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時期,天下大亂,各地名將輩出,割據(jù)河東的晉王一系即為此列。 晉王李克用征戰(zhàn)天下的過程中,手下有十三太保,皆為當時名將,除李存勖為李克用親生兒子外,其余十二人皆為李克用義子。 十三太保 公元908年,李克用去世。李克用臨終告誡兒子李存勖,自己有三大仇未報,要李存勖勿忘父仇。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時年24歲的李存勖接過父親的重擔,開啟新的征戰(zhàn)之旅。 攻滅劉燕,殺劉仁恭、劉守光祭父公元911年八月劉守光在幽州悍然稱帝,國號大燕,史稱桀燕。十二月,李存勖命周德威兵出飛狐口(在今河北蔚縣),聯(lián)合成德鎮(zhèn)、義武鎮(zhèn)一同征討劉守光。 形勢圖 公元912年,周德威攻下涿州,合圍幽州。劉守光向后梁求救,朱溫親率大軍北上,命楊師厚圍攻棗強,賀德倫攻打蓚縣。梁軍攻破棗強,卻在蓚縣被晉將符存審、史建瑭擊敗,朱溫患病返回洛陽,不久便被其子朱友珪弒殺。 公元913年,后梁朱友貞發(fā)動政變,誅殺朱友珪,奪取帝位,史稱梁末帝。而晉軍則連奪幽州鎮(zhèn)統(tǒng)轄的順州(治今北京順義)、檀州(治今北京密云)、武州(治今河北宣化)、平州(治今河北盧龍)、營州(治今遼寧朝陽)等地。同年十一月,李存勖親征燕國,攻破幽州,俘獲劉仁恭(一直被其子劉守光囚禁)、劉守光父子。 公元914年,李存勖返回太原,處死劉仁恭父子,以祭奠李克用。當時,李存勖南破后梁,北定桀燕,威震天下。 擊敗契丹,穩(wěn)定北疆公元917年,壽州刺史盧文進叛降契丹,并引契丹軍南下。契丹大軍入寇,周德威堅守幽州,遣使向李存勖求援。 李存勖派李存審、李嗣源率軍迎戰(zhàn),李嗣源率三千騎兵為前鋒,到達距離幽州60里的地方,契丹一萬騎兵突然殺來,李存審、李嗣源極力迎戰(zhàn),契丹大敗,李存審、李嗣源的軍隊繼續(xù)追擊契丹,俘斬數(shù)以萬計,晉軍得以進入幽州。 此戰(zhàn)過后,契丹暫時無力南下,北疆得以穩(wěn)定。 數(shù)次大戰(zhàn),攻滅后梁公元917年十二月,李存勖率軍東進,連破梁軍數(shù)座營寨,攻陷楊劉城(魏州通向鄆州的重要渡口,在今山東東阿北),俘獲守將安彥之。后梁朱友貞聞訊派兵強攻楊劉城,但未能攻下。 公元918年十二月,李存勖率晉軍在胡柳陂(今山東鄄城西北)與后梁軍血戰(zhàn),晉軍大敗,周德威戰(zhàn)死。隨后,李存勖以騎兵突擊,終于反敗為勝,擊潰梁軍。此戰(zhàn),晉軍雖乘勝奪取濮陽,但也因傷亡慘重,無力再攻汴州,只得撤歸河北。 公元920年,河中節(jié)度使朱友謙攻取同州(治今陜西大荔),叛梁降晉,結(jié)果遭到劉鄩的圍攻,遣使向李存勖求援。李存勖命符存審、李嗣昭、李建及出軍援救,在同州、渭河兩次大敗劉鄩。 公元921年,義武軍節(jié)度使王處直勾結(jié)耶律阿保機,引契丹軍南下,意圖背叛李存勖,結(jié)果被義子王都囚禁。王都繼任節(jié)度使,不久便被契丹軍圍困在定州。公元922年,李存勖親自率領(lǐng)五千騎兵先進,打退契丹軍,契丹軍退至望都。李存勖進軍望都,再次大敗契丹。 但晉軍與后梁鎮(zhèn)州的大戰(zhàn)卻不盡人意:晉將閻寶攻城受挫,羞憤病逝,繼任主帥李嗣昭、李存進相繼戰(zhàn)死。梁軍則趁虛反撲,攻克衛(wèi)州、新鄉(xiāng)等地,重新奪回河北重鎮(zhèn)相州。 公元922年九月,鎮(zhèn)州終被晉將符存審攻破,張?zhí)庤包h羽張?zhí)幥?、高濛、李翥等皆俘送魏州處死,張文禮也被劈棺戮尸。 公元923年四月,李存勖接受諸鎮(zhèn)勸進,在魏州稱帝,改天佑二十年為同光元年,沿用“唐”為國號,表明自己為唐朝的合法繼承人。 公元923年十月,李存勖自楊劉軍鎮(zhèn)渡河,進抵鄆州,并以李嗣源為前鋒,攻破中都,俘殺王彥章,隨后李存勖命李嗣源率前軍倍道兼程,向開封進軍。十月初九日,李嗣源抵達汴州,揮軍攻城。朱友貞自殺,梁將王瓚開城投降。李存勖于同日抵達,由大梁門進入汴州,后梁正式滅亡。 后唐滅后梁之戰(zhàn) 至此,李克用留給李存勖的三大仇,在歷經(jīng)15年后,被李存勖一一完成。 功敗垂成一系列的成功之后,李存勖開始沉緬于聲色,治國乏術(shù),用人無方,縱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疏忌殺戮功臣,橫征暴斂,又吝惜錢財,以致百姓困苦、藩鎮(zhèn)怨憤、士卒離心。 公元926年二月,魏博兵變,隨后邢州、滄州也相繼發(fā)生兵變,河北大亂。 李存勖本欲親征,被宰相勸阻,只得起用李嗣源率侍衛(wèi)親軍北上平叛。李嗣源在魏州城下遇到親軍嘩變,被劫持入城,與叛軍合勢,李嗣源本無反意,但迫于內(nèi)外形勢,又無以自明,只得率變兵南下。 一筆糊涂賬。 隨后,李嗣源得到唐軍大批將領(lǐng)擁護,李存勖長子李繼岌率軍從蜀地返回,準備與父親李存勖合兵一處,對抗李嗣源。 公元926年四月,李存勖駐軍汜水關(guān)與長子兵馬匯合,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突然發(fā)動叛亂,率所部攻入興教門。李存勖親率宿衛(wèi)出戰(zhàn),殺死數(shù)百亂軍,最終被流矢射中,死于絳霄殿,時年四十三歲。伶人善友將樂器覆蓋在李存勖身上,縱火焚尸。李繼岌率軍至渭南,因部屬潰散,被迫自縊而死,征蜀大軍則在副使任圜的率領(lǐng)下,歸附李嗣源。 隨后李嗣源在義帝李存勖靈前即位,是為后唐明宗,李存勖的王圖霸業(yè)至此而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