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位朋友聊起了學習這個話題。 看的東西多了很焦慮,但還是忍不住去看,生怕錯過一些東西 道出了很多朋友的心聲?;ヂ?lián)網(wǎng)上五花八門賺錢的信息太多太多,只要跟賺錢有關系的,人人都想抓住。 接著,這位朋友又找出了自己的問題所在: 什么事都想干,就步知道干什么了 沒錯,這就是學習越多,越來越焦慮的問題所在。 記得我自己我在5年前,也是跟這位朋友抱著一樣的心態(tài),啥都去學,如學ps、前端、seo、營銷等等 ...... 表面上好像很用功,學了很多,對自己非常的認可。 但,真正去操作一個項目,卻傻眼了,會一點皮毛不足以指導時間操作。 后來,我自己進行反思,慢慢放棄了什么都學的心態(tài),轉而變成有目的性的學習。 其實,學習本身沒有錯,但用錯了方法,浪費了時間,最后啥都沒用學到,那也是一種錯誤。 一、為什么你總是在拼命學習 原因一:深怕被社會所淘汰 社會資源是有限的,注定80%人的財富掌握在20%人的手里,而這80%中必然會有一場你爭我奪的角逐。 特別是在19大開完之后,確定了未來發(fā)展方向。在未來幾年,大力發(fā)展人工智能。 這意味著什么呢? 殘酷的現(xiàn)實是:大量的工作崗位被智能機器人所代替,面臨著失業(yè)。 這是在未來要發(fā)生的事情,可能很多人還沒有這個意識。 另一方面,身邊有太多想取代你或者比你更優(yōu)秀的人存在。只要你稍一松懈,你就會落后于別人。 出于這種恐懼,大多人選擇用學習來消除。學習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知識,照理說是件好事,卻給自己帶來了選擇性的焦慮。 這種焦慮讓你萌生了換職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的念頭,但是冷靜的頭腦告訴自己,創(chuàng)業(yè)很難,沒這么容易成功,還需要多加學習才行。 此類想法,一直這么惡性循環(huán)下去,結果每天學習很多,搞的自己很累,迷失在不斷選擇的漩渦中 。。。。 原因二:越是迷茫,越是想從學習中找方向 可能80%人都會認為,自己之所以不知道要干什么,主要還是自己知道的東西太少,需要更多的學習來武裝自己。 從小我們的父母就教育我們,好好學習,長大了才能有出息,我還記得清清楚楚的。 一些兒時的思維觀念,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慣性思維。 舉個例子: 剛開始學車的時候,我們總是手忙腳亂的,但經(jīng)過一步步的練習之后,手和腳能配合的很好了。 整合開車的動作,都是在無意識之間來完成的。最明顯的是踩離合和掛擋這個高難度動作,只要大腦下單換單的指令,手腳馬上能默契的配合完成。 你回憶一下,你開車的狀態(tài)是不是這樣的。 學習確實能改變我們的命運,但事物都是有它的兩面性,有的時候?qū)W的太多,知道的東西也多了,意味著你要作出選擇。 這種感覺,就好像有有N多條岔路供你選擇,頓時感到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迷茫往簡單的說,是沒有目標,沒有目標的去做一件事情,注定是越來越迷茫。 原因三:經(jīng)受不住廉價通用知識的誘惑 說實話,現(xiàn)在只要打開朋友圈,有太多太多9.9元、99元這種課程了,更要命的是跟賺錢有關系的。 很多人處于“價格到不貴,去聽聽看,也許能有意外收獲”。結果是上了課,確實令自己茅塞頓開,決定改變自己,但就是不知道該怎么做,又一廂情愿的認為,就是自己學的東西太少,還需要學習。 現(xiàn)在隨便打開荔枝微課上,首頁有很多跟賺錢有關系或者和我們生活有關系的課程。 比如教育孩子類的、理財類的、賺錢類的等等,都是跟自己息息相關的,于是都去報了一遍,結果越聽越迷糊,還是不知道怎么做。 實踐證明,沒有方向性的學習,只會讓你越來越迷茫。 一般,文章寫到這里也差不多了,但我不進告訴你問題所在,還告訴你如何做。 二、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 第一步:學少點 學少一點,不是說不讓你去學習更多的知識,相反的我主張你去學習更多的東西,更多跨界的知識。 我唯一主張你的是,在一個時間段內(nèi)容,只去學習一種知識,畢竟人的精力有限,如果你短時間內(nèi)學習太多,耗費太多的精力,你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電腦也開始泛濫,于是就不停的懷疑自己學習是否正確。 你學習的東西少了,你的精力也不會消耗太多。 畢竟,人在跨越舒適區(qū)的時候,是跟自己對著干,要耗費很大的心力。如果同時跨越多個舒適區(qū),你的精力值肯定就不夠用了。 好啦,學少一點的精髓就是短時間內(nèi)專注學一種知識,很簡單。 第二步:學精一點 根據(jù)二八定律來分析,一個領域當中,80%是常規(guī)知識,20%的知識是奠定你專家頭銜的知識。 你需要明確,自己要學習到什么程度。 舉個例子: 我目前決定要把寫的能力,好好鍛煉好,所以每天學習學習很多寫文章方面的東西,在掌握了80%常規(guī)知識以后,我就需要向20%知識挑戰(zhàn)。 畢竟只有掌握了那20%的知識,出足以讓我的成交文案轉換率更高,能賺到更多的錢。 所以,我給你的建議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知識的學習深度。 簡單的說,A知識在生活中不經(jīng)常用到,那么你只需要掌握80%常規(guī)知識中的40% ~ 80%就可以了。 如果B知識是你日后安身賺錢的技能,那你一定要中掌握剩下20%的知識。 比如,你學習ps一樣,常用的快捷鍵、知道每個工具用什么用、相關的命令在哪里,這屬于常規(guī)知識,隨便學習一下就知道了。 而,結合ps各種命令,做出一下炫目的畫面 這是屬于20%的知識。你需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需求來選擇知識的深度。 這點很重要,切記,切記!?。?! 第三步:學了要用 還是那句話,學了就要用,你不去用,就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學會。 自己動動手,按照思路去實踐看看,是否能操作起來,這也是判斷一個知識是否正確的好方法。 在你操作之后,必然會有一些想法,這些想法是你進步的空間。 更重要的一點是,你去動手操作了,才知道自己有哪些方面的不足。 舉個例子: 你去賣一個賺錢的課程,那么必然是需要告訴你的用戶這個課程的價值所在,需要通過寫成交型的文案來打動你的用戶。 這個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雖然知道寫成交文案的框架,但就是寫不出深入人心的文字來。 你看吧,問題是不是就出現(xiàn)了,當你沒用真正想過去寫一遍成交文案的時候,只是一廂情愿的知道了自己會寫,卻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不會的真像。 第四步:及時整理總結 總結是很有必要的,因為人的大腦是有遺忘時期的,當時你趕緊已經(jīng)記住并理解了,但是只要過了一周或者一個月后,你已經(jīng)忘了60%的知識內(nèi)容,所以有必要對知識進行書面性的總結。 舉個例子: 我每次學習到新的知識,我都會記錄到我的思維庫當中。 不定期的去翻一下,馬上又能回到當時的巔峰狀態(tài)。 知識需要積累,你不去總結,永遠積累不起來。 在未來,只有掌握整套知識體系的人,才能很好的生存下去。 養(yǎng)成總結的好處有2點: 第一種:有利于對知識結構的梳理,掌握更扎實第二種:有利于日后的復習,節(jié)省時間 我敢說80%的人學新的東西,沒有去總結整理,只是停留在知道的層面,并沒有把它變成自己的知識。 如此一來,你當然還是不會啦!! 好了,就寫到這里,懂得人自然就懂了,不懂的人自然就不懂~~~~ 作者:周振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