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中成藥的劑型很多,常見的有水劑、膏劑、酒劑、散劑、噴霧劑、栓劑及敷貼劑等。根據(jù)這些中成藥的適用范圍,常見的有以下幾類: 1.常見藥物:清涼油、風油精、消腫止癢搽劑等。 2.藥物舉例: ▼ 清涼油 組成:薄荷腦、薄荷油、桉葉油、樟腦、丁香油等。 功能主治:涼散熱,醒腦提神,止癢止痛。用于感冒頭痛,中暑,暈車,蚊蟲叮咬。 用法用量:外用。直接搽于頭部太陽穴或患處,一日2~3次。 注意事項:使用本品時切勿觸及眼睛、口腔等,皮膚破損處忌用;孕婦慎用;用藥部位如有明顯灼熱感、瘙癢或局部紅腫等情況,應停止用藥、洗凈,必要時向專業(yè)人士咨詢;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1.常見藥物:云南白藥氣霧劑、正骨水、跌打萬花油、狗皮膏、七厘散等。 2.藥物舉例: ▼ 正骨水 組成:九龍川、木香、海風藤、土鱉蟲、豆豉姜、豬牙皂、香加皮、莪術、買麻藤、過江龍、香樟、徐長卿、降香、兩面針、碎骨木、羊耳菊、虎杖、五味藤、千斤拔、朱砂根、橫經席、穿壁風、鷹不撲、草烏、薄荷腦、樟腦。 功能主治:外用?;钛铕?,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用于跌打扭傷以及體育運動前后消除疲勞。 用法用量:用藥液輕搽患處;重癥者用藥液濕透藥棉敷于患處1小時,每日2~3次。 注意事項:孕婦、血虛無瘀者禁用;用畢洗手,切勿接觸眼睛、口腔等黏膜處,且不能搽入傷口;忌生冷、油膩食物;用藥3天癥狀無緩解,或出現(xiàn)局部紅腫、疼痛、活動受限等不適癥狀時應去醫(yī)院就診。 1.常見藥物:京萬紅軟膏、紫草膏、黃連膏等。 2.藥物舉例: ▼ 京萬紅軟膏 組成:地榆、當歸、桃仁、紫草、金銀花、五倍子、白芷、血竭、木鱉子、冰片、罌粟殼、地黃、黃連、血余炭、棕櫚、半邊蓮、土鱉蟲、白蘞、黃柏、紅花、大黃、苦參、槐米、木瓜、蒼術、赤芍、黃芩、胡黃連、川芎、梔子、烏梅、乳香、沒藥等。 功能主治:外用?;钛舛?,消腫止痛,去腐生肌。用于輕度水、火燙傷,瘡瘍腫痛,創(chuàng)面潰爛。 用法用量:用生理鹽水清理創(chuàng)面,涂敷本品或將本品涂于消毒紗布上,敷蓋創(chuàng)面,消毒紗布包扎,每日換藥一次。 注意事項:燙傷局部用藥應注意創(chuàng)面的清潔,在清潔的環(huán)境下建議采用暴露療法;本藥使用時注意全身情況,如有高燒、全身發(fā)抖等情況應及時去醫(yī)院就診;重度燒燙傷時不宜自我藥療,應前往醫(yī)院求診;輕度燒燙傷者,用藥一天內癥狀無改善或創(chuàng)面有膿苔應去醫(yī)院就診。 1.常見藥物:馬應龍麝香痔瘡膏、如意金黃散、梅花點舌丸等。 2.藥物舉例: ▼ 如意金黃散 組成:姜黃、大黃、黃柏、蒼術、厚樸、陳皮、甘草、生天南星、白芷、天花粉。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于熱毒瘀滯肌膚所致瘡癤腫痛,癥見肌膚紅、腫、熱、痛,亦可用于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外用。紅腫,煩熱,疼痛,用清茶調敷;漫腫無頭,用醋或蔥酒調敷;亦可用植物油或蜂蜜調敷。一日數(shù)次。 注意事項:此藥不宜長期或大面積使用,用藥后局部出現(xiàn)皮疹等過敏反應者須停用;用畢洗手,切勿接觸眼睛、口腔等黏膜處;皮膚破潰處禁用;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年老體弱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使用。 1.常見藥物:復方黃松洗液、野菊花栓、苦參栓等。 2.藥物舉例: ▼ 復方黃松洗液 組成:崗松油、大葉桉油、滿山香油、蛇床子油、千里光、地膚子、黃柏等。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祛風止癢。用于濕熱下注所致的陰部瘙癢,或灼熱痛,帶下量多,色黃;霉菌性、滴蟲性陰道炎及外陰炎見以上證候者。 用法用量:外用。用前搖勻。陰部疾患用該藥品15毫升加溫開水至1000毫升沖洗或坐浴,一日1~2次,一周為1療程。 注意事項:用藥期間忌房事,配偶如有感染應同時治療;未婚或絕經患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使用;外陰白色病變、糖尿病所致的瘙癢不宜應用;帶下伴血性分泌物,或伴有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的患者,應去醫(yī)院就診。 (本文僅供專業(yè)人士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