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以信息傳遞的知識體系、思想體系、概念體系爆炸性地增長。海量的學科、海量的學問、海量的信息中,我們似乎越來越容易迷失,越來越難得正識、正見、正信。 我們有限的生命如何能窮盡無量的知識和學問呢?!我們無奈的人生亦不得不做出選擇,不得不去價值最大化。因此,以下命題也不得不去考慮和深入思索: 怎樣是最具價值的事物? 怎樣是最具價值的崗位? 怎樣是最具價值的職業(yè)? 怎樣是最具價值的人生? 怎樣是最具價值的能力? 怎樣是最具價值的思想? 但這些均與一個人的學問相關,一個人的學問會決定其思想與能力,從而決定他的崗位、職業(yè)和人生。所以,最后必然落實到一個終極命題:什么是人類最具價值的學問?或者說,最具價值的學問一定是人類最大的學問。 關于“人類最大學問”命題其實中華民族自古就特別強調(diào),古圣先賢均是沿襲此慧脈,其核心學問從沒有偏離過。儒家謂之“大學”,道家謂之“大道”,佛家謂之“大智慧”,易經(jīng)謂之“無極”,禪宗謂之“禪”,均指向此處。西方則受分析還原思維左右,逐步將大學問肢解分割成各類專業(yè),逐漸就由整體的大學問變成局部的小學問了。 儒家之“大學”落實到世道,即是中庸之道及后儒的陽明心學了;道家之“大道”落實到世道,即是陰陽平衡與太極之道了;佛家之“大智慧”落實到世道,即是中論、中觀正見、禪定、悲智雙運;易經(jīng)之“無極”落實到世道,即是一陰一陽之謂道、中正之道、厚德載物;禪宗之“禪”落實到世道,即是思維修、放下自我、觀機設教。 一個人如果在此生能越早關注,越早思考,越早明了人類最大學問福報必然越大,因為最大的學問必然會造就最大的價值。所以,此生是否能接觸最大學問本身就有個機緣機遇問題,按佛家說法,能否接觸到大學問本身就是福報問題。 地球現(xiàn)在七十多億人口,能意識到“人類最大學問”這個概念的可謂是微乎其微。因為總體均是受西方分析還原思維及科技文明主導,不斷細分細分再細分,一味強化專業(yè)精神,與整體的大學問探究方法背道而馳。 唯有中華文明,為人類未來智慧文明保留和沿襲了這個大道大學問之脈。雖然傳統(tǒng)文化開始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新認識,但是對國學思想精髓,國學大智慧是什么,真明白的又微乎其微,能融會貫通的就更稀少了。這才有了融通智慧學、頓悟式教育學問體系的揭示和問世。 有人說,這是劉碩斌自己創(chuàng)立的學問,這個概念是極為誤導的。小學問可以創(chuàng)立,大學問大道不是誰能創(chuàng)立的。大道大學問的內(nèi)在本質(zhì)是其真理性,真理是無法創(chuàng)立的,萬事萬物中本身就蘊含著,只能去揭示,更不是某某誰的學問,乃是古今圣賢都必須遵循的規(guī)律。我們能做的也只是在機緣成熟時將它倡導強化出來,希望更多有慧緣者能認識到,利益世道眾生,僅此而已。況且,融通、頓悟概念及其大道原理古代本就具備,非是我有什么水平發(fā)明它。 融通智慧學、頓悟式教育學問體系究竟具怎樣的意義呢? 融通其實就是找到各類學問之間的共性學問,以共性學問貫通各類學問。共性學問是什么呢?就是每類學問均無法脫離的,始終須依賴的,這其實就是大學問概念了,亦謂之大道、大智慧。頓悟是什么呢?在世道即是高效地領悟。其實內(nèi)含了通達的意思,因為只有學通了、想通了才會有領悟。什么有領悟,什么在領悟呢?絕對不是肉體吧,一定是心靈層面的,自然離不開心性、心智等源頭學問了。 所以說,融通智慧學、頓悟式教育學問體系其實就是探究和解決“人類最大學問”這個大命題的。它是怎么探究的呢?以生命心性為根本為源頭,以思維學為橋梁,以人類各類思想學體系為切入點,印證于禪宗頓悟的內(nèi)在機理,融貫儒、釋、道、易、禪、中醫(yī)、風水等國學智慧與西方現(xiàn)代科學、現(xiàn)代文明而揭示出來的。 它給當前專業(yè)細分學科研究指出了未來的發(fā)展方向——融通;給人類傳承智脈的教育系統(tǒng)指出了未來變革的總方向——頓悟;給引發(fā)民族矛盾國際糾紛的各類宗教教化指出了終極歸宿——大智慧。它超越唯物文明、科技文明的發(fā)展極致,突破了物質(zhì)與意識的邊界、腦與心的邊界、時間與空間的邊界,突破了唯物與唯心的二元分別,將人類文明未來的必然趨勢系統(tǒng)地呈現(xiàn)出來。 隨著對意識資源的重視和開發(fā),未來地球文明將因融通而產(chǎn)生質(zhì)的飛躍! 劉碩斌 2015/1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