、“必須”或“不能”等詞語表現(xiàn)出來。如,“我應該成功”,“我必須靠第一名”,“我上臺說話不能緊張”,“我丈夫應該愛我”,“我的孩子應該是有出息”等 5. 貼標簽:根據(jù)部分信息就對自己或者他人進行整體評價,往往是負面的、消極的評價,經(jīng)常用“某某是什么什么樣的人”這樣的句式。比如,“我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他是一個極討厭的人”,“我丈夫簡直沒有教養(yǎng)”(我丈夫是沒有教養(yǎng)的人),“我是一個失敗者”等 6. 以偏概全(過度概括化):根據(jù)自己部分的、消極信息(不利信息),忽略了其他積極信息的情況下,對自己(或他人)的某個方面品質和潛能作出消極預測。如“這次數(shù)學失敗,說明我在數(shù)學方面”,“我的孩子又哭又鬧,說明我是一個失敗的母親”,“老公不理我,我們的婚姻沒戲了”等 7. 黑白思維:以簡單化的、非黑即白的方式來判斷和思考問題,用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的方式下結論。如“這完全是浪費時間”,“沒有人喜歡我”,“我丈夫對我一點不好”,“我沒有一次取得成功”等 8.選擇性負面關注:只注意到消極信息。忽略積極信息。比如,“我又被老師批評了,老師不喜歡我”(忽略了老師也表揚過我),“我昨天晚上又沒有睡好,前幾天也沒有睡好”(忽略了有些時候睡得比較好)等 9.低估正面信息:認為即使自己取得了成功,但這些成功(即積極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算不了什么。比如,“(考試焦慮的學生認為)那些這次考高分不算什么”,“(睡眠障礙的人認為)我昨晚睡得好不算什么”等。 10.拒絕相反證據(jù)(不可能駁斥):拒絕任何與你的消極想法矛盾的證據(jù)或者觀點。比如,“那不是真實的”,“肯定有問題”等 11.內歸因:將消極事件歸咎于自己,認為是自己原因造成事件的發(fā)生,忽略了客觀環(huán)境和他人的責任。比如,“他們不高興是因為我做得不好”,“她不愛我是因為我不夠好”,“兒子出車禍是因為我沒有能夠阻止他出門”等。 12.外歸因:認為是他人導致了你目前所遇到的問題,是他人給你帶來了麻煩和災難,他人應該為你的困難和問題負責,忽略了自己在這件事情中可能具有的責任。比如,“我父母沒有關系導致我找不到工作”,“我丈夫不愛我,所以我不幸?!?,“就是由于父母不關心我,使我走上了吸毒的道路”等。 13.最高標準:用過高的、不現(xiàn)實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用這些標準來判斷解釋自己的現(xiàn)狀,只關注那些超過自己的人,忽略低于自己的人?!八任页晒Φ亩唷?;“他們都做得比我好,所以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我大學同學某某比我做得好,所以我是一個失敗者”等。 14.評價傾向:總是習慣于對他人和自己進行好/壞、出眾/低下的評價,而且總是關注對他人和對自己的評價,沒有耐心和習慣去觀察和理解實際發(fā)生的事實和現(xiàn)象。比如,“他是多么的成功,而我是多么的不成功”(僅僅評價成功與否,不考慮具體起來他做什么,自己做了什么),“她的表演太差了”,“我這次表現(xiàn)很成功”等 15.后悔傾向:后悔自己過去沒有采取正確的行動,認為自己應該做得更好。比如,“我不應該那么說”,“如果我努力的話,我會擁有一份更好的工作”,“要是過去這樣做的話,就我的病早就好了”等。 16.擔憂假設性問題:對沒有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擔憂,總是問一系列“如果……發(fā)生了,該怎么辦”的問題。如,“如果我不能控制緊張怎么辦?”,“如果考試時忘了帶準考證怎么辦?”等。 17. 情感推理:根據(jù)自己的感受(情緒)來解釋現(xiàn)實和預測未來。比如,“我感覺沮喪,所以我的婚姻不會幸福”,“我心情郁悶,所以我高考一定會失敗”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