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F 墨即是色。 墨分“五彩”,墨色濃淡之間,萬物躍然紙上,神韻空靈。 水墨畫,是中國繪畫的代表,也就是狹義的“國畫”,其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老莊哲學(xué)的影響,近處寫實,遠處抽象,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色彩微妙,意境豐富。 富春山居圖局部 蘭花作為水墨畫中的一個重要題材,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畫家為之淘盡筆墨,經(jīng)久不衰。自至圣孔子為蘭花定調(diào)之后,蘭便走進了中國文人生活的日常。及至宋代文人畫出現(xiàn),文人世界里慢慢形成“寫蘭”(即畫蘭)之風(fēng)。 中國水墨畫中,蘭花主要有雙溝蘭、墨蘭兩種畫法。由于蘭花的生態(tài)結(jié)構(gòu)及其色彩變化,與其他花卉相比確實單純、簡潔得多,乍一看,無非是幾根點線的交織與分布,但因“簡潔”又必須筆筆見真功,難以藏拙。 蘭花圖 明 徐渭 南宋趙孟堅被認為是畫蘭最早的人,在他的畫作中,蘭葉靜雅不屈,蘭花盛開自若。南宋末年兼具貴族、士大夫、文人三重身份的趙孟堅首創(chuàng)的墨蘭筆法(用墨寫蘭)筆調(diào)勁利而舒展,清爽而秀雅。 其傳世名作《墨蘭圖》,上有春蘭兩株,叢生草地,鮮花盛開,如蝶起舞,給人以清新的快感。清人安儀周所著《墨緣匯觀錄》稱此圖“作淡墨幽蘭兩本于草坡叢草之間,覺清氣侵人,筆法飛舞”,圖中花葉皆用淡墨撇出,筆法看似蕭散閑淡,實則松秀明快,含蓄豐富,頗有韻致,雖水墨為之,遠勝著色。 墨蘭圖 南宋 趙孟堅 其后,宋末元初的鄭思肖亦以寫蘭見稱。南宋亡國,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入主中原,鄭思肖隱居吳下,以畫“露根蘭”(即畫蘭不畫土)寄寓無土亡國之痛。 鄭思肖用水墨繪就的墨蘭,不著地,不畫根,寓有亡國哀思的深意,所撇蘭葉,運筆流暢婉轉(zhuǎn),簡潔、飄逸之中,有富有粗細、頓挫的變化,恰當表達了蘭葉挺拔而又富有韌性的剛?cè)岵|(zhì)。 墨蘭圖 元 鄭思肖 古人云:竹一生,蘭半世。清“揚州八怪”之一的鄭燮就以畫蘭竹見稱,《荊棘叢蘭圖》便是鄭燮眾多成熟作品中極具代表性的一件。此畫寫意蘭竹,筆墨瀟灑,意態(tài)爽朗:石畔青竹,石縫中并生蘭草,右前生竹三竿,老竹蒼勁挺拔,新竹俏麗清秀,各有特色,落于紙上頓顯氣韻生動。 從筆墨的運用來看,畫中蘭的筆法帶有明顯的書法韻味:如蘭葉不僅帶有黃體瘦筆,而且呈隸書之撇捺態(tài)勢,雖是寥寥幾筆寫意而成,而蘭之神、蘭之態(tài)、蘭之韻已被表達得淋漓盡致。 荊棘叢蘭圖 明 鄭燮 蘭為文人之風(fēng)骨,歷代名家寫蘭雖筆法不同,各有千秋,但蘭的清逸神韻是一脈相承的。講求文化韻味、“神韻”與“空靈”是所有根源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shù)形式所共通的內(nèi)涵,詩,書法,水墨畫,甚至中國園林的造園手法,都透著一種“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深刻意味。 中國傳統(tǒng)園林追求“雖由人作,宛若天成”的神韻,綠城在園區(qū)園林景觀營造過程中,充分吸收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營養(yǎng),匠心筑園,造就了一座座詩情畫意般精巧玲瓏的綠城之園。 中式園林 綠城 杭州桃花源 房產(chǎn)品是文明和藝術(shù)的載體、結(jié)晶和創(chuàng)造。一庭江南夢,煙雨醉山城,重慶蘭園如同一位國畫巨擘,將以墨蘭神韻,給重慶一座如水墨煙雨江南般的蘭園。 凡傳世名畫,不唯筆法,亦勝在意境,以畫中之景可與畫外之人神交著稱,重慶蘭園將以地為紙,以草為墨,如趙孟堅寫蘭般舒展秀雅,繪就一幅平湖秋月的潑墨蘭園,融情于景,使景觀與人在情感上高度契合,營造出極具詩情畫意和使用功能的園林景觀。 因欣賞主體是人,中國水墨畫從來都不是單純寫景,而是通過“景”實現(xiàn)“人”的審美感受,重慶蘭園如蘭般扎根于人文之中,以“人”為本,通過交互式H.L.I景觀系統(tǒng)將景觀融入人的使用場景之中,將使人們獲得如觀賞水墨幽蘭般的清逸感受;通過大量前期調(diào)研,深入了解不同人群對于景觀的需求,將園林景觀規(guī)劃為參與模塊、交流模塊等5大極致生活模塊,如一幅蘭之水墨畫,以意境為魂,中魂西技,藏古納新,將傳統(tǒng)文化意蘊與現(xiàn)代人居功能完美融合。 清蘭雅韻,意境深幽,作為綠城首入重慶的第一號作品,重慶蘭園將營造一座滿園詩意情懷的理想人居,來自西子湖畔的綠城之蘭已經(jīng)在山城扎根,清逸雅致的花即將綻放。
|
|