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饑餓的蘇丹》,曼德拉,普利策,槍戰(zhàn),死亡,自殺 看到這一連串的詞語,你能想到什么? 1994年,攝影師 凱文卡特因拍攝《饑餓的蘇丹》獲普利策新聞特寫獎,全球最高的新聞獎。 同年,凱文用一氧化碳自殺身亡。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這張照片,但很少有人知道凱文為什么自殺。 今天影sir給大家分享的這部傳記,將告訴我們太多不知道的真相: 《槍聲俱樂部》 The Bang Bang Club 1990年,南非應卡木地區(qū)發(fā)生戰(zhàn)亂,凱文作為星報的攝影師,與同行 肯、喬去現(xiàn)場拍照。 現(xiàn)場混亂,他們遇到了一位“新手”同行——麥琪,一位自由攝影師。 麥琪因孤身一人前往后方拍照,記錄下難得的屠殺真相; 揭秘了當?shù)氐纳衩卦∶瘢蔀樾菆蟮难s攝影師。 同時,在派對中,麥琪對星報女編輯羅賓有了好感。 麥琪正式加入后,與凱文、肯、喬組成團隊; 南非哪里發(fā)生戰(zhàn)亂,四人就去哪里。 憑借著記者身份,四人總能夠在戰(zhàn)地現(xiàn)場自由出入,也不會遭到當?shù)厝说墓簟?/span> 種族信仰問題讓當?shù)厝朔殖刹煌嚑I,這些人針鋒相對,時刻想著殺光另一方; 四人用相機記錄下一切殺戮和血腥,又必須時刻注意槍彈誤傷。 第一次親歷戰(zhàn)亂前線,麥琪很害怕; 不長眼的子彈隨時會傷到他,他甚至不敢站起來。 但當戰(zhàn)爭一旦開始,四人便不顧一切,沖到人群中按下快門,接著又迅速跑到下一個地點; 生命和現(xiàn)場都只有一次,多數(shù)人選生命,他們選現(xiàn)場。 驚險之后是快活,白天工作后,晚上就要去酒吧放松; 凱文、肯、喬三人都有女朋友,唯獨麥琪還是單身。 回到報社,麥琪發(fā)現(xiàn)羅賓已經(jīng)排好報紙版面,麥琪的3張照片都出現(xiàn)在報紙上; 對新人來說,難得。 夜深人靜,麥琪趁勢攻入, 羅賓對麥琪也無法抗拒,倆人在一間隱秘的辦公室內(nèi),達成雙方的第一次“共識”。 每天接觸死亡第一現(xiàn)場,讓麥琪和凱文有了不同程度的“后遺癥”; 麥琪變得恐慌、神經(jīng)質(zhì); 凱文會想到不同人在他面前死去的畫面,變得煩躁。 但痛苦誕生偉大, 麥琪憑借一張“火燒人”的照片,獲得普利策新聞特寫獎; 深入前線,一拍成名。 成名意味著榮譽、名聲、錢; 也意味著麻煩、困擾,有人說他是間諜,有人覺得他只是運氣好; 麥琪陷入自我否定中,甚至在家中對羅賓進行“發(fā)泄”。 與麥琪相反,凱文做任何事都富有自信,尤其是在約會這方面; 他吸食大麻,喜歡刺激、快感, 很多人吃他這套。 成名后的麥琪自然有很多追隨者; 有人在聚會上想和他一起工作; 有人在早晨跟蹤麥琪一同去到前線戰(zhàn)場。 好故事不長久,凱文因為吸食毒品被警察通緝; 之后又被星報解雇,走投無路的凱文沒有存款; 他成為一個“無業(yè)游民”,只能和喬一起去往蘇丹。 喬是個暴脾氣的人, 遇到不爽的事,一言不合就爆粗口,甚至故意引起戰(zhàn)斗; 看到有人跟蹤,喬也要瞬間走到對方面前大聲質(zhì)問,用武力解決一切。 羅賓與麥琪發(fā)生爭吵,是一次現(xiàn)場記錄之后; 羅賓無法接受麥琪對孩子的尸體無動于衷,只想著如何拍好照片; 她對麥琪充滿了質(zhì)問。 在影sir看來,這場爭吵意義很深; 羅賓就像最初進入前線的麥琪,麥琪恐懼死亡、鮮血,但他最終克服了一切,在每一個生死關(guān)頭按下快門; 這是責任,但也是麻木,見慣了死亡,也就沒有了痛覺。 另一方,遠在蘇丹的凱文游蕩在饑餓草原; 遇到了改變他一生的鏡頭; 凱文按下快門,拍下了那幅直到現(xiàn)在都廣為流傳的畫面——《饑餓的蘇丹》。 照片迅速傳到南非,又迅速傳到世界每一個角落,《饑餓的蘇丹》成為世界各處報紙的頭條; 人們通過鏡頭看到最真實的蘇丹,當?shù)氐娜嗣窬拖耒R頭下等待死亡的小女孩,被“生活”這只禿鷲步步緊逼; 獲獎,獲普利策獎,是水到渠成的事。 凱文的名字傳遍世界各地,但喜悅還沒結(jié)束,一次電視訪談對話讓凱文陷入了世界輿論漩渦中; 拍照之后你做了什么?人們問凱文; 凱文什么也沒做,這讓凱文突然愧疚滿身,難以接受。 采訪結(jié)束,凱文與麥琪聊天; 凱文終于說出了每個戰(zhàn)地記者心中的恐慌: 他們(戰(zhàn)地記者)是一群拿著相機,看著別人在自己眼前死去的人,這是他們的工作。 躲不過自我苛責的凱文,終于在幾年后南非迎來的的和平選舉中; 將自己鎖在車內(nèi), 用一氧化碳自殺身亡。 離開的還有肯, 這位一直穩(wěn)重的前線記者,在一次追蹤報道中,被一槍斃命。 幾天后,1994年的4月27日,星期三, 自由的南非國旗飄揚在非洲上空; 南非誕生了第一位黑人總統(tǒng)——曼德拉。 之后,喬與《紐約時報》簽約,去了索馬里、盧旺達、阿富汗; 麥琪和妻子羅賓住在約翰尼斯堡; 麥琪不再拍戰(zhàn)地照片。 再次回顧電影, 無論是《饑餓的蘇丹》背后的真相,還是這幾位依靠真人真事改編的角色給人的深刻感受,都讓人渾身戰(zhàn)栗; 這就是戰(zhàn)地現(xiàn)場,一個不用血和死亡就無法得到新聞素材的地方,一個一邊自我譴責、一邊必須恪盡職守的地方。 整部影片有兩處給影sir感受最深; 一是導演借助凱文的嘴,讓一個戰(zhàn)地攝影師親口說出自身工作性質(zhì)的時候,這讓我們覺得戰(zhàn)地記者并不是冰冷的記錄器; 他們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人,在看到鮮血和死亡時,也會害怕和無助; 只是手上的相機要求這些人,必須看著別人離開而無動于衷。 第二個地方; 是麥琪在戰(zhàn)場拿著可樂穿過道路的畫面; 在影sir看來,麥琪知道這樣做受傷的可能性很大,可能直接死去; 但麥琪依然想這么做,他想用自己的勇氣、擔當證明給自己看, 他渴望在奔跑時的某一刻突然身中數(shù)彈,這樣就能證明自己不是一個無動于衷的人。 從影片本身來說,剪輯手法和鏡頭感并不是多么優(yōu)秀; 但是人物本身的傳奇性,賦予了電影故事之外的色彩; 它告訴我們,沒有一種偉大的榮譽是淺薄的,勝利也決不只是勝利那么簡單。 角色互換,如果你是凱文,你最后會怎么做? 點擊「閱讀全文」觀看《槍聲俱樂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